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記導遊詞
我們的第一站呢,是柳子古街。一如歷史的風雨飄搖,路兩邊的房舍也如歷史般蒼老。但縱使蒼老吧,卻是更真實地保留了建築的原貌。在這裡,沒有喧囂,一切都悠然自適。窄窄的長街在阿公蹣跚的步履中,在阿婆笨拙的針線中,就那麼隨意地向著房舍深處延伸,向著歷史深處延伸。時光於他們,不過是流水般溫柔沉靜。所以讓我們也放慢步伐,做一次穿越時空隧道般的旅行,好嗎?你們仔細聽聽,這平仄起伏的青石板路上,是不是能隱約聽到柳子的足音,還有他的吟詠?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宛如詩歌的韻腳,把整個江南的雨季打濕在這悠長悠長的古老的街巷。兩旁是木結構的吊腳樓,門前是花草盆栽,總有蔥蘢蓬勃的花卉從二樓的木闌干里旁逸斜出。吊腳樓的構造又不同於湘西,中間是木製的房屋,兩邊卻是石質的牆壁,如此一來,不至於一院失火,殃及城鄰。
柳子廟,是永州人民紀念柳公而建,就坐落在柳子街的中心,面對愚溪,背負西山。大家可以看到廟前那一垛高大的院牆,這一線鑲嵌有三個拱門。正門上端嵌著一塊大青石,刻有繁體「柳子廟」三字和五龍雙獅。大家看到兩邊的那副石刻對聯了嗎?「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這是清同治初年永州知府楊翰書寫,集韓愈荔子碑佳句而成。右側門題名「清瑩」,左側門題名「秀澈」。門前柳綠,竹茂,愚溪清流,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進門面對正殿的是雙檐八柱的戲台,台檐柱上端木雕的麒麟、鳳凰,刻工精細,形態優美;台頂有瓷葫蘆及泥塑的鰲魚等。
走進廟內,中間是一塊坪地,左右兩側分別種著一些松柏。走過坪地,拾階而上,便是正廂房,加上左右的廂房,共有四間。門是清一色的紅漆,由於年代久遠,許多的紅漆早已脫落,露出斑斑駁駁的痕迹,色彩也不再鮮紅。這是一個塵封已久的段落,靜靜地徜徉在廂房裡,目光所及之處,不過是些泛黃的書稿,陳述著柳公的生平事迹和所著詩文。讓我們放輕腳步,去感受他的呼吸,在那個煙遠的年代,他就曾在這裡,在這裡靜望著門庭的落花,還有窗外輕輕逗留的陽光。
站在廂房前,回望廟門,我們會發現門頂是一個古戲台。木製的欄杆,木製的底板。兩側飛檐之下是彩繪的八仙過海,裙踞飄飄,一顰一笑,都雕刻得很傳神,精細而亮潔。遙望當初,柳宗元若有閑心在這樣的古戲台下靜靜地觀看台上人生,又該是怎樣的一份淡然而孤寂的情懷?
正殿寬宏,高聳巍峨。我們可以看到殿內的潔白的大理石質地的柳子塑像,他神色孤傷,孓然而立,靜靜地沉思著。他是在傷感自己長期被貶,流落異鄉的不幸遭遇呢?還是在感懷自己因遭受迫害而無法施展政治才能的無邊寂寞呢?這些,世人已不得而知了。石像兩側的壁上刻著些雕畫,細細的流線里隱藏著他和友人的身影,相顧垂憐間已令後人為之落淚。殿後牆壁上有各派名家的書法,像懷素的狂草,龍飛鳳舞,滿牆生輝。不過最珍貴的應該算是那邊鑲嵌的四塊蘇東坡寫的「荔子碑」文,世稱三絕。「三絕」即韓愈追念柳子之文、蘇東坡的書法以及柳宗元的德政。這篇文章中最經典是這句:「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它打亂了我們的閱讀習慣,造成了時序的錯位而形成了一種心理的波瀾,帶來了一種新的審美愉悅。創建柳子廟,有碑可考的在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即公元1056年,當時名為「柳子厚祠堂」,至南宋紹興十四年重建,明正德八年重修。現存廟宇系清朝光緒三年,即公元1877年重建,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柳宗元貶居永州期間,憤懣、傷感、孤獨。他看不慣官場的醜惡,便把目光投向永州秀麗的山水,到山川河流中去發現美的真諦。出柳子廟門我們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橋,橋上有浮雕,橋下流經的就是柳子筆下的愚溪了。愚溪原名冉溪,是因為一戶冉姓人家居住在溪邊;還有一說原名為染溪,是因為溪水清冽能染布。元和五年,也就是公元810年,柳子找到這處地方之後,便從城內搬遷出來,先是在愚丘之上買居,後在冉溪東南畔築家園,過起了「甘為永州民」的生活。