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非藥物療法-針灸、推拿

  來源鏈接:慈方中醫網作者:2010-1-14  高血壓病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目前的研究重點已經從如何有效的降低血壓,轉而重視其對靶器官損害的預防,以及中西醫結合降壓藥物的配合併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新的分類方法,依據血壓升高的程度分為三級:提出Ⅰ級和Ⅱ級高血壓,如果危險因素分類屬於低危者,首先進行藥物治療和改變生活方式,中醫藥在非藥物治療方面有獨到的理論和作用,尤其是針灸和按摩這樣的自然療法,在像高血壓這種需要長年服藥的病人來說,更加顯示出它的優勢,不僅配合使用可以減少藥量,而且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深受廣大患者歡迎,已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重視和應用。  (一)降壓機制  中醫認為針灸按摩是通過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而達到治療高血壓的目的,《內經·靈樞》曰:「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可見經絡是針灸按摩治療的核心所在,經絡被認為是人體自身的防病治病系統,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但從建國以來,經絡研究一直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進行了攻關研究,最近上海復旦大學實驗研究證實經絡是一個生物光子系統,還有研究發現經絡是在間隙維繫統,在量子學研究上發現經絡是一種量子化通道,在納米級水平發現了生命小體,被認為是經絡的物質基礎,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經絡是在組織細胞間隙維這樣的量子通道,通過納米的生命小體發揮其信息載體作用,從而通過聲光熱電等各種物理、生物特性,在分子學、細胞學、組織學、器官臟腑等各級系統,對人體進行整體的調控,一旦這種調控失調,即發生疾病,可見從現代科學水平研究證實經絡不可不通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針灸按摩療法在治療高血壓等各種疑難病人的信心。  現代中西醫結合研究針灸可以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粘稠度,維持血液平衡;改善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左心功能,國外研究也表明,針刺的血清中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平均濃度明顯降低,11-羥皮質酮平均濃度明顯升高,從而激活了神經體液調節系統,以調整血壓趨於正常。  (二)體針治療  體針治療在臨床中多以辨證治療為主,是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選穴進行治療,肝火亢盛型選取行間、曲池、風池瀉法;陰虛陽亢型選取三陰交,照海、行間、曲池瀉法;陰陽兩虛型選取三陰交、足三里、關元、肝俞、腎俞補法;痰濕壅盛型選取合谷、豐隆、陰陵泉瀉法,太白補法。  馮玉文根據辨證分型:肝熱型選足三里、太沖;陰虛陽亢型取足三里、蠡溝;陰陽兩虛型取足三里、三陰交;痰濕型取足三里、豐隆,用艾灸法,每穴灸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總結了觀察的63例,對照組42例,兩組對照有顯著差異,艾灸組降壓作用顯著,P<0.01,研究發現艾灸組,血液粘稠度降低,而且調節血液凝血系統,從而降低了腦血管病的發病率[1]。  陳德成單穴運用治療高血壓病:①人迎穴刺入1寸左右,針柄動搖如脈動,達到針刺穴位後留針5分鐘,隔日一次,5次為1個療程觀察治療15例,針刺後血壓立刻下降,總有效率75%;②百會穴:用艾灸法將艾條點燃,從遠處向百會穴接近,當患者感覺到燙時為1壯,然後將艾條提起,如此反覆操作10壯,兩壯之間應間隔片刻,以免起皰,每日1次,共治療10例,針刺前後收縮壓下降2.3kPa(16.9mmHg),舒張壓下降1.3kPa(10mmHg),經統計學處理,治療前後血壓計下降有顯著差異;③腎俞穴:用2寸毫針刺入1.5寸左右,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亦可起到腎小管有選擇性的排泄鈉和氧。尤其適用於腎型高血壓病患者[2]。  (三)特種針法:  1.耳針與耳穴壓豆法耳穴可取降壓點、降壓溝、耳尖、交感、神門、枕、心、肝、皮質下,用毫針每次取一側耳穴,留針1小時,10次為一個療程,針前要用碘酒,酒精嚴格消毒,用耳穴壓豆可取一側耳穴,3日換1次,1個月為1療程,耳針較耳穴壓豆刺激量強,作用較快,但耳穴壓豆作用較為持久。  2.梅花針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取頸椎骶椎兩側、乳突部、氣管兩側部位,用梅花針輕中度叩刺,治療147例,總有效率80%。根據病人的具體證候,另利用鎮靜緩解降壓法和調整鞏固降壓法,前法取頸骶部、乳突部、氣管兩側、臀部的陽性反應以及內關、風池、三陰交;後法取脊柱兩側,腰骶部的陽性反應區;氣管兩側及乳突部、足三里、小腿兩側,採用輕度或中度叩擊,治療150例,總有效率為81.3%。  3.眼針與頭針彭靜山用眼針降壓可取雙側眼區即左眼下眶外1/4處,右眼上眶外1/4處,均距眼緣2分處,操作時壓緊眼瞼,以5分毫針沿皮橫刺,留針5~10分鐘;頭針可取足運感區、額前區、暈聽區、平衡區,用1.5寸毫針沿皮刺入僅1寸,快速提轉5分鐘,10次為一個療程,但血壓太高,高於180/110mmHg時禁用此法強刺激,適用於輕中度高血壓患者,而且手法要輕度適中[3]。  