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工的戀愛:因為生活窘迫,所以更要愛
來自專欄網易王三三
(影評含有一定劇透,請謹慎食用)
在剛結束的北京電影節上,國別單元共展映18部日本影片,《夜空中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是其中之一。
去年,這部電影入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且位列榜首,同時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論壇單元。
用一句話概括電影主題,那就是:整個社會都很喪,我們活得如此焦慮,唯有愛能給這平凡無聊甚至窘迫的生活帶來溫暖。
電影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橋段是,男主角忙碌一天,腦子裡裝了太多的信息,最後出現的一個念頭卻是,想見她。
「房租65000元,敘利亞,恐怖主義,餐費25000元,女孩酒吧18000元,地震,智之死了,伊拉剋死了57人,感染艾滋病的醫療事故訴訟,智汗噴霧750元,安保法案,少子老齡化……想見她。」
但是,電影中這樣的橋段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夜空中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不是一個甜膩的愛情片,電影里和愛情著墨同樣多的是死亡。
在這個大城市裡,愛和死亡都充滿了隨機性,電影中除了成群的低頭看手機快速走過的都市人,還伴隨著很多死亡。
電影中的愛情,也並非「郎才女貌一對璧人」式的愛情,主角和配角的人設都和光鮮二字相距甚遠,他們甚至比普通人還要邊緣。
女主角美香是典型的空巢青年,因為原生家庭的變故對親密關係有很深的抵觸。
她身邊沒有什麼朋友,徹頭徹尾的獨居,性格也有些怪異。把討厭的事情掛在嘴上以抵抗著這個世界,比如死亡和愛。她拒絕戀愛,潛意識中認為愛註定是一場傷害和拋棄。
回家鄉看到陷入熱戀的妹妹,會刻薄地說:「我說啊,戀愛中的女人是很難看的。」
她覺得愛是一個充滿血腥味的詞。
美香獨自一人生活在東京,白天在醫院做護士,下班了就去「女孩酒吧」兼職做服務員,為了供養鄉下的爸爸同時打兩份工。雖然很需要錢,但也是有醫院宿舍可以住、兼職不喜歡可以痛快辭職的程度。
男主慎二一頭亂糟糟的捲髮,永遠穿著松垮的褲子和汗衫,帶著一隻生來就看不見的左眼在工地里做短工過活。
因為有一隻眼睛看不見,為了不讓別人注意和避免尷尬,他習慣一直不停地說話。慎二還算開朗,頂多有點話多神經質。
看見了別人沒注意到的東京的藍色月亮,看得見大家都忽視的飛船,同樣關心著日本的地震和外國的政治。
好像有某種遙遠的相似性讓美香和慎二不斷偶遇,直到二人在一場葬禮上真正結識。
又或者,這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奇蹟」。
和主角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大叔。
岩下是慎二的工友,他從一出場就很窘迫——因長期在工地勞動患有嚴重腰傷,手腕也經常沒力氣,上完衛生間都無法獨自拉上褲鏈。
病痛,貧窮,力不從心,岩下艱難的境況經常讓周圍人擔心他會不會心一橫就選擇死亡。就是這樣一個活得搖搖欲墜的人,戀愛了。
正是他捂著腰跑去見戀人的背影,啟發了男主角。
慎二和岩下出了酒吧告別,岩下拖著腰傷跑了起來,慎二問他為什麼跑,他說要去和便利店女孩約會,想快點見面。慎二在月下怔住良久,給美香發了一則訊息:你在哪,我試試跑著去找你。
你在哪?我想試試跑去見一個人是什麼心情。我想試試喜歡一個人會有多心動。
導演石井裕也在被問到「拍完、看完電影后,對東京的印象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他以開玩笑的語氣說:「我非常喜歡(東京),我也非常討厭(東京)。」
討厭以東京為代表的大都市的理由實在太多。
就像法國哲學家說「巴黎沒有家宅一樣」,東京也沒有家宅,「大城市的居民們住在層層疊疊的盒子里」,冷冰冰的盒子並不能稱為家,人也愈發孤獨。
導演鏡頭下的東京像一片嘈雜的海洋,男女主角就是穿梭於其中的兩尾魚。電影放大了都市人的窘迫,因此凸顯了愛情的力量。
其實主角的掙扎是每個都市小人物的掙扎,貧窮、空虛、焦慮我們或多或少都一樣,所以愛情對我們的功效也一樣。
就像岩下在鼓勵低迷的男主角慎二時說的,無論生活多艱難,還戀愛著呢。
除此之外,電影中一個賣唱的歌手不斷出現在男女主路過的街頭,每每在人感到壓抑的時候,都有她聲嘶力竭地唱到:「加油啊!這裡是東京,加油啊!」
或許這就是導演想表達的。
無論境遇如何,不要喪氣,去愛吧,不要拒絕這個世界。用我僅有的一隻眼睛幫你分擔一半痛苦,生活這麼艱難,管它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去愛就是了。
在窘迫中仍願意追求「愛情」這點美的人生,是能繼續下去的。
黑體從絕對零度開始加溫後,會因為不斷受熱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而最熱的時候發出的是藍光,看似憂鬱的藍天其實色溫高達18000開爾文。藍色其實尤為熾熱。
加油啊,都市裡的小人物。不止是東京,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天空中都有最高密度的藍色。
推薦閱讀:
※法國電影《熊的故事》觀後感?
※一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意外成為網紅,這樣的「匠心」就不該被埋沒!
※在難以獨善其身的名利場上,我想任性地談談許晴這個演員
※如果怕撞上爛片王,這6位影帝靠譜兒
※島國開年第一部日劇,超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