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幻象:揭示小米發展的10大短板
摘要 :小米最近的喜事特別多,但是要想成為一家卓越的公司,需要穿越這些幻象看到未來發展的短板。
最近小米很興奮,IDC、StrategyAnalytics等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小米在Q3成為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還有國外機構傳言小米正在按照40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下一輪融資,雷軍更是在最近強調明後年小米要進入世界五百強等等。
首先要祝賀小米,在成立四年的短短時間裡能夠達到如此高度,確實可喜可賀。但在一片喝彩聲中,一鯊倒是覺得雷軍和小米應該保持理性,不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多想想自己的短板以及如何彌補反而更加重要。最近小米很興奮,IDC、StrategyAnalytics等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小米在Q3成為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還有國外機構傳言小米正在按照40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下一輪融資,雷軍更是在最近強調明後年小米要進入世界五百強等等。
在此列出小米應該關注的10大短板,不是批判,而是提醒。
一、核心技術和專利之困
小米作為手機業新貴,發展速度驚人,但因為技術積澱問題,在核心技術上一直是處於追趕階段。尤其相比華為、中興這樣的從通信設備過渡到手機的廠商來說,這種差距尤其明顯。其實在4G手機上,小米出現了落後,就是這個短板的反映。
核心技術的短板,反映在具體的硬指標上,就是專利問題。在國內市場可能專利的問題表現不是突出,但小米一旦開拓國際市場,專利將是繞不過的壁壘。最近爆出小米和聯想爭奪全球第三的論戰,其中有一個細節是聯想收購摩托羅拉之後實現了對小米的超越,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聯想收購摩托羅拉,就是看中了摩托羅拉的專利,將會藉此拉近與谷歌的關係,從而開拓海外市場。
二、產業鏈掌控力需要加強
一個手機廠商要想實現健康發展,一定要能掌控產業鏈。以三星為例,無論是在面板、內存/快閃記憶體、晶元等方面都是全球頂尖企業,這讓其能夠實現對產業鏈的掌控力,能夠保證三星手機在早期擁有強大的性能、酷炫的大屏幕顯示效果,並且擁有快速的供貨能力,保證產品創新、更新換代。國內廠商如華為也擁有海思這樣的晶元製造機構,可見產業鏈掌控能力有多重要。
小米在這方面還需要進行加強,最近傳出小米要和聯芯科技成立合資公司研發手機晶元的新聞,姑且不論傳言真假,看來小米也意識到了缺乏產業鏈掌控力的問題。
三、軟體與內容的軟肋
小米最強的是在硬體,但作為一個互聯網企業而非手機廠商(雷軍語),這不是小米的目標。小米希望打造的一定是一個從硬體到軟體再到內容的生態體系。但是相比小米的硬體,小米在軟體和內容上還需要加強。
小米在軟體上的希望是在MIUI上,目前有7000萬用戶,並在8月發布了新的MIUI6。小米希望用MIUI實現手機、電視、平板等硬體設備的打通,構建起一個「硬體+軟體+內容」的小米帝國。在MIUI6中,小米強化了自己的雲服務,就是為了這個目標。這是小米最大的夢想,就像蘋果用iOS連通自己的所有設備、谷歌用安卓構建自己的帝國一樣,小米也夢想用MIUI系統實現同樣的夢想。不過,目前這個夢想剛剛起航,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四、用戶參與模式的利與弊
黎萬強寫了一本書叫做《參與感》,將小米的成功歸結於用戶的參與,這也是小米的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不過,這種用戶參與模式也是有利有弊。利已經比較多了,就不再多說。可能的弊是,小米的用戶參與模式更多的是發現並迎合用戶的需求,那麼如果用戶沒有需求,小米如何發現並創造用戶的需求?