柳子定居冉溪後,將它更名為愚溪。買居之初,柳子巧布溪、丘、泉、池、堂、亭、島八景,號為八愚,寫下《八愚詩》紀其事。《愚溪詩序》便是為這八首詩所作的詩序,可惜詩已失傳,所幸序文留存下來。那麼大家不禁要問:柳子緣何要改冉溪為愚溪,愚溪何「愚」之有呢?溪本無所謂賢愚,自不免超出常理。柳子就從這個異乎尋常的「愚」字和「溪」字入手,綰合全篇,探究小溪的愚和愚的小溪之底蘊,然而又從小溪之「愚」和己之「愚」的感悟中得出一番人生的哲理來。柳子說此溪或曰冉溪,或曰染溪,名莫能定,加之柳子「愛是溪」,居家於此,不可以無名。那麼如何為小溪定名呢?柳子覺得他是因為愚蠢而犯了罪貶謫來此,二者古時就有一個地方叫愚公谷的,他為什麼就不訥訥感叫這條小溪為愚溪呢?於是理順氣平,從此這條小溪就在柳子的文章里千古留名了.其實大家可以看到愚溪水清見底,宛若江南的小家碧玉,柔柔的水草在其間飄搖,倒是極像是徐志摩筆下的康橋,而且說不定還來得更有韻味一些,只是養在深閨不為人識,幸運的是遇到了柳子,小溪得此知音,也應當知足矣。
既有愚溪,柳子再將買下的小丘名為愚丘,丘下有六個泉眼的泉水名愚泉,引泉而來的小溝名愚溝,截泉水而成的池塘名愚池,池的東面建愚堂,南面立愚亭,池中一小島為愚島。索性遂了柳子的性情,一「愚」到底。這一連八處以「愚」命名的景觀,不僅山水池亭應有盡有,而且嘉樹怪石交錯排列,形成了十分愜意的一條柳子愚溪。
柳子認為溪之愚有三點,一是它的水流低下,不能用來灌溉田地。二是它的水流湍急,到處是露出水面的石頭,大船開不進。三是河道隱蔽偏僻,河床淺窄,蛟龍不屑一顧,不能興雲作雨。而自己時逢清明時代,言行卻常常違背事理,辦錯事情,而遭貶謫,豈止是愚,除這條小溪外,簡直沒有哪一個比他更愚蠢了。以溪之愚,襯己之愚,這種大智若愚,這種憤世嫉俗,足以說明柳子在永州徜徉山水,並非為山水而山水,而是在尋勝訪幽中抒發內心的不平,寄託一種執著的理想。正是因為柳子當年是懷著被壓抑的悲憤和不平,清瑩秀澈而地處偏遠無人賞識的愚溪,才引起了他情感上的巨大共鳴,他才將愚溪引為同調。
好了,現在我們就去探訪《永州八記》之一鈷鉧潭。鈷鉧潭是柳子得西山後八日尋得的。大家可以看到這裡立的碑文,上面還有柳子的《鈷鉧潭記》。宋代詩人范成大在《驂鸞錄》中寫道:「渡瀟水即至愚溪,溪上愚亭以祠子厚,路旁有鈷鉧潭。鈷鉧,熨斗也,潭狀似之。」當地的人對小石潭和鈷鉧潭的位置有爭議,但是根據詩文所描述的,我們還是可以確定這個熨斗就是傳說中的鈷鉧潭了。柳子說「其清而平者且十餘畝」,現在看來恐怕難以如此了。但是依稀可見當年「有樹環焉,有泉懸焉」的迷人景象。
鈷鉧潭往西二十五步遠的地方,曾經有魚梁。樑上生竹樹的地方就是西小丘了。柳子形容」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當年他以四百文買下小丘,並與同伴遊玩的時候,他的喜悅之情是難以言喻的。主人說這是久售不去的棄地,柳子覺得這樣奇美的小丘,居然任其荒廢,沒有人看得上眼,四百文的賤價都賣不出去,可見其境遇的冷落。小丘的命運使貶謫南荒的柳子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情,他於是買下這方小丘,與朋友一道取來工具,剷除雜草,並用大火燒掉穢草惡木,使小丘面貌渙然一新,於是」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勞動過後,他打探自己的勞動成果,更覺得小丘的自然可愛。所以說有心的柳子發現了永州山水的美麗,而永州的山水也撫慰了他受傷的靈魂。他的期待,他的渴望,都化在這晨炊暮靄里,在千年後的天空里飄蕩。
從西小丘前行不遠處,就是頗負盛名的小石潭了。昔日「全石以為底」的小石潭,如今卻溪水盈盈,波光粼粼了。今天的小石潭比之於鈷鉧潭,似乎要輕盈妖媚一些,一個如含情脈脈的少女,一個如晶瑩剔透的村姑。溪水清冽,翠竹搖曳,我們可以想像當年的柳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聞水聲,如鳴佩環」的情形。大家還記得柳子筆下的那些魚嗎?」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現在潭中的游魚算是它們的後裔了,仍然竭誠歡迎你們的到來呢,你們看那暢快優遊的姿態,像是要為朋友們跳一支優美的圓舞曲呢!
