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
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
——聽肖培東老師上《琵琶行》
著名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琵琶行》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讓聽課的老師們體悟到了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的真諦。下面我們擷取肖老師課堂教學中的幾個精彩片段先做一個精彩回放。
一、反覆誦讀中感知、品味。
片段一
師:白居易為我們寫下這首詩,同學們也讀了幾遍了。接下來,我想考考大家:你知道琵琶女在這首詩里彈奏了幾次?
學生回答不一。
師:到底是幾次呢?我們先一起再把它讀一遍,對,就那位男同學,你來讀讀第一段。潯陽,從這裡開始。
生1:(朗讀課文第一段)
師:好,請坐。你聽聽看,我讀的和你讀的有什麼不一樣。
(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一段)
師:來,你自己來說說看,有什麼不一樣?
生1:比我讀得有感情。
師:噢,比你讀得有感情。
生1:然後注意停頓了。
師:注意停頓了,然後你的每一句話頻率、節奏都是一樣的,是不是呀?而且呀,你讀起來像唱歌。你聽這句醉不成歡怎樣別呀?(生:慘將別),這個時候是應該有一種悲涼、傷感的感情。同學們,之前我們在熱身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跟這個同學一樣,一個調子下來。所以接下來,你們給我讀好。我起個頭(老師有感情的起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學生齊讀第一段(比之前有進步)
片段二
師:還有沒有用比喻的地方?大家找找看。
生1: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師:這個比喻寫出了什麼?
生1:寫出了聲音在沉咽、暫歇後突然又爆發了激越的聲音。
師:停歇以後馬上又激越起來。你把它讀讀。我建議你把「別有幽愁暗恨生」一起讀。
(生1朗讀)
師:同學們知道問題在哪了嗎?
生2:一開始他說有沉咽、暫歇以後有激越起來,我們沒有聽出這種聲音來。
師:(很雄壯的起了一個頭)
生2(朗讀):銀瓶乍破水漿迸。
師:你看,多好!摹其聲容易,得其情其實是挺難的。而且大家注意到了嗎,他剛才說了一句話,這裡是由什麼轉入了什麼,所以「此時無聲勝有聲」後面的鏈接要快還是慢?(生齊答:慢)慢,然後「銀瓶乍破水漿迸」。
(生2朗讀)
師:聽出來了嗎,同學們?「此時無聲勝有聲」先帶到一個無聲的境界,然後在一個很長時間的積累以後,衝出來!(范讀)男同學讀。
(男同學朗讀)
師:感覺有點力度了,但是我覺得「無聲勝有聲」後面的積累,還可以再稍稍的沉澱一下。不要太著急!大家給自己打一個節拍。噠、噠、噠、噠、噠、噠,「銀瓶乍破水漿迸」。預備起!
(學生齊讀)
師:這還是聲音啊,情感還沒出來。還有哪些比喻?
生3:第一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我覺得彈琴首先音色要有顆粒性,把它比喻成大珠小珠,它是一個一個的,所以我認為又有顆粒性。然後可以體現出琵琶女彈奏技藝的高超。
師:彈奏技藝的高超。前面是大弦,後面是小弦,最難的是錯雜彈,你給大家讀讀這句話。
生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師:你為什麼聲音這樣變化?
生3:因為他說的是「小弦切切如私語」
師:私語,慢慢慢慢低下去。接著讀。
生3: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師:大珠小珠落玉盤,我們有個詞語叫什麼?珠圓玉潤。字一定要讀得清,讀得重。一起來讀一遍。「大弦嘈嘈如急雨」,這個時候聲音是沉重抑揚,小弦呢,是私語。我還是建議男同學讀大弦,女同學讀小弦。男女一起來讀後面兩句。
(學生齊讀)
師:再加一點力度好不好?
