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白玉蟾對金丹派南宗的發展
金丹派南宗是形成於南宋時期的道教內丹派別,因主要流傳於江南, 被稱為「南宗」。金丹派南宗或名「紫陽派南宗」,這是由於該派乃祖述北 宋道人張伯端紫陽真人內丹說的緣故。因之,有人便以張伯端(987— 1082)為其開派始祖,其後世弟子有石泰、薛式、陳楠、白玉檐等,他們五人 被稱為南宗五祖。從張伯端到陳楠四代,僅在個別人中以丹訣密傳,並無 教團組織,也無本派宮觀。就連「南宗」之名也是後人所標。這種教派從 形式上講甚至只夠稱為學派,但其宗旨與行為卻具有宗教信仰的性質。 直至白玉蟾,始為雲遊道士,內丹與雷法並傳,才有了教團、靜庵。
南宗的修鍊方式分為清修、雙修兩派。清修派以石泰、薛道光為代 表。其著《還源篇》與《還丹復命篇》一脈相承,僅言金丹命術。他們承《悟 真篇》,強調以真鉛汞為藥物,在理論上以先天一氣為丹本。薛道光《還丹 復命篇序》稱得石泰口訣云:「大道之祖,不出一氣而成變化……采二儀未 判之氣,奪龍虎始媾之精,人於黃房,產成至寶。」反對孤陰寡陽,單修性 命。其人手以凝神人炁為要,《還丹復命篇》說:「昔日遇師親口訣:只要凝 神人炁穴,以精化炁炁化神,煉作黃芽並白雪。」凝神人炁穴,即意守臍部 下丹田。石泰《還源篇後序》還承《悟真篇》「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在三年九 轉行」之說,謂「金丹之功成於片時,不可執三載九年之日程,不可泥年月 日時而運用」,則又主張一種頓法,與鍾呂傳統內丹並不盡同。
石泰字得之,號杏林,一號翠玄子,北宋末南宋初常州(今屬江蘇)人, 以縫紉為業,自稱「素慕真宗,遍游勝境,參傳正法,願以濟世為心」。相傳 石泰天性仁慈,救濟貧弱,經常以醫藥救人,而且不受酬報。只願病癒栽 一杏樹,年月久了,杏樹成林,人們因此稱他為石杏林。石泰師從張伯端
學習金丹大道,潛心修鍊而道成,著《還源篇》行世。後傳道於薛道光。
《還源篇》篇首有石泰短序,謂昔年於驛中遇張伯端,所受內丹功法要 訣十分簡單,「以簡易之語,不過半句,其證驗之效,只在片時」。然實行結 果十分成功,「金液交結,聖胎圓成」。遂作此篇五絕共八十一章,以授後 學,使其早得真傳。其詩串述內丹原理及藥物、爐鼎、火候、沐浴、脫胎等 內丹法要,大旨皆本於張伯端,可看作南宗丹法之大綱。其說以人身鉛汞 為丹藥,認為此為古仙得道之妙訣,詩云:「呂承鐘口訣,葛授鄭心傳,總沒 閑言語,都采只汞鉛。」說明內丹無非以神氣結為玄珠,而「葯產非干腎,神 居不在心」,唯藏於玄關一竅之中,能知神氣穴,然後以神歸穴內,丹道自 然成。講究下手之法以制伏心猿意馬為先,詩云:「意馬歸神室,心猿守洞 房,精神魂魄意,化作紫金霜。」
薛道光名式,號道源,陝府雞足山人。本系僧人,法名紫賢,人稱毗陵 禪師。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冬天,薛道光在眉縣青鎮(即今陝西省眉 縣)佛寺聽講,遇到從扶風縣來的道人石泰,石泰傳授口訣真要。從此薛 道光棄僧從道,幅巾縫掖,混俗和光,以了性命大事。著有《丹髓歌》、《還 丹復命篇》、《悟真篇注》傳世,闡發南宗內丹思想。
陳楠著有《翠虛吟》、《紫庭經》,對張伯端的思想有所發展。他對丹法 的敘述在不少地方比張伯端更清晰、全面。他把心無為、性不亂作為煉丹 之本,主張在煉化精氣過程中要以性為主宰,發揮心意的有為作用,於無 為中有為,通過修鍊使人充滿鮮活旺盛的生命力。他認為:「天仙之學,如 水精盤中之珠,轉滾滾地,活潑潑地,自然圓陀陀、光爍爍。所謂天仙者, 此乃金仙也,此不可言傳之妙也。」這顯示了南宗內丹與長年談論問答、兀 坐昏沉的禪宗的本質區別。另外,陳楠指出諸多金丹術語名異實同,這為 打破金丹術語紛繁隱晦的局面開了先河。陳楠的思想,對白玉蟾有比較 大的影響。
