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華姓氏---- .時姓

時姓(作為姓氏讀音分shi和chi) 來源一子姓,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申叔時之後,他的後代就是時氏正宗,按照老規矩應念(chi),來源二子姓,是春秋時期宋國一個大夫叫來,他的後代應念(shi),時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89位的姓氏,人口稀少,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41%。 時[時、旹、塒,讀音作shí(ㄕˊ),亦可讀作chí(ㄔˊ)]

時姓起源時(shí)姓,來源有:時姓源流一

時姓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申叔時,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時之為姓源遠流長,是三千一百多年之前的高士伯夷的後裔,但其得姓的經過較為曲折。商朝末期,原子姓封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一帶的孤竹國國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二人「拒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今山西永濟),其後人居住在大河(黃河中游)一帶。出於二人對殷商王朝的愚忠精神之敬,周武王姬發就把伯夷的後代封在申國(今河南南陽),列為諸侯之一。申國,在春秋時期的周莊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熊貲所滅,變成了楚國的一部分,而伯夷的後裔也「以國為氏」,稱申氏。當時申氏家族在楚國的地位仍為顯赫,嫡正一繫世為公卿大夫。申叔時的後裔子孫中,為了有別於其他家族,遂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時氏,史稱時氏正宗,望陳留郡。該支時氏正確讀音作chí(ㄔˊ),今讀shí(ㄕˊ)亦可。[2] 時氏族人大多尊奉申叔時為得姓始祖。 【 按:這裡將孤竹國列為子姓封國,而在申姓、謝姓列為姜姓封國,商朝王室屬子姓,而孤竹國與商王室的關糸究竟是宗親還是姻親?宗親說屬子姓,姻親說屬姜姓,因孤竹國君先祖為炎帝後裔上古伯夷(不是叔齊兄長伯夷),孤竹國與商王室世代聯姻,也是商王室重臣】時姓源流二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世本》記載,上古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建立周朝後,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封商王子微子啟於商丘,建立了宋國,宋國公族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相傳姓宋。據史籍《世本》記載:「時氏,子姓,出於殷。」傳到春秋初期,宋國有個大夫名來(公子來),受封在時邑(今安徽阜南中崗)。這在《沙溪時氏家譜》、《河南南陽時氏家譜》中也有相同的記載:「時來公,宋大夫來,啟公之孫,採食於時,因地受姓,始姓時。」周郝王二十九年(齊湣王田地十六年,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國,時邑歸齊。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齊有賢人時子著書,見孟子。」時子,戰國末期齊國的賢士,名時農,號博昌,為世人尊稱為時子。時子,就是宋公子時來的後裔。在宋公子時來、時農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稱、尊稱名號為姓氏,稱時氏,世代相傳至今,望隴西郡。該支時氏原讀音作shí(ㄕˊ),今讀音作chí(ㄔˊ)。時姓源流三源於赭時國,出自唐朝時期西域古石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唐朝時期,著名的僧人玄奘前往印度取經,曾路過赭時國,即「昭武九姓國」中的石國。在其整理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赭時國,周千餘里,西臨葉河。東西狹,南北長。土宜氣,序同笯赤建國。城邑數十,各別君長。既無總主,役屬突厥。」古赭時國,在今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什干(瞰羯城、柘折城,Tashkent)一帶,為粟特人種,即史書中記載的白匈奴民族,為大月氏人的分支。唐高宗李治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以瞰羯城為大宛都督府。