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奎珍貴遺作!太極拳技擊訓練及技巧,告訴你拳架纏絲勁如何練

陳照奎推手照片

此文系1977年陳照奎先生以書信方式親筆寫寄給其徒馬虹的教學資料,其珍貴程度太極拳習練者觀後自知。

太極拳與其它拳術一樣,都屬於競技性民族形式體育項目,它以增強體質和掌握搏鬥防身技巧為主要目的。能夠培養堅強、勇敢、果斷、機智等優良精神品質,它的動作和諧優美富於變化,使人有濃厚的藝術興趣,容易引人入勝;它有良好的醫療效果,於身心都有很大的益處。正是因為它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久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歡迎。我在本文中想重點談談陳氏太極拳的技擊特點,技擊基本功的鍛煉方法步驟以及在對敵搏鬥中如何發揮太極拳的優勢。

技擊基本功的訓練

首先,我想根據自己近二十年來的體會,談談技擊基本功的鍛煉步驟及主要內容。

在新式武器(槍炮〉出現以前,尤其在古代社會裡,因當時生產鬥爭(如打獵)和社會鬥爭(戰爭)的需要,各種武器的用法和徒手搏鬥的技巧並行發展著,有的逐漸分化成為專門的競技。如拳擊、角力、 摔跤、擊劍等,有的卻綜合成為包括各種器械和徒手搏鬥的完整的技擊方法,如中國的各門武術。由於各種器械不過是手足的延長以加強致害效果,其動作仍以肢體為主,所以各門武術在鍛煉方式中又都以拳術為基礎、為中心。徒手鍛煉所佔比重最大而且最主要。

在鍛煉過程中,為了既要保證效果能夠掌握技巧,又要保證安全不致受到傷害,就應該採取以下幾個鍛煉步驟:

一、拳式套路的鍛煉。這是最重要的基本功。首先是各個拳式的練習,因為各個拳式都是搏鬥實踐中有效動作的總結。各種拳術最初大多是單獨的招式,以後發展成為連貫一起的成套拳路。通過拳式和套路的鍛煉,可以初步使自己的動作符合搏鬥的要求,手足合於部位,求得勁整靈活周身一家,用勁正確,重心能保持平衡等。

二、推手鍛煉。在初步掌握拳架基本動作以後,還不能馬上就直接對敵應用,中間還需要一個鍛煉的過渡階段,這就是推手(擖手〉。通過這個階段由局部到全部逐漸掌握搏鬥技巧。陳式推手的方法有單推 手、雙推手、進一退一大搌、連續進退、進三退三、 進五退五以及左右旋轉的圓形推手,這是有定向的。 還有不定向的推手,其難度更大,要求在不定向中雙方緊緊銜接。各種推手的方法,大都有固定的招術、方法、勁別,可以按照勁別招術練習。

三、單式練習。在已經熟練掌握拳式動作和推手技巧以後,就可以進一步練習散打,這就是去掉任何規則限定進行搏鬥練習,也就是接近於實際運用的練習。實際上這是以前學過的技巧全面的、綜合的運用, 本身沒有另外的招術手法,但為了用勁完整,提高效果,還有一些輔助性的練習,就是單式練習。這種單式數量很多,主要是從套路中擇出的最有效的若干發勁動作,練習目的是在運用時更準確、迅速、合乎搏鬥要求的有效練習。此外,如擰棒子、抖杆子、打沙袋等等,也都是提高發勁爆發力的有效練習方法,可以適當配合。

