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怎樣與人分享福音?
我該怎樣與人分享福音?
史特博(LeeStrobel)
我在報館當編輯時,有天忙得團團轉。截稿時間快到,突然發生幾宗大新聞。記者踱來踱去,千方百計要從不肯合作的消息來源榨點資料出來。人人情緒緊張,幾乎人人都在發脾氣。
每天跑新聞的壓力有時候也叫我失控了。可是,這一天,我這個初信不久的基督徒卻銳意懇切求神幫助。感謝神,當天四周雖然亂七八糟,我卻安如泰山。我編好了最好了一則新聞,便在椅上往後靠,疲累得很,但心中感恩。我知道,如果不是神介入當天的生活中,我準會失控。
我一抬頭,上司站在案前。『老史,這麼麻煩的一天,你卻一點也沒有發脾氣,怎麼可能?』他問。很快的,我想到可能是我的信仰;他補上一句:『基督教這東西對你有些什麼作用?』
從來沒有人問過我這問題。我愣住了,不知所措,也不知該說什麼。我生怕講錯話,害怕丟臉,也怕他揶揄。在電光火石間,我決定冒險作個屬靈的行動,要跟他分享我信耶穌的意義。
一談就是45分鐘。我結結巴巴地東拉西扯,但總算交代了我怎樣遇見耶穌基督,祂如何改變了我的生命,以及我永恆的去向,接著發生的事實在令人詫異。
我講完後,感到力量充沛。蒙神使用,把赦免之道和盼望傳給離祂甚遠的人,竟然叫我興奮莫名。打個最貼切的比喻,在此之前我一生只像殘舊的黑白影片,聲帶也拆了——但那45分鐘會是瑰麗七彩的影片,伴以最好的杜比立體聲。
你試過親自與未認識耶穌的人分享信仰嗎?如果還沒有,你就錯失了一個最令你謙卑卻又興奮不已的基督徒經歷:錯失了良機去傳遞世上唯一能令人的永恆命運改寫的信息。
耶穌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祂想你加入。祂對門徒說:『父怎樣差我,我照樣差你們。』(約二十21)即如宣言所說:我們跟從耶穌的人,有的是『至高殊榮』,也是『恆久義務』,作祂的大使,帶著它的救世洪恩進入極需要救恩的世界裡。
叫我們安心的是福音的能力最終並不在乎我們的口才、技巧、說服力。歸根究底,神自己是至尊的佈道者。叫人知罪,引領人進入神的國,是聖靈自己。可是,神還是揀選我們作他的僕人,在這一台精彩的人類救贖戲中有份。正如宣言所說,我們應該隨時準備主動投身這個普世行動:『向活著的人傳揚福音,引領各處的人歸主。』
或者你像我在報館那樣,因怕自己未準備好而羞於傳福音。我發現如果我們接受了裝備,就較容易與人談論耶穌的福音。我們可以依循八個步驟作準備。當神為我們打開了改變生命的個人佈道大門時,我們已準備妥當。
我們永不能完全體現每個步驟,但我們愈來愈進步,也必愈發樂意接觸尚未成為神家成員的人。結果:生命有了新目標,靈命有了新進展,內心格外滿足——聽到神救恩計劃的人也愈來愈多。
第一步:求神加強你愛失喪者的心
耶穌向遠離神的人顯出莫大的憐憫。祂為耶路撒冷哀哭,因為祂看見人如羊無牧人。路加福音十五章有三個連珠炮發的比喻:失錢、失羊,浪子,清楚說明神十分看重失喪的人。
每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不知凡幾,我們若不以天上的眼光看他們——生為罪人,也甘為罪人,然而卻有神的形象,而且蒙神器重——我們不會有接近他們的動力。
我們不像耶穌,我們的心對『外人』會日漸麻木。有時候,我們有一種『非我族類』心態,彷佛他們是敵人。耶穌可沒有這樣看他們。祂的情懷是愛,甚至為他們死在十字架上。羅馬書五章8節說,這是神向我們表明愛的行動:『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基督為我們死了。』
請停下來捫心自問:對於靈性失喪的人,你有沒有一顆憐憫的心?你有沒有為他們永恆的命運感到焦急?要是沒有,你可以做兩件事,叫你可能患上的『心病』得到醫治。
首先,用時間細讀聖經,看看耶穌以什麼態度對待神家以外的人。慢慢咀嚼約翰福音第四章吧!祂違反猶太風俗,竟然與聲名狼藉的撒瑪利亞女人打交道。再細看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的三個比喻,或者馬太福音第五章的八福,看祂如何叫當時那些飽受欺凌、傷心難過的人得著盼望和安慰。瀏覽福音書,特別留意耶穌如何對待失喪的人。
然後,求神將新的熱情灌注在你心裡,讓你能愛那些對信仰抱批判、懷疑態度的人,及那些尋找信仰的人。告訴主,你願意像祂對待祂所遇見的人一樣,有同樣的關注、同感和犧牲的愛。試問什麼禱告比這個更加合乎神的旨意呢?
