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情感·元稹人生】曾經滄海難為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讀《離思》看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陽一帶)人。幼年喪父,家境比較貧困,十五歲參加科舉考試,明經及第。唐憲宗元和初,應制策第一,任左拾遺,歷監察御史等職。曾因劾奏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等人的不法行為,得罪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他遭到這次打擊後,轉與宦官和權貴妥協,並通過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薦,得到穆宗李恆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調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時,任武昌軍節度使,死於任上,年五十三。元稹和白居易是好友,他們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文學主張與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無復倚傍」的精神,推動了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寫過一些《樂府古題》和《新題樂府》,借用樂府的體裁,自出新意,藉以「諷當時之事,以貽後代之人」。他還寫過不少古詩和律詩,其中也有諷刺現實的,稱作「古諷」、「律諷」。此外,他還寫過不少古今體艷詩和悼亡詩,言淺情深,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詩在當時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一】一顆痴心——先解讀元稹的《譴悲懷三首》:「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家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簪。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高門富貴之家最疼愛的小女兒自從嫁給我這個貧困的文人,處處都表現得可愛乖巧。看見我衣服單薄,就翻箱倒篋的想找點衣料給我縫製衣服。見朋友來了,還拔掉自己頭上的最心愛的金簪子,換錢給我們買酒喝。因為家裡貧困你只能采些野菜做飯吃,連長長粗糙的豆葉你也放在口中還覺得甘甜。你總是仰望著古槐樹,盼望著它能多掉下幾片葉子,好增添更多的柴薪把火生得更旺一些。現在我終於出人頭地做了大官,俸錢都過十萬了。可你卻已經離去,我沒有機會報答你,我只有給你燒些紙錢奠祭你……「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尤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從前和你開玩笑,你說的那些死後的事,現在都一一應驗,擺在我面前了。你的衣服我已經按你說的施捨給了別人,可是你常用的針線盒,我還保存著。但自己不忍打開看,怕自己傷心。我因為想著過去和你的情誼,對曾服侍過你的婢僕也都特別憐惜。我過去苦於沒有多的錢交給你,讓你過得更好,現在有了錢,你卻不在了,我夢裡便時常出現送錢給你的情景。這樣的疼痛思念,大概是喪妻之人都難免的吧?哎!貧賤的夫妻總是不能如意,不能讓自己心愛的人過得更加幸福……「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閑坐著想你,為你傷悲也為自己傷悲。我已經老了,就算能活到一百歲,也沒多長時間了。晉朝的鄧攸沒有兒子,他知道這是命中注定的,我也一樣……潘岳喪妻後寫了三首《悼亡》詩,也換不回來妻子的生命。再悲哀的詩篇其實都不過是多餘的,因為她也看不到,我也一樣……我死後會和你埋葬在一起,可是你我卻什麼都不知道了,還能期望什麼呢?來生有緣再相見,再好好報答你,更是難以指望的呀!現在我只有今夜不睡想你,來報答你曾經為我受的苦……情之深、愛之切、思之強、痛之烈,怎麼能不令人動容? 讀了這三首元稹寫給自己已故愛妻的詩後非常感動,不由自主的去想元稹的妻子是什麼樣的女子呢?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讓元稹如此這般的想她?……「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簪。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這樣的女子,這樣的妻子怎麼能不令元稹珍愛呢?