白玉蟾本名葛長庚,瓊州(今海南省瓊山縣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少 年早慧,才氣非凡,詩文奇偉。白玉蟾仿照漢天師「二十四治」法,立「靖」 為建宗傳法的場所,打破張伯端以來單傳的歷史,建立教團組織,正式創 立南宗。他的門徒眾多,著名者有彭耜、潘常吉、周希清、胡士簡、洪知常、 陳知白、方碧虛、王金蟾、林自然、桃源子等。他的著作有《上清集》、《玉隆 集》、《武夷集》、《海瓊先生文集》、《道法九要》、《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 《金華沖碧丹經秘旨》、《白先生金丹火候圖》、《金液還丹印證圖詩》、《九天 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等。《海瓊問道集》、《海瓊白真人語 錄》、《海瓊傳道集》、《靜余玄問》為門弟子所錄。《紫清指玄集》是後人對
他的言論的匯聚。
白玉檐與張伯端一樣援禪人道,其「身通三教,學貫九流」。白玉蟾的 理論雖然多融攝理學與禪宗,但本著為我所用的原則進行了消化和改造, 他在不少地方對禪宗和儒家有所貶低,例如認為禪宗不知悟後起修,是不 解渴的「干慧」,不能了性命大事;說理學知修不知悟,「多少老儒學周易, 豈知太極歸無極,忘形便欲任天真,只恐春回草無力」(《海瓊白真人語錄》 卷四《萬法歸一歌》),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
白玉蟾發展了張伯端《悟真篇》的性命雙修、先命後性的思想。他的 內丹學說以精、氣、神的修鍊為核心,摻揉易學、禪宗的「知止」說,認為「人 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 ……豈知此精此神氣,根於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嘗相返離,結成一塊大無 邊」 ?。也就是說,精、氣、神並非後天的,而是先天的。在他看來,修鍊就 是要把身中稟生俱來的那一點精、氣、神保養好,經過修鍊而擴充它們,再 把三者混融在一起。白玉蟾還把神、氣這一對範疇與性、命這一對範疇的 關係打通了,說:「神是性,性屬離;氣是命,命屬坎。」(《海瓊傳道集·丹法 參同三十對偶子》)在他看來,神氣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後天的。當在 先天的意義上談論神氣時,神氣與性命是沒有分別的。當在後天的意義 上談論神氣時,性命與神氣就有了分別。性命混合,是先天之體,神氣運 化,是後天之用。
白玉蟾的性命雙修思想的關鍵在於「神是主,精氣是客」?。他受禪宗 影響較深,提出了「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內外,一般風光」的觀點。他 強調「丹者,心也。心者,神也」,認為煉丹就是煉心,也就是煉神而歸性、 復命、合道。他在《指玄篇·謝張紫陽書》中解釋《道德經》的「歸根復命」 時說:「形中以神為君,神乃形之命也。神中以性為極,性乃神之命也。自 形中之神,以合神中之性,此謂之歸根復命也」。在這個意義上,他直截了 當地說,內丹修鍊是在「心上功夫,不在吞津咽氣」(《謝仙師寄書詞》,《瓊 琯真人集》)。
本著這種修鍊思想,在《修仙辨惑論》中,白玉蟾把成仙之道劃分為三 等。上士可學天仙之道,成功後可以變化飛升。方法是:以身為鉛,以心
①《道藏》第4冊,第783頁。
②《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三,《道藏》第33冊,第111頁。 為汞,以定為水,以慧為火,身心合一,定慧雙張,瞬間即能「凝結十月之 胎」而成大道。此法雖然簡便易成,但要「心傳」。中士可以學人仙之道, 成功後可以變化隱顯。方法是:以氣為鉛,以神為汞,以午為火,以子為 水,百日即可混合神、氣、子、午。此法有卦爻而無斤兩,可以口傳。世俗 之人只能學地仙之法,成功後可以「留形住世」,即長壽。方法是:以精為 鉛,以血為汞,以心為火,一年可以凝結精血腎心,九年可以成功,是下品 煉丹法。他概括這三種修鍊方法說:「上品丹法以神、魂、魄、意為藥材,以 行住坐卧為火候,以聽乎自然為運用。中品丹法以肝、心、脾、肺、腎為葯 材,以年月日時為火候,以抱元守一為運用。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氣、液 為藥材,以閉咽揣摩為火候,以存想升降為運用。」白玉蟾認為,無論修鍊 哪一種丹法,都要「聽乎自然」,做到心頭「念中無念」,達到「功夫純粹打成 一片」(《修真十書》卷四《修仙辨惑論》)的程度。