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35

35.孝順的接力棒         我小的時候,老爸常說一句俗語「老貓房裡睡,一輩留一輩」。老爸很重視家族精神的傳承,他認為很多東西並非遺傳,而是在言傳身教間悄無聲息地傳遞。   現在回想起來,老爸的某些做法,並非隨意而為,而是基於苦心積慮的設計。   爸爸常常給我們講奶奶這一生多麼不容易。他講故事很動感情,說起奶奶年輕時的辛酸往事,聽的我們唏噓不已。可惜奶奶被氣管炎困擾了十多年,五十幾歲就過世了。爸爸當時每隔幾天就步行到幾十公里外的地方給奶奶抓藥,早早地走,掌燈時分才回來,馬不停蹄地走一天,就是為了奶奶早點吃上藥,少一點痛苦。這些故事和情感深深地銘刻在我們這些幼小孩子的心靈深處。   關於如何對待爺爺,老爸沒怎麼語重心長地教導過我們。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倒是做了一些鋪墊。有時候,他會買些好吃的東西,打發我們給爺爺送過去。我至今都記得,有一次爸爸買了好多東西,裝在一個很大的袋子裡面,我當時個頭挺小的,背著給爺爺送去的。在路上,別人好奇地問裡面是什麼,我就特自豪地告訴他們,這是給我爺爺買的好吃的!他們誇我懂事,臉上是羨慕的表情。爺爺自然是眉開眼笑,我們爺倆打開嘗了嘗,其他的放進柜子里。當時爺爺在老叔家住,如果我們家做爺爺愛吃的飯菜,或者來客人,老爸就讓我去請爺爺來吃飯,並且告訴我,以後這件事就歸我管了,不用請示。這是我特願意做的一件事,我還真盡職盡責,執行的絕對到位。我對爺爺愛吃的東西了如指掌,有一次我家連續吃了好幾次煎餅,我要去請爺爺過來,老媽說今天家裡沒什麼菜,再說你爺爺都吃好幾頓了,今天就不去了吧。我當時特較真:可是他沒吃今天這頓啊,再說了,我爺爺又不是外人,吃鹹菜也行。老媽不再阻止我。還有一次,我家買了一汽車煤,送到家裡已經深夜,我們招待司機吃飯,我要去請爺爺,老爸說你爺爺早吃飯了,估計都睡了,算了吧。我堅決不同意,老爸也不攔我,問我敢不敢去,我很肯定地說「敢」。我拿了個手電筒就出了門,離爺爺家雖然只有幾百米,但路上一片漆黑,當時很多家的狗都不拴著,夜裡在村子裡跑來跑去,我就遇到了好幾條,還好它們嘴下留情。爺爺果然睡了,他聽說我自己來的,嚇壞了,連說「狗咬著你可咋辦」?我當時只有八歲,現在想起來我自己都後怕——萬一哪條狗心情不好……   有時候親戚朋友誇我們家對老人好,爸爸就把功勞推到我們這些小孩身上。他說,我們家這幾個孩子對他爺爺好著呢,根本不用吩咐,只要見家裡有客人,你就等著吧,一會准把老爺子請來,家裡做他爺爺愛吃的東西也一樣,哪一頓都不能落下……上面的兩個例子爸爸時常提起,所以我至今還記得。   每次去請爺爺,我們爺倆走在路上,村裡的老人都很羨慕,總是用玩笑的語氣和爺爺打招呼:喲,這老爺子今天又有請啦!   親戚的誇讚,爸爸的肯定,村裡人的羨慕,再加上爺爺的欣慰,使得我們這些孩子對爺爺越來越好。   等我到外面讀書,有了點自己的零用錢,我就省吃儉用地攢下來,每次放假都給爺爺買點東西,爺爺的指甲刀、挖耳勺、鑰匙鏈、手電筒、扇子、收音機等等的小物件,都是我給他買的,爺爺把這些東西當寶貝一樣,一直用到過世。當然,更多的時候,我是給爺爺買零食,他愛吃麻花之類的東西,我每次都給他買,看著爺爺吃,比我自己吃都香。   等我叔叔的孩子長大,對爺爺也是一樣的好,有一次我見陶然正跑著玩呢,見到爺爺,什麼也不說,就把他口袋裡的零食一把一把地放在爺爺手心,轉身又和小朋友玩去了,他當時也就三四歲,我在旁邊看著好感動。   