陳照奎推手照片

根據以上步驟,在練習時配合上是相輔相成的。練習拳式套路要求招式的準確完美和全身動作的協調相隨這是基本功;推手是兩人對練以求掌握基本的搏鬥技巧,是初步的對敵實踐,其難度可以依次銜接由 淺入深、由有定向漸至不定向,二者在鍛煉過程中是相互配合的。拳式是基礎,先練可使基本動作正確,再練推手可加深對招式實際運用的領會,並能檢驗拳式的正確程度。如果只練拳式不練推手,就缺乏對敵的直接實踐,僅僅起健身作用,而不能掌握防身禦敵 的技巧;如果只練推手不練拳式,雖然能掌握一定的 應敵技巧,但無法全部正確地掌握基本動作,容易養成一些不正確的動作習慣,在技巧上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就很難得到更大進步。只有將幾個步驟適當的配合,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在上述三個步驟鍛煉之中,還必須注意根據太極拳的獨特要領的體現。把要領落實到每個步驟之中。特別是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領的認真鑽研和實踐:

(一)重視纏絲勁的鍛煉。纏絲勁,根據動作方位變化分作里外,上下,進退、左右、大小等纏繞方式。但總的以順纏、逆纏為最基本的纏法。手順纏勁:手往外旋轉,以小指為主,大指合,余指依次跟上為 順纏,手逆纏絲:手由外向里旋轉,以大指為主,余指依次跟上,小指合,掌心虛,為逆纏。腿順纏絲: 內勁由腰隙經大腿根,向上而外,經環跳大再往內下斜纏至足根,分注足五趾肚。以膝頭向襠外旋轉為順纏。相反為逆纏。

手、腿順逆纏絲,不論順纏、逆纏、或雙順、雙逆等等,變化雖然複雜但都是在開合中變化,或開或 合,或開中寓合,合中寓開。都是在螺旋中進行的。 所以陳鑫說:「一虛一實、一開一合拳術盡矣。」另外手在運轉時,中指領住左右四指,如寫毛筆字運用筆尖的中鋒

及邊鋒一樣以求筆道圓潤。手的運轉也是中指領(中氣、中正勁)在手臂外旋順纏及手臂內旋 逆纏的情況下旋轉運動。在技擊中如果善於運用這種順逆纏絲勁,就可以在散打中避免硬頂硬抗直出直入以體力取勝的拙力,而便於避實就虛、化去對手來勁,實現化打結合,然後乘機制敵。為此,在陳氏太極拳中任何招式任何部位的動作,一概走纏絲勁,絕無例外。但必須注意全身的動作配合適當,走纏絲勁不一定動作有多麼大,有時走纏絲勁與沒走纏絲勁從外表看差別很小,只要走得適當就行了,多餘的晃動和旋轉反而有害處。為什麼要運勁走纏絲呢?現舉一些簡單的例子說明一下,原來在人日常生活中所自然形成的動作一般說來都走直線——由起點逕直到終點,因為這樣最節約時間和力量。在平常肢體動作或拿動什麼物件時,不會感到有什麼缺陷或不方便,但在某些情況下,就會發現有問題。例如:向前用力推擠什麼東西,突然推空了(用力過大被推掉或外力很快移開〉 就會使全身一下子失去平衡。較輕的可以依靠前庭分析器的無條件反射的調整而不致被摔倒(平衡的機能可以經過訓練建立並加強有關的條件反射,其基礎則屬於無條件反射),較重的則不免跌一跤。

平時練拳中出現的勁斷、勁散、勁僵都是由於沒有運用纏絲勁的後果。動作不能連貫就叫勁斷,肢體動作不能完整地協調、平衡不能十分穩定就叫做勁散,用力僵滯不能隨機變化就叫做勁僵。勁斷、勁散、勁 僵在推手或搏鬥時就處於劣勢,處於劣勢則背勁。當與對手相持時,在著力點相接觸的部位順其用力方向隨勢移動而加以側向的力量,則可能使其用力方向改變,而著力點落空失效,甚至全身動作失調平衡受到破壞〔即勁斷、勁散〉。如此我方動作必須走曲線,而且對手為了避免勁斷、勁散,也必須轉換原著力點的用勁方向,跟蹤前進,也用曲線求勝。互相化勁發勁,連續進行,互相生剋,經過較長時期發展而形成纏絲勁。通常講的「橫破直」、「直破橫」的法則,也必須走螺旋勁,否則仍容易出現頂抗之勁。

