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30年

模擬試題一:

一、填充題(每題2分,共20分)

1.「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並非沒有為了奮鬥者而開的活路。……」這段話出自小說魯迅的小說《傷逝》

2.「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詩出自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3.20年代反映教育界與小市民灰色生活的最主要的小說家是錢鍾書《圍城》。

4,1931至1932年,左翼文壇從蘇聯「拉普」理論家那裡接受了唯物辯證法的創作方法,以政治代替藝術,進一步助長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創作傾向。

5.文學批評家劉西渭在30年代出版的著名批評論文集是《咀華集》。

6.40年代中後期,國統區進步文藝界發生過一場關於文藝創作中現實主義和主觀問題的重要論爭。

7.周作人最早從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此提倡富於藝術性的敘事、抒情散文。

8.巴金在抗戰時期創作的以舊家庭沒落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除《春》、《秋》之外,還有《家》。

9.沈從文的小說創作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對湘西地區人情風俗的精細描寫。

10。《腐蝕》是茅盾在抗戰時期創作的一部日記體小說。

二、選擇題(下列各組,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在正確一項後的括弧內打上「√」,其餘括弧內不要填任何符號。每題4分,共8分)

1.「左聯」的刊物是:b.《北斗》

2.魯迅後期雜文集包括:

c.《花邊文學》、《准風月談》、《偽自由書》( );

三、搭配題(從下列每題的a、b、c、d中選擇正確的搭配分別填人所屬括弧內。每題4分,共12分)

1.人物形象與所屬作品搭配:

①單四嫂子(明天); ②杜大心(滅亡);③梅行素(虹); ④孫柔嘉(圍城)

2。作品與作者搭配:

①蔣光赤(《麗莎的哀怨》); ②洪深(《青龍潭》);③廢名《桃園》; ④吳組湘(《樊家鋪》)

3.作家與所屬文學社團搭配:

①馮至(淺草社); ②成仿吾(創造社); ③洪靈菲(太陽社); ④馮雪蜂(湖畔詩社)

四、名詞簡釋(各用五十個字左右加以簡明扼要的解釋。每題5分,共10分)

1.革命浪漫諦克:

2.「七月」詩派:七月詩派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七月詩派崛起於抗戰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兩個歷史階段,是這一時期堅持時間最長、影響廣大的文學流派。七月詩派是20世紀30、40年代,圍繞著胡風主編的《七月》、《希望》雜誌的一批詩人與作家,如綠原,阿壠、曾卓、牛漢等,形成了一個貫穿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被稱為「七月詩派。」

五、問答題(三題中選答兩題,每題25分,共50分)

1. 比較《雷雨》、《日出》、《北京人》不同的戲劇結構,並結合各自表現的生活內容特點加以說明。

答:《雷雨》是屬於鎖閉式結構。時間集中,從第一幕到第四幕時間不到20小時;地點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廳;劇本巧妙地以明線、暗線交織布局,以幕前情節推動現在的劇情。

《日出》的結構是「橫斷面的描寫」法,既西洋戲劇史上「人像展覽式」的結構。它不像《雷雨》的結構那樣嚴密緊湊,而是從「片段的方法寫起」:

第一,劇本人物眾多,卻沒有一個可以統帥全劇矛盾的角色。

第二,劇本情節線索也較繁雜,雖以剝削階級對下層人民的迫害壓榨和他們內部狗咬狗的矛盾為基礎,但全篇沒有統帥全劇的中心衝突,也沒有絕對統一的貫穿動作。

初看,結構鬆散,矛盾衝突不集中,但主題思想將他們(人物和事件)有機的統一在一起。

2. 在三四十年代的詩人中,你最喜愛哪一家?以創作實例說明其詩歌在反映生活與抒情方式上的特色以及你喜愛的理由。

3.略說《暴風驟雨》在反映生活與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與不足。

答:《暴風驟雨》的獨特性不僅僅在於《暴風驟雨》是對土改運動的完整過程的正面、集中反映而是主要體現在它準確地把握住了土改鬥爭烈焰得以燃起和興旺的一個重要因素即「發動民眾」。《暴風驟雨》在關於土改運動過程的反映方面顯示了無可替代的認識價值

《暴風驟雨》的人物塑造中對農民心理和行為方式的準確把握和描寫是這部小說的一個突出特徵和優勢從而形成了一個具有周立波式風格的鮮活的農民形象系列。而農民形象塑造的成功又進一步強化了其獨特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文化特色並由此深化了其藝術形式和敘事風格的民族性特徵。對周立波這一藝術成就和特色的肯定已是評論界和研究界的共識。這裡只想指出的是與農民群體形象的性格鮮明和真實性相比小說中的反面地主形象卻未免單薄而蒼白。模擬試題三:(一) 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學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為梅光迪、吳宓、胡先驌,甲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章士釗。

