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做人與和諧社會構建(性法)
淺談做人與和諧社會構建 性法
前段時間從雜誌上面看到這樣一段話,大致的意思是現今社會存在著幾個鮮明的對比:人口越來越多,但人與人之間卻少了共同語言,甚至最起碼的友愛、親情中都夾雜著陷阱,人們更多的是戒備身邊的一切人;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心卻越來越惡化;家宅都奔著富麗堂皇而裝飾,而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共同生活的環境卻越來越骯髒、越來越接近死亡……。
看了這段話也許會有些人笑而置之,且美其言曰:
「這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看起來這個答案很圓滿,當然也有這麼一部分。但是試問一下!這是必然的嗎?非也!這都是我們不重視細節方面危害的結果,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在為自己掘墳挖墓。身為三才之一的我們——世間的主宰者,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社會不和諧、生態不平衡、自然界頻頻給予報復,我們難道就不覺得惋惜嗎?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都跑到哪裡去了!造成這一切一切後果的不是天,不是地,而是我們人類自己,因為我們的「我執」心太重了、太強了,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演變成了「慾望」。把什麼東西只要有可能、有機會都想變成「我」的,已經屬於「我」的,又放不下,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厚的隔膜,人們都將內心封鎖起來,不與外人溝通,只作表面文章,默不作聲地造諸惡業。其實人與人、人與環境是相輔相成的,形如一鼎三足,缺一不可。而其中三才之一、萬物之靈的「人」是主觀能動的,也正是因為「人」的造作所結成的共業,所以才形成了今天我們這個不和諧的社會。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人類所造的業還需要我們人類去消除。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從現在開始,從當下做起,做好「人」、行好「事」,以此來洗滌人類的共業。
一撇一捺一個「人」字看似簡單,但要想做好它卻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所以世間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做人難,難做人。當然這裡說的是做一個如法如律的能為和諧社會出力的人。若每個人都能做到,那麼和諧社會不建而建,人間凈土不建而建,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即刻就能轉為極樂蓮邦。
從古到今,社會都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因為「人」是世間的主宰者,所以一切應從「人」開始。就此本文僅以「人」扯開話題,淺談一下做人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
一、從內在的思想方面,我們要以
「無我」的大乘佛教思想為砥柱;以中國本土倫理道德思想為基礎。
佛陀在《老》的經集中把「人間觀」講得非常好:
「啊!太短了!人的生命不到一百歲就會死掉,即使比一百歲更長,也會因衰老而死。人們為了這是『我』的東西而起執著,為了所執著的東西而生『憂』,因為自己的所有物並不是常住的,應該要知道,世上的東西是會變滅的,所以不可停留在家。人認為這是我的東西的那個東西是會因其人之死而失去的,隨從我的人應該要賢明知此理,不可走向『我的東西』之觀念。例如覺醒的人,猶如夢中所見人已見不到,同樣的道理,
自己所愛的人死亡而離去此世時,再也見不到了,認為這是我的東西而把它『執著』,並對所執著之物貪求之人們是不能舍掉『憂慮、悲哀』的,因此之故,發現了安穩的諸聖者,乃捨棄了一切所有而走了。」」』但是聖者在世間畢竟是少數,最多的還是在迷的眾生,我們無時不在為了無常、不常住、壞滅的東西而起「貪心」、起「執著」之心,而不斷地去造業,使人與人之間不斷地積累著越來越厚的隔膜,成為了構建和諧社會阻礙最大的一堵牆。
人生是「執著、迷惑」的人生,這是佛陀所說的,人的「自」「他」雙方都被抓住而在生活,把不屬於「我」的東西認為是「我」的東西,所以才會有「我執」,佛陀排斥停滯於「這是我的東西,屬於我的東西」之見解,
「認為是我的東西」是人類誰都有的一種通性,
「認為是我的東西」而起執著,首先自己就認為有這種東西!如就自己而言:有我的身體、我的生命、我的名聲、我的財產等等,即使對自己身外的種種事物,假如與自己有什麼關連的話,都想佔為已有。孰不知這都是假的,虛幻的,不實的,就連我們自己的身體都是五蘊和合的假體,更不要提別的身外之物了。俗話說得好,人的一生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有什麼好執著的呢?佔有得越多活得就越不安心,相反,
若不執著這個假的「我」,就不會造太多的業。這樣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佛法應世而生,故佛陀說教也是為了生活的智慧而說,所以他的「無我」說多半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來說的,在通俗的「無我」說中,說得最多的是「人無我」,上文也提到,人是世間的「主宰者」,一切都應從「人」開始。在《象跡喻大經》中佛陀這樣跟我們說:
「賢者們!猶如木材、蘭草、泥土等來蔽覆房子;如此,賢者們!由骨、筋、肉、皮以蔽覆虛空而成為色。」又在相應部經典《金剛》里,有金剛比丘尼答覆惡魔質問時所唱之偈曰:
「為什麼你主張是眾生,你是走向了惡魔之見解的;這只是諸行的集合,在茲並得不到眾生,例如各部分集聚,而生起車之名稱,有五個構成要素(五蘊),故有眾生之名稱。會升起的東西是苦惱,會停住且會變滅的東西是苦惱,苦惱之外沒有生的東西,苦惱之外沒有滅的東西。」,這就說明我們的這個身體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組成的「假」的東西,而在其處並找不到一個真正的自我。「我」是什麼?是鼻子?是耳朵?是肉團心?還是大腦?想來想去,它們都是獨立工作的,誰也不干涉誰,難道不是嗎?大家想,科技發達的今天,把一個人的心臟移植到另一個人的身體上,試問一下!後者有沒有因此而變成前者?沒有吧!一樣的道理,移植大腦、內臟、眼、耳、鼻等等都是這個道理。那「我」又是誰?我們還拼了命的去執著這個假的「我」、為了這個假的「我」去執著財、色、名、食、睡還有意義嗎?這樣只會讓我們平生造更多的惡業,不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行善事、做好事,來積一點陰德,以此培植我們的資糧。這在無形中也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倫理道德方面,我們應該怎樣做?近代祖師一一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早就在其《印光大師文鈔》中作了明細且高度準確的說明。可以這樣說,
《印光大師文鈔》中把佛教教義和中國傳統儒、道二家的倫理思想結合得完美無缺。在《文鈔》中,印祖這樣告誡我們: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
閉門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這句話已把倫理剖析得很清楚。所謂倫理,無非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各種道理和準則。放眼觀世界,洗耳聽群聲,試問有多少人做到了這一點,不要說「上敬下和」,不少人連最基本的「孝養父母」都做不好,更不用說「上敬下和」了;「閉門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也就是讓我們經常反省自己,而不去議論東家長西家短,所以印祖才告誡我們要「閉門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只有這樣做我們的人格才會升華,和諧社會才能早日實現。
其實中國倫理與大乘佛法的行持無二無別, 《文鈔》中印祖說:
「盡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方能盡性學佛,試觀古今之大忠大孝,與夫發揮儒教心法者無不深知佛經,潛修密證也。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大不在倫常之內,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盡性。」
二、從外在的行持方面,我們要做到嚴持五戒、奉行十善、深信因果,以佛之因果輪迴配以古之倫理道德嚴格規範自己。
佛法有異於哲學的地方,在於它不單提出了一套道德行為的標準,如五戒、十善等。更重要的是佛法提出了應遵守這些道德標準的依據。這並不是空談性善或性惡,而是具體提出了業感流傳、三世因果的輪迴理論,由於善惡不同的行為會招致苦樂不等的果報,因此善的行為應受鼓勵,惡的行為應加抑制。通過對輪迴現象的認識,這種善惡行為的抉擇才能有更穩固的基礎,而不是奠基於空乏的道德觀念之上,這也正是佛家五戒和儒家五常」的大同小異之處。
五戒者,殺、盜、淫、妄、酒。戒者,防非止惡義,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殺生,即不茶毒生靈、殘害生命;不偷盜,即不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別人的財物;不邪淫,不拈花惹草、不紅杏出牆,只維持正當的男女關係(對於在家眾);不妄語,說話句句真實,不虛偽,不說謊;不飲酒,酒能亂性,使人失去理智,導致犯以上四戒,因此必須戒酒。孔子在《論語》中也說「不為酒困」一語(不過酒在作藥物治病醫人時,佛教亦大開方便之門恆順眾生,可以通融)。十善則是在五戒的基礎上詳而細分之,即身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四: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意三:不貪、不瞠、不痴。佛教講唯心,不生貪心就不會妄取;不生瞠心就不會塗炭生靈:不生痴心就會很清醒理智。所以五戒、十善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一個正人君子的正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一些人犯了殺——殺人放火、盜——偷盜搶劫、淫一一滅理亂倫、妄一一坑蒙拐騙等等的事。在這些作惡者的行列中絕對不會有一個佛教徒在裡面排隊,因為作為一名佛教徒,無論在家出家都必須嚴守五戒、奉行十善,否則就會受到相應的果報。有些人可能會問,我不是佛教徒,也不知道五戒是什麼,犯了是不是不會受報啊?反問一下!你不知道法律也不懂法律,偏偏又觸犯了法律,國家會不會因為你不知道就不定你的罪呢?絕對不會吧!因果報應也是這樣「果不虛設,仗境方生」。
《地藏經》云: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如果我們不想受到上述果報,就必須如理如法做一個嚴守五戒、奉行十善的人。
除此之外,我們在為人方面還要遵循佛教「六和敬」原則,即身和同住:即身體的和合相處:口和無諍:是言語的不起爭論;意和同解:是心意的共同欣悅;戒和同修:即戒律的共同遵守;見和同解:即見解的完全一致:利合同均:是利益的一種均沾;處事方面,要以八正道、六度般若蜜等來規範自己。這樣我們才算做好了這個「人」,做合格了這「人」,做成功了這個「人」。若能這樣,一人照做雖然是星星之火,萬人照做則能燎原。和諧社會就在當下,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推薦閱讀:
※做人,少記仇,多記好
※在做人中完美,在完美中做人,寫的真好
※不急不爭,寬心做人。
※鬼谷子智慧:做人退讓三分也無妨,學三招忍耐的絕學讓你逢凶化吉
※做人先學會心平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