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封其君主莫賀咄吐屯為赭時國國王。唐開元元年~開元二年(公元713~714年),大食國(阿拉伯帝國)曾侵入赭時國。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曾請求唐朝政府協助討伐大食國。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莫賀咄吐屯復助唐朝政府擒獲突騎施可汗吐火仙,被封為順義王。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大食國的埃米爾納斯爾入侵。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當唐朝大將高仙芝的大軍準備與大食國開戰時,赭時國王子反而投奔大食國乞兵,進攻怛羅斯(今哈薩克共和國江布爾城),並聯合大食國擊敗了高仙芝的唐朝大軍,十萬唐軍將士成了阿拉伯人的奴隸,將先進的漢唐文化帶入阿拉伯地區。到了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唐玄宗又敕封赭時國王子那俱車鼻施為懷化王。赭時國一直到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仍派遣使臣朝貢於唐王朝。據史書記載,「赭時國人」特別善舞,後有國人「挾柘枝舞入唐」,流行於唐朝都城長安,很受歡迎,一直到宋朝時期,由赭時國人傳承的「柘枝舞」仍然非常盛行。在赭時國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漢化稱時氏、石氏,時氏讀音作shí(ㄕˊ),世代相傳至今,望出巨鹿郡。時姓源流四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的古旹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路史》記載:「古有旹國,滅於楚國,子孫以國為氏。」古旹國,春秋中期即稱臨川,位於長江中游流域的今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一帶。夏禹時期地處揚州域,春秋時期則為百越之地,戰國時期被滅於楚國。秦朝時期,南城縣一帶隸屬於揚州九江郡,到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改九江郡為豫章郡。古旹國人主要是百越民族,於何時被滅於楚國,史書中沒有記載,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從臨川地區很早即有著名的屈原之歷史記載來看,古旹國應當在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即已經隸屬於楚國了。古旹國被楚國所滅後,部分國人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旹氏。「旹」即為「時」的古體字,因而亦稱時氏,是為嶺南時氏一族之始,世代相傳至今,望撫州郡。該支時氏正確讀音作shí(ㄕˊ)。時姓源流五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僳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時氏,世代相傳至今。[3] 時姓始祖編輯 申叔時。春秋時楚國公族,名叔時,因封地在申(今河南南陽),人稱申叔時。春秋時,陳靈公無道,與大臣孔寧、儀行父一起與夏姬通姦,夏姬之子征舒知道後羞恨交加,就弒殺了陳靈公。時,楚國正欲爭霸中原,即以此為借口,楚莊王率兵親征,斬殺了征舒,然後滅掉陳國。班師回楚都後,庄王設宴慶功,群臣紛紛祝賀,獨有申叔時持有異議,認為庄王除掉弒君的征舒,陳人會感激不盡,而滅掉陳國,只會適得其反,猶如蹊田奪牛(即牛踩了田裡禾稼,田主為追償而奪去其牛),非王道之舉。庄王聽後,連連頓足,遂下令撤回軍隊,恢復陳國。庄王之舉,贏得了北方諸侯的信服,為後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堅實基礎。而申叔時因此諫也名聲鵲起,百世流芳,其後世子孫中有一支以王父字為氏,稱時姓。並尊申叔時為時姓得姓始祖。[3] 時姓遷徙編輯 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九位,人口約六十六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1%左右。時姓發源於今河南南部,而該地春秋時屬楚,楚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為楚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戰國時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備至的齊國賢人時子,以及越國的謁者僕射時軌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這就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越(今浙江一帶)等國已有時姓人落

