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公司熱愛簡潔,但只有一家痴迷於它,而且只有它發展得如日中天

今天凌晨,蘋果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iPhone 6s與iPhone 6s Plus,以及最新的Apple Wacth、Apple TV和iPad Pro。在果粉中又引爆了新一輪關注熱潮。

對蘋果公司的成功,坊間有各種各樣的總結。但書單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瘋狂的簡潔》,角度卻頗為特別。

它的作者肯·西格爾,是蘋果公司的創意總監。在他看來,蘋果公司最大的成功,是他一以貫之的簡潔——這個理念不僅只是體現在產品設計上,還可用於解釋蘋果的管理,和他的締造者喬布斯做人做事的所有細節等。

簡潔原本是個設計理念

「Less is more」,是現代四大建築大師之一密斯·凡德羅留在建築史上的最經典的名言,意思是:「少就是多。」

密斯一直認為,「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簡,「多」不是擁擠而是完美。在他的建築中,包括從室內裝飾到傢具,都要精簡到不能再改動的地步。

看看他的著名作品巴塞羅那德國館

在這件德國用來參加1929年世界博覽會的展品中,見不到任何一件附加於建築之上的多餘的東西,沒有雜亂的裝飾,沒有奇形怪狀的擺設品,有的只是輕靈通透的建築本身和它里外連續流通的空間。

「Less is more」這一現代建築大師留下的建築哲學,已經揚名全世界,但在《瘋狂的簡潔》中,作者對此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不費腦才最好

許多人分析問題時,喜歡聚焦到問題的對象本身,這其實比較表面。因為,影響我們對一個事物評價的,永遠並非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它的認知或者態度。人,才是認知的主體。

「簡潔」的本質,不在於用了什麼元素,而是:減輕了我們的認知負擔。

換言之就是: 不費腦。

心理學認為,我們的「知覺」和「感覺」之間,存在著一系列過濾器。每時每刻,我們的身體都在接受著外來的信息:

  • 腳踩在地上,感到的彈力造成的形變

  • 皮膚感受到的空氣流動的刺激

  • 鼻子聞到的房間裡衣物的味道和潮濕的味道

  • 耳朵聽到的極遠處汽車駛過的聲音

  • 但為什麼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些信息?因為我們的「過濾器」將它們攔下,只允許一部分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到達知覺系統,供我們進行思考。

    但是,那些被過濾器攔下的信息並非不存在。它們仍然一直在作用於我們的感官系統和大腦,換句話說,一直在對我們造成負擔。

    當你使用一部手機時,發現第一眼完全無從下手,或者,一個常用的功能要進入幾級菜單、記住它的位置,又或者,你每次都要在腦子裡過一遍「這貨怎麼用?」那它就不是簡潔的。

    舉個栗子,這是1980年的倫敦地鐵圖

    這是現在的倫敦地鐵圖

    後者明顯比較簡潔。為什麼呢?因為前者裡面,背景的地形、道路,地鐵線的弧度、凹凸、角度,都是無意義的信息,即「噪音」,會對我們造成負擔,而後者消除了這些元素的差異,讓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觀察路線上。

    作為簡潔理念的堅定奉行者,蘋果公司徹底貫徹了這一理念。我們來看看iPhone,每一代iPhone的性能和形狀都有變化,但有兩點一直沒有改變:

    只有一個Home鍵,「一按下去,回到最初,乾乾淨淨」

    極爽的滑動,帶來無與倫比的解鎖體驗

    這兩個iPhone的經典簡潔設計,讓它的使用體驗獨具一格,也正是喬布斯的匠心所在。

    這次發布的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同樣沿襲了蘋果一貫風格,在外觀上基本沒有變化。

    庫克說:iPhone改變了世界。它們看起來很類似,但我們對新iPhone進行了很多改進,唯一的改變就是所有的改變。

    這也是對喬布斯風格的繼承和堅持。

    喬布斯一直追求細節的簡潔,甚至到了極致的地步。當iMac還是塑料殼時,喬布斯就反覆精簡設計。《瘋狂的簡潔》里提到了一次iMac的產品展示:

