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杆中醫的辯證知機之路
06-24
湖南中醫藥大學 彭堅 教授剛才講了五則經方配時方的運用經驗,下面還有一些時間,我想講一點和臨床治病偏開一點的,有關中醫的一些大局的問題。剛才講到我對《傷寒論》情有獨鍾,因為我最開始是由《傷寒論》引導進入中醫的大門,而且掌握了中醫最高明的、最有用的思維方法,一但臨床的思維方法確定之後,那麼這條路就越走越寬廣,這是我最大的收穫,這是一種高屋建瓴的掌握中醫學的方法,而不是由淺入深的培養學徒的傳統方法,這與我的老師很懂得教育方法有關。因為我當時年紀也很大,一般的社會經驗也有了,各方面都比較成熟,所以他不再讓我從第一步走起,而讓我一開始就從最高點來俯瞰中醫學,所以抓到了要害。因為我是講授醫學史的,一邊教學一邊臨床,始終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困擾著我,這就是中醫近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懷疑,近百年來一直道路坎坷,其原因到底在哪裡?中醫到底科學不科學?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有反對中醫的人,取笑中醫的人,都是以中醫不科學的名義要取消中醫,到底中醫是科學還是不科學?如何尋找這個答案?應當說又是《傷寒論》給了我極大的啟示,我是從研究《傷寒論》來找到這個答案的。大概是在2004年的9月6日,《中國中醫藥報》發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叫做「中醫的科學性在哪裡?」在這篇文章里,我就是從《傷寒論》來談中醫的科學性。那麼為什麼要探討中醫的科學性呢?關於中醫的科學性,並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因為反對中醫的人很多,其中甚至包括某些院士、某些國際知名的大科學家,他們說:「中醫還是停留在《黃帝內經》的時代,已經沒有生命力了,中醫一定要科學化。」所以如果不能夠解答中醫科學性的問題,始終都會受到人們的責難。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主要是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的,我剛才講到我根本沒有學過西醫,沒有系統學過解剖、生理、病理這些知識,我就是從讀《傷寒論》開始走向中醫之路的,那麼我憑什麼有能力在這裡看病?很明顯是《傷寒論》賦予了我一種臨床思維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光是《傷寒論》的問題,還有整個中醫學的思維方式,是古人賦予我們的方法,使中醫走到今天還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儘管有人譏笑,但是我們自己知道中醫是能看好病的。最終我想到,《傷寒論》的方法,也就是我們辨證論治的方法,其實是一種信息的方法,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對待複雜科學現象如疾病和生命的一種最好的研究方法。這個方法其實還是來源於古代的哲學,在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一章中講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意思就是說,複雜事物的規律是看不清楚的,惟恍惟惚,似清楚又不清楚,而在這個不清楚當中又有物有精,而精氣非常真切的將事物規律的信息表現了出來。中醫也是如此,中醫看病並不是打開人體去看,而是通過表現出來的外部信息來了解疾病的狀況。今中上午有個學員提了一個問題,是有關方證對應的問題。方證對應其實是古人探索很長時間才找到的方法。大家知道,《傷寒論》在成書以後,流傳並不廣泛,比如在唐朝的太醫署,《傷寒論》還沒有列入正式的教材,而是教授《小品方》中傷寒的部分,而《傷寒論》真正得到重視是在宋朝,由於很多讀書人加入到醫生隊伍中間,整理修訂了大量的醫書,從而發現了《傷寒論》非常獨特,所以引起了研究《傷寒論》的熱潮,這個熱潮一直延續至明清,乃至近現代。在長期的《傷寒論》研究歷史中,有些人是獨具慧眼,其中首先就是柯琴,他研究《傷寒論》的方法,就是把張仲景的方和證相對應,這種研究《傷寒論》的方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那麼什麼是證,什麼是方呢? 證就是證候,就是人體的信息,一個人不論有病還是沒有病,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不斷有信息散發出來。