時姓地名郵戳 籍。漢時有時農,以及壽春令、巨鹿郡(今河北巨鹿)人時苗。魏晉南北朝之際,在巨鹿郡繁衍的時姓發展迅速,並昌盛為時姓巨鹿郡望。同時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開封的時姓也繁衍得 頗為興盛。另外經陝西徙居於今甘肅臨洮一帶的時姓也呈族大人眾,枝繁葉茂之勢。以後全國各地的時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於中國人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之古訓,多數時姓搬遷以鄰近之地為主,舉家遠徙他鄉者少,所以從此際至隋唐,鄰近此三地的周邊省份,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都有時姓人遷入。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陳留郡望依舊興盛。南宋時,江浙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明初,山西時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東北三省。如今,時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為多,二省時姓約佔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時姓分布頗廣,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北京,天津武清,江蘇連雲港東海,江蘇徐州州沛縣,江蘇揚州,江蘇宿遷,內蒙古烏海,河北尚義、雞澤、平鄉、阜平、武強、河間;山東平邑、萊蕪、青州,甘肅慶陽、平涼,河南新鄭、開封、滎陽、漯河、禹州市、郟縣、魯山、許昌、長垣、南陽、新蔡,上蔡,安徽滁州、安徽蚌埠、安徽阜陽,湖南芷江,廣西田林、全州梘塘、灌陽水車鄉(隴西郡-孝思堂,為明洪武年間由安徽入),貴州從江,雲南河口,遼寧撫順,山東單縣時樓鎮,江西彭澤定山鎮等地均有分布。漢族、滿族、僳僳族有此姓。《孟子》有時子,齊賢人,著書;《新論》有時農;漢代有時苗,巨鹿人,壽春令;唐代有時溥,彭城人,武寧節度使;宋代有時青;明代有時中;又有時瑞,邵武人,長沙府通判。[3] 時姓郡望編輯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併入河南省開封縣。巨鹿郡:亦稱鉅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地大破秦朝軍隊主力。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窪以南,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平鄉、威縣以北,山東德州、高唐、河北館陶之間地。漢朝至北魏因襲沿用。漢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平鄉縣以北及晉縣一帶。撫 州:江西撫州歷史悠久。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縣之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仍屬豫章郡。三國時為吳國之地,孫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唐朝時期,撫州屬江南西道。五代時期,屬楊吳,升為昭武軍。宋朝時期,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時期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農曆2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農曆9月改為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辛亥革命後,廢府及直隸州。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全國實行縣制,次年,全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十五年(公元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以後,行政區屢有變更,除廣昌縣屬第八區外,域內各縣均為第七區。