「貧賤夫妻百事哀」說出了天下許多貧賤夫妻的共同心聲,「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可惜這樣的妻子和元稹同苦七年而卻未能等到能同甘的那一天,難怪元稹如此悲傷地思戀她……全詩可謂言淺意深,如平常的語言,像是元稹在和妻子說心裡話,敘述自己思念的心聲。沒有強烈的抒情,但正是這種平淡的述說心聲卻更加感人致深,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可以斷定這三首《譴悲懷》不是同一時間寫出來的,一、二首應該所作時間較早,而最後一首則時間較晚。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懷念妻子的詩,但現在還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元稹大概是古人寫給妻子詩歌最多的一位詩人了,他的許多詩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像,元稹的後半生都在懷念著自己的妻子。我有幸知道元稹愛妻的名字叫韋叢,比元稹小四歲,二十歲和元稹結婚,二十七歲時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寫給她的詩篇除了這最著名的《譴悲懷三首》,還有《離思五首》、《六年春遣懷八首》、《雜憶五首》等等,可以說篇篇都感人至深。我們從這些詩篇里可以想像韋叢是一個賢淑美麗的女人,還可以知道元稹是一個痴情感恩的男人。由於元稹寫給愛妻的詩太多,而且都很感人。我就不在這裡一一註解再多發感慨了……但《離思五首》其中的第四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一定要再多說說,可以說這首是元稹寫出的最著名的名詩之一。這首名詩我早年就讀過,但當時沒有讀懂,因為不知道是寫給誰的?寫的是什麼?以為和李商隱的數首無題詩一樣高深晦澀難懂不知所云。但後來讀到元稹寫給愛妻的許多詩篇,才知道這首詩是寫給他已故愛妻韋叢的,忽然發現這首詩的確是實在難得的好詩。這是對愛人的最高讚美與最深的深情思念和懷念,這首詩的魅力所在就在於它給予人無限的想像力。《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經歷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雖常在花叢里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一半是因為心裡只有你……這首詩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釋是說。痴迷在愛你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夢幻里,我就不會再對其它女人感興趣。愛你沒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後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沒心思去愛,因為心裡只有一個你……如果韋叢有幸讀到這首詩。我想她一定會幸福的流下眼淚,可惜元稹寫給她的這些詩,她卻不能再讀到,只有感動千百年來有幸讀到讀懂它的人了……因為一直喜歡元稹這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所以早就想寫一篇關於他和他的詩文的作品,儘管除了詩句,我對這位詩人不甚了解。最近動筆前,先查了些資料,結果頗為寒心,沒想到評論元稹的諸多文章都指出其人格鄙夷、道德低下:為人結權納貴,遇事口是心非,恃才呼朋喚醉,縱情義寡淫霏……本不忍信,「然而無風不起浪」,何況「三人也成虎」。一度想放棄計劃,不過靜下心來,反倒覺得:人怎麼活,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尤其古人;我們就算穿越時空嗅到了唐代文人的一點點真實的東西,也應該在他存在著的遺作里,那麼說到元稹,他實際留給後人的最貴重的財富,並非那些傳聞逸事,而是他的文風、詩意,特別是那句橫亘千古的「曾經滄海難為水」。同時我也在想,元稹一生最好的朋友是白居易,白氏也把元稹作為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所以我很不理解為什麼後世人對白居易那樣崇敬,卻對元稹如此苛刻!),既然這樣,我又聯想起中國人自出生起就嫉妒人的性格,尤其是看到元稹為妻子所寫的那些真摯的詩篇後,面對自己丑惡的生活(二奶,多奶),這樣千方百計地貶低他,就一目了然了。中國人自古就是這樣,最喜歡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並且市場極為龐大,時至今日,世風日下,每個城市都有花街柳巷之處,不足為奇。對於今時今日的男人,逢場作戲也好,薄情寡性也罷,都不予評說,誰讓他們生就生在一個充溢著誘惑的時代呢。所以,我對這些故意貶低元稹的垃圾濫文,向來是看不上眼的。