第二步:持之以恆地為失喪者代求
英國斯托得(JohnStott)牧師指出耶穌一直沒有停止為失喪者代求,甚至在十字架上亦如是。「耶穌似乎不停地為折磨祂的人禱告,當祂手腳被鐵釘刺穿的時候,祂仍然禱告。希臘原文的未完成時態顯示祂的行動是持續的:『父啊,赦免他們,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請想一想,你為失喪者的禱告是否恆切、具體、熱誠呢?你有沒有求神吸引他們歸向祂呢?你有沒有求神開他們的眼,看見自己需要赦免;求神消除他們在思想上對神的混淆,叫他們能抓緊基督十字架的意義;求神敞開他們的心接受祂的愛與真理?並且求神賜你機會與他們分享福音?
你可以從你的生活圈子裡,先寫下三個人的名字,他們是遠離神的。然後你定意恆常為他們代禱。
有一次,我正準備為一位女土施浸。教堂里聚集了許多人,我對她的丈夫說:『你是否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耶穌?』
這位粗壯的建築工人的反應嚇了我一跳。他竟然哭著說:『沒有。但我現在就願意。』我與他一起禱告,請他接受基督作他的救主,然後就為他們夫婦施洗。
聚會完了,一位女士跑上前摟著我,哭著說:『九年!九年!九年了!』她是那男士的姊姊。她和弟媳禱告了九年,但弟弟絲毫不為所動。她們鍥而不捨、禱告不輟。『看哪,神今天所作的多偉大啊!』她高聲說。
你為配偶、父母、兒女、朋友禱告可能豈止九年,你已經心灰意冷。要是你問那兩位女士,她們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不要失望,不要停止禱告!
