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愈《晚春》四解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晚春》是韓愈詩頗富奇趣、意蘊豐厚的小品,歷代選本少有漏選它的,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眾說紛紜。現扼要綜述如下。 (一)、情景說。此詩另有一個標題「游城南晚春」,由此可知詩中所描寫的就是晚春郊遊,即目所見,觸景所思。綜觀全詩,描繪了一幅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熱鬧圖景。晚春將盡,草木有「知」,「百般」留春,吐艷爭芳,萬紫千紅;「芳菲」滿目,色彩絢麗,芳香迷人,流光溢彩,動人心魄。就連那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寥寥幾筆,就給人以生機無限、春光滿懷的印象。 (二)、憐惜說。熱鬧繽紛的美好春光,除了芳菲怒放、大紅大紫之外,還有「柳絮因風」、「漫天飛雪」,還有榆葉紛飛、果實累累。這美如雪花的柳絮,這玲瓏秀麗的榆莢(果實圓而小,狀如銅錢),像一個個特寫鏡頭,真實地描繪出晚春的獨特風光。「楊柳榆莢」以自身特色陪襯「紅紫」、點綴春光,構成了這幅晚春圖景中抹不去的重要一筆。尤為可貴的是,擬人化的構思讓我們看到,「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包羞,不畏芳菲紅紫而「班門弄斧」,避短揚長,爭鳴大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黛玉葬花詞),這勇氣豈不可愛?顯然作者是借花喻人,滿抒欽贊憐惜之情。 (三)、寓意說。詩歌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抒發了自己的人生感喟。從韓愈的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匡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敢不俗是有原因的。一是托物自況,借無畏無俗的「楊花榆莢」來比說自己在群芳鬥豔的元和詩壇標新領異,特立獨行的詩風。二是獎掖新人,鼓勵創造。元和詩壇不為人們重視的孟郊、賈島,苦心孤詣,營構佳篇,詩風瘦硬奇僻,也是當時的詩壇別調,不也屬於「楊花榆莢」之列嗎?由此可見,韓愈創造的「楊花榆莢」形象既是孤芳自賞、礪志自勉的寫照,更是擊節嘆賞、扶掖後生的宣言,其慧眼靈機,超拔脫俗,可嘆可贊。 (四)、諷喻說。《晚春》意境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對比。那就是草樹群芳與「楊花榆莢」不同風範的對比。草樹群芳爭奇鬥豔,奼紫嫣紅(隱喻詩壇文採風流,才思橫溢);「楊花榆莢」則因風起舞,胡攪蠻纏,大煞風景(隱喻詩壇庸劣粗俗,才思貧乏)。兩種景緻,兩種風範,一雅一俗,一高一低,一庄一諧,對比明顯,諷喻自見,作者意在以文采出眾,超邁趨時來諷刺無才無思、愚不可及,勸喻人們(特別是文人)立身處世既要知人,更要自知,不可自命不凡、莽撞行事,以免貽笑大方。 此外,對於詩文「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兩句,還有人由花及人,頓悟人生,認為這是勸告人們珍惜光陰,勤學上進,以免象「楊花榆莢」那樣才疏學淺,白首無成,以免象「楊花榆莢」那樣不通詩道,胡攪蠻纏。如此看來,詩無達沽,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均可
推薦閱讀:

第五十七講 韓愈詩
韋力︱探訪韓愈墓、柳宗元墓、范仲淹墓
大顛與韓愈22
學李賀、仿韓愈、肖杜甫,但成為李商隱 潘向黎
韓愈《晚春》

TAG:韓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