(2)《春桃》是作家許地山的作品。

(3)聞一多所倡導的詩歌的「三美」是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4)性格焦躁而詩風卻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古典美的詩人是朱湘。

(5) 「為什麼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詩人艾青的詩句。

(6)巴金的《愛情三部曲》中的三部作品是《霧》、《雨》《電》。

(7)蔣純祖是作家路翎的小說《財主底兒女們》中的人物。

(8)被人稱為「文體家作」的作家是孫犁。

(9)張天翼所提供的一個「包而不辦」的抗戰文化官僚的典型形象的小說是《華威先生》。

(10)沙汀小說中著名的「三記」是《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

二、名詞解釋(每題三分,共15分)

(1)孤島文學:指抗戰時期上海租界的文學,存在時間是從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租界止。這時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軍侵佔的淪陷區,僅租界內是日軍勢力未到而英法等國控制的地方,故稱「孤島」。文藝工作者利用租界這一特殊環境進行抗日文學活動,稱「孤島文學」。

(2)商籟體:十四行詩是歐洲的一種抒情詩體。音譯為"商籟體",語源於普羅旺斯語Sonet。原系中世紀民間流行並用於歌唱的一種短小詩歌。自歐洲進入文藝復興時代之後,這種詩體獲得廣泛的運用。義大利的詩人彼得拉克成了運用十四行詩體最主要的代表。

(3)京味小說:是以北京語言寫北京的人和事的小說。它是老舍的獨特創造。老舍成功地把北京的市民語言與文學的美結合起來,使所用的語言深透著濃郁的北京文化氣息,形成一種獨特的「京味」藝術特色。

(4)普羅文學:1928—1930年革命文學初期,是普羅文學階段。創造社、太陽社作家是普羅文學的主要作者。普羅文學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時期和革命失敗後的某些社會現實,描寫了工農的生活和鬥爭,表現了一些小資產階級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時白色恐怖下的心態。作品很多具有很強的革命氣息,一時風靡文壇,產生了很大社會影響。但普羅文學存在嚴重缺陷,最主要的錯誤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殘酷的現實鬥爭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時,革命文學初期的圖解左傾盲動的傾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蔣光慈〈短褲黨〉、〈菊芬〉等。

(5)主觀戰鬥精神:是胡風文藝思想的核心,「七月詩派」的重要理論主張,強調作家創作必須有激情,「擁抱現實」、「突入顯示」,才能去的現實主義的勝利。

三、簡述巴金《家》中瑞珏之死的經過。(5分)

答:高老太爺死後,瑞珏的產期到了。為了避開高老太爺的靈柩,免得有血光之災,陳姨太要瑞珏去城外生養。覺新沒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處潮濕的房子,送瑞珏到城外生產。四天後,覺新來看瑞珏,聽到她凄慘的叫聲,因為陳姨太的要求,卻沒有人敢來為他開門。瑞珏叫著覺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兩人未能見上最後一面。 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館裡,高覺新是這個大家庭里的長孫,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他被剝奪了學業與愛情。在中學畢業那天放棄了自己所愛的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錢家表妹,

和父親指定的姑娘結了婚。這個姑娘就是瑞珏 ,故事就這樣展開,之後二人日久生情。但是在高老太爺死後,以陳姨太為首的封建長輩介面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災」,會沖犯高老太爺的亡靈,強迫瑞珏到城外去分娩。覺新明知是鬼話,卻不敢保護妻子,瑞珏於是搬到城外一個陰暗潮濕的院子待產。瑞珏難產,由於缺乏必要的護理和醫療條件,瑞珏叫著「明軒……救我……」悲慘死去。四、問答題:(每題15分,共60分)

(1) 怎樣理解魯迅的《吶喊》、《彷徨》是中國現代小說開端與成熟的標誌?

答:《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彷徨》魯迅先生寫作於「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陣營分化的時期。原來參加過新文化運動的人,「有的退隱,有的高升,有的前進」,魯迅當時象布不成陣的游勇那樣「孤獨」和「彷徨」。《彷徨》表現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後來在《題〈彷徨〉》一詩中說:「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這便是題名《彷徨》的來由。他在《彷徨》書扉頁上引用《離騷》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試析沈從文《邊城》的藝術特色。

答:1、美的人性、景緻、故事,構成了健康、自然的牧歌情調,2、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3、純美的民族風情,4、人物心理和自然景象的描寫。如何理解趙樹理出現的文學史意義?