第三步:用你最自然的方式接觸人
我的朋友米道堡(MarkMittelberg)失去了佈道的熱誠。有一個夏天,他跟隨一個喜歡逐家叩門、專向陌生人傳福音的教會去佈道,結果嚇怕了。有些基督徒擅長逐家佈道,但米道堡感到吃不消。
今天,他是出色的佈道法作者、講員和導師。他如何重拾熱誠呢?他發現傳福音有許多不同的風格,當他回復自然,照著神給他的性格和氣質去接觸人,他就成為非常有效的佈道者,可以帶領許多人歸向基督。他和海布斯(BillHybels)合著的書列出了佈道者的6種風格。每位基督徒都應該能夠見證神在他們身上的作為、能夠解答一些信仰問題,也能夠借著服侍人,指引人歸向神。明白這一點十分重要。可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有效場地,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
看看以下哪種方式比較適合你:
對質型:例如使徒行傳二章,彼得直斥人群殺害彌賽亞。對質型的人滿懷自信、直截了當。
理性型:例如使徒行傳十七章?保羅與雅典哲士據理力爭。
理性型的人思想縝密;富邏輯分析。
見證型:例如約翰福音九章,蒙耶穌醫治的失明人:『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見了!』(25節)用這方式的人往往是傳達力強,講故事娓娓動聽,又是好的聆聽者。
友誼型:例如馬太請客,邀請了罪人稅吏,讓他們接觸耶穌和門徒(路五29)。這類人為人熱情,擅於談話和結交朋友。
招聚型:例如約翰福音四章的井旁婦人,她跑到城裡請人來見耶穌。這種人很會帶領人去聽佈道會;他們的長處是好客、友善、具說服力。
服務型:例如使徒行傳九章的多加,她為四周的寡婦縫製衣服。這類人很會透過實際的服侍去分享福音。他們很會為人著想,能謙卑忍耐。
我的朋友知道了自己是理性型之後,大受激勵,努力發揮自己所長,專門解答人對基督教的反駁和疑問,或者:當你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也會找到一個適合你的傳福音風格。
第四步:與失喪者交朋友
有些未信主的朋友透過相當間接的方式信主,例如廣告、郵件、逐家佈道等。今天,人們似乎對這一切無動於衷。但當身邊好友向他們傳講耶穌,卻又欣然傾聽。
耶穌是罪人的朋友,常常花時間與他們在一起。稅吏撒該呼喚祂,祂就請他一起吃飯(路十九1-9)。門徒進城買食物,耶穌則逗留在雅各布井旁,為要與生活並不道德的撒瑪利亞婦人談話(約四)。我們若與失喪者建立真實的友誼,便可以贏得他們的信任,可以聽到他們的煩惱和問題,打開屬靈的話匣子,與他們分享福音。
想一想你經常代求的三位朋友,有什麼具體方法可深化你們的友誼,以致神可以在友好、信任的氣氛下,給你分享福音的機會?
這裡有幾個很好的提示:
勿加上任何附帶條件:不管他們信主與否,也要跟他們做朋友;否則他們會覺得自己只是個佈道對象?不是你真正的朋友。儘早表示你是基督徒:如果他們知道你是個對信仰認真的人,你便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很快就向你提出屬靈的問題;例如,你只消輕輕提到你慣常上教堂;就已經打好一個基礎?將來可與他們談論神。
花時間見面:邀請他們參加你原定的活動,例如觀賞球賽、共進晚餐等,培養共同的興趣,藉此深化關係。
學習聆聽的藝術:開心他們的態度、煩惱、問題,以他人為優先,愈留心聆聽他們的問題,你就愈能夠打開關於信仰的話匣子。例如,當他們提到人生某些可怕的事情,你可以不著痕迹地分享神如何助你解憂。
當然,我們需要留心保持屬靈的影響力,千萬不要涉及違背神教訓的活動。然而,樂於在關係上踏出一步,與失喪者培養真實的友誼,就會發現他們頗為開放,也樂於聆聽我們分享信仰。
第五步:不只口傳,還要身教
至少有兩個方法可顯出我們的信仰。
一、為人謙遜、忠直,活出真正順服基督的生命。非信徒的『測偽雷達』不斷往信徒身上掃瞄,找借口拒絕他們,以及拒絕教會和福音,假如我們的言語背後有反映耶穌的愛和教導的生活方式作為支持,就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有一位未信主的人說:『我倒不是尋找完美的信徒,我只求看見真實的信徒。我常想到『誠信』。我要聽真實的人談真實的生活,我要知道神是否——或能否成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這位少女曾受到名不副實的基督徒傷害,對神十分反感。後來,她遇見流露著恩典、信行合一的基督徒而歸向主。