1930~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分屬蘇區閩贛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東鄉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屬蘇區贛東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撫州,7月1日組建撫州分區,江西省撫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今撫州城區)。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區為撫州區。1952年8月,更名為撫州專區。1967年3月,改名為撫州地區。1968年2月,復稱撫州專區。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為撫州地區。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撫州地區,設立地級撫州市。2000年10月20日,撫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另外,還有一個古撫州,就是今河北省的張家口市一帶。時姓堂號編輯 隴西堂:以望立堂。陳留堂:以望立堂。撫州堂:以望立堂,亦稱豫章堂。鉅鹿堂:以望立堂。三國時候的時滸,本居隴西郡洮河之邊,後率兒子時苗從隴西郡遷到河北省鉅鹿郡居住,以居地為望開創了「鉅鹿堂」。而其子時苗,因官封安徽壽春縣令,上任之時帶了一條牛前往。時苗在任清廉勤勉,離開之時那牛生一小牛,時苗因小牛屬於當地資產,因此不肯帶小牛離任。壽春人民為了表示對時苗的尊敬,特地在壽春建立了一座留犢祠,至今尚在。時苗之後人為了紀念先祖時苗,形成了「留牛堂」和「壽春堂」號。留牛堂:同鉅鹿堂、壽春堂。壽春堂:同鉅鹿堂、留牛堂。留犢堂。時姓分布編輯 全國各地都有時姓人分布。山東菏澤單縣,為我時氏人口最大的集居區之一!一個鄉鎮(時樓)加上在周邊生活起居的宗親本家,可能人數超過五萬人!據單縣時氏家譜記載:單縣時氏,自明朝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到山東,共分四支,其中,單縣為一支!單縣始祖:時興浩,與東阿時執亮為兄弟!單縣家譜,是以東阿時執亮的一塊碑文為基礎!安徽安慶大楓鄉,六安霍邱縣,壽縣,有時姓分布!河北省武強縣、河間市,亦有時姓分布!山東青州市時姓,青州市博物館卷宗有記載。時姓在青州分布廣泛!2012年青州編著時姓家譜。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火箭鄉時家屯亦有很多時姓分布,其家譜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江蘇宿遷泗洪縣峰山鄉時庄,有數百時姓分布,輩分只記得:恆、昌、沛、成、合宗族特徵:1、 時姓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2、時姓多名人賢士。如戰國時齊有賢人時子,漢有去官留犢的時苗,晉有跟許真君學道,並且同時得道的洪施真人時洪,唐有以孝行見稱的時惠詢等。時姓名人編輯 時姓時珍時珍,字國寶,泰山郡平陽(今新泰市天寶鎮時家莊)人。元初著名將領。 時珍為人性情溫和敦厚,處事明識果斷,受到同鄉人的愛戴和信任。一次,村民王信有事去石萊村,過了好多天沒有回來。其父去尋找,在路邊草叢中發現王信的帽子,上面有血跡和刀斧痕迹。認為是村裡某某所害,於是找到時珍陳述。時珍詢問某某後認為他沒有殺人。這時,鄉里有兩位婦女,死後又醒,說:「我是王信,是某某殺了我。」王信家裡人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要抓某某送官服罪,時珍不準,他確信王信沒有死。不幾天,王信果然回來了,大家都佩服時珍判斷高明。金末,地方大亂,匪患四起,官吏逃走,百姓惶惶。時珍自告奮勇,率領青壯年堅守天寶寨。起初,天寶寨居民在寨外設置大量鹿寨,時珍來到後,命令燒掉。大家問其原因,他說:「這些鹿寨連老鼠都擋不住,現在土匪將要來了,如果點火,煙焰四起,他們再乘機擂鼓吶喊著衝上來,那麼我們人心就會畏懼,形勢就危險了。」土匪見天寶寨有防,未敢進攻。天寶百姓平安無事。寶慶元年(1225),元兵南下。翌年,元將嚴實在東平開府,時珍率眾人投歸,被授予昭勇大將軍、泰定軍節度使、兗州營內觀察使、元帥左監軍。是年,率兵攻益都城,封鎮國上將軍,右副元帥,鎮守兗州。紹定六年(1233)改封左副元帥、隴西郡開國侯,食邑千戶。嘉熙二年(1238年),辭官還鄉。東平路萬戶總管府參議宋子貞對其評價:「草昧之初,海內豪傑疾策詭遇,以趨功名者為不少,而珍獨盤恆後塵,不失其正,可謂厚德君子者矣。」時姓時苗時苗,字德胄,(三國時魏國)鉅鹿人也。少清白,為人疾惡。建安中,入丞相府。出為壽春令,令行風靡。揚州治在其縣,時蔣濟為治中。苗以初至往謁濟,濟素嗜酒,適會其醉,不能見苗。苗恚恨還,刻木為人,署曰「酒徒蔣濟」,置之牆下,旦夕射之。州郡雖知其所為不恪,然以其履行過人,無若之何。又其始之官,乘薄軬音飯。車,黃牸牛,布被囊。居官歲餘,牛生一犢。