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細節談起
1. 我們開門見山地說:這個一直未被業餘圈注意到的細節就是踝關節。
2. 上一篇文章《由長胳膊人士翻站困難引發的思考》中,作者的中心思想是:
「我要批判的,不是中式舉重,而是」中式舉重」這個詞語在業餘圈裡以一種誤導性的方式被使用的現象。
我要澄清的,不是發力點是否存在,而是說對於翻站過程中一種以往被業餘圈批判的部分外國職業選手的動作,其實是有價值的。」
3. 這篇文章是作為對上一篇文章的說明,而這個說明,繞不開那個細節。
4. 我們先看一下這個選手的翻站: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182461379452928基本上沒什麼問題,然後我們再對比著看一看這個選手的翻站: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182826564800512細心地讀者們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請盯著她的踝關節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190706370170880我們來看看幾個時刻下她(髖、膝、踝)三個關節的伸展幅度:
五張圖片中,從(髖、膝)伸展程度可以得知:1-2-3-4,她在引膝。4,杠鈴處於發力點。4-5,她在全力向上展體。
但是,為何從第二張圖開始她的踝關節就開始蹬伸了呢(有一點提前提踵),在進入發力點以前微微踮著腳理應不利於全力展體呀。
筆者認為,說這位選手動作不夠標準/不夠到位/細節不夠注意,這是經不起推敲的。
真正原因就得從《由長胳膊人士翻站困難引發的思考》一文中談到的髖膝伸展節奏上解釋:
按照中式舉重技術:從杠鈴過膝蓋之後來看,伸髖需要在節奏上早伸膝半拍(手長的人會早超過半拍)(說伸髖早伸膝如果不能理解的話就這樣想吧,引膝就是膝關節伸展變慢甚至停下或是微微屈回,而此時髖關節保持伸展節奏,為了保持人杠整體重心前後不變,自然而然膝蓋就送到前面去了),然而手長或者大腿骨長的人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小腿骨與地面夾角過小(就是有點往前跪),此時小腿後側肌群張力會大大加劇,作為代償,腳自然而然就踮起來了。
但是,踮腳發生在發力展體之前是不利的,或者反過來說,對腿力要求更大。
下面舉三個人的例子(都是手長腿長),看看他們在中式舉重中遇到這個問題怎麼處理: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203471474483200石智勇不愧渾身有勁,拒不提前踮腳,腿部力量(無論膝還是踝)確實大,給大家看看另一場比賽中他的姿態:
再來看林青峰的一個窄拉動做:
不僅提前踮腳,上半身還往後仰那麼多(此時連發力點都還沒到),這個體態,就是作為避免小腿以較小角度支撐地面時所需要的代償。
最後看一個國外選手:(還是請注意他伸展踝關節的時機)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208653105041408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田濤:
這是他處於發力點處的姿態,還是關注他的膝關節、踝關節,和石智勇一樣,這種腿王是絕不會提前提踵的(相比之下,女子運動員一般難以以這樣的姿態進入全力蹬伸階段)
最後看一下這個女子運動員,她提前提踵的情況非常突出: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212219190362112這是全力展體之前一瞬間的身體姿態:
5. 寫到這裡,可能各位看官就納悶了,提前提踵又如何呢?你想表達什麼?沒錯,真正想說的還沒開始呢,接下來我們才真正開始進入主題:
6. 正如我在開篇所提到的,被業餘圈子批判的「東歐糙漢」動作價值何在?
還是看看瓦爾達尼揚的動作: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214040516579328這種動作區別於中式舉重的地方在於:杠鈴過膝後,膝伸立刻發生在髖伸後不久(就是說伸膝和伸髖節奏非常接近)(或者說是所謂的「還沒帶到發力點就開始蹬腿了」),而中式動作中,髖伸到了上半身接近豎直之時(此時杠鈴也接近發力點)(但那些手長腿長的傢伙們腿已經憋不住,要踮腳了)再才開始全力展體(伸髖節奏顯著領先伸膝)。
那麼這帶來了什麼變化呢:注意觀察瓦大娘小腿與地面夾角,幾乎全程沒有出現膝蓋過分前跪的姿態(他也有引膝的過程,只不過杠鈴並不進行到大腿根部,所以說膝蓋前引並不太多),所以他連提踵的動作都沒有(但並不是說建議那些準備學東歐風格技術的人不提踵,而是通過瓦大娘的例子說明提前踮腳在東歐風格中更不易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認為這種動作必然會帶來的杠鈴前拋,或是人得前跳才能接鈴,其實根本不存在,視頻中瓦大娘甚至往後跳了那麼一點點再才接杠。(杠鈴軌跡也非常豎直)
所以說,所謂的這種「東歐動作不如中式舉重,因為腿力發揮不出來/腿力發揮的效率不高」,等等論調,值得我們重新審視了。
7. 有必要在最後表達的是:舉重作為奧林匹克競技運動,是只有天賦之才的人才能從事的,是天才們的遊戲。但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我想,我們這些地才甚至是庸才,難道就不能玩了嗎,常常我們這些尋常人不僅想玩,還想玩得好(不僅要舉得像那個樣子,更想舉得越來越重),所以說充分尊重個人情況,不要拘泥於技術範式(只要保證原則上不偏離),不要恪守教條乃至於以不理性的方式評判自己所未能理解的技術動作,是我在最後想說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