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革命領袖抗日詩歌,激發今日抗日情懷

大地微微網編者按:在「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到來之際,正逢日本政府作出「解禁集體自衛權」決定、妄圖復活軍國主義。2014年,還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紀念。我們在此刊登三位革命領袖的幾首抗日詩歌。這幾首詩歌,是抗日時期千百首明志、激情的詩歌中的僅僅幾首,但是已經足夠我們學習、緬懷、傳承老一輩的革命精神和豪邁氣概了。

毛澤東(二首)

毛主席不僅是偉大的革命領袖和導師,也是傲視古今的詩詞大家。有人說抗日時期是毛主席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高潮時期,抗日時期毛主席沒有詩詞。實際上抗日時期毛主席也曾創作詩詞,這裡刊登的兩首,就是抗日時期毛主席的詩作。

五律·挽戴安瀾將軍

毛澤東

(1943年3月)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注釋:

(1)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對美國英國等國宣戰。1942年,日本大舉進攻緬

甸。應英國政府的請求,國民黨政府派遣十萬人遠赴緬甸作戰,號稱「遠征軍」。遠征軍

先後在同古、仁安羌、棠吉等地與日軍作戰,遠征軍主力第五軍第二零零師師長戴安瀾將

軍因撤退途中遭到日軍伏擊,身負重傷,不幸於5月26日殉國,時年38歲。同年秋,戴安瀾

將軍追悼會在廣西全州舉行。毛澤東主席特撰此輓詩,遙奠忠魂。新中國成立後,追認戴

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

(2)《採薇》是《詩經》里的一首詩歌,表現了當時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保衛家

園的戰士們那征戰勞累之苦和憂憤烈烈的思緒。這裡的「將軍賦採薇」,是比喻戴安瀾將

軍傳承和發揚了這種不辭辛勞、為國效力的精神,戴安瀾將軍的事迹可歌可泣,可以譜寫

一首新時代的《採薇》歌詞。

(3)這裡的「冬瓜」、「棠吉」均為緬甸的地名。

七律·憶重慶談判

毛澤東

(1945年)

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注釋: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很大比重。在長夜難明的舊中國,80%的農民無地或

者少地。地主、富農霸佔了農業生產資料,因而他們可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詩人把

地主階級的這一狀態概括為「有田有地吾為主」,簡潔明了。廣大貧苦農民不堪剝削、壓

迫,他們要起來鬥爭,這在地主、資產階級和國民黨反動派看來是「無法無天」,但這

「無法無天」的奮起者,就是廣大的中國人民。兩相對比,一為私,一為公,黑白鮮明,

鏗鏘有力。

首聯如此,頷聯「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寫出國統區到處是貪官污吏,滿

街狼犬,黑社會盛行,是吃人的世界;而解放區,糞土都是用來種莊稼的好肥料,跟黃金

一樣;而黃金在解放區人們的眼裡,並不比糞土更貴重,喻指解放區民風淳樸、沒有拜金

主義。一黑暗,一光明;一災難,一幸福;正義屬誰,不言而喻。

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出於民族大義,主動團結國民黨抗日。為了避免與國民

黨頑固派的摩擦,我們把國統區和解放區之間的路和橋都挖斷、炸斷,這表現了我們團結

抗戰的誠意。而抗日即將勝利之時,針對蔣介石「寸利必得,寸權必奪」的反動方針,我

們也不得不「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是為人民的利益而鬥爭。無論是浴血抗戰,還是

與國民黨頑固派交火、奮起保衛解放區,都要流血犧牲,但這都是為了偉大的理想信念、

為了拯救苦難的人民。

這首詩從內容上來說是政論,但由於詩人運用了強烈對比的藝術手法,讀起來並不顯得枯

燥,反而富有詩意,使人讀後印象深刻,成為不可多得的好詩。

重慶有官皆墨吏

延安無屎不黃金

朱德(三首)

朱德同志(1886—1976)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

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

國十大元帥之首。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指揮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失敗後,率