(3) 結合具體作品,比較分析巴金前期與後期創作風格的異同。

答:巴金的創作歷程從1928年9月寫《滅亡》起,到抗日戰爭爆發為前期;從抗戰爆發到全國解放為後期。

前期的作品帶有無政府主義的色彩,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種叛逆與追求的躁動情緒,其主導面是反專制反封建的。前期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正面描寫青年,革命者所從事的社會鬥爭的,如長篇《滅亡》,《新生》和《愛情三部曲》等;另一類是揭示封建舊家庭殘害青年的罪惡及其走向崩潰的命運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為代表。風格為:只求與青年讀者情緒溝通,不求深刻雋永,傾向單純,熱情,坦率,以情動人,情感汪洋恣肆,語言行雲流水,雖然有時少錘鍊,不耐咀嚼,整體上卻有一種衝擊力,能滲讀者的內心。

後期開始創作沒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寫社會重壓下人們司空見慣的「?頓生命」,寫「血和痰」,.調子也變得悲哀,憂鬱,由熱情奔放的抒情詠嘆,轉向深刻冷靜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後期的創作從題材上分兩大類:一類是繼續順著《家》的路,寫舊家庭沒落的,除了《春》和《秋》外,還有《憩園》,另一類是反映抗戰時期現實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

 

模擬試題二:

一、 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用這人道主義為本,對於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的文字,便謂之人的文學。」這是文學革命先驅者周作人提出的主張。

2.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中指出: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

3. 廢名的小說多寫鄉村兒女翁媼之事,沖淡樸訥,有禪味,意境構設又受唐人絕句的影響。

4.1936年出版的何其芳、李廣田和卞之琳三位詩人的合集,叫《漢園集》

5. 李健吾曾以筆名劉西謂寫評論,後結集題書名為《咀華集》出版。

6.「唯物辯證法創作方法」是由蘇聯文學組織"拉普"(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提出的機械論的文學主張,對我國左翼文學產生過影響。

7.延安文藝座談會是1942年召開的。

8.魯迅曾為蕭紅的小說《生死場》作序,稱其「表現了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

9.《果園城記》的作者是師陀

10.蕭澗秋是小說《二月》 的主人公。

二、 名詞簡釋(每小題用大約五六十個字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 語絲文體:1924年11月,語絲社成立,主要成員有周樹人.錢玄同.林語堂.俞平伯等,創辦有語絲周刊。他們所創造的 那種著重社會與文化批評.任意而閑淡的隨筆文體,被稱為"語絲體",在現代散文發展中影響很大。他們被稱為"語絲派"。他們的主要成就仍在於短小犀利的雜感,其批評的文字中「富於俏皮的語言和諷刺的意味」,是所謂「語絲文體」。

2. 新格律詩:所謂新格律詩中國現代新詩的一種形式。又稱現代格律詩。是五四以後出現的新詩中不同於自由詩、但又有別於傳統詩體、沒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詩體。早在五四文學革命期間,劉半農就倡議破壞舊韻重造新韻和增多詩體。稍後,陸志韋又提出「節奏千萬不可少,押韻不是可怕的罪惡」的主張。1926年,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一文中,系統地表述建立新格律詩的具體主張 ,要求「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押韻 ,每行詩的「音尺」(又稱音步,英文feet的意譯)數要相等,由調和的音節產生整齊的詩句。經過這樣的倡導,格律詩成為新詩中的一種體裁。

3. 革命的浪漫諦克:1928年前後,普羅文學成為銳不可擋的歷史潮流湧現出來,許許多多的刊物(如《創造月刊》、《大眾月刊》)等大量刊登普羅文學作品以蔣光慈(1901—1931)為代表的普羅文學作家憑著革命的高度熱情和對背叛了革命的反動階級的無比痛恨,要創建一種表現工農革命鬥爭的「新興的文學」。在他們看來,這種文學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借,因此他們便去尋找自己的創作路線,這便是「革命浪漫諦克」或曰「英雄主義的革命浪漫諦克」。

4. 新歌劇:"五四"時期以後,中國的一些音樂家開始嘗試以中國民族音樂為基礎,借鑒西洋歌劇的創作手法來創作中國歌劇,即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而以歌唱為主的戲劇形式。因有別於中國傳統歌劇--戲曲,故稱新歌劇。