陳照奎推手照片

(二)始終保持氣沉丹田、尾閭中正,以保持重心穩定和身軀轉動靈活。人的重心約在小腹部位(直立時為準〉,在轉動身軀時如果不能保持上述要求則重心必然偏重一方不能靈活轉動,在接受外力或發力 制敵時就不能迅速地變換自己「力點」以躲避對手來勁,也不能迅速跟蹤對手的變化而致勝。因此,在拳式鍛煉以及推手、散手任何動作中都必須遵循這一規則。

(三)含胸塌腰、沉肩墜肘,肘不貼肋,以保持 上肢動作的靈活而處於有利形勢。為了使氣沉丹田,氣不上涌,必須使前胸略含、腰部下塌、腹壓下沉,以配合尾閭中正穩定重心並保證動作靈活。沉肩墜肘、肘不貼肋是在運動時保持上下(肩、胯、肘、膝、手、腳)相合的條件下運勁發力,保證動作靈活自如,不致因肩肘被逼被拿而受制於人。

(四)扣襠松跨,練走低架使下盤堅實穩定。扣襠、松胯、雙膝彎曲,則站立穩定而轉動靈活,在接受外力或與對手貼身時易於佔取有利形勢,所以任何講求內勁的拳術〈如形意、八卦、通背等)都沒有雙腿綳直的姿勢。

(五)注意鍛煉整體勁。勁由足起,勁由脊發,腰腹為動作樞紐,全身用勁合一,化勁與發勁相連接, 攻守統一。發勁時一定要做到「周身一家」,練慣用丹田帶動發整體勁。

(六)苦練與巧練相結合。技擊基本功的鍛煉,要堅持「苦練不死練,巧練不取巧」。敵我搏鬥,主要靠勇敢,但是光憑勇敢沒有過硬的技術也不行,有了勇敢再加上過硬的技術就如虎添翼。像拳式、單式的基本動作要靈活協調,一定要練得很熟,每一動作運勁發勁要走捷徑,要快、狠、猛、准,精通這麼多複雜的動作,不管遇到什麼敵人都有辦法對付。要練出過硬的技術,不苦練不行。練的時候快、慢、剛、 柔、蓄、發、松活彈抖都不能忽視。只練慢不練快,進攻速度慢,敵人容易防備;只練柔不練剛,發勁時對敵人威脅不大;只練快不練慢,運發勁動作路線遠,對勁體會不深,快是在慢動作逐漸熟練的基礎上,在保證質量情況下的快;剛是在柔的基礎上所練的纏綿彈抖的剛。所以要快慢相間,剛柔相濟,輕沉兼備。快慢、剛柔、輕沉、蓄髮隨意,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隨意使用,不受任何限制。要練出這些硬功夫,就要靠天長日久地練。苦練要動腦子,不要成了死練,這就是苦練加巧練。練的動作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目的非常明確,不能像京劇演員耍的花槍一樣,耍得很活,但在技擊上沒用,力量不夠,中看不中用。 所以要苦練不死練,巧練不取巧。

陳照奎推手照片

陳照奎資料:

陳照奎(1928年1月24日——1981年5月7日),祖籍溫縣陳家溝,隨父定居北京。

為陳氏第十八代的代表人物,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先生是著名陳式太極拳泰斗陳發科的幼子,四歲隨父赴北京,七歲從父學習家傳拳術。他學拳刻苦,拳走低架,胸腰摺疊,手法多變。拳架中正、流暢,精於閃、戰、彈、抖。推手、擒拿功夫可達出神入化境地。


推薦閱讀:

以詩論詩——家父王孟揚遺作
江山千里不如你:他僅一幅遺作傳世 卻才情曠古

TAG:太極拳 | 技巧 | 訓練 | 太極 | 遺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