部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紅軍會師。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

(不久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並先後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和第二

戰區副司令長官,率領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建立和擴大了許

多抗日根據地。同時參與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維護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局面。新中國成

立後,曾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太行春感

朱德

(1939年春)

遠望春光鎮日陰,太行高聳氣森森。

忠肝不灑中原淚,壯志堅持北伐心。

百戰新師驚賊膽,三年苦鬥獻吾身。

從來燕趙多豪傑,驅逐倭兒共一樽。

注釋:

1939年春天,抗日戰爭已進入第3個年頭。繼汪精衛投降日寇之後,蔣介石又積極反共、消

極抗戰,而日寇則以主要兵力進攻中共敵後抗日根據地。面對這一十分嚴峻的形勢,中國

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堅持敵後抗日運動,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其時,八路軍總部

設在晉冀魯豫根據地的中心——太行山區武鄉縣王家峪等地,作為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在

這裡指揮戰鬥,多次粉碎了日寇的掃蕩,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大大鼓舞了全國人民。

朱德的這首詩就是描寫了當時太行山區抗日根據地的一派大好形勢,熱情謳歌了在中國共

產黨領導下的廣大抗日民軍赤膽忠心、浴血奮戰,威震敵膽的英雄氣概,抒發了「苦鬥獻

吾身」的英雄情懷,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及根據地廣大抗日軍民驅逐日寇,奪取抗戰勝利、

收復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心壯志和必勝信念。

細味全詩,它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兩個字——氣勢。一般地說,氣勢是難以言傳的,它只

能在吟詠中去細細地體味、去認真地感受。但它又是可以捉摸的,因為它有其形成的原因。

首先,作者在詩中選用了一些具有雄渾強健色彩的詞語,如「氣森森」、「忠肝」、「北

伐心」、「驚賊膽」、「獻吾身」、「多豪傑」等等,而且音調響亮、節奏鏗鏘。其次,

也是更深層的原因,則是作者具有那種不畏強暴、不怕困難,壓倒一切敵人的豪壯情懷和

內在氣質,而這首詩正是這種情懷和氣質的自然流露和升華。

巍巍太行山

出太行

朱德

(1940年5月)

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

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注釋:

1939年底至1940年初,在抗日戰爭最艱苦和最嚴峻的關頭,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

發動了又一次反共高潮,大舉向陝甘寧邊區、山西西部和太行山區發動進攻。為制止內戰、

團結抗日,朱德遵照毛澤東和黨中央「堅持團結,堅持抗戰,堅持進步」的指示和「有理、

有利、有節」的鬥爭原則,肩負重任,不畏艱險,於1940年5月從太行山根據地出發,渡

過黃河,穿過日軍封鎖線,準備經洛陽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在洛陽,朱德與國民黨第一

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進行了會晤,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強調

了國共兩黨和全國軍隊的團結對爭取抗戰最後勝利的重要性,同時也義正辭嚴地駁斥了頑

固分子對八路軍的污衊不實之詞,揭露了頑固派不顧民族大義,在抗戰的緊要關頭蓄意制

造反共磨擦的可恥行徑。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使衛立煌在國共兩黨的磨擦中保持了

中立,從而維護了統一戰線。之後,朱德繼續赴重慶,但行至西安時,獲悉日寇2萬餘人正

大舉圍攻中共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並進逼陝甘寧邊區,於是根據黨中央指示中途返回延安。

這首詩正是朱德在此行途中於河南省濟源縣境的太行山峰所作。

「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從總體上來講,這兩句都是狀景的,前句寫近景,

後句寫遠景;近景是靜態的,遠景是動態的,遠近相映,動靜結合,相得益彰,生動地展

現了一幅雄偉博大、氣勢磅礴的畫卷,為全詩創造了廣闊而深遠的意境,給人以豐富的遐

想餘地。由此,作者也抒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讚美,表達了對抗日根據地所充滿的豪壯