5. 新感覺派:20年代後期30年代初出現在上海的小說流派。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受日本新感覺派的影響,穆時英和施蟄存把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並運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現對現實生活的感覺和印象,同時,施蟄存主辦的《現代》雜誌推行現代主義。他們的小說被稱為新感覺派,也被稱為「現代派小說」。《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三、 論述題(三題中選答兩題,每題20分)

1. 略論阿Q的典型意義。

答:阿Q最突出的形象特徵是「精神勝利法」及其以此為核心的性格特徵,集中體現為弱者的生存哲學。其最大的典型意義也在於對這種國民劣根性的揭示和批判。小說通過阿Q的悲劇在客觀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提出了在中國民主革命中啟發農民覺悟的重要性這一重大問題,這是阿Q形象典型意義的又一個方面。

2. 分析錢鍾書《圍城》的主題意蘊。

答:鍾書的《圍城》,主題是圍在城裡的想逃出來,城外的想衝進去,是扎在人性那顆鼓脹起勃的虛榮心上的一根刺,通過虛榮心這一普遍的人性弱點來描寫來揭示人性的頹敗,自然而然由男及女,由上層到下層,由有知到無知。

3. 巴金的《家》與《寒夜》藝術風格的異同比較。

答:同:一、都是以一個家庭,家族的興衰離合來折射出整個社會,整個時代的現狀。

二、都含有濃厚的悲劇色彩

異:個人以為《寒夜》是巴金的巔峰之作,藝術成就最高,文字情節人物塑造方面都顯得比較成熟;《家》畢竟是巴金老先生20幾歲時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就有一些過於激進和絕對,好人絕對好,壞人絕對壞。 四、 簡評艾青的《手推車》(附原作)(20分)

評價:1、 分析手推車的意象和本詩的思想。

詩中的手推車是一種象徵的意象。他是我中華民族歷史命運深重災難的某個側面的體現。詩人藉助手推車表現的「北國人民的悲哀」,也蘊涵著對保守呆板落後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詩人對苦難製造者的一個平靜又悲愴的抗議,也是對改變手推車的生活方式,振奮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啟示。

2、簡析本詩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

詩人善於在生活中捕捉具體可感形象——手推車,進行藝術刻畫,傳達自己獨特感受。

全篇分兩部分:

一、圍繞手推車的「尖音」進行藝術渲染,與北國人民的「悲哀」相呼應。

二、緊扣手推車留下的「轍痕」進行鋪陳,與北國人民的「悲哀」相交織,從聽覺到視覺給人以強烈的觸動。本詩形式在音節的安排和意境的營造上基本重複(除詞句和意象的不同),這種獨特的簡單反覆結構,加深了詩作的氣氛和感情

 

 

(一) 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是作家張愛玲作品《天才夢》中的話。

(2) 「山藥蛋」派的開山作家是趙樹理。

(3)茅盾的《蝕》三部曲是《幻滅》、《動搖》、《追求。

(4)在淪陷區以「水族系列」小說著稱的女作家是梅娘,本名孫嘉瑞。

(5) 「請不要踩著露水,因為有過人夜哭」這是詩人阿壠的詩句。

(6)用類似散文詩的片段來結構的小說是馮至《伍子胥》。

(7) 「一位早夭的天才」是人們對作家畢希納遭遇的感嘆,他的代表作《沃依采克》

(8)《斷魂槍》是老舍的短篇小說。

(9) 「何為」是__________的小說___________中的人物。

(10)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三部作品是《家》、《春》、《秋》

(11)郭沫若的《三個叛逆的女性》中的三個劇本是《卓文君》《王昭君》《聶嫈》。

(12)魯迅雜文中的類型形象有象徵性、概括性等。

二、名詞解釋(每題三分,共15分)

(1)「零餘者」:零餘者:郁達夫小說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實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謂「零餘者」,即「五四」時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識青年,他們是遭受社會擠壓而無力把握自己命運的小人物,是被壓迫被損害的弱者。這些「零餘者」同現實社會往往勢不兩立,寧願窮困自我,也不願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他們痛罵世道澆離,或以種種變態行為以示反抗。郁達夫的「零餘者」形象,實際上是對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種自述,並經過拷問自己來探索五四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2)純詩:「純詩」是1926年穆木天首先提出的,其概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詩與散文有著完全不同的領域,主張「把純粹的表現的世界給了詩作領域,人間生活則讓給散文擔任」;二是詩應有不同於散文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方式,「詩是要暗示的,詩最忌說明的」。「純詩」概念,在其更深層面上,意味著一種詩歌觀念的轉化:從強調詩歌的抒情表意的「表達」功能轉向「自我感覺的表現」。