這裡向你展示一個真實的元稹……【二】兩行千古名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後兩句為「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全詩的意思是:經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吸引,經歷過巫山的雲雨纏綿,別處的景緻就不稱之為雲雨了……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化爭艷,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一句「取次花叢懶回顧」詩人道出了對女色了無眷戀的懶散心境,因為與逝去妻子之情有如滄海之水、巫山之雲,已經達到精神、肉體之極至。所以其妻離去,讓他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感覺。才有了那句「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此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詩人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摯誠的情感,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亡妻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蛻變而成。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于海」比喻「游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裡為什麼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裡的「修道」,應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盡懷念悼亡之情,「滄海」、「巫雲」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兩句的「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張弛自如、變化有秩,形成了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尤其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二句,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不但是元稹詩作中的顛峰佳句,縱觀唐詩宋詞,詠情之作可望其項背者也少之又少。【三】三重哲學價值——文學即人學,文學作品除了給人以美感,更要引起人們理性上的思考,從這個角度,拋開元詩怡情的初衷,從哲學層面,它也會給我們一定的價值取向:首先,「曾經滄海難為水」告訴我們一個「經滄海」、「難為水」的道理,需要指出,這並非是元稹首創,早在戰國時期,大思想家孟子便有「觀于海者難為水」的觀點,元稹只是化用其文,不過更通順,也更通俗。句意為:曾經到過大海見過海水,覺得其它的水就難說是水了;除去巫山上的神女之雲,再也沒有如此奇美的雲了。海水深廣而洶湧,自然使江湖河泊里的水相形見絀。宋玉《高唐賦》雲,巫山之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見於淵,珍怪奇緯,不可稱論」;陸遊《入蜀記》雲,「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如此之雲,別處的雲與之相比,自然黯然失色。「難為」「不是」,顯然是誇張說法,但「滄海」、「巫山」的形象為水中之最,雲中之尤,各為世間之唯一,至大至美,凡經歷過、觀賞過的人,對其它的水與雲,確實很難看上眼了。詩人「索物以托情」,語近思遠,風情宛然,強調了抒情對象的無與倫比,表達了對亡妻韋惠叢的無限仰慕及忠貞不二的愛情,從而既表明心跡,又告慰亡妻。孟子兩句,一為「難為水」,一為「難為言」,元詩一為「難為水」,一為「不是雲」,不僅出新,用詞也善變化。與此類似的觀點還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可見我們的文化中有這樣的觀點,經歷了大的場面,眼界就得以開闊,便不會把平常的一些事物放在心上。由此我們是否可以得到如下的啟示:我們現實生活中經歷著的一件件小事,可以喻之為「水」,我們的目標、理想,則是憧憬中的「滄海」——生活里,多數人所希望的,是達成目標,實現理想,但現實中實際做的,卻往往是被各種「水」一樣的小事所羈絆?如果這樣,當我們為此苦惱,或者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換一種方式,換一種心態的存在?——如果你不願意被生活改變,那就搶先改變生活。其次,是關於「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反面意見,即「經歷了滄海就真的難為水了嗎?」,這與「寧為雞頭,莫為鳳尾」或者「寧為鳳尾,莫為雞頭」的辨思有些類似。人們所重視的,到底是一個過程還是一個結果?是為了生活而生存還是為了生存而生活?