    史蒂夫提醒我們注意iMac外殼的邊緣。他解釋說,第一代iMac的外殼是由三個塑料模具組合起來的,那個地方有一條細細的接縫。而新一代iMac的外殼邊緣沒有接縫。

    我敢肯定,世界上沒有一個用戶注意到了蘋果的這項改進。但史蒂夫侃侃而談,就像米開朗琪羅描繪西斯廷教堂的穹頂繪畫一樣。

    喬布斯「吹毛求疵」的態度,讓塑料殼的iMac「被稱為"簡潔』的里程碑之作」。

    事實上,當年命名iMac時,喬布斯十分喜歡「MacMan」這個名字,然而最終為「簡潔」讓步。

    而結果證明,我們確實只牢牢地記住了「i」。和戴爾電腦的Vostro、XPS、Precision,以及諾基亞的Asha、Lumia、XL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名字相比,從第一代iMac電腦開始,「i」就如同一面旗幟,緊緊地將它與蘋果聯繫在一起。

    對於廣告的設計,蘋果同樣堅持簡潔的要求,但有趣的是,有時喬布斯也需要別人提醒。

    在一次審查iMac廣告的例會上,創意團隊和喬布斯產生了分歧。創意團隊認為只描述某個關鍵特性效果更好,喬布斯則認為需要描述的關鍵特性有五處。於是,創意團隊的負責人李·克洛做了一次精彩的演示:

    李從記事本上撕下五張紙,把他們揉皺成五個球。「史蒂夫,接住。」李朝史蒂夫說,同時把一個紙團扔向會議桌對面的史蒂夫。史蒂夫輕鬆抓住,並把它扔了回去。「這是一則很好的廣告。」李說。「現在再接住這個。」李繼續說,並把五個紙球同時往史蒂夫的方向扔去。這一次史蒂夫一個也沒抓到,紙團全落到了桌上和地上。「這是一則糟糕的廣告。」

    最後,這則廣告的內容被精簡了。這個例子有力地證明,你希望人們獲得的信息越多,他們能記住的信息越少。

    蘋果的簡潔風格,也貫徹到了他的商店中。

    來看兩張圖

    杭州Apple store

    上海Apple store

    如果你去過多家蘋果體驗店,會發現一件很妙的事——全球各地的蘋果店鋪內部設計上都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會讓人內心感覺到一種莫名的舒服感。

    但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一個問題:

    牆呢?柱子呢?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牆和柱是和厚與重對等的。厚與重,在古代意味著保護和安全,在現代卻恰恰相反,意味著壓力和負擔。因此,古代建築喜歡大柱高牆,而現代建築則追求輕盈飄逸。

    所以蘋果決定將它們統統減少甚至捨棄:蘋果體驗店一致採用玻璃面板,上海店入口弧形玻璃牆高12米,杭州店高15米,杭州店在地面上甚至沒有一根柱子。《瘋狂的簡潔》中這樣闡述蘋果的初衷:

    人們購買蘋果產品,是因為它們樣式新穎,使用簡單,但促使人們選擇蘋果的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那種新穎而簡單的購物體驗。

    除了設計,甚至對於管理,蘋果也同樣力求簡潔,信奉「更小、更精簡」的企業精神。

    「小型」是終極的高效

    在蘋果,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開會一般不會超過30分鐘,而且無關人員堅決不得入內。

    舉個栗子

    有一次,喬布斯與蘋果的廣告機構召開周會議,一名新人因為要參與營銷項目的部分事務而應邀參加。

    喬布斯發現後問她:「你是誰?」

    在聽到解釋之後,喬布斯說:「我認為我們不需要你參加此次會議,請你離開。」然後他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繼續了。

    這個新人的經歷是出於蘋果對「簡潔」這一首要原則的嚴格執行:

    始於精英小團隊並維持小規模。因為規模一旦擴張,「複雜」就會隨之而來。

    蘋果的信條是:「小團隊比大團隊更專註、更有動力,越聰明的人越能更高質量地工作。」在公司制度上,喬布斯從骨子裡相信,他能領導一個全球性企業脫離「複雜」的魔爪。他給團隊設置了人數限制:

    Mac團隊不得超過100人,如果要往裡派人,就必須有人退出。

    喬布斯說:「我最多只能記住100個名字,而且只希望跟我了解的人一起工作。因此,如果團隊超過100人,就會迫使我們改變組織架構。我無法用那種方式工作,我必須了解團隊里的所有事。」

    對於組織架構,他是這樣設置的:

    與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相比,蘋果的組織架構不是「垂直」而是「平行」的,這一點尤其令人耳目一新。