(學生齊讀)
師:我們把錯雜彈,給它錯一下,男同學嘈嘈切切,女同學嘈嘈再跟上去
看看能不能達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男同學後面稍微等待一下。
(學生齊讀)
師:注意啊,聲音是很清脆的。還有嗎,同學們?比喻有了,用聲音來比喻聲音,用形狀來摩出聲音。還有沒有,寫聲音的高超地方?
生4:「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輕攏慢捻抹復挑,寫出了琵琶女技藝的高超,還有她突出的情感。
師:這是一個動詞,顯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藝。讀的時候這幾個動詞要注意,輕攏慢捻,讀的時候好像我們就在聽琵琶女彈奏。你來讀一下。
(生4讀)
師:大家注意在動詞前面都有一個形容詞,這其實就是在告訴大家怎麼讀了。來,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學生齊讀)
二、主問題引領,貼著文本的語言行走。
片段三
師:好,知道這首詩在那個時候它的流傳程度嗎?知不知道?要不要我說一下?(學生:要)那個時候曾經有這麼一句話「胡兒能唱《琵琶行》」學過歷史,知道吧,胡,應該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的孩子,他們都能夠唱這首《琵琶行》。可見,這首詩在當時是多麼的轟動。而經過時光的洗禮,歲月來到現在這個時候,這首詩依然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熠熠生輝的明珠。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說它,它是一首「千古絕唱」。(板書:千古絕唱)千古絕唱,《琵琶行》!接下來,同學們再次進入詩歌。考慮一下,既然我們說它是千古絕唱,那麼這首詩絕在什麼地方?你認為,這首詩絕在什麼地方?我們已經讀了兩遍了,以你的初讀感受,想一想,這首《琵琶行》絕在何處?有一個同學舉手了,我們再等等別的同學,希望有更多的同學舉手。哪個同學還能看出來,這首詩絕在何處?來,你來說說。
生1:他對音樂的描寫用比喻的手法,我覺得很好。
師:一句話音樂寫得好,是這個意思吧?
生1:對!
師:好,你請坐。我們再找一位同學,你是怎麼認為的?
生2:我覺得這首詩語言優美,優美中又不失通俗易懂。
師:這句話把白居易詩的特點全概括了。這首詩,尤其是在寫什麼的時候特別漂亮?
生2:寫琵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師:其實很多句子都非常著名。看到了沒有,你們兩個都有一個共同的交匯點——語言、音樂,其實也就是說,這首詩在寫琵琶女彈奏琵琶技藝的句子是非常出神入化的。是不是呀,請坐,絕就絕在這個地方。
片段四
師:也就是彈的是琵琶,聽到的卻是她的一段人生經歷。非常好,所以呀,這首音樂傳入耳朵的或許是某個旋律、音符,但是進入心靈的卻很可能是琵琶女的一段傷心往事的回憶。那我們就來看看琵琶女有著怎樣的身世。來,一起來讀讀琵琶女的身世。(老師範讀第三段)這段事情是怎麼通過他的琵琶聲傳達出來的?那個同學能看出來?仔細思考一下,琵琶女的這段身世是怎麼通過他的琵琶聲傳達出來的?不是說「說盡心中無限事」嗎?那麼,你從哪一段彈奏讀出她在說哪一件事?剛才那位女同學,你再來讀一下。
生1(讀):十三學得琵琶成,……秋月春風等閑度。
師:好,她讀的這段話,表現在上面的琵琶聲中,可能會是哪幾句?
生2: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師:為什麼?
生2:她剛開始的時候就很受歡迎,後來年紀大了,人老珠黃就 ……
師:也就是說這個同學剛才讀的這段話是這個琵琶女的一段如歌的歲月,應該是比較歡樂的。你是不是把後面的不歡樂的內容也放進去了。
生2:但是他後面說……
師:但是,他還沒讀到呢!你先別急呀。所以你說說看,是哪幾段在回憶這個往事?
生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師:對了。這些歡快的、珠圓玉潤的聲音,其實都在回憶一段很美麗的事情。好,她的身世再讀下去。
生3: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師:好,這個時候,琵琶女來到了一個人生的轉折點,年老色衰、好景不在,只好嫁給商人了。那你看看,此時可能會對應那幾句?