《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句話:「泰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說的是泰山並不因為山石大小不同就選擇大石頭丟棄小石頭,一律收之,所以才高大峻拔;長江大海並不剔除小河匯入的水量,一概納之,所以才浩大豐瀚。我想,連滄海本身都不自大,僅僅見過滄海的人有何資格不屑旁觀呢?最後,是對於「海」和「水」的比較,固然,水是海的基礎,但海的內涵卻遠遠厚重於水,這就像做人一樣,當本來的覆蓋了將來的,人就成長了。海與水有一致性,故而水有成為一部分海的可能,海有還原為一部分水的時候,這個反覆的過程就叫做周而復始。生活中的那麼多事情,都是這樣,我們都是在滿足中遺憾,或者在遺憾中滿足,不論你在人群中是微不足道的水分子還是舉足輕重的橫瀾滄海,你都有轉化的趨勢或者轉變的可能。而自己想把自己固定在什麼位置上,對於個人而言也只能權衡,無法把握。——琢磨一句有意思的名言吧:「世界上沒有任何歡樂不伴隨憂鬱,沒有任何和平不連接糾紛,沒有任何愛情不埋下猜疑,沒有任何安寧不隱伏恐懼,沒有任何滿足不帶有缺陷,沒有任何榮譽不留下恥辱……」(德國格里美斯豪森《痴兒西木傳》)以上三個論點從純文學角度非常牽強,但是我一貫主張——「一篇好的文學作品,一定要在文學以外感染人!」【四】四層情感透視重新回到詩句本身,元稹的這首《離思》是對愛的一種道白,通過詩句所表達出來的對愛情的執著和對愛人的忠貞不渝,正是這首詩千古所流之「芳」。第一,名句告訴人們找到真愛時的一種感覺:彷彿經歷了滄海一般,感覺之強烈、印象之深刻,前所未有,後繼乏人。作者以「滄海」、「巫雲」為喻,借滄海之深廣,喻愛情之凝重,借巫雲之纏綿,喻愛人之嬌艷;這並非是詩人借題發揮,實乃是真情實感。這從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外,仍有證明,比如,元稹為亡妻韋叢先後作過的悼亡詩還有《譴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等等,字裡行間既有睹物思人的「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又有深沉悲悼的「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既有觸景傷情的「自言並食尋常事,惟念山深驛路長。」,又有顧影自憐的「伴客銷愁長日飲,偶然乘興便醺醺。」……從這些文字中,足見詩人的情之深、愛之切、思之強、痛之烈。第二,名句告訴人們找到真愛後的一種態度:難以再有其它的情感可以取而代之,這是一種承諾,更是一份責任!詩的後兩句,詩人因為這種情結,而「懶回顧」於「花叢」,甚至以「修道」的方式尋求解脫。後人有的評價元稹是矯揉造作虛情假意,並據此二句論述其「夫風情固傷雅道;悼亡而曰『半緣君』,亦可見其性情之薄矣。」(清·秦朝紓《消寒詩話》)——實際上是沒有完全了解到詩人的苦衷。實際詩人那「修道」(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的選擇,實在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時候的一種情感上的選擇,即不再選擇!這裡可以引證一條關於元稹的典故,說的是元稹喪妻之後,欲為其保媒續弦者絡繹不絕,元稹一一拒絕,最終為表明心志,才在書房橫書「曾經滄海難為水」,以此謝絕各方友朋的好意。——這也是此詩來歷的一種說法。第三,有關元稹為人的批評很多,彷彿是說元稹其人修養與其文境界相距迥異,相差甚遠。但我始終覺得,一個人的文風,不會與他的處世出格太遠,正所謂文如其人之說。不管在實際生活中的情況如何,起碼從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到元稹內心深處的一片荒涼。從元稹之作《鶯鶯傳》來看,有張生之原型即為元稹本人之說。歷史上關於元稹花紅柳綠的傳聞也實在不少,比如雙文就是元稹眾多情人中比較出名的一個。拋開古代文壇才子風流、紅袖添香的典故不談,從人對感情的態度而言,也許有的人就是那樣,一生中可能對一千個人情深,但無論如何,卻只能對一個人情真。在成都東關門外錦江河畔有一望江樓,關於此樓有一上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另有一樓,形似船舫,相傳,為紀念唐朝名妓薛濤在此把酒送別才子元稹所造。這裡略略介紹一下:元和四年,元稹31歲,薛濤42歲,比元稹整整大了十一歲,但由於她天生一副細膩白皙的容貌,再加上懂得恰到好處的化妝與修飾,仍然是一位風韻不減當年的美人兒。憑著薛濤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卓越的才情,一經交往,便使元稹這位京都清貴陷入了粉紅色的溫柔鄉里。正逢元稹新喪妻不久,二人賦詩吟唱,相互愛戀。就在他們第一次傾談時,薛濤突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激情,她暗暗告訴自己,這個男人就是她夢寐以求的人!於是一切都顧不上了,滿腔積鬱已久的熱情,一股腦地奔泄出來,兩人同時融化在愛的熱流中。