    在公司最高層,即史蒂夫這個級別,組織架構極為單調,只有一種決策方式,就是「史蒂夫喜歡與否」。

    但在公司其他地方,具體項目團隊的組織架構則比較合理,大家基本只和固定的人打交道。

    這樣做的原因在於,在層級較多的組織里,人們很難站在「有想像力的創意」那一邊,因為那樣做會比較冒險。而在蘋果這樣「平行架構」的組織里,做到「不同凡想」則更容易些。

    在工作關係上,喬布斯也與眾不同,甚至是有些苛刻地應用了簡潔法則。肯·西格爾回憶起他第一次見到喬布斯,喬布斯就直接批評他們的廣告文案「狗屁不如」,這就是喬布斯的溝通方式。他認為,「直率就是簡潔,迂迴就是複雜」。

    史蒂夫不喜歡讓工作關係變得複雜,就像他不喜歡ipod上有多餘的按鈕一樣。他對那些拐彎抹角的人毫無耐心,一旦發現你的談話漫無目的,就會立即打斷你。他認為,做生意可沒有用來浪費的時間。也許你的做法會讓一些人感到局促不安,但只要人人都清楚自己的立場,事情一樣能做好。如此一來,你的團隊就能全心全意地攻克項目,而無須費神解讀別人說的話。

    這樣簡潔的溝通方式,某種程度上避免了大公司人際的複雜性。它讓員工確切知道自己的立場和目標,知道要用多快的速度去執行任務。

    從很多層面,簡潔都在蘋果公司得到了徹底的體現,而它,也讓蘋果取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之一。

    密斯·凡德羅的「Less is more」這一理念,已經影響了世界八十多年。而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物慾膨脹的時代,這一理念甚至精神,早已超越設計的範疇,深入到社會的無數領域。

    少即是美

    舞蹈的簡潔

    楊麗萍的孔雀舞

    黑暗的舞台上只有舞者在團聚、舒展著身體。沒有布景,只有燈光,拋棄一切輔助的形式,只剩下舞動。

    科技的簡潔

    Uber一鍵打車

    Uber一鍵叫車,幾分鐘內便獲得接載。乘客僅需分攤司機的成本,出行變得更加便捷和經濟。

    家居的簡潔

    無印良品風的起居室

    在最小的建築面積里打造出最大的生活空間,只留下最需要的,在繁華和寧靜間找到平衡。

    對於現代人來說,他們發現了「Less is more」這種新的生活態度,簡單帶來的是更多的享受。對於為混亂、複雜和喧嘩生活煩惱的人,或許可以試試這樣的生活方式:

    1

    慾望極簡

    了解自己的真實慾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響,不盲從,不跟風。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慾望上,如提升專業素養、照顧家庭、關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2

    精神極簡

    專註於1-3項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充分學習、提高,不盲目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3

    物質極簡

    不囤東西,不用便宜貨、次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紙袋。用一支好用的鋼筆,代替堆積如山的中性筆。用瓷杯、鋼杯代替紙杯。養成紙質文件掃描、存檔的習慣。整合、精簡電源線、充電設備。不重複購買電子產品。

    4

    信息極簡

    減少使用社交網路、即時通訊。少看微博朋友圈。定期遠離互聯網、遠離手機,避免信息騷擾。不關注與己無關的娛樂、社會新聞。精簡電子郵箱數量。APP使用少而精,刪除長期不使用的應用。

    5

    表達極簡

    寫東西、說話,儘可能簡單、直接、清楚。多用名詞、動詞,少用形容詞、副詞。

    6

    工作極簡

    使用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不拖延。及時清理電子郵件,不要讓它們堆積起來。一次只專註做一件事,儘可能不同時做多個任務。

    7

    飲食極簡

    少吃含有添加劑的食品。喝白水和純果汁,不喝添加了大量化學成分的碳酸飲料和果汁。

    實現「簡潔」,先從整理開始,請讀《整理了一個房間,影響了大半個世界》


    推薦閱讀:

    無膛線和獨特尾翼彈,美國富蘭克林武器公司顛覆步槍概念
    《公司的力量》,堆砌的庸見
    洛克菲勒家族鐵血發家史:逃兵役發戰爭財,打壓小公司兄弟反目
    怎樣在面試的同時判斷一家公司是否適合本人?
    infosys(上海)內部情況怎麼樣,相對於一個即將進入的新人而言,有沒有人來講講它的公司具體情況?

    TAG:公司 | 發展 | 熱愛 | 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