生3:我覺得是「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為什麼?
生3:他年老色衰,於是嫁給了商人。這段往事,應該是悲涼的。所以我覺得是這幾句。
師:接下來,陷入人生的沉思當中,所以「此時無聲勝有聲」。好,再看看,有了家了,是不是就幸福了呢?「商人重利輕別離」,所以琵琶女依舊是「繞船月明江水寒」,所以想到這裡,琵琶女的心情又有了一個大的突破。到後面「銀瓶乍破」,這個「乍破」,不是人生的柳暗花明,而是表現了琵琶女內心的悲憤到了極點。所以我們說這個音樂的描述里,已經暗暗含著琵琶女跌宕、顛簸、悲涼的一生。所以同學們,當一個人用心來彈奏這一切的時候,你一定要用心讀出這段精彩的描寫。因為它是千古絕唱中的一絕。好,我們一起讀一遍這段琵琶聲。
(學生齊讀)
師:比前面好多了,但是感覺還是沒有完全進入。跟著老師試試看。(老師與學生一塊兒讀)「唯見江心秋月白」,為什麼要白呀?換成黃,行不行?
生4:為了突出心裡的悲慘凄涼。
師:慘白,是吧?這就是一個側面烘托高超的技藝。這樣的話,就有兩絕了。一、出神入化的語言表現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二、高度概括的語言塑造琵琶女的形象。因此,這是《琵琶行》中的兩個絕。你考慮一下,還有沒有比這更絕的東西?整首琵琶行,你還能找出更絕的嗎?
生5:通過寫琵琶女的悲慘身世,寫出了白居易在官場上的懷才不遇。
師:也就是聽她的琵琶聲想到了自己的悲涼。音樂是可以打動人的。大家一起翻到《蒙娜麗莎的魅力》,中間有一段,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裡是怎麼寫的。一起來讀讀。
投影展示:
它們會喚醒隱伏在我們心底的意識,一個聲音在我們的靈魂上可以連續延長至無窮盡,並可引起我們無數的思想與感覺的顫動。
(學生齊讀)
師:一個聲音在我們的靈魂上可以連續延長至無窮盡,並可引起我們無數的思想與感覺的顫動。在這個現場,白居易顫動了。他感到了自己的身世,他想到了自己的坎坷。因為他是被貶來到潯陽的,來到這個地方的,所以他一定有很多的思想,很多的感覺被琵琶女喚起,而喚起的頂點,化成了一句千古名詩。哪一句?
(學生齊讀: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片段五
師:找一找看,白居易找到了哪些與琵琶女的相同之處?一個是做官的文人,一個是社會底層的婦女。他們之間怎麼會有共同之處?想一想看看,兩個人的身世,兩個人的經歷,你覺得哪些是相同的?
生6:白居易是被貶職到了這個地方,然後也是因為別人的陷害。
師:講出了一點,都是從京城來到這個荒蕪的地方。還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7:我認為他也是由盛轉衰的。
師:由盛轉衰的,怎麼說?
生7:「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這一句就可以看出由盛轉衰。
師:辭帝京,都從京城到了這個地方。都經歷了一段榮耀時刻,然後現在都面對一種衰退的心境。還有嗎?
生8:我覺得他們都同樣的孤獨。
師:都同樣的孤獨。
生8: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師:都有一種孤獨、凄涼的心態,是吧?旁邊的同學,你再說?