情懷。

「兩岸烽煙紅似火」,作者以無比豪邁的筆調,描繪了根據地軍民為抗擊日寇、保衛祖國

大好河山而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游擊戰爭。「兩岸」這裡指黃河兩岸中國共產黨創建的

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抗戰、一致對外,將中國工農紅軍改

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在黃河兩岸建立了諸如陝甘寧、太行山、晉綏、

冀魯豫等大片抗日根據地,積極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動員一切抗日愛國力量,在極端艱苦

的條件下,與日寇展開了廣泛的游擊戰爭,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使黃河兩岸呈現出一派

轟轟烈烈的抗戰大好形勢。但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堅持奉行「攘外必先安內」

的賣國投降政策,積極反共,消極抗戰,不斷製造事端,搞軍事磨擦,尋找借口進攻抗日

根據地。朱德在這裡描寫黃河兩岸抗日根據地的大好形勢,實際上是把抗日軍民的英勇抗

戰同國民黨頑固派的消極抗戰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歌頌抗日根據地的同時,也蘊含了對

國民黨頑固派違背民族意願、賣國投降可恥行徑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此行當可慰同仇」作為結束語,照應了詩題,充分表達了朱德對此行與國民黨談判所滿

懷的信心。朱德是在日寇加緊侵略進攻,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向抗日根據

地反動進攻,全國人民都為國家前途命運而擔憂的情況下,肩負重任、不畏艱險,前去與

國民黨談判的。在洛陽,他與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等人進行了有理、有利、有

節的鬥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使衛立煌在國共兩黨的磨擦中保持中立。此行雖未最終到

達重慶,但朱德深感此行對於進一步促進國共兩黨繼續合作、團結抗戰具有重大意義。因

此,此句寫來筆調輕快、歡暢,完全體現了朱德當時的心情。

寄語蜀中父老

朱德

(1939年)

佇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

戰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

注釋:

這首詩是詩人在太行山八路軍總部時寫給家鄉四川人民的,實際上也是寫給國民黨統治下

的大後方人民的。

作者在詩中既熱情歌頌了浴血奮戰在冰天雪地的抗日戰士的英雄氣概——「夜夜殺倭賊」,

也以客觀事實表現了抗日將士的艱苦——「戰士仍衣單」。而「戰士仍衣單」,也同時控

訴了國民黨破壞抗戰、剋扣八路軍軍餉的罪行。

全詩彰顯了正義之聲的力量,是對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頌歌。詩歌於1940年12月15日在重

慶《新華日報》發表後,國內各界人士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倒行逆施表現出極大憤慨,對英

勇善戰的八路軍將士無不拍手稱讚,紛紛募捐衣物,支援前方。

重慶《新華日報》舊址

董必武(四首)

董必武同志(1886—1975)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抗日戰爭

時期,董必武同志作為中共代表團的成員和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長期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他協助周恩來同志,參加同國民黨當局的談判,領導我們黨在

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他模範地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廣泛團結各民主黨派、各階層愛

國人士、地方實力派和國際友好人士,為堅持國共合作、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深入開展大後方的抗日民主運動,作出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董必武同志曾任政務院

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

吊張藎忱將軍

董必武

(1943年5月16日)

  此為去年將軍殉國三周年紀念而作,今歲中原戰役倭勢尚張,國軍竟莫能抗,感時撫事,

輒令人想念將軍於不置也。

   漢水東流逝不還,將軍忠勇震瀛寰。

   裹屍馬革南瓜店,三載平蕪血尚斑。

   男兒抗日死沙場,青史垂名姓字香。

   中原倘有英靈護,豈讓倭奴亂逞狂。

注釋:

(1)張藎忱(1890—1940),即張自忠,國民黨高級抗日愛國將領。1916年起在馮玉祥西

北軍中任營長、團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一度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五十九

軍軍長,率部隊轉戰沙場,屢建戰功。1940年5月16日在襄樊戰役中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

