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反思國人信仰
字型大小:T|T
0人參與0條評論列印轉發
近幾年出現了不少事件,暴露出的有食品安全問題、有腐敗性問題、還有民生問題等等,有時候見多不怪,真要麻木了,多做評論,也無法改變,後來反思倘使人人如此想,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歸根到底是一句話,人心壞了,社會病了,強者凌弱,奉行叢林法則,不是回歸獸性了嗎?看了原《東方時空》第一代主持人
浦東國際機場內的那個留學生連續多刀刺殺母親,只有老外解救,旁人竟然還在看熱鬧?魯迅在《藤野先生》該文中寫道:「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中國式的圍觀,別有一番特色,本不想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來一番言教,但知識分子要有勇氣敢於正視問題的、敢於說得罪人的真話,聽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種幸運,聽不到批評的人卻是一種危險。
社會的價值觀混亂,道德標準禁不起推敲,站不端正的蠟燭,必然淚多命短。人喪失道德信仰的,也是走不遠的,為什麼出現染色饅頭、地溝油等?為什麼會有葯家鑫和「我爸是李剛」事件?為什麼腐敗風氣如此重?都源於信仰的缺失,他們無所畏忌了,捫心自問信仰體制內哲學的有多少?不說信仰主義,退一步說信仰「道德」的人還有多少?古時候每座城還有座城隍廟,廟裡的壁畫上有獠牙鬼魅,大人帶著小孩子進去,還會說看人做壞事,會下地獄有報應的,鬼神會嚴懲,舉頭三尺有神明,要慎獨,做善事之類的。古代人最起碼還畏懼個「因果報應」 呢?今人呢?滿腦子灌了下水道的水,渾濁的很,不擇手段的追求物慾,有財富觀沒有錯,錯的是方法、錯的是富而不仁,我們曾經被嘲為東亞病夫,今天我們是物質豐富了,但國民人均收入還是極低的,人的幸福指數也不匹配,與之同步的精神文明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國民心態不是沒有病的徵象,我們承認人有私心,古人說,人人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見人危難不救便罷了,看人掉入下水道,自己用手扶邊沿爬出來,還要踩上兩腳便是錯,自己當婊子可以,若要是立牌坊那就是恥,人可以適當自我介紹,但說話就往自己臉上貼金邀功,背後往別人臉上吐痰,這就是西方基督教似的「罪」,在西方是要去教堂懺悔的。
古大德教人改心,現在人叫調整心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當以善念,當每晚省身,害人傷人之心切不可有,助人諒人之心還須思之,道家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人還是廣積德,深積陰德為好,信仰「德」沒虧吃的,德的能量甚大,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易經》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朱子治家格言》說「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人還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要做事就要利兒,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正所謂吃大虧得大福,不吃虧不得福。佛家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蜀先主給傻兒子阿斗留下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箴言,但阿斗不信不聽,最終亡國奴一個,回歸道德信仰才能根治當下芸芸眾生之疾。(張凱軍)
溫家寶痛斥道德滑坡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字型大小:T|T
5人參與0條評論列印轉發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中國總理溫家寶近日在一次講話中直指「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引發中國內地輿論廣泛關注。此間各大報章紛紛發表相關評論文章,就該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溫家寶日前在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指出,當前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文化建設,同經濟發展相比仍然是一條短腿。舉例來說,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人民日報19日刊載題為《如何才能催生道德血液》的文章指出,從經濟角度看,違法成本的高低,往往決定著守法者的多寡。文章強調,「企業道德的血液,從來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嚴格執法才能迫使企業遵紀守法。一些國家的天價罰單告訴我們,監管不嚴、處罰過輕、違法成本過低,非改不可。」
人民日報海外版當天亦發表文章《用法治堤壩阻擋道德滑落》。該文認為,在法治不完善的環境下來談道德的提升是奢侈的。「法治的缺失極大地損害了社會道德文化,令社會失去方向,民眾失去信心。」
中國青年報19日也發表了《總理講話引發思考 如何止住道德滑坡》、《公德式微時如何挽救人心》等文章。前文強調「要把依法治國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而後者則將問題的解決更多寄望於「教育」,文章認為:「孔夫子選擇教育,作為他那個時代對抗禮崩樂壞、人心不古問題的武器。而在今天,制度之外,教育仍然是最為根本的途徑。」
新華網連日來也就此刊發多篇評論文章。《重塑道德需要自上而下推動》一文稱,「官風不整,民風難變。重塑道德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動。沒有公平正義的社會機製作墊底,道德規範必然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央視「新聞1+1」節目推出「治饅頭,用「拳頭」的報道。天津社科院研究員陳月生等專家接受媒體採訪指出,應從問責「查處比曝光慢半拍」現象入手,鐵腕查處失職瀆職、以權謀私、執法腐敗、部門牟利等行為。
推薦閱讀:
※家長反思:你給孩子規定的界限和規則,孩子為何不肯照做?
※強昱:百年道教學研究的反思
※李吉林:在反思與頓悟中升華「情境」
※于幼軍喚醒反思文革,為深改闖關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