二、我們可以透過實際的服侍顯出信仰,例如樂意幫助鄰舍和陌生人。
耶穌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可十45)祂叫失明者重見光明,叫麻瘋病人得到醫治;又叫風浪平靜,使門徒脫險;用魚和餅行神跡,叫山邊的群眾飽足;這些都是服侍。祂最終的服侍就是為世人的罪捨棄了自己的生命。
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16節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就歸榮耀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好行為』所指的是服侍的至少有兩個方法可顯出我們的信仰。
1.為人謙遜、忠直,活出真正順服基督的生命;2.我們實際的服侍。
行動,能夠叫人動心轉眼望天,尋找那位感動人逆流而上,顯出憐憫與慈愛的神。
因此,環望四周靈性失喪的人,問問自己:有什麼具體的事情,是我可以幫一把的呢?正如宣言提醒我們,為基督所作全備而忠實的見證包括『敬虔的生活,對我們的鄰舍顯出愛心與關懷。乏此,福音的傳講便會變得空洞。』
第六步:常常準備分享與主相遇的經歷
報館的記者訪問我們的牧師,要寫我們教會的故事。我在旁邊聽著。忽然,他回過頭來問,『阿博,你的故事又如何?』
來一下定鏡。假如忽然有人請你講述信主的經過,你能不能幹脆利落地講出來?我慶幸以前曾有人鼓勵我簡潔動人地分享自己的心靈歷程,所以我已準備好。那位記者把我的故事刊登了,讀的人成千上萬。
我們各有一個信主的故事。
保羅多次在未信的人面前提到他如何遇見耶穌,生命改變,或者我們的見證沒有保羅那麼戲劇化,但我們各有一個信主的故事。一般來說,我們若得到失喪者的信任,他們對我們的信主經歷是頗感興趣的——尤其當我們所講的既精簡又能符合聽者的需要。
好好重溫自己的信主經過。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自辯(徒二十六)的三點式大綱,值得我們一試:
第一點:你信主前的情況
你信主前的心態是怎樣?你有什麼掙扎?是什麼驅使你考慮基督教?
第二點:你是怎樣信主的
具體來說,你如何禱告接受耶穌給你的赦免,讓祂作主?
第三點:你的生活現在有何不同
你的生命怎樣開始改變?你信主以前的掙扎,現在怎樣了?神怎樣幫助你?你可以用一個主題把這三點連接起來。例如,在信主前,你的掙扎是害怕遭受排斥,但現今你可以在神無條件的愛中安穩下來。又或者,你曾經為自己所犯的罪感到絕望,神現在卻叫你深深體會獲赦免的平安。又可能是憂慮生命苦短,但現在安然信靠神的應許,憧憬永恆的天家。但要小心過分渲染,免得叫人誤會神在彈指之間就解決了你心裡一切情感上的掙扎。總要坦率、真誠地陳述神是怎樣幫助你。
如果你幼年的時候已經信主,那麼從前的生活或者沒有太多事情可以講述。但你可以說,如果你沒有信主,你會怎樣。你知道自己在那些方面易受試探;依循這樣的線索去繪出你若沒有信主,你的人生方向會是如何不同。最重要的還是貴乎自然。千萬不要訓斥人,不要用高深的基督徒術語。你可以寫下自己的故事,請朋友過目,讓他告訴你怎樣可以寫得更紮實、精簡。試試看能否將它縮至三、四分鐘。
當你對於分享自己的心靈歷程蠻有信心的時候,你為主作見證的恐懼可能也大大減少了。你若肯花時間掌握下一步,你更不會害怕為主作見證。
第七步:作好準備說明救恩
我可以帶你到我第一次清楚聽到如何信主的地點去。海布斯只用三言兩語,就清楚告訴我如何將一生交給基督。28年的含糊、誤導、混淆,他幾分鐘就掃清了;當時我還沒有打算接受基督,但至少我已經知道,當我準備接受的時候,我可以怎樣做。
我們基督徒要預備好隨時可以將福音清楚地表達出來。記得有一次,我將印度之旅的幻燈片給其它記者看,其中有幾幀幻燈片是克里什那河上的浸禮。我說片中的人剛成為基督徒。
放映完幻燈片後,有記者問:『『成為基督徒』是什麼意思?人是怎樣成為基督徒的?』
我瞄了一下時鐘,知道過幾分鐘後,大家又要回去工作,我只有很短時間講解福音。我非常感恩,因為從前有人訓練我用清楚易明的方法講解神的救恩。
有一些頗為流行的例子有助於說明福音的要點。這些例子當然無法完全反映悔改歸正背後的神學意義,但最低限度可以概括地說明準備接受耶穌的人可如何將一生交託給祂。
其中一個簡易講解法叫『羅馬路』,所有經文都出自羅馬書。你可以在聖經上作記號,然後背記下來。你可以這樣說:
羅馬書三章23節:『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聖經說世人,即是每一個人都不及格。我肯定自己曾犯罪。你又怎樣?你同意這句話么?
