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人類長生不死嗎?丨壹百會
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是900個月,在紙上畫一個30x30的表格,每過一個月,就在一個格子里打鉤,然而,25歲的人的表格是這樣的:
很多人看到這張圖,頓時充滿了緊張感,覺得「我命休矣」。
好消息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正在不斷延長人類的壽命。以中國為例,現在的人均壽命超過76歲,比60年前增長了將近40歲。
但是,人類壽命的極限會是多久呢?科學可以讓人長生不死嗎?
文丨章文,畢業於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愛科學愛看書的吃貨軟妹紙
編輯丨劉十九
人類是怎樣越活越長的
曾經有研究者統計過各類文獻中有明確生卒年月的中國古代的人平均壽命,製作了這樣一張古代中國人均壽命曲線圖↓
可以看出,大部分時代,中國的人均壽命要低於70歲。
不過,由於這個統計結果只統計了正常死亡,並有文獻記載的人物,這些人中大部分不是貴族,就是傑出人士、地方精英,平民百姓沒有被作為統計樣本,也沒有統計夭折的嬰兒、兒童,所以,數據可能被遠遠高估了。
我們來看一下13世紀到15世紀歐洲人的平均壽命,以佛羅倫薩為代表:
據考古學家對北京猿人化石測定死亡年齡的統計,北京猿人平均壽命不超過17歲。而古希臘人平均壽命也不超過30歲;到中世紀,英國人的平均活到了33歲;一直到20世紀初,美國人的平均壽命還沒有超過50歲。考慮到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古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應該也是相當的水平,沒有質的差別。
不過,平均壽命很低,並不意味著老人很少。古代人均壽命低的原因,是嬰兒和兒童的死亡率非常高。據統計,歐洲嬰兒的死亡率可能高達25%,另外還有幾乎一半的孩子在10歲以前夭折。(Michael W. Flinn, The European Demographic System 1500-1820,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1, pp. 16-18.)
一旦活過了青少年時期,一個人就可能活得更長,比如活到50歲,或者更久。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第一個圖標中的平均壽命更長——能被寫進書的人,絕大多數都活過了青年時期。
隨著工業革命和醫療衛生水平的進步,尤其是抗生素的發明,人類的平均壽命開始了飛躍式的增長。在1850年到1950年的一百年里,歐洲人平均壽命增加了32歲。而中國的人均壽命飛速增長,則差不多從歐洲人壽命飛速增長的階段結束時才開始,主要原因,同樣是結束戰亂和醫療衛生水平進步。當然,其中我們走了一些彎路。
人為什麼會變老?
雖然人類壽命大大延長了許多,但衰老總是不可避免的。
人體裡面,除了神經細胞,大多數細胞都會經歷分化-分裂-衰老-死亡的階段,於是人體的機能也會逐漸下降。
目前關於細胞衰老的原因有兩個理論:基因決定論和損傷積累論。
基因決定論提出,衰老是由細胞的生長和分化決定的,而這一系列的過程由基因組決定。比如線蟲、果蠅和一些真菌中,某些基因的變化能夠改變或調節生命周期;人類某些特定基因的突變也會導致早熟。
基因決定論中比較為人所知的是端粒酶理論。
端粒位於染色體的兩端,細胞每一次分裂時它都會縮短一點,等短到一定程度之後細胞就不會再分裂從而進入衰老狀態。所以根據端粒的長短也可以判斷細胞的分裂次數。端粒越短,人的年紀越大。早衰綜合征患者的端粒長度比正常人短許多,因此他們在幼年時就已呈現出老年人的長相,壽命也很短。
剛出生時人類白細胞中染色體的端粒長度約為10000個鹼基對,到65歲時只剩下1500個左右。而端粒酶可以維持端粒的長度,通過補上丟失的鹼基對防止每次分裂時染色體縮短,不過只有精子細胞、幹細胞和某些永生化的癌細胞中有這種酶,體細胞中並沒有。科學家做實驗發現,在正常細胞中過表達端粒酶基因也會把一些細胞永生化即不再衰老。
細胞衰老的另一個主流理論是損傷積累論,其提出細胞衰老是由細胞損傷積累而自身無法修復引起的。在該理論中,自由基是主要的損傷因素。細胞代謝產生的含有未配對電子的原子或分子被稱為自由基,又稱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簡寫為ROS),比如過氧化氫、超氧陰離子,它們會造成細胞的氧化損傷,包括DNA、脂肪酸、氨基酸和某些酶的損傷。
通過對哺乳動物的比較發現,氧化速率越低,壽命越長,比如人類的氧化速率為24,壽命可達90年(取理想值),而老鼠的氧化速率為182,壽命只有3.5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ROS會積累得越來越多,而細胞自身也有應對ROS的手段,一些保護性的酶能夠清除自由基,比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能夠讓超氧負離子發生反應,在一些護膚品中也可以見到SOD的身影,但是很可惜,僅靠塗抹是沒有效果的,而且經過工業化生產和存儲,等你用到的時候酶是否還有活性也是未知數。
另外一些物質也能減緩或者消除ROS的氧化損傷,如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和E,番茄中含有的茄紅素,茶葉里的兒茶酚和大蒜中的大蒜辣素,所以多吃水果蔬菜多喝茶確實有益健康。
在壽命問題上,總的來說女性比男性活得更久(排除戰爭期間男性死亡人數多拉低平均值),一方面是因為女性從事的勞動強度普遍低於男性,而且生活方式也更健康——抽煙喝酒的比例更低。另一方面跟自由基也有關:女性體內產生的自由基少於男性,並且擁有更多的清除自由基的酶,而且氧化物對女性造成的損傷更小。
延長壽命的極限在哪裡?
