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現代社會需要新的家庭關係

第十五章:現代社會需要新的家庭關係

沒有了生產資料在兩代人之間傳遞的今天,如何使自已獲得已成年的子女的尊敬,是老年人,或即將步入老年的人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在另一方面,尊敬老年人己經成為我們民族的一種習慣,沒有必要再強調了。反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敬老己經作過頭,己經到了無論這個人是否值得尊敬,只要他是老人,我們就尊敬他。這樣的狀況是需要改變的,沒有原則的尊敬,毀壞的是尊敬本身,那會使得尊敬變得虛假。不僅如此,尊敬不該獲得尊敬的人還會攪亂我們的邏輯,不是嗎!當我們看到有的老年人在公共汽車上坐在年輕女孩身上時,為這樣的老年人辨解所使用的邏輯是混亂的。尊敬只應該奉獻給那些值得尊敬的人,而不是看他的年齡是多少。

在研究孔子所提倡的「敬」的時候,不能忽略另外一個方向,那就是老年人對自己已經成年的子女的尊敬。或許我們不太習慣這樣的提法,在我們的思維習慣中很少想到父母應該尊敬自己的子女。也許換個說法更容易接受一些,那就是父母應該給予已經成年的子女最基本的尊重。所謂最基本的尊重是指一個成年人在社會上可以得到的一些基本認可。例如,社會會尊重一個人的決策權、交友權、管理其未成年子女的權利等等。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基本的權力在這個人的父母那裡往往是得不到認可的。很多父母並不習慣在子女成年後與其平等地打交道,他們往往沿襲子女未成年時所形成的模式,從來沒有想過隨著子女長大成人,這樣的模式需要改變。用父母的權威發號施令、用《弟子規》中的條文去要求已經不是弟子的子女、越過自己的子女直接聯繫子女的單位、同事和朋友,這樣的現象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可謂比比皆是。更加嚴重的是,一些人往往越過自己的子女而直接插手孫輩的成長。這些行為都是對一個人的不尊重,設想一下,如果有人插手你對子女教育的進程,越過你去聯繫你的朋友,這樣的人能說對你是尊重的嗎?可見,在家庭關係中重建以「敬」為基礎的行為規範時,不僅要還原對老年人尊敬的含義,將尊敬給予值得尊敬的人,同時還要強調老年人對其已成年子女的尊重。只有這樣,新的行為規範才會適應現代社會平等、獨立的小家庭結構。

在現代社會構建的小家庭結構中,子女成年後會脫離其父母的家而建設自己的家。由於沒有生產資料的傳遞,成年後的男女所建立的家庭與他們父母的家缺乏天然的維繫紐帶。如果雙方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努力加強雙方的共識,父母一方不努力將自己的經驗、教訓傳遞給子女,那麼現代社會中各自獨立的雙方會越走越遠。久而久之,缺乏共同語言、共同追求的雙方會變得疏遠和陌生。與此同時,由於擁有共同的生產資料、共同的生活目標,一個人與他工作單位同事之間的關係要比與其父母的關係更為緊密。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間不過是有血緣的陌生人而已。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組合在一起吃飯,成年的子女在說話的時候,老年父母木然地坐在那裡;而當老年父母說話的時候,子女又在左顧右盼。沒有了共識、沒有了共同生活環境的雙方在舊禮教[孝]的驅使下呈現了相當不和諧的生活時段。

新時代將大家庭結構瓦解了,原本用來維持大家庭結構的規範也會隨之而失效。如今,兩代人之間由於沒有了生產資料的傳遞而沒有了養與被養的關係。與此同時,子女成年後所建立的家庭與原來父母的家庭在社會上擁有同樣的地位,讓一個獨立的家庭去聽命於另一個家庭是完全不可能的。於是,新型的家庭結構一定需要人們建立新的規範。在社會上各自獨立、地位平等的家庭之間的關係屬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要基於第十二章所介紹的禮的動態邊界原則建設雙方交往的細則。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中國領導人所提出的「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一個細則。而在社會上相互平等、各自獨立的小家庭之間也同世界上平等、獨立的國家一樣需要遵循這樣的規則。「互相尊重主權和家庭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家庭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何嘗不是我們今天家與家關係中所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即便是父母的家和他們子女的家之間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則,因為他們分屬於兩個在社會上完全獨立的家庭。只有在雙方共同認可了這樣的以平等、獨立為基礎的交往準則的時候,大家才有可能增加共識,調整距離,從而儘可能地減少雙方的不信任程度,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間才有可能激發出真正的親情。但是,如果我們還希望抱著舊的規範來維繫兩代人之間的親情,那麼結果只會得到許多虛假的表演。不是嗎?舊規範中的「順從父母的意志」,無疑是使得父母的家庭可以有權干涉子女家庭的內政,有權不尊重子女家庭的主權。在小家庭結構的今天,沒有人會真的認可這樣的干涉。於是,如果雙方還要顯示自己遵循舊規範的話,那麼一定會是虛假的表演。

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承認當今小家庭結構相對獨立、平等的事實,徹底掘棄與「三從四德」同屬舊規範的[孝]。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家與家、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擺脫「有血緣的陌生人」的尷尬,才能以相互尊重、欣賞為基石建立真實的親情。

當我們清楚了被定義為「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的[孝]是舊時代大家庭環境中所使用的「禮」的時候,當我們了解了在社會發展到小家庭結構時需要將其拋棄的時候,恢復孝的本源定義就成為了可能,孔子在《論語》中給孝下了非常清晰的定義:傳道。基於這樣的定義,孝就會成為兩代人之間、乃至隔代人之間溝通的基石。道的傳遞可以使得老年人值得尊敬,使得青年人勤奮好學。與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一樣,道的傳遞也是新時代家庭關係中可以依據的重要原則。

推薦閱讀:

父親帶大的孩子有多出眾?
社會學學子的跳出與回歸
《愛在記憶消失前》 ,一部堪稱老年婚姻生活教科書的電影
「奇蹟男孩」治癒效果媲美「尋夢環遊記」,飽受欺凌卻教會你愛和善良

TAG:社會 | 家庭關係 | 家庭 | 現代社會 | 現代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