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複習筆記 5.24
Review 5.5、5.6
5.5:桑代克「試誤—聯結學習理論」
學習的實質:通過嘗試與錯誤的過程中自動形成刺激—反應聯結,不需要以觀念或思維為媒介。
學習規律:
準備律:聯結的加強或減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準備和心理調節狀態。
練習律和效果律:後期放棄理論練習律,認識到並非練習強度越大,聯結越強。而是當練習收到有效反饋後,加以練習才更有效。
5.6:巴甫洛夫和華生: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是巴甫洛夫經典性條件反射實驗結果在教育心理學領域的應用。
學習的實質:通過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建立,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過程。
學習規律:
頻因律: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某種行為練習得越多,習慣形成得就越迅速(練習次數在習慣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近因律:當反應頻繁發生時,最新近的反映比較早的反應更容易得到加強。
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一)操作性條件作用
1.斯金納對於之前理論的發展首先在於區分了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應答性行為:由已知的刺激(人已知的)引起的。無條件反應是由無條件刺激引起的,是一種應答性行為。
例如:人咀嚼食物時分泌唾液;遇到強光,瞳孔會馬上收縮。(華生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中的行為)
操作性行為:並不是由已知刺激所引發的,而是有機體在一定情境下自然產生並由於結果的強化而固定下來的,而生活中大部分行為屬於操作性行為。
例如:小孩子自己學會穿衣服,上課舉手發言等等。
2.操作性條件作用的過程
斯金納箱實驗:將白鼠置於箱內,白鼠在箱內自由活動,偶然踏上操縱桿,供丸裝置就會自動落下一粒食丸,經過幾次嘗試,它會不斷按壓槓桿,直到吃飽為止。
基本原則:
1.任何反應如果緊隨強化刺激,該翻譯具有重複出現的趨向
2.任何能夠提高操作性反應率的刺激都是強化刺激
3.與之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比較
(1)與經典性條件作用的S—R過程相比,操作性條件作用是(S)—R—S的過程。這一過程中,重要的是跟隨反應之後的刺激。
(2)比較桑代克的貓的迷箱實驗與斯金納的白鼠實驗可見,桑代克的發現實際上就是一種操作性條件作用,只不過他的實驗下貓的行為必須是由箱外的魚引起的,而斯金納實驗中的老鼠按操作桿的行為是自發的。因此可見斯金納的理論儘管與桑代克的理論相近,但卻不同於桑代克的理論,桑代克認為獎勵加強的是刺激與反應即S—R聯結,而斯金納認為反應加強的不是S—R聯結而是相同行為再發生的頻率。
(二)強化
1.強化的類型
(1)正強化:呈現一個愉快刺激以提高一個反應提高的頻率。如:加班給高額獎金,提高了加班發生的頻率。
負強化:撤銷一個厭惡刺激以提高一個反應發生的頻率。如:小孩子在媽媽給買糖吃之後不哭,提高了媽媽給買糖吃的頻率。
(2)一級強化:滿足人和動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溫暖與性等。
二級強化:任何一個中性刺激與一級強化物反覆結合後,自身獲得強化效力,可分為社會強化(微笑、擁抱)、信物(如錢、獎品等)和活動(玩遊戲、聽音樂等)
普雷馬克原則(祖母原則):用高頻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如:學生必須寫完作業才能看動畫片。
2.強化的程式:指強化的時間和頻率安排,在什麼時候、以何種頻度對一種反應施加強化。
分為:連續式和間隔式,間隔式又分為時間式間隔和比率式間隔,時間式又分為固定時距式和變化時距式,比率式又分為固定比率式和變化比率式。
(三)操作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的運用
1.行為塑造
程序教學:將各門學科的知識按其中的內在邏輯聯繫分解為一系列的知識項目,這些知識項目之間前後銜接,逐漸加深,然後讓學生按照知識項目的順序學習每一項知識,伴隨每個知識項目的學習,及時給予反饋和強化,使學生最終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推薦閱讀:
※唐勇力工筆人物畫教學筆記
※中藥筆記再一則:銀翹散
※稅一筆記——增值稅(2011.3.9)
※《內經筆記之有關三陰三陽名稱的描述2》
※叢中精神分析初級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