羅馬書六章23節:『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乃是永生。』我們都承認自己有罪,有虧缺。這節經文指出我們大禍臨頭,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即是永遠與神分離。換句話說,我們有虧缺,以致罪有應得。單憑自己,我們完全絕望。
但下半節給我們一個好消息。我們不需要為著自己的罪受苦,承受靈性上的死亡,因為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乃是永生。耶穌一生完全,但祂竟死在十字架上,替我們受罰,擔當我們的過犯。祂向我們施恩,將我們憑著自己絕對不配得的恩典賜給我們,就是得著赦免,得進天堂。這都是恩典。單單知道這一點還不足夠,我們要有行動。』
羅馬書十章13節:『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這一節聖經說,假如我們願意謙卑接受耶穌的赦免和引領,我們就必得救。你是否預備踏出這一步呢?
第二個例子是『博取與支取』。你可以說:『一般宗教』與『基督教』分別之大有若雲泥,藉此引起人的好奇心。你說:一般宗教所說的是『博取』——用善行,禱告、善待別人、周濟窮人,博取登天,得享極樂。問題是永遠也不知道何時能博取得到。最糟糕的是,聖經說沒有人能行善至一個地步,可以博取到天堂。
基督教所說的是『支取』——支取耶穌已經替我們,作成了我們博憑自己永遠做不到的事。祂所過的是完全的生活。但祂卻替我們擔罪受罰而死。不過單單知道這件事還不足夠。我們必須親自接受耶穌的赦免和引領。你是否準備踏出這一步呢?
每一個例子都是以一個回應機會作結。如果他願意,你就帶領他禱告認罪悔改,接受神的赦免和潔凈,立志畢生跟隨耶穌。
一般來說,聽的人可能受到一些問題困擾,在靈性上的進路未必如此順暢,可能他會質疑聖經的真確性,或者神既是慈愛、大能,這世界為何遍地苦難?彼得前書三章15節說:『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我們固然要常常準備回答人,但有時候,有些問題是我們頗為陌生的,遇到這樣的情形,要保持鎮靜。最好的回應可能是:『問得好。但老實說,我現在沒有答案。要是你樂意保持開放的態度,我願意為你找答案。』然後,輿他一起翻看一些專門解答信仰疑難的好書。
以上七步可以裝備你,叫你有把握見證主。最後一步甚具關鍵性,能夠化善意為行動。
第八步:勇於嘗試與人分享
耶穌勇於嘗試接觸神家以外的人。在約翰福音第四章,祂與撒瑪利亞婦人交談,是社交大忌,猶太人根本就不會與撒瑪利亞婦女談話,何況是聲名狼藉的婦人。耶穌自願到撒該家裡作客,置自己聲名於不顧。路加福音十九章7節說:「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祂競到罪人家裡去住宿。』」
我們也要勇於冒險。其實你不必等到機會逼近眉睫,才作出冒險的決定。一般來說,這是太遲了。稍一猶疑,機會之門就關閉了。
相反地,現在就要作出決定。今日就立志,你在屬靈的路上選擇保守還是冒險,就要作個屬靈的取捨。
我永遠不會忘記教會裡一位老人家。當我教授的佈道訓練班進入了第三周,他對我說,他到過醫院探望同區一位女士。
稍一憂疑,機會之門就關閉了。