(3)林譯小說:指中國清末民初著名翻譯家林紓(字琴南,1852——1924)譯述的西洋小說。林譯小說運用古文,且全部採用合譯的形式,即在別人的口頭翻譯合作下,「耳受手追,聲已筆止。」他以極好的古文修養,嫻熟的表達技巧和流暢的文筆,形成了他獨特的譯文風格。

(4)白洋淀派:又稱「荷花澱派」,以孫犁為代表。代表作品孫犁的《荷花澱》 。該派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5)南玲北梅:《梅娘近作及書簡》中《北梅說給南玲的話》一篇有云:「1942年末,北平的馬德增書店和上海的宇宙風雜誌聯合籌辦了一項讀者調查『誰是最受歡迎的女作家』。結果,張愛玲和我(北梅)雙雙名列榜首,從此,就有了『南玲北梅』之說。」北梅就是梅娘,現代女作家,1920年生於海參崴,長於長春一個仕宦大家庭。本名孫嘉瑞,另有敏子、孫敏子、柳青娘、青娘、落霞等筆名,早年喪母,梅娘諧「沒娘」之音。

三、簡述《駱馱祥子》中祥子三次買車的經歷。(5分)

答:第一次,祥子省吃儉用三年,買車被大兵搶走。

第二次,祥子在曹教授家拉包月,前輩孫偵探騙走。

第三次,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錢給祥子買了一輛二手車,虎妞難產而死祥子把車賣了安葬虎妞。四、問答題:(每題15分,共60分)

(1) 對《阿Q正傳》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試舉三種說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據,並加以評析。

答:率真任性而雙正統衛道。阿Q迫於生活參與搶劫,回未庄後毫不掩飾,坦白得可愛。他一任生理本能的需要求食求愛,不受傳統道德規範的約束。可是他的思想里卻樣樣合於聖經賢傳,嚴守男女之大防,頗有衛道者的氣概。

自尊自大而又自輕自賤。所有未庄的居民,阿Q全不放在眼裡,對趙太爺和錢大爺也不表格外的崇奉。他的名言是:「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達到自負自傲的地步。但另一方面,阿Q又很能自輕自賤,打敗了就輕易承認自己是蟲豸而求饒;賭博贏來的錢被搶走,竟然自打嘴巴,用自賤的手段來消除失敗的痛苦。

爭強好勝但又忍辱屈從。阿Q很愛面子,處處都想勝人一籌。這種爭強好勝的心理甚至發展到與別人比丑的荒唐地步。但另一方面,阿Q卻處處忍辱屈從。他受盡壓迫凌辱,卻默默忍受著,趙太爺不准他姓趙,打了他嘴巴,他沒有抗辯;地保訓斥了他一番,他又謝了地保二百文酒錢;·他向吳媽求愛,趙太爺趁機敲榨,剝奪了他的勞動和生活的權利,他也沒有反抗的表示。

(2) 比較評析蘩漪與陳白露兩個人物各自的性格內涵。

答: 繁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也是個性最為鮮明的一個人物,她代表著「五四」以來女性追求個性解放,爭取民主自由的最強者,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強權、爭取自由,寧死拼搏的性格特徵。陳白露則具有雙重性格,一方面她玩世不恭而另一方面她對生活進行嘲諷和厭倦。這種雙重性格是社會造成的,她是個交際花,深入了社會黑暗的泥淖,但是受當時資產階級的影響她又有著追求個人自由的性格,另一方面,在她身上也有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由於社會的不滿足她就有著自卑感。這樣一來,她的性格是個矛盾體,這種矛盾的性格讓她不能在那個社會生存下去,必然,她的命運有著濃烈的悲劇氣氛。

(3) 試評艾青詩歌的獨特意象與主題。

答:艾青詩歌的兩個主要意向是土地和太陽。土地意象凝結著詩人的愛國情懷,如《我愛這土地》;太陽意象表達了對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如《給太陽》。

(4)分析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對北京城和北京人的熟悉與熱愛1.洞達北京蘊「京味」2.愛屋及烏譜「京味」

二、對北京地域文化的寫作取材1.「衚衕文化」釀「京味」2.自然景觀和生活情趣扮「京味」

三、對北京文化心理結構的揭示1.歷史風俗呈「京味」2.「異化文明」添「京味」


推薦閱讀:

中國文人何以愛花?「春恨」「悲秋」成為重大文學藝術主題
基本理論概念--【形象】
名家十日談:天津文學困惑與輝煌
王小波到底有多麼的"偉大"?

TAG:中國 | 文學 | 現代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