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人工智慧發展史:由「機器人」到「人機器」
摘要: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機器人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來,智能機器人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又有幾個重要時期?同樣帶著以上的的疑問,讓我們來看看長達半個世紀的人工智慧發展史。
開篇綜述:什麼是人工智慧機器人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機器人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來,而電影《超能陸戰隊》和《復仇者聯盟2》人工智慧機器人題材的電影的熱播,引發很多影迷甚至專業人士對於人工智慧的關注和思考。那智能機器人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又有幾個重要時期?同樣帶著以上的的疑問,讓我們來看看長達半個世紀的人工智慧發展史。
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其實就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而人工智慧機器人就是像人類一樣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它是一門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及應用系統的技術科學,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慧機器人就是像人類一樣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
人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科學領域,它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所,是一門包括十分廣泛的科學,今天我們就來著重聊聊它其中一個重要分支,人工智慧機器人。
20世紀50年代中期:人工智慧學誕生
人工智慧學科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
1942年美國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機器人三定律」
要說人工智慧機器人,那不提阿西莫夫,他提出「機器人三定律」,後來成為學術界默認的研發原則。
定律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亦不得因不作為而致人傷害。
定律2:機器人必須遵循人的命令,除非違背第一定律。
定律3: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定律。
1942年美國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機器人三定律」,後來成為學術界默認的研發原則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AI的誕生
之後的1956年夏,在美國達特莫斯大學助教麥卡錫、哈佛大學明斯基、貝爾實驗室申龍、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羅徹斯特、卡內基——梅隆大學紐厄爾和赫伯特.西蒙、麻省理工學院塞夫里奇和索羅門夫,以及IBM公司塞繆爾和莫爾在美國達特莫斯大學舉行了以此為其兩個月的學術討論會,從不同學科的角度探討人類各種學習和其它職能特徵的基礎,並研究如何在遠離上進行精確的描述,探討用機器模擬人類智能等問題,並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的術語,達特矛斯會議上AI的名稱和任務得以確定,同時出現了最初的成就和最早的一批研究者,因此這一事件被廣泛承認為AI誕生的標誌。
達特矛斯會議上AI的名稱和任務得以確定出現最初的成就和最早的一批研究者
因此這一事件被廣泛承認為AI誕生的標誌,圖為Claude Shannon
1956年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對智能機器的看法:智能機器「能夠創建周圍環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問題,能夠從抽象模型中尋找解決方法」。這個定義影響到以後30年智能機器人的研究方向。
50年代早期人們才注意到人類智能與機器之間的聯繫
人工智慧學科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時由於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人們開始了具有真正意義的人工智慧的研究。
50年代早期人們才注意到人類智能與機器之間的聯繫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饋理論的美國人之一
雖然計算機為AI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們才注意到人類智能與機器之間的聯繫。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饋理論的美國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饋控制的例子是自動調溫器,它將收集到的房間溫度與希望的溫度比較,並做出反應將加熱器開大或關小,從而控制環境溫度。這項發現對早期AI的發展影響很大。
第一代機器人:示教再現型機器人
這類機器人是通過一個計算機,來控制一個多自由度的機械,通過示教存儲程序和信息,工作時把信息讀取出來,然後發出指令,這樣的話機器人可以重複的根據人當時示教的結果,再現出這種動作,該類機器人的特點是它對外界的環境沒有感知。
1959年 德沃爾與美國發明家約瑟夫·英格伯格聯手製造出第一台工業機器人。隨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機器人製造工廠——Unimation公司。由於英格伯格對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宣傳,他也被稱為「工業機器人之父」。
1962年,掀起了全世界對機器人研究的熱潮
1962年,美國AMF公司生產出「VERSTRAN」(意思是萬能搬運),與Unimation公司生產的Unimate成為真正商業化的工業機器人,並出口到世界各國,掀起了全世界對機器人研究的熱潮。
1962年,美國AMF公司生產出「VERSTRAN」(萬能搬運)
1965年,興起研究第二代帶感測器、「有感覺」的機器人,並向人工智慧進發
1965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製出Beast機器人。Beast已經能通過聲納系統、光電管等裝置,根據環境校正自己的位置。
1965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製出Beast機器人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興起研究第二代感測器、「有感覺」機器人,並向人工智慧進發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陸續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美國興起研究第二代帶感測器、「有感覺」的機器人,並向人工智慧進發。
第二代智能機器人:帶感覺的機器人
這種帶感覺的機器人是類似人在某種功能的感覺。比如:力覺、觸覺、聽覺,來判斷力的大小和滑動的情況。
1968年,世界第一台智能機器人誕生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們研發成功的機器人Shakey。它帶有視覺感測器,能根據人的指令發現並抓取積木,不過控制它的計算機有一個房間那麼大,可以算是世界第一台智能機器人。