這條街的最後一站,是」節孝亭「,我們暫且欣賞一下沿途的景緻,看這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吧。這邊的人們都喜歡在庭前院後栽種一些諸如菊花、月月紅、夜來香之類的花卉。這個季節菊花還沒有開放,待到秋菊遍地繞竹籬的時候,真像是走進了陶淵明的田園詩歌里。這種安然恬靜的生活,不知是多少現代都市的人們所夢寐以求的。
節孝亭,建於光緒四年(1878年),東西長11m,南北寬7m,磚、石、木結構,亭內有高4m的八棱石柱4根,石柱上刻有的是「古井流芳人懷六峒,聖泉此潔地經零陵」等字。兩門土方刻有「奉旨旌表」「節孝亭」,飾以石刻浮雕雲龍圖案。遺憾的是,現在亭子破壞嚴重,我們只能看到一些斷壁頹垣。大家注意到沒有,裡邊這面牆壁上就有雕刻的碑文,是關於此亭的傳說故事。由於年代久遠,可能有的文字已經無法辨認,我想要是余秋雨先生走訪一遍,又不知如何唏噓了。
我們的對面就是西山了,其實在《永州八記》中,《始得西山宴遊記》排在榜首,他在一開頭就寫道:」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如果說當初的柳子是一個步履沉重、心情壓抑的失意者,那麼在得見西山以後,他便開始了縱情山水,借景澆愁的生活,希望從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中得到片刻的安寧與滿足。西山高峻挺拔,氣概非凡,它與宇宙浩氣連成一體,無際無涯;它與造物主一切遊冶,沒有終極。如果說他大部分的詩文成就是在永州期間所作,是永州的山水成就了他的詩文,那麼西山應該算是功不可沒的。它點燃了一個文人心中渴求靈魂對應的導火線,從此他的靈感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再沿河對岸的路折回去吧。我們將順帶參觀永州八景中的兩處景點愚溪眺雪和朝陽旭日。
愚溪注入瀟水的溪口的那座橋,名為愚溪橋。橋頭怪石嶙峋,相傳明代地貌學家徐霞客曾在此留蹤。20世紀80年代,因城市建設的需要,在拓建萍陽南路的時候,修建了這座緊鄰愚溪橋且更寬更大的單拱石橋。傳說八月十五月圓時,從橋頭觀望,可以望見水中有兩個月亮。橋頭愚溪的風光,因季節不同而各有千秋。深冬季節,雪花紛飛,水天一色,兩岸石木參天,寒鴉數點,宛然一幅絕妙的畫圖,美景天成,無奈我們卻錯過季節。這樣也罷,留給大家無限的想像空間,去揣摩,去憧憬。實在想一睹芳容的話,歡迎在瑞雪紛飛的季節踏著雪花而來,我想愚溪也會為你們的勇敢舉動所感動的。
瀟水西岸,那塊氣勢雄渾的巨岩,名叫朝陽岩,又名西岩。你們看,此處絕壁危崖,松柏枝懸,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崖下的古洞,洞口向東;崖腰嵌一亭,琉璃八角。每當旭日東升,金色的陽光灑照到崖上、亭上,就會流光溢彩、美如畫屏,人稱「朝陽旭日」,為「永州八景」之一。凡到永州旅遊的人,無不被朝陽岩的勝景所折服。可是,有誰知道,一千二百五十年前,此地還是荊棘叢生、藤蔓蒙蔽的窮鄉僻壤,它能擁有今天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獨特魅力,完全得益於元結這位道州刺史的慧眼。因為元結的偶然發現,瀟水河畔的巨岩,就不再寂寞地獨聽濤聲;因與元結結緣,它就成為永州的一處名勝,成為吸引歷代名人騷客的一道亮麗風景。
關於《永州八記》,還有四記不在此地,我們且驅車前去,將它們一一探個究竟。
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秋天,柳宗元遊覽永州南郊的袁家渴、石渠、石澗和西北郊的小石城山,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中的後四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和《小石城山記》。
