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中國能基本實現現代化嗎?提速依據何在?
提前十五年:現代化提速依據何在?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這一戰略部署目標明確,思路清晰,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振奮之時,更需冷靜思考。為什麼要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點從2050年提前到2035年?2035年我們能基本實現現代化嗎?
「兩步走」符合基本國情
1987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兩步走」戰略部署。兩者一脈相承,後者有所創新。後者創新點主要有三:把「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戰略細分為三個階段;把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提前到2035年;把2050年目標提高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目前,「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前兩步目標已經完成。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大步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
從2020年到2050年的時間跨度為30年。把30年時間跨度分為「兩個15年」,是一種理性和合適的戰略安排,符合中國現代化的基本國情。
現代化程度可用指標測度
現代化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但我們可以把它落實到一系列指標上,用以標示現代化的水平。當前,現代化一般分為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第一次現代化是指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的現代化過程;第二次現代化是指從工業社會轉向知識社會、信息社會的現代化過程。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選擇人均國民收入、農業勞動力比例、農業增加值比例、服務業增加值比例、城市人口比例、醫生比例、嬰兒死亡率等10個指標作為第一次現代化的評價指標;選擇科技投入、知識產權、大學普及率、互聯網普及率、平均預期壽命、人均購買力、人均收入和能源使用效率等16個指標作為第二次現代化的評價指標。
根據這一系列指標可以測算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在《中國現代化報告》中,根據國家現代化水平把國家分成四組: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初等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其中後三組國家都屬於發展中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標準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標準是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提速現代化目標現實可行
中國能否提前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預判。
首先,根據世界現代化的歷史經驗推算。在過去30多年裡,世界上初等發達國家升級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比例約為20%。如果我們走一條創新發展的新路,採用兩次現代化協調發展的綜合現代化路徑,「兩步並作一步走」,實現「彎道超車」,2035年中國很有可能成為一個中等發達國家。
其次,根據中國現代化指數和世界排名推算。2014年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第二次現代化指數一般高於50點,排名世界131個國家的前40位。2014年中國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約為45點,排名世界第51位;中國的差距是: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約差5點,世界排名約差11位。
在2000年~2014年期間,中國第二次現代化指數提高了14點,世界排名提高了27位,國際差距迅速縮小。在2015年~2035年期間,如果世界和中國基本保持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態勢,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速度仍然保持它們2000年~2014年期間的平均速度,中國的發展速度按2000年~2014年期間的平均速度的2/3保守估算,2035年中國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和世界排名都將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作者系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
來源: 半月談
推薦閱讀:
※中國古詩詞·詠荷篇【二】
※中國傳世人物畫:清代卷(二)
※章子怡刷屏「中國好後媽」盤點國際章領銜的明星後媽
※陳念萱:中國人的臉是怎麼一點點丟光的
※徐大同:從政治學角度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線索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