常聽身邊的人慨嘆「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可是,我們也見過養了兒還不知父母恩的,我想,孝順這件事,需要在生活的細節中教會孩子。     一、賦權給孩子。其實,我的很多教育方法是從老爸那裡學來的,比如說賦權。很顯然,如果他每次都吩咐我去請爺爺,我未必樂意,比如正玩得熱火朝天,才不想中斷手中的遊戲,說不定還不耐煩。但老爸把這個權力完全交給我就不一樣了,一個小屁孩,忽然覺得自己無比重要,彷彿大權在握——爺爺吃得好不好,全看我的啦!這也間接培養了我的觀察能力,爺爺不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最愛吃什麼,我都特清楚。後來我總結了一點:如果合理地給小孩一點權力,他絕對不會把它糟蹋了。   二、間接讚賞的力量。說實話,老爸在親戚朋友面前誇獎我們孝順,真是特別受用,那感覺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如沐春風!這些讚賞像長了腿一樣,在親戚中間流傳,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遭到」誇獎,於是更賣力地對爺爺好,如此形成了一個讚賞的循環。   三、身教勝於言傳。身教如何重要,已經是老生常談,這裡略過。我關心的是,身教是怎麼發生和延續的,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了什麼?以孝順這件事來說,如果老爸僅僅是賦權給我們,或者買點東西給爺爺,我們未必會對爺爺有那樣深厚的感情。聽說爸爸十八歲就挑起了家裡的大梁,許多的困難都是他獨自面對。那時候爺爺才四十二歲,就此退休,當了三十年甩手掌柜的。在我看來,爸爸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爺爺不再費心勞神,這是最大的孝順。是父親的行動感染了我們。   四、不拒絕孩子的付出。爺爺就是個老實巴交的老頭,但他有個無人能及的優點:孩子對他的好,他照單全收!我們請他吃飯,他從來不說不去,如果哪天沒請他,他也不介意。就算三歲的孩子給他零食,他也樂於接受,安心享用。我讀書的時候,也沒多少零用錢,但我給他買東西,他從來都是特開心,珍惜的不得了。當然,他也囑咐我下次別買,我才不聽呢。我曾經和好多老人說起爺爺的做法,他們都說做不到,因為不忍心。我就反問:你忍心拒絕孩子嗎?就算以愛的名義,那也是拒絕,孩子也會有挫敗感。三番五次之後,孩子也就不再事事想著父母老人。說句很殘忍的話,孩子不孝順,父母也要反思,是否教過孩子怎樣孝順老人,是否給了孩子孝順自己的機會。   五、愛人的能力。表面上看,受惠於孝順的是長輩,其實,這也在發展孩子愛人的能力。我們對爺爺好,爺爺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是對我們最好的獎勵,我們忍不住對他更好。那種美好的感覺,讓我們共同體驗了人性中溫暖的力量,這些體驗告訴我,對別人好,自己不一定損失什麼,相反,還能創造一個溫情脈脈的世界
推薦閱讀:

大學有何存在意義?
女兒守著狗狗屍體不肯離去:寵物去世,如何告訴孩子死亡留下的不只是陰影?
四五歲的小孩子可以開始培養閱讀習慣了嗎,可以從哪些書開始?
別只盯著孩子的學習,父母還要將孩子培養成「有頭腦」的人,不然後果很嚴重!
捅向老師的二十六刀告訴我們:邪惡不可怕,可怕的是邪惡得毫無道理。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