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元御《四聖心源》譯讀 第164節;快讀網

黃元御《四聖心源》譯讀作者:分類:歷史 背景顏色 字體顏色 字體大小 分享到:   倒3;任某,男,22歲,陝西省寶雞市人。1986年11月12日初診。自訴:患膽結石兩年余,經治療好轉。近一月來,目黃,身黃,尿黃,大便不利,夜間右脅疼痛。赴西安市某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膽囊發炎,診斷為膽道阻塞性黃疸,因慕名求治於麻瑞亭。脈細濡、短緊、左關尺右關寸大,舌苔白膩。  辨證:脾濕肝鬱,膽胃不降,濕熱瘀阻發黃。  診斷:阻塞性黃疸。  治則:健脾疏肝,平膽和胃,泄熱退黃。  處方:茯苓11克 建澤瀉11克 炒杭芍12克 制首烏30克 粉丹皮11克 廣橘紅11克 炒杏仁12克 法半夏11克 廣鬱金11克 延胡索11克 北沙參12克 廣木香4克 綿茵陳15克 生大黃5克   3劑,水煎溫服。  11月16日複診:葯後脅痛已愈,大便仍不利。脈細濡、關寸大,舌苔白膩。上方去廣木香,增生大黃為7克,加凈連翹11克、赤小豆12克,5劑,水煎溫服。  11月21日三診:葯後鞏膜黃染明顯減輕,自感尚可。脈細濡、弦、短緊、關寸大,舌苔白膩。原方去瓜蔞仁、廣木香,減生大黃為4克,加炒杏仁11克、凈連翹11克、赤丹參15克,旋復花7克,10劑,水煎溫服。  12月7日四診:葯後自感尚可,一周前夜間又脅痛。脈細濡、弦、關寸較大,舌苔白膩。原方去生大黃,增廣橘紅為12克,減北沙參為11克、綿茵陳為12克,加軟柴胡11克、縮砂仁4克,6劑,水煎溫服。  12月14日五診:葯後尚可。感冒一天,發燒,咽干,大便干。脈細濡、弦、關寸較大,舌苔白膩。原方去建澤瀉、廣木香、生大黃,減綿茵陳為12克,加生苡仁11克、炒麻仁11克、軟柴胡11克、縮砂仁4克,6劑,水煎溫服。  12月22日六診:葯後好轉。昨晚又感脅痛不適。脈細濡、弦、關寸大,舌苔白薄膩。原方去廣橘紅、瓜蔞仁、廣木香、生大黃,加炒枳實11克、炒杏仁11克、半枝蓮11克、軟柴胡11克、凈連翹7克、番瀉葉1.5克,10劑,水煎溫服。  1987年元月2日七診:黃疸已愈,犯病。脈細濡、左弦、關於較大,舌苔白膩。原方去廣橘紅、瓜蔞仁、廣木香、生大黃,加炒秘實11克、炒杏仁11克、半枝蓮11克、軟柴胡11克、炙米殼4克、姜厚朴12克,10劑,水煎溫服。  元月24日來函稱:上方服20劑,各種癥狀均愈。  例4;吳某,女,71歲,西安市人。1988年4月22日初診。自訴:去年2月患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經治療,時好時減輕。近來加重,胸脅脹悶,呃逆,目黃,尿黃,因慕名求治於麻瑞亭。脈濡、泄渾、稍弱、關寸略大,舌質淡、苔黃膩。  辨證:脾濕肝鬱,膽胃上逆,濕熱瘀阻發黃。  診斷:阻塞性黃疸。  治則:健脾滲濕,疏肝平膽,和胃降逆,泄熱退黃。   處方: 豬苓片12克 建澤瀉11克 炒杭芍15克 制首烏30克 粉丹皮11克 廣橘紅11克 焦山桅11克 炒大黃7克 綿茵陳30克 凈連翹11克 半枝蓮11克 白花蛇舌草11克   二劑,水煎溫服。  4月25日複診:葯後腹瀉數次,各種癥狀均減輕。脈細濡、稍渾、關寸較大,舌質淡、苔黃膩。上方去炒大黃,增制首烏為40克、半枝蓮為12克、白花蛇舌草為12克,減豬苓片為11克,加全瓜蔞11克、法半夏11克、淡竹茹11克、赤小豆12克,5劑,水煎溫服。  4月30日三診;葯後各種癥狀好轉,思食,黃疸減輕,精神好轉,大便正常,尿已利。脈細濡、右弦、兩芙左寸較大,舌質淡、苔白膩。原方去廣橘紅、炒大黃,增制首烏為40克、半支蓮為12克、白花蛇舌草為12克,減豬苓片為11克,加炒枳殼11克、全瓜蔞12克、法半夏11克、淡竹茹11克、赤小豆12克,5劑,水煎溫服。  5月14日四診:脈證均好轉。近日檢查:黃疸指數14單位,肝功正常,胰腺管、膽管下端均擴張。原方增制首烏為40克、半枝蓮為12克、白花蛇舌草為12克,減豬苓片為11克、綿茵陳為20克、炒大黃為5克、焦山梔為7克,加全瓜蔞12克、法半夏11克、廣鬱金11克、淡竹茹11克,6劑,水煎溫服。  