及其去,留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此犢,犢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識父,自當隨母。」苗不聽,時人皆以為激,然由此名聞天下。還為太官令,領其郡中正,定九品,於敘人才不能寬,然紀人之短,雖在久遠,銜之不置。如所忿蔣濟者,仕進至太尉,濟不以苗前毀己為嫌,苗亦不以濟貴更屈意。為令數歲,不肅而治。遷典農中郎將。年七十餘,以正始中病亡也。時姓時洪時洪,晉朝道士時姓時瀾時瀾,北宋學者,公元1156年生,1222年卒。婺州蘭溪(今屬浙江省)人,字子瀾,一字書觀,號南堂拙叟,祖籍開封,師事呂祖謙。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監潭州南嶽廟。歷溫州天富鹽官,泰寧尉,臨安府教授、西外宗學教授,知寧國縣,通判袁州。寧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通判台州,次年,卒於任(《嘉定赤城志》卷一○)。有《南堂雜著》,已佚。車見《復齋先生龍圖陳公文集》卷二二《通判南堂時公墓志銘》、《敬鄉錄》卷一一。時姓時光時光,宋代畫家時姓時大彬時大彬(1573——1648),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據後人簡要統計,其存世作品,包括見於著述的不過數十件而已。時姓時逸人時逸人(1896-1966年),現代醫學家,江蘇省無錫人。少攻岐黃術,自學成才,早年即創辦「江 左國醫講習所」於滬,後赴山西任中醫改進研究會任理事,並主編《山西醫學雜誌》。後曾避亂於武漢、重慶。勝利後至南京中醫進修學校、江蘇省中醫學校任教。1955年由衛生部聘至中醫研究院,任西苑醫院內科主任,後於1961年派赴寧夏自治區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時氏學識淵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致力於中西醫匯通,著述頗豐。時姓時傳祥時傳祥(1915-1975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4歲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門一家私人糞場,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是一位「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的掏糞工人,他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讚揚,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工作。隨後被評為全國著名勞動模範。[3] 時姓時少章字天彝,號所性。宋朝金華人。拜呂祖謙為師。博 讀經史,對子史尤精,談經論史,多出新意。鄉貢入大學,年逾50,登寶祐進士。歷任教授山長、史館檢閱、保寧節度掌書記等職。著有《易詩書論盂大義》,《所性集》等書[4] 時姓時大彬明末宜興人。製作陶壺名家,所制壺具朴雅堅緻的特色。初仿供春,喜作大壺。後游婁東,聞陳眉公等論茶,改作小壺。前後諸家,並不能及。其壺以柄上拇痕為標識,暢銷各地。時姓家譜編輯 江蘇毘陵錫山時氏宗譜十四卷,(清)時載富等修,清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九江沙溪時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澤縣時運宏處。江蘇徐州時氏家譜,著者待考,明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被大水沖毀,後在明朝晚期依殘本和記憶重修。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澤縣時運宏處。時姓字輩編輯 河南開封杞縣時氏字輩:「炳、芳、進、光.......」山東平邑時家村時氏字輩:「······楊洪為成光 明德振吉祥···········」山東濟寧、鄒城、滕州時氏字輩:「澤榜龍常應良邦恆文國運來公名顯培修廣慶吉洪福錫臨昭瑞祥賜嘉宜榮茂興法緒景隴傳繼德」。山東莒南時氏字輩:「仁壽文彥佰……慶」。山東濟寧時氏字輩:「運來公名顯培修廣慶吉……洪福」。山東菏澤時氏字輩:「念米聖佩……」山東日照時氏字輩:「德培延百慶」。山東即墨時氏字輩:「可庭克振家業遠保本(令)繼(存)思(吉)先(祝)賢(福)聲(秉)丕(信)承孝友延宗()永守忠良顯世貞」。山東單縣時氏字輩:「……念維(mi)聖丕(培)啟世緒……」山東巨野、江蘇豐縣、沛縣時氏字輩:「克念維丕啟嗣緒」。山東章丘時氏字輩:······殿長傳兆玉耐(乃)秉念居紅······山東滕州時氏字輩:嘉守三天汝 善紹徽(年夜)袁(原元)樹(富付)耿培均洪榮光吉鎮清本然堂錫法林熙在欽澄江蘇江寧龍都字輩:思、祖、訓、賢、良、必、正......江蘇如皋時氏字輩:「華廣伯明」。