生9:他寫琵琶女的年老色衰襯托白居易被貶之後的門庭冷落以及滿腹辛酸。
師:其實我們知道,琵琶女在京城中,曾經一曲琵琶驚動天下。而白居易他也是一個相當有才華的人。所以他們都有著同樣的身世。儘管他們的身份地位並不相同。因此引來了一句話(學生接上齊讀:「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師:這句話不能這麼讀,「座中泣下誰最多?」預備,讀!(學生齊讀)所有的酸楚最終都化為了眼淚。這個「濕」,濕出了一點凄涼,濕出了一種溫暖,濕出了一份同情,也濕出了一份理解。所以把它讀好,是我們的責任。「江州司馬」預備,讀!(學生:江州司馬青衫濕。)這裡就然我們感受到白居易內心的複雜的情緒。所以,我們講這裡有他的思想與顫動,因為藝術是相通的。同學們,看白居易與琵琶女的相同之處,你覺得白居易的最偉大之處是什麼?他能夠唱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你覺得白居易的最偉大之處是什麼?
生10:他有寬大的胸懷。
師:寬大的胸懷。是的!
生11:他從京城流落到這裡,沒有一絲的放棄。
師:有一種寬廣的胸懷。
生12:才華橫溢
生13:善於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別人的身世。
師:善於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這句話很關鍵,有一個平等的心。這是白居易的最偉大的地方。你看,作為一個封建的官吏,一個文人,我們來看一下北京大學的孔慶東教授,他說的《琵琶行》的三絕:
(投影展示)
第一絕是白居易用出神入化的語言寫出了琵琶女的絕頂藝術才華;第二絕是白居易用高度凝練的筆墨形象地概括了琵琶女的生平,寫出了千千萬萬個歌妓的典型命運;第三絕是白居易用一顆偉大的愛心,把琵琶女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聯繫起來,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不朽名句。)
(學生齊讀)
師:所以才華以外,更要的是一顆偉大的心。看看毛澤東主席這麼評價:
(投影展示)
「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在天涯,作者與琵琶演奏者有平等的心情。白詩高處在此,不在他處,其然豈其乎?」此論堪稱高遠。
所以,這三絕應該成為你內心深處一顆璀璨的珠子,牢牢地吊在我們吟誦《琵琶行》的聲音里,最後再讓我們背出這句千古名句。
從肖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領悟到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的真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反覆誦讀中感知、品味,充分體現了文體意識。
餘映潮老師在《閱讀教學藝術五十講》中曾提出:「教師應在課堂上讀起來,學生更應在課堂上讀起來,對那些富有情韻、語言優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讀,或吟誦,或吟唱,或記背……」肖老師的課堂處理,正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充分把握住了詩歌是誦讀的藝術這一特質,並且充分利用自己善於誦讀的特長,整節課誦讀貫穿了始終,引導學生在誦讀涵泳中感受詩歌的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這節課的誦讀有兩大亮點。第一,課堂上展示了多種多樣的誦讀:有分析前學生個體的感知性誦讀(如片段一)和分析後的品味性誦讀(如片段二);有學生輪流的個讀、男女組合式和全班的齊讀;有學生自由的讀、教師的領讀、教師指導下的讀和教師的范讀;還有對重點語句的反覆品讀和背誦等方式。整節課在琅琅讀書聲中,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循序漸進地理解了內容、理解了情感、領悟了「千古絕唱」的「絕」之所在。
第二,肖老師對誦讀的指導方式多樣,並且非常地細緻、耐心、到位。「吟誦時對於寫在紙上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里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要能分辨語氣的輕重,要使聲調有緩急,合於原文的意思發展的節奏。注意文本的意思,不要被聲音掩蓋了,滑過去」。(朱自清語)肖老師可以說深知其味。面對著課堂伊始就不盡如人意的學生朗讀,肖老師並沒有退縮,而是根據學情,從第一個學生的朗讀開始著手進行指導,從整節課看,採取了兩種指導方式。其一是教師示範誦讀的熏陶與引領。如片段一所示,當第一個學生讀完第一段之後(學生讀的缺乏感情,沒有注意節奏和頻率,一個調子下來),肖老師並沒有批評學生,而是說了一句「你聽聽看,我讀的和你讀的有什麼不一樣」,接著有感情地范讀第一段,范讀之後啟發學生比較體悟朗讀方法,引領學生注意朗讀的感情、停頓和節奏問題,並且沒有急於推進教學內容,而是進一步讓學生誦讀感受方法。其二是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具體的誦讀方法指導,授之以「漁」,以聲傳情。下面筆者選取課堂中的一個鏡頭,我們看一些肖老師是如何具體指導學生朗讀的。
