唐詩往事06——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詩往事06——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來自專欄唐詩史

1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傑之一。

王勃生於士族大家,他的家族不僅歷代都有人為官,而且還以儒學傳名於世,他的祖父王通便是隋朝大儒,曾在隋末開館授徒,教過不少學生,比如房玄齡、魏徵、薛收等等,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太宗身邊的重臣,王通死後,其門人為他私謚為「門中子」。

王勃的叔祖,也就是王通的弟弟,就是被譽為「初唐開山詩人」的王績。

王勃共有兄弟六人,除王劼早卒,其他都以著才聞名。

一開始,王勃與兄弟王勔(miǎn)、王劇被譽為「三珠樹」,後來弟弟王助、王勸長大,也以才華著稱,他們的父親王福畤常引以為傲,向人誇耀,就像今天我們在朋友圈裡「曬娃」。

王福畤的朋友韓思彥估計有些受不了,開玩笑說:「武子有馬癖,你有曬娃癖,五個兒子一天輪番曬,你們王家癖怎麼這麼多呢?」

王福畤於是拿出王助的文章,韓思彥不得不佩服說:「這樣的娃,的確值得一曬!」

2

王勃6歲就會寫文章,9歲讀顏師古的《漢書注》,覺得有些註解不當,於是作《漢書指瑕》指出其中的毛病。

原來,班固所著的《漢書》用字古奧,艱澀難懂,歷代為《漢書》作注的人無數,唐初的顏師古是研究《漢書》的專家, 他綜合前人注釋,又有加上自己的見解,作成《漢書注》一書,而年僅9歲的王勃竟能指出其中的瑕點,不僅說明他知識淵博,還說明他小小年紀就具備不囿於前賢、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實,王勃不僅是我們熟悉的詩人,還是位學富五車的學者,在他短短27年的生命里,除了《漢書指瑕》,還作了《周易發揮》、《次論語》、《黃帝八十一難經注》等等學術著作,可惜保存到今天的很少。

史書載,王勃尤喜著書,但從來不會挖空心思,冥思苦想,他先磨墨數升,然後開始喝酒,醉酒後蓋上被子睡覺,一覺醒來,即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稱之為「腹稿」,腹稿這個詞,就是從這個典故而來。

王勃15歲的時, 當朝宰相劉祥道在關內巡視,王勃於是上書劉丞相,暢論國家利害,對朝政流弊作出如下建議:一是諫阻征伐高麗,避免勞民傷敗;二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三是統一鑄造貨幣。這就是著名的《上書劉右相》。

劉祥道驚異於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競有如此的見識和胸襟,驚之為「神童」,立即向高宗舉薦,王勃由是名聲大震。

第二年(666年),高宗封禪泰山,這是唐朝皇帝首次封禪,諸國從駕,威震四方,高宗心情大好,廣施特恩,開幽素科。

唐代的科舉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固定的,每年按期舉行;制科是皇帝臨時下詔,以聘納「非常之才」,由皇帝親自選拔,比常科更難考,因此由制科出身的人往往比常科還要顯達。

幽素科就是這樣一個制科,在劉祥道的舉薦下,16歲的王勃應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

朝散郎是個七品官,按當時的制度,一般進士及第者只能授八九品的官職,可見王勃當時是很受重視的。

3

高宗的兒子沛王李賢,很賞識王勃,兩人年紀又相仿,於是招募他到王府為侍讀兼修撰。

這期間王勃認識了一位姓杜的友人,杜某被任命為蜀川少府,王勃在長安城外為他款宴餞行,寫了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給即將遠行的朋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一般詩歌里寫離別,都是折柳垂淚、依依惜別、酸楚悲戚,這首詩卻不落此俗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與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一脈相承,意態爽朗、境界開闊,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這首詩首聯、頸聯對仗,頜聯卻不對,這是因為當時律詩形式還沒有成型的原因,標準的律詩制式,是頜聯、頸聯對仗,首尾兩聯不用。

那時候的王公貴族流行鬥雞遊戲,有一次,沛王和英王(都是高宗的兒子)鬥雞,王勃和他們年紀相仿,不到二十歲,在今天看來都還是孩子,估計是出於好玩,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為沛王助陣,被人告訴高宗,引得高宗大怒。

歷朝歷代,諸王之間爭權奪位、相互構陷的事屢見不鮮,唐代也一樣,作為父親的高宗自然很忌諱,他認為王勃這篇文章是在挑撥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因此下令革除王勃官職、逐出沛王府。