聰明的人類在提高壽命極限的路上永遠不會停下腳步,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有以下幾種方法被認為可以極大地延長壽命:更換器官、轉基因和減少熱量攝入。
對於患有某個器官上重大疾病的人來說,更換一個健康的器官毫無疑問可以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但對於活到自然壽命的人來說,整個身體的機能都會下降,心肺、肝臟等器官都會衰老,只更換一個器官是不太可能讓人重返年輕狀態,而更換多個器官會引起更嚴重的免疫排斥反應,可行性很低。
電影《逃出克隆島》里,一家非法公司為有錢人生產克隆人,一旦顧客需要器官,便取克隆人的為之替換。當然影片最後這個秘密被公之於眾,引起了軒然大波。
目前克隆人類是超出了倫理底線的,僅僅克隆器官的技術也不成熟。所以這個方法目前行不通,或許未來科學技術發到到一定水平有望實現。
百度搜索「延長人類壽命」,被叫好的一個手段就是轉基因。提到轉基因,崔永元同志已經在群眾中樹立起了威信,但他真正對轉基因了解多少,按下不表。生物體內確實用一些基因跟壽命相關,這在一些動物實驗中已經被證實,比如線蟲和果蠅,但跟人類壽命有關的基因目前還沒有很明確。
要發現有關的基因,需要建立龐大的資料庫,收集大量長壽人口的生物樣本進行測序,再進行比對,分析他們有沒有特殊的基因片段跟壽命有關。即使發現了這個或者這些基因,轉基因的操作也極為困難,可能需要把精子和卵子取出進行操作,再放回母體內,難度極大成活率很低。所以,該方法也不是很樂觀。最主要的是,就算這事兒成了,對已經出生的人們來說,包括你,也沒啥關係,只能造福子孫。
延長壽命的另一個方法—減少熱量攝入目前接受度還比較高,在老鼠和猴子身上進行試驗後發現,吃得更少的動物活得更久。也有人質疑這個結果的正確性,但是從道理上來講是可能的。
攝入更少的食物(在能夠維持日常活動的前提下)意味著代謝次數減少,那麼就會產生更少的自由基和廢物,對人體的損傷降低。尤其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較高,經常營養過剩,攝入過多的油脂糖分和鹽分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健康問題。少吃一點自然能夠降低身體的負擔。
總的來說,依照現有的科技水平,想要極大延長人類壽命仍然難於上青天,不過有些更加瘋狂的想法,也許也值得琢磨一下。
2012年3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全球未來2045年國際會議」上,由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里科夫提出了一項看似瘋狂的「永生計劃」,準備將人類思維移植進機器身體中,以實現長生不老。這項計劃打算在2015到2020年實現人腦控制機器人,之後用5年時間,把人腦移植到機器人身上,之後再製造出人造大腦,用於存儲主人的意識和記憶。托好萊塢的福,讓這個計劃有了一個更加容易理解的名字,叫「阿凡達計劃」。
也有科學家提出,可以把一個人的意識和記憶轉存到克隆體的大腦中,無論肉體如何死亡,記憶總是不斷延續,不會被自己和他人遺忘。
這些瘋狂實驗的哲學緣由,其實早在17世紀就已經提出。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
英國哲學家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表示,人格的同一性是以個體意識和記憶為根據的,也就是說,意識和記憶是人格同一的充要條件,決定了「你」之所以是「你」,而肉體只是載體,可以替換成機器或者其他。
克隆技術已經有了成功實驗,而大腦和晶元的記憶轉移也有過測試,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有很大可能成功,但是,顯然17世紀的人還沒法考慮這樣的問題:如果那個從實驗室中醒來,有著跟你一樣容貌、性格和記憶的人是你,那麼——
推薦閱讀:
※其實我們不想長大
※30條一句話經典語錄: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_2015經典語錄_一點點
※努力奮鬥的名言100句 我們一直在奮力奔跑追趕太陽
※這些年,我們著迷的女作家
※還在吃茶葉蛋的你早就OUT了,我們都吃啤酒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