5月21日五診:葯後精神好轉,每天能食四至五兩,大便日1至2次。脈細濡、關寸較大,舌苔白厚粘膩。原方去廣橘紅,減制首烏為40克、半枝蓮為12克、白花蛇舌草為15克,減豬苓片為20克、炒大黃為5克,加炒枳殼11克、全瓜蔞12克、法半夏11克、廣鬱金12克、北沙參30克,6劑,水煎溫服。  5月28日六診:葯後各種癥狀減輕,黃疸繼續減輕,大便每天一次,仍呃逆。脈細濡、關寸較大、左寸關滯,舌苔白膩。原方去廣橘紅、焦山梔,減綿茵陳為20克、炒大黃為4克,加炒枳殼11克、全瓜蔞12克、法半夏11克、廣鬱金11克、炙米殼4克、北沙參30克、姜厚朴12克,6劑,水煎溫服。  6月18日七診:葯後尚可,鞏膜輕度黃染,胸痞悶,納食尚可。脈細濡、關寸較大,舌苔白薄膩。原方去炒大黃,增制首烏為40克、半枝蓮為12克、白花蛇舌草為15克,減綿茵陳為20克、焦山梔為7克,加全瓜蔞12克、法半夏11克、廣鬱金11克、北沙參20克、車前草11克,6劑,水煎溫服。  7月2日八診:近因天氣熱,小思食,喜食瓜果,精神欠佳。  脈細濡、關寸較大,舌苔白滿膩。原方去炒大黃,增制首烏為40克、半枝蓮為12克、白花蛇舌草為15克,減豬苓片為11克、綿茵陳為20克,加全瓜蔞12克、法半夏11克、廣鬱金11克、北沙參11克、車前草11克,6劑,水煎溫服。  再未來診。  例5:武某,男,43歲,西安市人。l972年10月4日初診。自訴;頭昏,心慌,脘腹作痛,腹脹,肝功不正常(數據不詳),一年余,西安市某醫院診斷為無黃疸型肝炎。經住院治療,已減輕,然而各種癥狀仍存在,因慕名求治於麻瑞亭。脈細濡、稍弦、關寸大,舌苔白膩。  辨證;脾濕肝鬱,膽胃上逆,氣滯血瘀。  診斷:慢性乙型肝炎。  治則:健脾疏肝,平膽和胃,理氣化瘀止痛。  處方:茯苓12克 建澤瀉11克 黃芩炭11克 炒杭芍11克 粉丹皮11克 廣橘紅11克 全瓜蔞11克 法半夏11克 廣鬱金11克 天台烏11克 川楝子11克 草蔻仁11克 白茅根30克 蘇澤蘭30克   3劑,水煎溫服。  10月19日複診:葯後腹脹減輕,肝區仍時痛,納食尚可。脈細濡、弱、關寸略大,舌苔白膩。上方加炒枳殼11克、綿茵陳15克,3劑,水煎溫服。  10月26日三診:近幾天又腹脹,不欲飲食,大便不利,有時肝區作痛。查:肝在劍下3cm,肋下2cm,壓痛不明顯。脈細濡、關寸大,舌苔白膩。原方去天台烏,加延胡索7克、厚朴花12克,5劑,水煎溫服。  11月3日四診:肝區痛減輕,煩熱不適。查肝功:轉氦酶300單位,碘(+++),絮(+++),硫酸鋅20單位。脈細濡、關寸大,舌苔白膩。原方加赤丹參15克、厚朴花12克、延胡索7克、炒枳殼11克,去天台烏,5劑,水煎溫服。  11月14日五診:近幾天腹脹,小便黃,面目浮腫,肝區痛不顯,不思食。脈細濡、稍澀、右關寸略大,舌苔白灰膩。原方去草蔻仁、天台烏,加炒枳殼11克、厚朴花12克、延胡索7克,5劑,水煎溫服。  12月2日六診:午後腹脹較前好轉,肝區時痛,二便尚調。  脈細濡、右稍澀、關寸較大,舌苔白膩。原方去草蔻仁、天台烏、炒杏仁,加炒枳殼11克、厚朴花12克、延胡索11克,5劑,水煎溫服。  1973年元月7日七診:上藥服10劑,服藥期間腹脹減輕,納食增加,日食7至8兩。查肝功:轉氨酶正常,射濁(16)、鋅濁(18),高田氏(土),絮(++)。脈細濡、稍渾、關寸較大,舌苔白花膩。原方加軟柴胡11克、赤丹參15克,5劑,水煎溫服。  元月21日八診:肝區時痛,時腹脹,胸悶脹,天氣變化時明顯。脈細滿、尺大而澀,舌苔白膩。原方加軟柴胡11克、車前草18克、延胡索7克,5劑,水煎溫服。  2月12日九診:各種癥狀減輕,有時肝區微痛,大便正常,小便稍黃,腹部時脹。日前查肝功,正常。脈細濡、兩關寸較大,舌質淡、苔白膩。原方加軟柴胡11克、佛手片15克,去廣橘紅,5劑,水煎溫服。  再未來診。(可以使用<-和->翻頁Enter回到目錄CTRL+D收藏本頁)
推薦閱讀:

黃元御《四聖心源》譯讀 第142節;快讀網
黃元御《四聖心源》譯讀 第140節;快讀網
【新提醒】四五快讀 前三冊 生詞小短文
情事快讀
黃元御《四聖心源》譯讀 第12節;快讀網

TAG:快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