這一年王勃19歲,是他政治生涯里的第一次挫折。

但這次遠離宮廷未嘗不是好事,避免捲入後來武則天掌權後接二連三的宮廷政變,但王勃最終還是沒能躲過宿命的安排。

4

王勃辭別長安後,前往巴蜀漫遊了三四年,巴蜀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雄偉壯觀的風光增長了他的見識,引起他的讚美和感嘆,沿途寫了不少紀行詩,輯為《入蜀紀行詩》集。

在蜀中他還結識了盧照鄰,兩人結為文友,相互酬唱,對當時浮靡的文風起到一定的衝擊作用。這段時間也成了王勃創作的黃金期,他的文名也越來越大。

聽說虢州(今河南靈寶市)盛產藥草,王勃覺得藥草對父親的健康有好處,自己本身又學過中醫,於是求補虢州參軍。參軍即是參謀軍務,一個八九品的小官。

四傑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恃才傲物,難免遭人忌妒。在虢州任職期間,有一個叫做曹達的官奴,偷了府里的銀兩,被官府緝拿,曹達跑到王勃處求情,王勃動了惻隱之心,把他藏匿起來。

轉念一想,自己和同僚平時相處就不好,一旦此事暴露,肯定會被大做文章,情急之下,就殺了曹達。由此也可見王勃行事衝動草率的一面。

這件事終究還是暴露了出去,王勃因擅殺官奴被判入獄,等候處決,幸得當年唐高宗改年號為上元,大赦天下,才得出獄。他的父親王福畤也因此受得牽連,被貶謫為交阯(今越南北部)縣令。

當時交阯被視為邊鄙之地,路途遙遠、重山霧瘴。王勃母親早亡,從小由父親撫養長大,自稱「養於慈父之手」,和父親感情尤深,這次因為自己的原因連累父親,深為愧疚,獲釋後,就前往交阯探望父親。

5

在前往交阯的路上,途經洪都(今江西南昌)時,適逢九月初九,洪都都督閻伯嶼剛剛重修滕王閣,在滕王閣上設宴大會賓客,請諸公作滕王閣序,刻石為碑,以記後來,王勃也應邀參加。

閻伯嶼有個女婿叫吳子章,他有心讓女婿出出風頭,交待他事先寫好文章,準備在宴會上一鳴驚人。

眾人都知道閻都督的心思,都推辭不就,只有王勃慨然受之,振筆疾書,閻伯嶼心中怏怏,吩咐下人候在他身旁,看看都寫了什麼,及時報來。

開始報:「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都督笑說:「老生常談,這個誰不會」!

又報:「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邦,賓主接東南之美」。

都督心中微動,心想:「此子之才,信亦可人」!

再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閻伯嶼不禁拍案叫絕:「真天才也」!

這篇千古流芳的佳作,就是駢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與駱賓王的《討武曌檄》並稱為中國駢文史上的「雙璧」,是莘莘學子們歷來必讀之書。

文中的許多章句,也成了今天常用的成語,例如「物華天寶」、「萍水相逢」、「時運不濟,命運多舛」、「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等等。

這個故事後來被馮夢龍寫成小說,收在《醒世恆言》里。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4年(653),是唐高祖李淵之第22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

滕王閣也因為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與黃鶴樓、岳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6

王勃離開洪都後,繼續趕路,來到廣州,在這裡,他邂逅了自己的一位女粉絲。

原來,有位才女欽慕王勃的文筆,把自己寫的一篇《轉輪鉤枝八花鑒銘》交給王勃,請求指點。

王勃對這篇文章讚賞有加,寫了一篇序文回贈,這就是《鞶(pán)鑒圖銘序》,不料,這竟成了王勃的絕筆,他與這位女子的一段佳緣也無從細考。

王勃離開廣州,渡海前往交阯,竟在渡船上意外溺水,驚悸而死,年僅27歲。初唐一代文壇新星就這樣匆匆殞落,為後人留下無數遺憾。

王勃生前曾留下無數著作,他死後,他的兄弟將這些遺作編撰成集,他的好友楊炯為之作序,這就是《王勃集序》。

序文中,楊炯詳細地敘述了王勃的家世、生平,以及文學見解,當時正是上官體大行其道,楊炯把王勃視為反對文官體、革新文風的先鋒,對王勃推崇備至。

四傑均以文章齊名天下,史稱王、楊、盧、駱,相傳楊炯對這個排名頗為不滿,他曾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以他們生前的交遊看,這未必是事實,恐怕是後人附會之說。


推薦閱讀:

唐詩【七夕】七律選編
描寫「哀怨」的唐詩
學幾首唐詩
國學原典·集部·全唐詩(中)·卷三百八十四
行走在唐詩的街道上:大數據下的唐詩合不合你的口味

TAG:詩詞 | 唐詩 | 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