薛濤雖為風塵女子,但她屬於那種賣藝不賣身的高級詩妓,周旋於蜂蝶中,卻一直潔身自好。而這次一切都不同了,與元稹見面的當天夜裡,她就把自己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心愛的人;第二天清早起來,還真情所致地作了一首「池上雙鳥」詩: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這儼然就是一個柔情萬種的小妻子,在向丈夫訴說對生活的嚮往,奏響追求摯情的心曲。雖然曾有不少人得到過薛濤的粉紅詩箋,但誰也沒能像元稹這樣真正享受到她內心深處的戀情。對此,多情公子元稹也盡能領略,深為薛濤那綺麗的情意而沉醉,從他留下的一首詩就記載了這樣的情事:詩篇調態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月夜詠花憐暗淡,雨期題柳為歌欹。薛濤雖是受託與元稹交往,可倆人卻結下了一段真情。然而畢竟是萍水相緣,在元稹完成了蜀地的任務,離開成都返回京都時,兩人不得不揮淚分手。到這時為止,他們已在一起度過了一年如膠似漆的親密時日。元和五年,元稹赴江陵任職,兩人便遠隔千里。薛濤雖然日日周旋於華堂綺筵與燈紅酒綠之中,但是誰又知道她內心深處的感受卻與現實生活有天地之別。她把自己比作孤高的青竹,希望與竹林七賢共醉,與娥皇、女英同悲,把一腔幽怨寄託於蒼茫的遠古。落寞與凄苦緊緊包圍著她,她有她的情、她的愛,她把所有的情思都寄托在遠隔千里之外的元稹身上。她幻想著某遭一日元稹來迎娶她,她擁有一顆牽腸掛肚的心,自己獨守空閨等待著他的驀然歸來,於是她寫給元稹《贈遠》兩首:贈遠二首薛濤擾弱新蒲葉又齊,春深花發塞前溪。知君未轉秦關騎,月照千門掩袖啼。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元稹頗解風情,對薛濤的才情念念不忘,暗自稱奇,收到薛濤詩後,即託人捎來一首七律給薛濤:錦江滑膩峨嵋秀,生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似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葛蒲花發五雲高。詩中直抒相思心意,把所有美譽贈予薛濤,將此女捧到極高位置,再理智的女人沉醉於此詩中估計也要柔腸寸斷了。可見他對成都那一年的纏綿歲月還是頗寄真情的(唐文宗太和五年元稹死後,薛濤在望江樓得知消息也殉情而死)。能與元稹相比或者成就超越元稹的詩人大有人在,但是在寫情方面,可以堪比的也只有蘇軾、陸遊、李煜等寥寥幾人,其中蘇軾的《江城子》、李煜的《虞美人》以及陸遊和愛侶唐婉一唱一和的《釵頭鳳》,都堪稱觀而落淚、聞而動容的千古絕唱。在這裡有必要列舉一下陸遊、唐婉二人的傾情之作《釵頭鳳》:◆釵 頭 鳳◆ ◇釵 頭 鳳 ◇【陸 游】 〖 唐 婉〗紅酥手, 世情薄,黃藤酒, 人情惡,滿城春色宮牆柳。 雨送黃昏花易落。東風惡, 曉風乾,歡情薄, 淚痕殘,一杯愁緒, 欲箋心事,幾年離索。 獨語斜闌。錯!錯!錯! 難!難!難!春如舊, 人成各,人空瘦, 今非昨,淚痕紅悒鮫綃透。 病魂常似鞦韆索。桃花落, 角聲寒,閑池閣, 夜闌珊,山盟雖在, 怕人尋問,錦書難托。 咽淚裝歡。莫!莫!莫! 瞞!瞞!瞞!相傳,陸遊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遊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孰料,情深緣淺的這一對戀人在分別又娶和再嫁之後,竟在紹興二十年,於城南禹跡寺的沈園意外邂逅,陸遊「悵然久之」,於沈園內壁上題一首《釵頭鳳》,滄然而別。唐婉讀此詞後,和其詞,不久即鬱悶愁怨而死。比元稹更甚,陸遊與唐婉二人可謂先經生離,後歷死別,因此愈發鬱悶終生,直到陸遊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一歲時候,還先後三次到沈園憑欄悼念唐婉,詩作多多,不於細表。從這些詩人詞人身上,不難看出他們與元稹有著一樣的「滄海情結」。第四,元稹的這首詩在愛情詩里不是最早的,卻是最深刻的,對今天的我們仍有著不減的魅力。在一切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在人與人特別是男人和女人都獨立地依附於他人的時候,為了愛而愛是多麼難能可貴!——也許很少有人真的做到,但是絕對有人真的憧憬,於是我們最終在文學作品中尋求到這份堅定與執著的時候,我們在幾千年後幾萬里外都能產生內心深處的共鳴。畢竟我們知道,愛情有她最純潔的一面,哪怕是曾經。有關元稹詩句及其引發的索思,到此也該停筆了,有的感覺是寫不出的,也有的感覺是寫不完的,只能簡簡單單的抒發一點內心被撞擊時的感動——「斯人化雨長眠,逢緣鑒賜詩篇;靈犀但通一點,笑看滄海桑田……」
推薦閱讀:
※怎樣追回前男友?
※19年後劉若英把《後來》拍成電影,田馥甄獻唱:珍惜現在,就是最好的後來-韓逆素
※遇見別問何其由,相知相惜是知音【情感驛站】
※[轉帖]愛情到底長什麼樣-人生經歷-情感日記
※我男朋友是個攝影師,可是他從來不愛給我拍照,偶爾拍也總把我拍的好醜,我是不是該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