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茶話 | 中國道教名山錄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由張道陵於東漢順帝時首創於四川鶴鳴山,南北朝時開始盛行。道教聖地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與安徽齊雲山,供奉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等。

品質容齋 品位容齋

武當山

道教聖地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

武當山供奉「玄天真武大帝」,據說真武大帝曾於此山修鍊42年後得道飛升,「武當」二字即「非真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東漢陰長生、晉代謝允、唐代呂洞賓、五代宋初陳摶、明代張三丰等均曾在此修鍊。

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聞名於世。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

武當山現有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現存的36處宮觀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道教古建築群。

龍虎山

位於江西鷹潭市西南郊20千米處,道教列為第三十二福地。龍虎山為中國道教發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離山不遠處的上清鎮,建有歷代天師生活起居處「天師府」。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傳喻九十九條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相傳東漢時期,道教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此得名。

龍虎山,被譽為道教第一仙境。

青城山

又名赤城山、趙公山,古稱丈人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處。其36座山峰,如蒼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譽。

青城山為我國道教發祥地之一,全真道龍門派道場。相傳東漢張道陵(張天師)曾在此創立五斗米道。

青城山歷代宮觀林立,至今尚存38處。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老君閣、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朝陽洞等至今保存完好。

齊雲山

位於安徽省休寧縣城西約15公里處,古稱白岳。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得名。與黃山、九華山並稱為中國皖南三大名山。素有「黃山白岳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之稱。

齊雲山是道家的「桃源洞天」,齊雲山下的河流與小村渾不在意地分出了「陰陽」,被譽為世界最宏麗壯觀、形神兼備的天然太極圖。

齊雲山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間以幽洞、曲澗、碧池、青泉,匯成勝境。

三清山

位於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宮古建築群,被譽為「中國古代道教建築的露天博物館」。

被《中國國家地理》推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茅山

位於江蘇省西南部。原名地肺山,又名岡山、句曲山、已山。

道教稱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為道教茅山派發源地。

終南山

位於陝西寶雞市眉縣與西安市藍田縣間。古名太乙、中南、周南,道教的發祥聖地之一,奉祀道祖聖地,素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譽。

傳說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及北五祖的鐘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等人均於此修道。

老君山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南3公里處。本名景室山,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曾在此修鍊,所以唐太宗將其改名為老君山山上的老君廟、淋醋殿、靈官殿、道德府等廟宇,古樸凝重,香火熾盛,一直是中國北方各省道教信眾的拜謁聖地。

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97米。

鶴鳴山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道教發源地,被稱為「道教祖庭」,張道陵於此正式創立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斗米道,也稱天師道)。

鶴鳴山因山形似鶴、山藏石鶴、山棲仙鶴而得名,有天師殿、迎仙閣、延祥觀、三聖宮、上清宮等景點。

崆峒山

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傳說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地方,所以這裡成為祭奉黃帝勝地。

秦漢時期,就有道人於此修鍊。明朝萬曆後,崆峒山成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叢林。全山有較大廟觀42座,有八台、九宮、十二院的稱謂。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氣魄宏偉,底蘊豐厚。

嶗山

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嶗山道教宮觀頗多,號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

唐道士王景、李遐於此煉丹修道。元時邱處機、明代張三丰曾於此修鍊,留有遺迹。

衡山

五嶽之南嶽,位於湖南省衡山縣西。道教稱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嶽司天昭聖帝。

有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道地的黃庭觀、徐靈期修行處的上清宮,以及唐代道士司馬承禎和五代道士聶師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觀(舊名白雲觀)。

華山

五嶽之西嶽,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南。道教稱其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為西嶽金天順聖帝。有譚紫霄、馬丹陽、劉海蟾、邱處機祖師修鍊處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陳摶亦隱居於此山。另有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等全國道教重點宮觀。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華山君神神祇,有道觀20餘座,半懸空洞72個。

恆山

五嶽之北嶽,位於山西省渾源縣。道教稱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為北嶽安天元聖帝。

相傳道教茅山派祖師茅盈曾於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張果也曾在此山修鍊。

嵩山

亦名「嵩高」,五嶽之中嶽,位於河南登封縣西北。道教稱其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為中天崇聖帝。黃蓋峰下的中嶽廟,為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晉時鮑靚祖師曾於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謙之、潘師正等曾於此山修道。

閣皂山

位於江西省清江縣,道教稱其為第三十六福地。三國時,葛玄祖師建卧雲庵,煉丹修道。

羅浮山

位於廣東省博羅縣,有「嶺南第一山」之謂。道教稱其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晉時葛洪祖師晚年在此山煉丹著述。

武夷山

位於福建省崇安縣南,素有「奇秀甲於東南「之稱,道教稱為第十六洞天。

魏時有王子騫、張湛等12人隱於山中得道;歷史上武夷山道教宮觀有九十九觀的說法。現僅武夷宮和桃源洞保存了舊貌。

千山

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原名華山、積翠山,亦稱千朵蓮花山。自古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的稱譽。隋唐以來,便逐漸成為道教勝地。明清時極盛,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五大禪林」之稱。

現存道教宮觀主要有:無量觀、五龍宮、普安觀、太和宮、慈祥觀、鎏金庵等。道教聖跡還有一樓、二洞、三塔、三台等。

霍童山

位於福建寧德。原名霍山,因西周時霍桐真人到此修鍊,故名。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中將霍童山列為全國三十六小洞天之首。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二十七的《洞天福地》,也將霍童山列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一洞天」。

據史書記載,自周至唐有韓眾、茅盈、左慈、葛玄、鄭思遠、王玄甫、褚伯玉、陶弘景等20多位著名的道家修練於此,使該山名聞全國,故有「未登霍童空對仙」之說。

------

本文由 容齋 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收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推薦閱讀: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去過一個算及格,全去過的太幸福了
政治儒學?中國道路?古典學派?轉劉復生《「文明中國」論的圖譜》
透視三百年未有之世界變局與中國道路
中國道教秘傳養生強身術——武當祖師功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錄摘)

TAG:中國 | 道教 | 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