就上品煉丹法而言,《海 瓊傳道集·丹法參同十九訣》記載,白玉蟾依內丹修鍊次序概括出修鍊的 十九個訣竅:採藥、結丹、烹煉、固濟、武火、文火、沐浴、丹砂、過關、分胎、 溫養、防危、功夫、交媾、大還、聖胎、九轉、換鼎、太極。這些訣竅沒有年月 時辰、卦爻斤兩的拘袢,法則簡易而體系嚴整,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白玉蟾反對傳統的肉體飛升的說法,認為人的肉體是要死的,不死的 是「神」。修鍊的目標,就實體來說是「聖胎圓成」,「陽神出殼」。陽神出殼 而返,人就存在,出而不返,人就必死。就意義來說,修鍊的最高境界在於 心與道合:「推此心與道合,此心即道也,體此道與心會,此道即心也,道融 於心,心融於道也,心外無別道,道外無別物。」(《謝張紫陽書》,《瓊琯真人 集》)這種心與道合的內在的直覺體驗,他稱之為「真心」、「無心之心」。這 實際上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南宗自陳楠時起就兼行雷法。白玉蟾同樣如此。陳楠、白玉蟾所傳 的雷法大體上是王文卿(1093—1153)所創的神霄派雷法。雷法近似於符 篆齋醮,道士們認為具有役使鬼神風霆、輔正除邪、體天行化、求雨祈晴、 佐國救民的功能。白玉蟾認為,修行雷法有九個重要的方面,即立身、求 師、守分、持戒、明道、行法、守一、濟度、繼襲。其中立身、繼襲都強調遵循 儒家的倫理道德規範。白玉蟾認為.雷法的靈驗與否,取決於行法者內丹 修鍊功夫的高低。因為天地之神其實與自身之神是一,天地之精氣與自 身之精氣也是一,所以人能夠以自身元神役使鬼神。他在《玄珠歌注》中 論述祈雨禱晴時說:「雨者腎水也,運動自己陰海之炁,遍滿天地,即有雨 也。晴者心火也,想遍天地炎炎大火,燒開自己炁宇,乃晴也。」也就是說, 「吾身之中自有天地,神炁之外更無雷霆,若向外求,畫蛇添足,乃舍源求 流,棄本逐末也」①。他認為,雷法之所以靈,就在於「雷神亦元神之應化」, 呼風喚雨,召雷役鬼,實際上是自身元神使然。涵養元神要從心人手。所 以行法中心的作用很大,「萬法從心生,心心即是法」。對法與心的關係, 他說:「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 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蓋汝心所以。」?本著這種觀點,他批判當時行雷 法的一些道士說:「學法之士,不本乎道,不祖乎心……或以師巫之訣而雜 正法,或以鬼仙降筆而謂秘傳……實一盲引眾,迷以傳迷。」白玉蟾認為, 行法必須以內煉為本,如果僅僅「行罡作訣,念咒書符」,勢必會導致身衰 氣竭,神氣散亂,五雷不生,道法不靈。為此,要修鍊好內丹,然後於靜定 之中,發動自身元陽真氣,使其與天地合體,與自然合變,接著促使陰陽相 制,水火相攻,從而發生風、雲、雷、雨、電。
不過,白玉蟾一系南宗雖然主張「內煉成丹,外用成法」(《道法會元》 卷七十),但畢竟他們更重視的還是內丹。
稍晚於白玉蟾,南宋理宗時的南宗傳人李簡易著《玉溪子丹經指要》, 對南宗丹法作了更為具體的闡發。
王道淵,名玢,號混然子,元末明初江西南昌修江(今江西修水)人,南 宗道士。其具體生平及師承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但依據許多道士與他 有來往、交流或向他請教修丹功法的史實可以推測,他是當時道教界較有 影響的人物。他撰有《還真集》三卷、《道玄篇》一卷,校正《三天易髓》,並 有《太上升玄說消災護命妙經注》、《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纂圖解注》、 《崔公人葯鏡註解》、《黃帝陰符經夾頌解注》、《青天歌注釋》等註解類著 作。其中《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纂圖解注》「經水精子增注後(《道藏》未 收),為《清靜經》注本中最通行者」 ?,《黃帝陰符經夾頌解注》「可謂以丹道 釋《陰符》之集大成者」?。王道淵繼承了南宗性命雙修、先命後性的修行 理論,其內丹理論吸納了佛教等多家思想,使「三教合一」模式顯得更
y l 口 〇
王道淵認為,性是先天一點至靈,人身中元神是也。此靈在父母未生 以前不曾添些子,居父母已生之後亦不曾減些子,本自圓成,亦無餘欠。 性指人的心性、天性,最終體現於人心,「天性妙理,無非在於心」,性即天,