石澗因地處永州之南,又稱南澗。在平常人看來,這是一條極為尋常的石澗,它既沒有險壑奇石之趣,也沒有激流飛瀑之觀。但在柳子的眼裡,因感情傾注,慧眼獨到,所以小小石澗無一不成景,每一景緻無一不奇妙。澗水平布在石底上,流動的水面象織錦上的花紋,潺潺的水聲如跳蕩的琴韻,悅耳動聽,如痴如醉。柳子還曾因為石澗里石和水的強大魅力,不禁產生了揭衣跣足去水中尋樂的濃厚興趣。「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柳子在流動活潑的水聲中回復了古樸的童心,忘卻了官路的崎嶇,人世的辛酸,這是多麼讓人備感欣慰的事情。
柳子在《袁家渴記》中說:「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鈷姆潭。由溪口而出,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岩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那我們現在來看看袁家渴何以能夠得到柳子如此讚譽。靜靜流淌的溪水,兀立水中的石頭,還有無聲無息生長在每個角落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沉在溫柔的回憶里,懷念當初被柳子偶然發現的剛勁,羞澀不已。柳子描繪大風披拂草木,鼓盪流水,而它獨對驚風駭浪,毅然聳立。在那一剎那,柳子被那種精神感染了,覺得自己應該在政治的大風大浪中保持自我內心的獨立。從此袁家渴的記憶就作為一種樹的形象佇立在他的生命里,支撐著柳子走完這一路風塵。
石渠,是用石塊構成的一條水道。上方有橋,式樣簡陋,蔓生的野草已經覆蓋了橋的名字。柳子借石渠流水抒發自己孤高堅毅的個性,表現自己身處逆境,而不氣餒、頹廢的決心。涓涓溪流,用自己生命的血漿滋育著游魚、奇樹、異草、美竹,閃爍著美的光彩。風吹草木,本來的很平常的景象,但它與周圍曲折曠遠的山谷聯為一體,便能產生渾放空蕩的迴響,以至風停林靜,回聲還響在遼遠的山間,婉轉悠揚,餘音裊裊。這是自然的造化,也是石渠特有的景觀。它將人帶進深邃而飄渺的茫茫廣宇,靜心諦聽,以至空明。靈台的塵土,都讓這潺潺流水洗盡,塵世喧囂,都讓空谷里的山風吹遠。各位有沒有練瑜珈的人士,靈台一片虛靜的感覺是不是有似於此?
最後,我們的終點站就是小石城山了。現在已為美國添美國際集團香港集莉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尚未竣工。我們現在還有機會看到山的原貌。山石崢嶸磊落,山上嘉樹美竹掩飾多姿,有點象是鬼斧神工的精心構造,然而這些卻是蘊藏在這蠻荒地域,千百年來無人發現,難道它僅僅是為了等待柳子的來臨嗎?這座充滿靈性的山給柳子帶來過諸多靈感。這哪裡是山啊,參差的岩石,分明是一座城堡,遺世而獨立。峭壁森然,青松環繞,攀上峰頂可以觀望宇內。好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登山吧。
結束語:
今天的旅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很高興今天能與你們同行。待到來年九月八,我們再來一起把酒話桑麻。
推薦閱讀:
※最新臨沂導遊詞範文3篇
※昭君墓旅遊區導遊詞
※北京雍和宮導遊詞
※北京:導遊被指持刀強迫遊客購物 高呼「弄死你」
※導遊應知:國學常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