中醫的望聞問切是做什麼的?就是用來收集身體裡面的信息,望聞問切儘管是古老的,但是絕不落後,它是直接收集活體的信息。而到目前為止,西醫任何檢測儀器都沒有辦法收集到時刻發生的活體的信息。以《傷寒論》桂枝湯證為例:「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因此當見到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的時候,這一組信息就齊備了,那麼就可以根據《傷寒論》中的這一條文,向身體裡面輸入一個信息,這個信息就是桂枝湯,就是桂枝、芍藥、生薑、大棗。《傷寒論》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小柴胡湯主之。」在傷寒病過了幾天以後,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悶,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見到這個信息馬上就應該想到要開小柴胡湯。我為什麼能夠看病呢?就是因為我掌握了《傷寒論》所賦予我的信息處理方法,那麼我還學解剖做什麼?我還學數理統計做什麼?我還學生理病理做什麼?柯韻伯研究《傷寒論》的方法叫復古派,主張張仲景的著作是字字璣珠,不能改動,後世有人認為這個思想守舊,認為對中醫學的發展有副作用,有破壞性,現在不是都在講創新嗎?但是我認為這種方法是非常高明的,為什麼不能隨便改動呢?因為你把方子改動以後,輸入的信息就錯了,比如出現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這幾個癥狀,就一定要用桂枝湯,當然我們還可以補充,但是如果把桂枝湯砍掉一個桂枝,那就是另外一個方子了。所以古人這套方證對應的方法其實就是一種信息交流的方法,我在我的書(編者按:指《我是鐵杆中醫》。)中提到一個概念:辨證論治就是古代臨床的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它不等於現在的資訊理論,但是卻比現在這種理論要高明得多。中醫的方法是活體考察的,西醫的方法主要是從實體解剖出發的,西醫的一切手段都是立足於靜態,立足於一種形態學的東西,而中醫所有的手段都是進行活體的交流。為什麼看病一定要人對人呢?為什麼一定要望聞問切呢?為什麼要看舌質呢?就是一種活體的信息交流,是一種捕捉信息的方法,目前西醫還沒有任何一種新儀器能夠取代望聞問切的方法。前幾年出現了一股叫囂取消中醫的歪風,不僅在網路上大肆宣揚,還在一些正規學術刊物上對中醫進行攻擊,而這些興風作浪者事實上根本是一群不懂中醫的門外漢!雖然這些事情現在已經平息了,但古今中外,國內外無時不有一股勢力在懷疑中醫的科學性。中醫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科呢?是很委屈的學科!中醫進入現代社會以後最大的痛苦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中醫自己的這一套科學語言,比如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經絡學說,在現代科學中找不到相應解釋的方法,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中醫是中國古代科學中經過與近現代科學衝擊以後,唯一倖存的一門古代科學,所以中醫是中國科學界的「熊貓」,是中國古代科學的「活化石」,進入現代以後沒有相應的學科可以參照,失去了參照物,所以別人只能夠用西醫的標準來對中醫進行衡量,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對中醫進行衡量,這種衡量的結果就是左看右看都不順眼,都不符合那個尺寸,於是就認為中醫不科學。所以我這本書出版的時候,用的主標題是「我是鐵杆中醫」,剛開始出版社的總編輯不同意用這個標題,說這個標題一是很俗氣,二是具有挑戰性,學術著作不需要有這種挑戰性,用平和中性的標題最好。但我一定堅持要用這個題目,什麼原因呢?因為鄧鐵濤老先生提出做鐵杆中醫這個口號,他老人家九十多歲喊出這樣的口號是對我們後輩的一種激勵。另外一點,中醫現在處在不平靜的時代,這個時代就需要有人出來大聲疾呼:「我就是鐵杆中醫,我就是沒有學過西醫,我就是能治好病,我就是能治好很多西醫治不好的病,我能講清中醫的科學道理在哪裡,我知道中醫的優勢在哪裡,我知道西醫發展到今天出了什麼問題。」所以如果你不相信中醫,你懷疑中醫,你主張取消中醫,或者你同情中醫,你渴望了解中醫,都可以來讀這本書,這本書出版以後,應當說反響還是很大的。