①《玄珠歌注》,《正統道藏》第48冊,第39118頁。
②《道藏》第33冊,第135頁。
③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45頁。
④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95頁。 心即性。「性者,人身一點元靈之神也;命者,人身一點元陽真氣也……夫 修還丹之道,不過以神氣混合而複本來性命之全體。」?性命和合既是內煉 原則,也是內煉的內容。王道淵雖然強調二者互為體用,都很重要,但他 認為修命比修性有更大的效果。修性最終落實於修心。修命即丹家行密 火鍊形神,神凝氣結,結成金丹,由後天濁陰之形質返還先天純陽之體的 過程。同時,他認為,修性貫穿於修命之中,二者並行不悖,性命雙修雙 全,從而與道合一,形神俱妙。王道淵經常引用儒釋思想和言論發揮自己 的觀點,注意汲取理學思想.融入佛教理論,發揚道教思想。在他關於人 生的論述中,處處可見假合、苦海、報應、六根、執著於相、輪迴等辭彙。他 用天性和氣質之性劃分人性,則是對理學思想的應用。
王道淵一方面致力於使內丹為更多的人所理解、接受,從而把許多難 懂的術語簡單化;但另一方面,他還堅持固有的封閉性,對關鍵要素隱而 不論,強調要真師的口傳心授。但是,這種比較開放的思想和做法還是難 能可貴的,它為道教走上世俗化、簡易化開了個好頭。
南宗除了以白玉蟾為代表的主張清修的一系外,還有傳承譜係為張 伯端、劉永年、趙緣督、翁葆光、若一子、龍眉子等主張雙修的一系。雙修 派與清修派的區別在於,雙修派認為坎中的真鉛、真汞必須取自「同類異 體」即異性之身,所以修鍊要男女雙修,這主要是就男子而言,所以其法的 實質是取炁於女子。這很容易被理解為男女交合的房中術。但翁葆光強 調這與房中御女之術根本不同。他說:「陽精是真一之精,至陽之氣,號曰 陽丹也。自己之真氣屬陰,為一身之主,以養百體。及陽丹自外來,以制 己之陰汞……二物相戀,結為金砂,自然不飛不走,然後加火煉成金丹 也。」?上乘功法是男不寬衣,女不解帶,男女對坐,神氣相通,情感相合,二 氣交媾,大丹於是產生。具體修鍊是以「強兵戰勝」而成「金丹」,以「富國 安民」而「金液還丹」,以「神仙抱一」而「九轉金液大還丹」,這實際上對先 命後性、性命雙修籍《陰符經》而作了另外一種解釋。對此,翁葆光的再傳 弟子龍眉子著《金液還丹印證圖》,以圖的形式作了形象生動的表達。雙 修除了有生炁之鼎即女子外,還要有助伴,「三人為侶,方可修鍊」(《悟真 篇直指詳說》)。雙修派雖不以淫慾為目的,但其行為多有悖於倫理道德, 在理學的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後.易遭受大眾的詬病,所以流傳不廣。雙修
①《還真集》,《道藏》第24冊,第103頁。
②《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卷五,《道藏》第2冊,第943頁。 一派元明以後仍有陸墅、戴起宗、陳致虛、李文燭、彭好古、陸西星、傅金銓 等繼續傳承。
南宗繼承張伯端和光混俗的思想,不做職業道士,居家修鍊。南宗作 為一個獨立的道教宗派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在道教史上的影響卻不可 小視。它的內丹修鍊理論對全真道影響很大。全真道的內丹修鍊理論是 在吸收了南宗的內丹成就之後才變得充實和完善的。南宗內丹修鍊與符 籙相結合,把內丹修鍊引人齋醮祈禳活動中.一改符籙只畫符行法的傳 統,奠定了以內丹修鍊為基礎,外行符籙法術的後期符籙類道教宗派的理 論基礎。此外,南宗道士多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和宗教修養,給後人留下了 一大批內丹專著和優秀的詩篇,推動了道教義理與文學藝術相結合的進 程,為後來的中醫藥、氣功學、人體科學和文學藝術的發展都作出了比較 大的貢獻。
推薦閱讀:
※如何認識和發展以脈辨病機
※(2)耐藥性的出現與發展
※五種八字有礙子女,暗示發展不利或多病災
※0-6歲是情商發展的啟蒙期, 家長不及時引導可能會耽誤孩子
※初盛唐七言歌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