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收益,往往是這樣產生的

超額收益,往往是這樣產生的

來自專欄黑熊愛折騰

黑熊/文

2007年,巴菲特和著名對沖基金合伙人,進行了一場為期10年,賭金100萬美元。

這家對沖基金的歷史回報是比較優秀,2002年~2007年在扣除所有費用之後,為投資者創造了95%的收益率。算是業界領先吧。

2007年,對沖基金的合伙人,選擇5隻對沖基金,拍著胸口和巴菲特打賭未來10年收益一定大幅超越標準普爾500指數。

而老爺子巴菲特,也很調皮。心想「你說能超越指數對吧,那就完全複製指數跟你賭咯。」那就這樣,巴菲特,買且僅僅買入一隻先鋒基金公司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一隻完全被動管理型的基金產品。

2017年,賭約期限到了。

巴菲特輕鬆秒殺了對沖基金經理。

這個故事,被業界廣為流傳。

有些人說,「指數基金果然長線法寶,看來專業的基金經理也是無法戰勝市場的。」

這句話,我只同意一半。那就是「指數基金是長線法寶。「特別是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

但是要說「無法戰勝市場「我就持保留意見了。

我們看待和分析一個事件,要把事件放在事件所發生的背景之中來看,才會更加客觀。對於巴菲特和對沖基金經理的賭約,事件發生在美國,參考的是美國的股票市場。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地方之一。資本市場的歷史已經有200多年了。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更多的是機構投資者。所以,資本市場的效率很高。

插播一下,所謂資本市場的效率。就是市場價格,反應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程度。從整體上看,就是指數的走勢以20年為周期,基本是45度角慢慢往上走的態勢。因為經濟的總是在發展的。故整個經濟體的內在價值就是在不斷提升的。

相反,效率稍微低一些的市場。就容易出現指數走勢大起大落。

咦,貌似在說,我們大A股啊。

其實,我們大A股,確實就是效率比較低的市場。這是由於投資者結構決定的。我們中國的大A股投資者是以什麼為主。必須,散戶為主呀。地球人都知道。

不過,這樣並不是說「效率高「就是好的。凡事都有兩面性。市場效率高了,說明價格走勢會相對平穩,很少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不過,想要獲得「超額收益「就不那麼簡單了。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大起大落的市場。就是「效率比較低「的市場。也就是」亂世「。所以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因為,市場參與者,更多的傾向於」追漲殺跌「,更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而對股票進行買賣,而非價值判斷。

舉兩個活生生的栗子。(並非推薦,請注意)

一個是格力電器。看看看,4月25號,格力發了2017年的年報,常年都有現金分紅的它,突然年報說我格力「無現金分紅「。於是乎,4月26日,格力股價直接-10%跌停。

圖1格力

第二個伊利股份。就是賣牛奶的伊利。4月26日伊利發布2017年年報。凈利潤增長5.99%,低於市場預期。第二天,4月27日,伊利-10%跌停。

圖2伊利

這就是市場情緒影響股價短期波動的典型案例。且不說,格力和伊利兩家公司在中國電器行業和乳製品行業中屬於絕對的寡頭。就因為一個「凈利潤增長5.99%「不及預期就賣出?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了。

以前,和朋友分享說。市場越關注的指標例如「凈利潤「,越容易擾亂我們的判斷。比」凈利潤「更值得關注的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和「現金流」。從這兩點看,伊利這家公司並沒有什麼問題。

所以吶,一家公司股價的長期表現,基本趨向於利潤增長情況。特別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增長情況。

還有,企業時常會根據經營需要,調節一下利潤。例如,做生意中的多進一些原材料啊,加大某一部分的宣傳力度啊,都會影響到短期利潤表現。

因此,一家好公司,因為市場短期情緒,股價出現大起大落。這就是理性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的絕佳機會。而這種大起大落的機會。在我們A股時常發生。

超額收益,也就會常常出現,至於你能不能把握又是另一回事了。理性的投資者,才能成為「這類市場」的贏家。


推薦閱讀:

男人最有價值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投資,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之員工持股
著名投資人麥子姚:通貨膨脹下如何不白乾一輩子
如何看待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與破裂?

TAG:金融 | 投資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