在抗戰時期的光輝戰績和英勇犧牲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國共兩黨部給予了高度評價。新

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

(2)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

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

進攻。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使日軍在其佔領區內只能控制主要交通

線和一些大城市,廣大農村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抗日軍民手中。在此階

段,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變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打擊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和新

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

乎全部偽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抗日根據地

軍民開展了艱苦的鬥爭,堅決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鬥爭,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

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公開投降。同時,

國民黨的反共傾向也日漸增長,蔣介石採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先後掀起了

三次反共高潮,妄圖消滅共產黨和敵後抗日根據地。

這首詩的序言中「今歲中原戰役倭勢尚張,國軍竟莫能抗」,即指當時的國內政治、軍事

鬥爭形勢。

挽左權同志

董必武

(1942年7月7日)

   左君真卓犖,弱冠已從戎。

   大略觀孫子,精微究客翁。

   長征嘗險阻,抗日顯英雄。

詎憶偏城阨,橫屍馬革中。

注釋

(1)左權(1905—1942),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

的高級將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學習,1934年參加長征。1936年任

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

他協助指揮八路軍,粉碎日偽軍「掃蕩」,取得了百團大戰等許多戰役、戰鬥的勝利。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

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壯烈殉國,年僅37歲。

(2)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這裡

是說左權同志20歲就參加紅軍,投入革命戰爭生涯。

挽彭雪楓同志

董必武

(1945年2月1日)

   早列紅軍著令名,更於抗日展功勤。

   蒼頭特起竹溝鶻,碧眼同看蚌埠雲。

   擬合盟邦摧醜虜,不圖中道喪元勛。

   沙場戰死君何恨,淮北哀聲處處聞。

注釋:

彭雪楓(1907—1944),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的傑出指揮員、軍事家、革命家,是抗日

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楓麾下的新四軍第4師進行了大小戰鬥3760次,累計殲敵4萬8千餘人,

取得了敵我傷亡比例5∶1的輝煌勝利。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東八里庄圍殲李光明的

戰鬥中,彭雪楓將軍親自指揮戰鬥,正當戰鬥勝利結束時,不幸被流彈擊中,英勇殉國,

時年37歲。

憶友葉挺

董必武

(1944年)

   夕陽景好近黃昏,苦憶江南一葉冤。

   敵後幾經殊死戰,四年囚系未離樊。

   東江人物夠相思,志在春秋不可移。

   希魔將繼墨魔仆,蛟龍豈復困天池。

注釋:

葉挺,生於1896年,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之一,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內

革命戰爭時期,他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大革命失敗後,參與指

揮南昌起義並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後流亡國外。抗日

戰爭期間,受國民黨政府委派出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

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勝利之後,獲救出獄的葉挺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

納為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

飛機失事不幸遇難。

挽續范亭先生

董必武

(1947年9月21日晨於阜平之廣安)

   代郡多豪傑,先生更出群。

   懷才能撥亂,許國已忘身。

   血跡陵園在,勛名日月新。

   遺書有深意,易簀亦歸真。

   同作甘泉寓,油梨分我嘗。

   吟詩遣懷抱,卧病閱風霜。

   徹底夷封建,從頭穩立場。

精靈當不沒,山水永增光。

注釋:

續范亭(1893—1947),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後即獻身於

民族民主革命事業。曾在國民黨任職,抗日戰爭期間,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創建山西新軍。

1940年1月15日成立晉西北行政公署,續范亭任行署主任。其後,他將主要精力用於政權

工作。期間由於病情不斷惡化,中共中央決定讓他到延安醫治。1941年3月赴延安。1947年

病逝後,中共中央根據他臨終前的申請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推薦閱讀:

情懷經年,素雪梅香
家國情懷的新展示和再升華
對於《火影忍者博人傳》賣情懷怎麼看?
盜夢十八年 錄像廳小弟港片情懷錄
夏日情懷

TAG:詩歌 | 革命 | 情懷 | 領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