4.火針王映輝用火針刺百會、氣海穴,治療開始3天每天1次,此後隔日1次,2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共15例,總有效率達86.67%。而且火針治療高血壓病簡便快捷,取穴少,療效可靠[4]。  5.穴位注射法用0.25%奴佛卡因注入足三里、內關、曲池,每穴注射1.5~2m,左右穴交替使用,治療76例,有效37例,佔48.7%,其中有13例血壓下降至正常後,經較長時間的觀察未見上升。  6.放血療法取肝俞,用刺絡拔罐法,吸出約2-3ml血液,每周可行2次,一般運用於肝火型或肝火挾瘀血者,也可用鼻腔內側靜脈放血,亦可降低血壓。  (四)按摩治療方法:  按摩治療可以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調和營衛,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解除痙攣,促進代謝以達到降壓作用,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按摩治療可增強血液循環,擴張血管,調節植物神經功能,降低神經興奮性,可起到降低血壓作用。  按摩治療法:第一步:病人俯卧位,醫生站於其旁,用雙手掌自肩背部向足跟方向做推法3~5次,再用雙手掌揉背部及揉拿下肢後側3~5次,點按肝俞、心俞、腎俞、湧泉穴;第二步:病人仰卧位,用雙手掌自太陽穴至風池穴做推法3~5次,然後,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對捏住太陽穴,另一手拿揉頭部兩側2~3次,再點按百會、風池穴;第三步:用雙手揉拿上肢及下肢3~5次,捏拿腹部3~5次,點按曲池、內關、足三里穴,通過上述治療以達到調節神經,放鬆肌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  自我手法保健:用雙手掌自太陽穴、側頭部、風池至肩部做推法3~5次,然後,在同一部位用手掌做搓法3~5次,可分別進行,亦可兩側同時進行,再按壓曲池、內關、足三里、湧泉穴。其次,一手掌放於後頸部,手指耳根相對,用力做自上而下的揉拿法20~30次。上述手法,每日早晚各做1次。  另據陳氏和韋氏等報道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發現一些伴有高血壓的頸椎病患者,隨著頸椎病的好轉和治癒,血壓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這些患者的高血壓與其頸椎病有一定的關係,臨床中稱之為頸性高血壓,作者採用頸椎旋轉複位法對104例頸椎性高血壓進行了治療,經過2~18次(平均7.4次)手法治療後,血壓均恢復正常,主要癥狀消失,通過平均3.6年年的長期隨訪觀察,療效鞏固與基本鞏固率為89.4%,這些臨床報道也證明高血壓病的致病因素複雜,應該找到病因,從根本上,整體上進行對症治療。  足反射療法認為,足部按摩是以生物全息反射和中醫經絡為主的邊緣學科,通過對足底相應區域的按摩刺激,調節人體的神經、血液、經絡等系統的功能,從而產生降壓效果,足穴可取:心臟、腦垂體、頸椎、頸項、降壓點、內耳迷路、大腦、甲狀腺、副甲狀腺、前列腺、大腸、小腸、額竇等穴區,在按摩期間應多飲白開水,少食鹽和高膽固醇食物。  (五)降壓儀器  1.平衡保健治療儀(HENGHEDA)CPY-E-1型(1)作用機制通過經絡和穴位給予熱能和磁場的調節,可有效調節人體不平衡狀態,改善和增強各系統的生理功能,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強腦部供血狀況,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從而可防治高血壓病及其高血壓病繼發心腦疾病。  (2)治療方法  取穴: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太沖  操作:根據辨證每次取2個穴位,血壓比較高時可選用1C能量選擇5檔,每次治療10分鐘,間隔5分鐘後,繼續治療10分鐘。經過幾次治療後,血壓接近正常時,可選用4C或4H下的方式,能量選量4或3檔,每星期治療2~3次,每次15分鐘即可。  (3)注意事項  1)心臟起搏器者,孕婦下腹部及孕婦禁針穴位,急慢性化膿性炎症病灶部位不宜使用。  2)治療時病人有明顯熱燙時應關機重新調整參數,儀器工作時避免周圍有強電磁干擾。治療時不要將換能器用衣物壓住。  3)經常服用降壓藥物的患者,在血壓正常時,遵照醫囑逐漸減藥量,待減完葯後,還應堅持做該儀器治療1~3個月後,血壓無明顯波動,可停止治療。  總之,高血壓病的非藥物治療方法雖然很多,但仍只是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僅是配合治療,或作為替代治療,尤其是在有危險因素的Ⅲ級高血壓患者,單獨使用針刺治療的,應當慎重,如果合併有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高危者應積極、迅速地採取綜合措施迅速控制病情,但很顯然,針刺按摩這些非藥物自然療法,在其機制研究逐漸清楚的前提下,將對低危高血壓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對於防其對靶器官的損害有很好的作用。做為替代療法將會有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董氏針灸(集)#
針灸養生8
《普濟方·針灸》_論下針分寸_中醫世家
38歲考到紐約州針灸執照並找到工作的我,很幸運!!
珍貴的『董氏針灸』視頻全集 - Qzone日誌

TAG:藥物 | 針灸 | 推拿 | 高血壓 | 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