江蘇睢寧時氏字輩:「學慶風得啟」。江蘇泗陽時氏字輩:「克萬廣立一心為善以振家聲」。江蘇徐州時氏字輩:「長有善蘊……」江蘇宿遷時氏字輩:「克守先訓孝敦倫敬爾宗」。江蘇灌雲、上海時氏字輩:「學際啟恆明良寬厚」。江蘇東海:「登本壹冠,統緒宏維」。安徽亳州時氏字輩:「景振明金……」安徽鳳陽時氏字輩:「顏貴永(文)金(錦)」。四川眉山時氏字輩:「太北萬起金弘元刻光明國正天興順乾坤永遠平」。河南上蔡、太康、江西九江時氏字輩:「成樹景艷」。河南新蔡時氏字輩:「效中漢國……」湖北鄖縣時氏字輩:「明忠建國……」遼寧大連時氏字輩:「景忠善傳家遠」。河北巨鹿時氏字輩:「啟宗禮若闕良本顯君穎」。江西九江時氏字輩:「啟宗體若厥良本顯均應興永」。廣西全州時氏字輩:「純良光祖業世代彬榮昌」。雲南文山時氏字輩:「雲方文正……忠俊成」。時氏一支字輩:「傳家有道聖詩書春新殿英明定國安邦」。時氏一支字輩:「由中從金傳」。時氏一支字輩:「可立吉述永德昌裕大有進功萬世千秋」時氏一支字輩:「瑞昌仁義……」時氏一支字輩:「同永恆維重」。時氏一支字輩:「春蘭玉寶西曾免」。時氏一支字輩:「履式惇庸克念維聖丕啟嗣緒凝祥延慶征獻毓恩垂裕裔昆澤傳奕世與國咸存」。安徽霍邱(壽春堂)時氏字輩:「勝學本培英光召義德成」河南信陽固始縣時氏字輩:「國家園保金玉滿堂......"安徽界首時氏字輩:「中德守洪安」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字輩:「獻鳳榮西(東)俠昌培園......」時姓祠聯編輯 時姓四言源自商代;望出隴西:全聯典出時氏的源流和郡望。紅閨得婿;紫蓋成仙:上聯典指南宋時期的崇德人時檄,字傳之,官和州知州,廉政愛民,尤其善於鑒別人。長女嫁給詞人張孝祥之後,要將次女嫁同縣的莫元忠,莫元忠清貧節儉,自以為不配,時檄笑著說他:「你還發愁不及第嗎?」後來,莫元忠果然及第,成為名士。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時荷,相傳跟從許真君學道,後來一起成仙,有遺迹在紫蓋峰(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廉吏執亮;陶神大彬:上聯典指明洪武時期的時進士時執亮,東平人。知同安縣,公勤廉恕,以禮讓導化,不事刑罰,吏民安之。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制陶家時大彬,宜興人。其所做大小陶壺,工藝均極精,無有能及者,被供為「陶神」。南堂載譽;時堡流芳: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學者時瀾,字子瀾,閩溪人。淳熙進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有《南堂集》。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高郵司理時丹立,興化人。蒞政仁恕,民多德之。卒後,秦少游輓詩,有「青史載於公」之句,鄉人稱其所居曰「時堡」。壽春留犢;巨鹿封王: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巨鹿人時苗,字德胄,建安年間入丞相府,出任壽春令,到任時用黃牛拉車。一年以後,牛生一犢,離任時把牛犢留下,說:「我來時本沒有牛犢。」後官至典農不郎將。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彭城人時溥,初為州牙將,僖宗時任武寧節度使,因戰功封巨鹿郡王。時姓五言誓師伏波廟;倚馬劍門山:此聯為民初反袁將領蔡鍔書贈時傑聯語。時姓七言短松怪石皆成畫;落葉芳草亦入詩: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畫家時光,大名人。習賀真山水,筆跡細碎,喜作短松怪石。下聯典指清朝乾隆時期的進士時銘,字佩西,嘉定人。官齊東知縣。有《掃落葉齋詩文稿》、《唐宋詩選》等。時姓八言令治和明,得民善政;王封鉅鹿,陷陣豐功: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知州時檄,字傳之,崇德人。居官廉正惠愛。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武寧節度使時溥,彭城人。因功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鉅鹿郡王。

參考資料
  • 1. 《史書、殷本紀》
  • 2. 《 河北盧龍蔡家墳:兩千多年前的孤竹國都》中國新聞網
  • 3. 時姓來源 .中文百科在線[引用日期2012-09-26]
  • 4. 時少章 .做夢網.2012-09-26[引用日期2013-02-23]
  • 推薦閱讀:

    追思中華神針趙天才
    『第八屆中華詩人踏春行』在三亞成功舉辦
    中華美食— 粵菜大全
    中華五行盞,五大窯變建盞一次集齊!
    黃帝陵:中華文明的歷史標識

    TAG:姓氏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