這本書出版之後,我又在我們國家的「科學」雜誌一連三期發表了三篇文章,全部都是八千到一萬字。第一篇叫做「東西方文化激蕩下的中醫與西醫」,其中就講了中醫與西醫發展歷史,他們什麼時候分道揚鑣的,各自有什麼特點,有什麼長處。我認為中醫和西醫都有不足,西醫是建立在近代科學的基礎之上,所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科方法,也就是還原論的方法,而中醫是建立在古代和諧文化的背景之上,所用的方法是一種人文科學的方法;西醫強調微觀的方法,中醫強調宏觀的觀點;西醫強調實證和清晰,中醫強調整體聯繫和動態的考察;兩者各自都能掌找到疾病的一些規律,都能治好病,但都不是完美的醫學。所以我其實是主張中西醫結合的,但現在中西醫結合這個路走歪了!其原因就是我們太急躁了,我們現在的中西醫結合應該從初級階段開始,從臨床的結合開始,中醫拿出最好的辦法,西醫拿出最好的辦法,來共同治療疾病。第二篇文章是「中醫的科學方法」。中醫的科學方法主要的就是《傷寒論》的信息方法。那麼《黃帝內經》又是一種什麼方法呢?《黃帝內經》中說:「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就是說研究天地陰陽萬事萬物不能用數量分析的方法,而應該用建立形象模型的方法,《黃帝內經》中建立了陰陽二分模型,二分模型之下又有三分模型,三分模型之下還有五分模型。其實二分模型就是現代捧的很高的對立統一規律,所有的對立統一規律都是陰陽學說能夠概括的,現在都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黑格爾發現的,但中國人卻早就發現並開始運用這個規律。還有三分模型,三分學說是一個很好的課題,事物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情況下,除了黑和白之外,還有一個灰的地帶,三分學說最主要表現在《傷寒論》中間,其中所講的三陽三陰就是三分的模型,除了表和里之外還有半表半里,除了陰和陽之外還有寒熱錯雜、陰陽錯雜的情況。五分模型就是我們講的五行學說,這個模型很高超地解析了事物之間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在我們中國有五行,在國外一些地方也有地水火風四元素,但是我們古人比他們要高明,我們的五行不再是單純指元素,而是表達了一種萬物之間的依存和制約關係。第三篇文章是「當代中醫的反思」。中醫發展到今天出了什麼問題?不要總是責怪別人罵我們,不要總是責怪別人攻擊我們,要首先審視一下我們自己的工作有沒有做好,如果沒有做好,其原因在哪裡。我認為幾十年來我們其實根本沒有真正掌握中醫的規律,因為我們不理解這個科學其實是一門古代的科學,與近現代科學有完全不同的規律,中醫並不落後,落後的是現代科學,為什麼呢?中醫能夠認識的人體生命現象,現代科學根本解釋不了,暫不說十二經脈,即使是一個白虎湯退高燒,都無法解釋,用石膏退高燒到底什麼東西在起作用?現代的化學根本講不出道理來,更不用說中醫治病的主要武器不是藥物而是方劑。方劑中包含著很高超的思維技巧,我們現在對中醫的研究還只是在很低級的幼兒園水平,所以不能說是中醫落後,而應該說是現代科學落後。我認為做為中醫人,作為鐵杆中醫,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把中醫很好的保存下來,流傳下去,等待將來的進一步研究。我覺得現代的科研絕大部分是浪費錢,因為現代科研絕大部分還是採取還原論的方法,統計的方法,用這類方法來研究中醫學,用局部的方法來研究中醫治病的道理,只能是緣木求魚,只能是南轅北轍!我們的研究隊伍現在還沒有成熟,我們的研究方法也還沒有成熟。錢學森先生二十年前講到:中醫的科學內核一旦揭示,整個現代科學都要改寫。所以中醫不是不要現代化,而是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中醫是屬於世界文化遺產,那麼對待遺產的方法就是保存、保護、保持原貌,我們的保存、保護工作做了很多,但是保持原貌沒有做到,保持原貌就是要把古代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思維方法,以及有效的治療經驗很好的傳承下來,使之不至於失傳,將來才能夠為我們的現代研究提供大量有效的臨床經驗。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至《厚朴中醫堂堂主》的博文
※五代中醫救命養生帖12
※請不要再邀請我回答關於諸如「中醫科不科學」「XXX大夫怎樣」之類的中醫粉黑互懟、中醫內部互懟的話題
※中醫讓你有好臉色
※中醫婦科名家羅元愷臨證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