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連10萬塊的代價都不敢承擔,你算哪門子好父親?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三字經》

這種教育觀念歷來都是中國人的順口溜,根深蒂固、延續至今。

但在現代社會,這種觀念正在現實中異化——養而不教,教而不當。

1

北京晨報今年3月7日報道了一起目前正在審理的事件:

去年6月到10月,北京某12歲小女孩在某直播平台,用父親的支付寶打賞了某男主播10萬塊,父親發現賬戶金額異常後起訴了該平台。

與出於保護青少年合理上網的初衷不同,該父親在法院並未針對平台縱容12歲兒童註冊直播平台提出控訴,而是簡明直接地要求平台退還打賞費10萬元。

他把女兒打賞10萬給男主播,一古腦甩鍋給平台:他認為自己的女兒才12歲,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而平台未能對未成年人註冊進行核准,屬於平台過失。

這個鍋甩的就很沒水平了:直播平台的主播入駐需要核准,而平台上的觀眾會使用智能手機就可以,並不需要核准,而且打賞的賬號和支付寶賬號基本是同一手機。

用戶是否為未成年人,平台是無法預知的,關鍵就在於誰把手機使用權交給了未成年人。

毫無疑問,這位父親自己才是罪魁禍首——根據他在法院的陳述,手機是他給女兒的,支付寶密碼也是他告訴女兒的,連續多次支付他也沒有追問消費途徑。

相反,他無時無刻不把追討10萬元打賞費掛在嘴邊,更暴露了他極端唯利是圖的嘴臉:只要能追討回打賞錢,自己的女兒是否沉溺於網路直播是不重要的,只要不打賞就好。

當今,如果一個完成學業、努力工作的成年人業餘時間沉溺網路、手機,還要被罵作廢柴,一個花季少女正值成長、學習的大好年華,也沉溺網路和手機,又該如何批評呢?作為第一監護人的父母又是多麼失職呢?

一個人犯錯並不要緊,可怕的是犯錯後不知道錯在哪裡,還要借外部的過失掩飾原始的罪惡。

這10萬塊,就該作為他自身養育女兒嚴重失職的懲罰,是養而不教的代價。

2

行為上的缺乏約束,並不是這位父親最大的過失。

根據他的陳述,妻子常年不在家,自己也忙於工作疏於關心女兒的學業和成長,女兒回家就玩電腦、玩手機;擔心女兒生活費不夠,還特意把支付寶密碼告訴女兒(是有多不關心女兒,連生活費要多少都不清楚)。

原本純真、親密的父女關係,最後只剩下了經濟往來,缺少了父愛的流露和心靈的呵護。

父愛不是簡單在物質需求上儘可能滿足子女的要求,而是要肩負起人生導師的重擔,做好人生起步的迷途導航和軌道校正。

曾經80/90成長環境中,父子晚間樹下乘涼講故事,對弈棋局拼棋藝,看電視爭搶遙控器等等,這些情形在00後的成長環境中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忙於掙錢的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想什麼要什麼,要什麼買什麼。

青少年父愛和母愛缺失,與父母缺乏互動,沉溺網路、遊戲等等也就順理成章了。這不僅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心靈孤獨,更讓青少年在正確價值觀未成形之前,遭受了網路污染。

比如事件中的女童竟然花了10萬元來打賞男主播,在她輸入支付密碼的時候,她是否想過:10萬元是什麼概念?它需要父母付出多少勞動所得?就為了拙劣誇張的表演,這個主播值得打賞這麼多嗎?

退一步說,一個可以慷慨打賞主播10萬的小女孩,是否對公益事業、幫助他人也同樣熱心呢?

這種缺乏疏導的網路行為,對於培養青少年的金錢觀、社會責任感等等,顯然是可怕的。

3

李嘉誠曾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生育一個孩子,只是完成了人類接種的義務;教育好一個孩子,才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中,家庭教育是先於學校教育而存在的,對於子女的人格、習性的養成都至關重要。

中國古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很注重對子女的教誨和開導,比如孔子教育兒子治學和做人。

孔子有一次在自家院子台階上思考人生,他的兒子孔鯉就小步快跑經過。孔子就問他,「今天讀《詩經》了嗎?」孔鯉說沒有,孔子就教育他,「不讀《詩經》怎麼懂得言談用辭呢?」孔鯉就去讀《詩經》了。他為了教育兒子做人,而督促孔鯉讀《禮記》,大約也是如此情景。

在西方的家教中,強調子女的獨立能力,包括自力更生、獨立思考等等。

比如大富豪洛克菲勒,就以做家務換取零花錢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們熱鬧勞動、自力更生;甚至讓13歲的女兒掌管家庭開支,藉此培養個人財務意識。

這種有效合理的家庭教育,都在子女奔向成功的路上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而在當今中國很多家庭,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家庭影響力正在逐步弱化:

他們傾向於花錢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卻不願花時間去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

他們傾向於從物質上對孩子進行缺少陪護的補償,卻不願縮減自己無意義的社交、娛樂,從而擠出時間陪伴孩子;

他們傾向於把孩子送進學校然後放任不管,卻很少在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曾經,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健康成長的標準就是,看他有沒有家教。現在,這種觀念卻被淡化不少,當我們吐槽熊孩子、不良少年的時候,卻沒有充分意識到家教的重要性。

中國還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的一生脾氣秉性,都是在幼年時期奠定的。除了外界的環境影響,最大的影響就來自於父母的教導。

你,是合格的父母嗎?

推薦閱讀:

在不堪的生活里,你知道最大的代價是什麼嗎?
婚外情,血的代價換來的警醒
論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中華禮制的主要特性及其當代價值
有些錯雖能改但是代價太大

TAG:父親 | 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