1968年,世界第一台智能機器人誕生 它帶有視覺感測器,根據人的指令發現並抓取積木
1978年,美國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業機器人PUMA,這標誌著工業機器人技術已經完全成熟。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廠第一線。
1978年,美國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業機器人PUMA,標誌工業機器人技術完全成熟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機器人愛寶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機器人愛寶(AIBO),當即銷售一空,從此娛樂機器人成為目前機器人邁進普通家庭的途徑之一。
不演化嶄新能力:二代人工智慧機器人
2002年美國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塵器機器人Roomba
2002年美國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塵器機器人Roomba,它能避開障礙,自動設計行進路線,還能在電量不足時,自動駛向充電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銷量較大的家用機器人。
2002年美國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塵器機器人Roomba
2006年6月,微軟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機器人模塊化、平台統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爾.蓋茨預言,家用機器人很快將席捲全球。
2006年6月,微軟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
2012年,機器宇航員
「發現號」太空梭(Discovery)的最後一項太空任務是將首台人形機器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位機器宇航員被命名為「R2」,它的活動範圍接近於人類,並可以執行那些對人類宇航員來說太過危險的任務。美國宇航局表示,「隨著我們超越低地球軌道,這些機器人對美國宇航局的未來至關重要。」
機器宇航員被命名為「R2」,它的活動範圍接近於人類
2014年,中國第116屆廣交會會展中心,機器人「旺寶」(BENEBOT)能夠熱情招呼訪客,而這款出自科沃斯(ECOVACS)的導購機器人,可以與人類進行視頻或音頻對話,使消費者迅速了解商品信息。
「旺寶」可以與人類進行視頻或音頻對話,使消費者迅速了解商品信息
人工智慧是人類對「智能」的模擬,目的是實現某個人類能完成的工作,所以受人們對智能的理解限制,即使配合上神經網路模型和遺傳演算法的訓練,程序本身不會演化出嶄新的能力,即只會接受訓練,不能創造新事物,可以說目前的人工智慧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第三代機器人:最高階段智能機器人
理想中所追求的最高階段,智能機器人,只要告訴它做什麼,它就能完成,目前的發展還是相對的只是在局部的概念和含義。從現實的角度講,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如電影中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出現,並非天方夜譚。
2014年6月7日 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
英國的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在1950年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理論,能夠通過測試的就是人工智慧機器人,之後雖然無數的機器人在測試中失敗,但是在2014年6月7日阿蘭·圖靈逝世60周年紀念日那天,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行的「2014圖靈測試」大會上,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
2014年6月7日 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預示著人工智慧進入全新時代
2015年6月20日 情感機器人Pepper日本開售:1000台1分鐘售罄
由法國機器人公司Aldebaran研發設計、由阿里巴巴、富士康、日本軟銀聯合投資的Pepper機器人在日本公開發售。硬體售價為19.8萬日元(不含稅),約1萬元人民幣,最早將在年內推向國際市場。其通過內置感測器和攝像頭可閱讀人類的面部表情,甚至理解自己的情緒、情感,並做出相應反應和回饋。在6月20日,Pepper迎來了第一次公開線上發售,1000個機器人在 1 分鐘之內全部售罄。 Pepper機器人身高1.2米,鋰電續航超過12個小時。有18個感測器、4個麥克風、2個攝像頭,身體靈活。它還擁有一個由3個滾輪所組成的旋轉底座,手臂設計簡潔流暢。此外,Pepper胸前還配有一個觸摸屏,可以供用戶讀書、玩塔羅牌、聽廣播甚至看天氣預報。
設想一:智能機器人不但能夠像人類那樣思考和活動,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人類
在很多電影中,人類試圖了解人類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人,比如最近上映的《超能查派》中的機器人查派和《復仇者聯盟2》中的機器人奧創,雖然兩個機器人一正一邪,一個逐漸成長並認知世界而另一個生來就強大且知道一切,但它們都是人工智慧機器人,不但能夠像人類那樣思考和活動,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人類。
設想二:自我學習與成長 相信未來也會實現
在電影《超能查派》中,被科學家迪恩改造後的報廢機器人查派重生蘇醒時如同一個人類嬰兒,具有自我意識,並不斷地成長並觀察和認知著眼前的世界,而且查派對人類有情感,對死亡有恐懼,對藝術有天分,對學習有渴望,除了身體是機器的,其他方面看起來和人類並沒有不同。電影中給我描繪的場景,智能機器人的自我學習與成長,相信未來也會實現。
設想三:打破三定律 成為人類最可怕的敵人
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1942年創造的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被認為是人類和機器人永久和平共處的最重要法則,可是奧創不但徹底違反了「機器人三大定律」,還打造出一支像他一樣兇狠殘酷的機器人軍隊,成為人類最可怕的敵人。
人工智慧存在巨大潛力,探討如何加以利用的同時規避潛在風險是很重要的。人工智慧系統應當履行我們希望它們執行的職責。所以,有的人堅信人工智慧和智能機器人將來會大有用途。
寫在最後:
智能機器人作為新一代生產和服務的工具,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從而更多的服務我們,但一些走在科技前沿的工作者對其並不感到樂觀,更坦言,如果人工智慧自行發展,以加速度重新設計自己,由於受到緩慢的生物演化的限制,人類不能與之競爭,最終將會被代替。不管怎樣,機器人出現的本意,原是希望它能為人類服務,如果人類沒有能力將人工智慧的潛在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那後果將不是我們所能夠承受的。
來源: 中關村在線
推薦閱讀:
※峰會三場供需對接會,數十億項目資源在向你招手
※機器人時代什麼時候開始?
※筆盟:自動寫稿軟體要實現路仍很長
※現在,你可以擼機器貓了
※【機器視覺】9.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