在這一點上,喬布斯是真牛,因為他是創造用戶需求,走在用戶的前面,而不是被動的滿足用戶需求。所以小米模式的最大問題是,如果遇到顛覆性創新,可能會突然死亡,因為如果顛覆性創新一旦出現,小米麵臨的將不再是一個維度的競爭,這一點需要小米警惕。
五、從米粉到大眾需提防負口碑效應
小米最大的成功在於粉絲經濟,在於小米將自己定位於「為發燒而生」,然後藉助那些發燒友粉絲實現口碑傳播。但是隨著小米的成功,其用戶已經遠遠超出了發燒友的小眾人群,變成大眾用戶。這個時候,大眾用戶的需求和發燒友的需求將有很大的不同。
口碑效應也是分正負的,就像誰能載舟也能覆舟。正的口碑效應可以帶來滾雪球的正面傳播效應,但是隨著用戶群的複雜化,用著不爽的用戶很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口碑效應,也會帶來滾雪球的負面傳播效應。小米需要注意用戶群的變化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口碑效應。
六、與專註相悖的多元化擴張
雷軍的成功七字訣中,專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正是因為專註,小米才可以從以往傳統手機廠商的機海戰術中解放出來,將資源集中起來,製造精品,從而帶來極致體驗。
但是我們看到,小米最近的一系列舉動正在走向專註的反面。在手機上,小米不再是一年一款手機,而是有了很多變種,如紅米,小米青春版,小米特別版等等。更重要的是,小米在加速向多元化的方向擴張,從手機到平板電腦、電視、手環、智能家居、路由器,甚至傳出還要做智能自行車、智能汽車……
什麼都做的結果很可能是什麼都做不深,無法專註也很難帶來精品,很難帶來極致體驗。盲目的多元化擴張很可能讓小米重蹈傳統廠商的老路。
七、行業公敵造成的孤立主義
小米的多元化擴張,正在讓其成為越來越多硬體的行業公敵。以小米手環為例,79元的超低價讓其他智能手環廠商無路可走,拉低了利潤空間,也可能會讓很多本來很創新的企業倒下。很多廠商擔心,小米現在是用低價殺死了競爭對手,但是否會在藉助此舉壟斷市場之後,重新回歸高價。
這種擔心可能多餘,但是小米每進入一個硬體行業,都會讓這個行業成為紅海,我們需要思考小米的這種採用貼牌的方式實現超低價的方式是否有利於行業發展。小米等於是在各個行業將自己的品牌進行快速複製,由此造成的孤立主義讓其不斷走向孤立。
八、電商模式造成的渠道之困
小米現在宣傳自己已經成為繼阿里巴巴和京東之後的中國第三大電商,這一點確實驚人。小米依靠自己的強勢品牌和粉絲文化,自己做電商,走出了一條類似於蘋果的渠道之路。但是小米在渠道上過於自私,過於偏重於自己做電商,也讓其在社會渠道中日益孤立。小米與京東一直沒有合作關係,與阿里巴巴的關係雖然在去年雙十一熱戀,但是隨著阿里巴巴與魅族的結合,可以預料小米和阿里巴巴的關係也不會有更深的進展。
小米做電商的基礎在於粉絲文化,回歸到前面所述,如果小米的大眾用戶出現負口碑效應,勢必會影響小米的品牌,從而影響小米在電商上的流量和關注度。這時候,在其他渠道關係一般的情況下,小米的電商流量來自何方?小米的未來又在何方?
九、中華酷聯的圍剿
如果說小米在頭兩年還是一枝獨秀,那麼現在是面臨圍剿。在小米的示範效應下,中華酷聯紛紛擁抱互聯網,用小米的方式去打小米成為他們的共識。中華酷聯孵化出了各自的互聯網品牌,華為的榮耀、中興的努比亞、酷派的大神,聯想也即將推出自己的互聯網手機品牌,這些廠商以比小米更強的配置、更低的價格,給小米以強大的打擊。
中華酷聯的圍剿,壓縮了小米的利潤空間,分流了小米的用戶,客觀上是造成小米不得不進行多元化擴張的原因。小米需要找到面對圍剿的好的策略,中華酷聯在手機業浸淫多年,之前缺乏的是互聯網的思維模式,當他們覺醒後,依託強大的技術實力、供應鏈實力、質量控制能力,以往在暗處的小米現在到了明處,競爭難度大大增加。
十、態度、態度、態度
其實上面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前提是小米有好的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小米的成功在於虛心,在於面對用戶俯下身來。我希望小米在未來能夠繼續這種態度,誠然,小米現在已經非常成功,必要時張揚一下未嘗不可。但是,切記手機行業的競爭是馬拉松式的持久戰,沒有到終點的時候難言勝敗。
無論是之前的在台灣被罰,還是紅米note被爆出數據傳輸,小米的態度都談不上謙恭。還有對諾基亞員工的羞辱,引來王思聰的炮轟,更是令人吃驚。諾基亞雖然衰落,但是其依然可敬,還輪不到小米羞辱的地步。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小米的態度出了問題,因為成功了所以飄飄然了,這才是最為可怕的問題。
小米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但還遠未到舉杯相慶的時刻,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稍有疏忽都可能被顛覆。
推薦閱讀:
※吃小米,完勝小米粥的7種新吃法,營養翻倍好吸收
※冰糖小米粥 香甜軟糯健脾養胃
※內憂外患之下,小米憑什麼值一千億! | 檀錢
※小米盒子安裝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