『她沒有信主。我們談話的時候可以輕易地談到屬靈的事。我的意思是,門開了好幾次;但我太小心。我回到家裡,愈想愈氣自己,我決定隔幾天再去,我一定要勇於冒險,但是電話響了。她死了!』
他滿臉痛苦地望著我說:『請告訴所有人,就在轉念之間,深深吸一口氣,倚靠神,作個屬靈的取捨!』
同事問你周末有什麼消遣,這就是轉念之間的機會。你可以保險地回答:『洗車、看電視直播球賽、上館子!』或者你走上屬靈的險路說:『洗車、看電視、上館子,還聽了牧師講道,十分精彩。講的是人生目的。你有想過這些事情么?』
我的朋友對我說:「當你這樣說,最糟的事只不過是:『謝謝了,我對這個壓根兒沒有興趣。』那又如何?會砸壞你的生活么?第一世紀的基督徒被人用瀝青澆身,掛在柱子上當作園遊會的火把,只因他們為主作見證。相形之下,人家對我們說一句:『免了,我不想聽耶穌。』又何足介懷呢?」
當你開始實踐神給你的佈道使命,你永遠也不會再願意只呆在安樂椅上,旁觀世上最重要之事業的發展。
先裝備好,勇敢地踏出去,你就能經歷前所未有的佈道歷奇之旅。求神將使徒保羅的態度賜給你,他說:『我傳福音……是不得已的……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九16—17)是責任,也是無上光榮,是每個基督徒都有的。當你開始實踐神給你的佈道使命,你永遠也不會再願意只呆在安樂椅上,旁觀世上最重要之事業的發展。
直到地極
世上最受敬重者的排名榜上,葛培理(又譯葛理翰,BillyGraham)是長青樹。這位生於北卡羅連納州的男孩,長大後成為佈道家。眾所公認,他是有史以來即場向最多人傅福音的人。他與總統、皇室為友,除南極洲之外,他沒有一處未曾親臨講道,更借著電台、電視向數以億計的人傳福音。
葛培理在傳揚耶穌基督福音的貢獻不可勝數,他訪印行程是一個好例子。1956年,葛培理第一次到亞洲,行程包括在南印度哥達音(Kottayam)的佈道大會。一群只有用簍子盛泥土的女孩子,在山坡上挖出了一個很大的半圓劇場。哥達音人口只有5萬人。未經宣傳的預備聚會已經有25,000人參加。第二晚正式聚會,第一場有75,000人到來。出席者全部穿上白衣,帶著棕葉充當坐席;遠方來的人更帶備了糧食。
葛培理和幾位同工住在雅各布主教府里,他是南印度教會德高望重的領袖。一行人雖然樂於在人的家中作客,但當主教透露一周前弄蛇的人在後院抓了26條眼鏡蛇,他們頗想改投別處!幸而主教保證眼鏡蛇甚少闖進屋內。第一晚,葛培理一眾大約四時就給外面擴音器傳來的音樂吵醒。葛培理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我夢見自己在飛機上,隆隆聲響,以為飛機墜毀。我探首窗外,才知道原來已經有5,000人聚集早禱,同聲歌頌。』
輿會者一晚比一晚多。最後一晚的人數多達10萬人。幾天之內,大概有30多萬人聽見福音。真理進入了開通的耳和敞開的心中。借用葛培理的話說:『我對於十字架是否適切完全不同文化處境的疑慮一掃而空了。』無論是不同文化、語言或其它因素,基督的福音都不受限制。
推薦閱讀:
※【經典分享】眾多明星夫妻照片!從未公布過的!不看後悔!
※如何為眼睛消腫?
※分享應用
※病例分享:三例值得回味的胸痛患者
※女情聖分享經驗:矜持住,不要倒追才能吃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