師:由流暢變為冷澀。慢慢慢慢地受阻了,這個水就流不動了。是這個意思吧,把話筒交給剛才這個女同學。這裡是用了比喻的手法來寫,接下來,你讀出這兩個不同的聲部。前面是很流暢很婉轉的,後面是慢慢地冷澀下來。
生1(朗讀):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師:怎麼覺得這兩句話還是一樣的。同學們一起來讀一下。
(學生齊讀)
師:前一句話聲音要輕還是重?(生:輕)輕,划過去的感覺。後一句的,重,讓我們覺得聲音越來越受阻了,男同學來表現。女同學第一句,男同學第二句。
(學生朗讀)
師:男生不還不夠,你們只是把她的聲音讀出來了。情感還是沒出來,讀得要慢。慢慢慢慢重,慢慢慢慢窒,慢慢慢慢梗塞。來,還是女同學第一句,男同學第二句。
(學生朗讀)
師:這次感覺就好了,給自己鼓鼓掌!(學生鼓掌)
在這一個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誦讀比較平淡,沒有準確地傳達出文本的感情,肖老師引領學生在準確感受「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表現內容的基礎上,具體細緻地指導學生誦讀此句時如何處理聲音輕重和語速快慢,以便以聲傳情,並且採用男生、女生各一句的方式反覆誦讀感受,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誦讀的方法,提升了誦讀的能力,而且還真正起到了以誦讀來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作用了。
肖老師的這節課充滿了琅琅的讀書聲,用教師的范讀、領讀,用學生的不同方式的反覆誦讀,真正讀出了「語文味」。誦讀這一教學方法的使用,不僅讓學生走進了文本深處,讓學生對作品用詞、用句、節奏、情感有了更深的感受;而且讓學生讀出了情味,讀出了《琵琶行》的「絕」之所在。這節課的誦讀,可以說充分體現了詩歌這一文體特徵,體現了執教者的文體意識,是真正的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
二、主問題引領,貼著文本的語言行走,體現了文本意識。
這一節課的品析環節中肖老師從學生對文本的初讀感受入手設計了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問題,那就是「以你的初讀感受,想一想,這首《琵琶行》絕在何處?」。聽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問題一提出,就立即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學生很快找到了自己感受最深的寫琵琶女彈奏琵琶技藝的句子,肖老師即此引領學生分析了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和出神入化的語言。但是肖老師並沒有就此結束,又用一個分問題「仔細思考一下,琵琶女的這段身世是怎麼通過他的琵琶聲傳達出來的?」將音樂的描寫與琵琶女的形象分析結合起來,將文本的解讀又深入了一步,這一過程中始終緊扣文本的相關語句,讓學生去品味,去感受琵琶女的悲苦身世,完成對琵琶女的形象的分析。最後又用一個分問題「找一找看,白居易找到了哪些與琵琶女的相同之處?一個是做官的文人,一個是社會底層的婦女。看白居易與琵琶女的相同之處,你覺得白居易的最偉大之處是什麼?」引領學生與文本的語言對話,與作者對話,走進作者的內心,觸摸作者的心跳,感悟作者的偉大人格,將文本解讀推向深處。
這節課我們可以看出肖老師以一個主問題構建了整節課的框架,以兩個分問題引領學生貼著文本的語言行走,引領學生品味文本的語言,深度解讀文本,整節課環環相扣,最後水到渠成地得出三絕的結論,這種處理處分體現了執教者的文本意識。
推薦閱讀: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陳斌老師教學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
※周易教學概述
※教學《遊園不值》的收穫(之二)
※季謙先生《滴水不漏教學法》精華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