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式微:當輝煌已成往事
「會說廣東話不見得是香港人,但不會說廣東話的就一定是大陸仔。」曾幾何時,很多廣東人的心態就像《甜蜜蜜》里的李翹,因為自己和香港說的是同一種方言,而在其他地方的大陸人面前有一種理所當然的優越感。時隔變遷,而今的廣東人已不得不為粵語存廢而大聲疾呼,輝煌已成往事,粵語已告別曾經的光輝歲月,逐漸走向沒落...[網友評論]昔日風靡全國 今日「沒落貴族」廣東省宣布從2012年3月1日起,廣東各媒體播報將以普通話作為基本用語,拒不改正者主管將受處分。廣東政府這般推廣普通話的態度和力度讓本就對粵語江河日下的境況憂心忡忡的廣東人更加坐不住了,對「推普廢粵」的擔憂和討伐字字錐心,大聲疾呼「母語告急」,甚至有人揚言,如此下去,粵語很快會成為文化遺產,廣東人的集體記憶即將消失。
「老廣們」的痛心與恐懼:說粵語的空間越來越窄普通話在廣東越來越普遍,廣州超過80%的計程車師傅不懂廣東話;中央商業區里主要的交談語言是普通話,廣東話已經淪為一般小區內茶餘飯後的溝通語言。除了廣州,其他珠三角城市,也因外地農民工成千上萬,當地人為了方便與他們溝通,普通話自然成了不二選擇。廣州近年來就出現很多生長於廣州卻不會說廣東話的人。[詳細]
年輕人的「文化失落」:有心爭取 無奈大勢已去粵語式微,喚醒了80後、90後年輕人的文化失落感。說起「廣州人心目中的廣州」,20個人說的都是童年的玩意兒,過去廣州鄰裡間的溫情,還有老房子、公園等。說到最後,聚餐的氣氛有點安靜,不少人離席散去的時候還嘀咕著:「現在的廣州還有什麼特色?」取消粵語播音像一條導火索,點燃了民眾心中長時間以來對廣州文化消逝的不滿以及恐懼。「假如沒有辦法阻止騎樓倒下,我們至少要留住記憶,留住語言。」[詳細]
陳百強時代 粵語歌一統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遙想當年,華語樂壇除了香港地區以外的歌手(鄧麗君、王傑、郭富城、張信哲、蘇慧倫、周華健、巫啟賢)也都勤學苦練粵語歌,擠破腦袋試圖佔領這塊令人垂眼欲滴的樂土。很可惜當年的輝煌場面再也不見蹤影,香饃饃已經變成了發餿的饅頭,成了一種記憶,被我們摒棄;成了一部塵封的日記本,被主宰者打入冷宮,過著悲悲切切的苦難生活。[詳細]
海外也在淪陷:「在唐人街 未來的聲音是普通話!」「這裡發生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已經很少有人只講粵語了。他們不再是最核心的人。」在紐約的唐人街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華人聚集區,講普通話的人已經大大超過講粵語的人,給那些習慣講粵語的年長華裔在生活起居上帶來挑戰。這從側面證明了隨著中國經濟政治影響力的加強,人們更加實際地選擇學習普通話,期望給自己的未來積累一點優勢。[詳細]
今日廣東,明日香港?國際大都市能倖免嗎? 香港本來就是國際大都市,一直走在廣東之前,更時尚更富魅力,所以我們會讚歎它的成就。倘若十年後,廣東省已經是普通話遍地開花的形勢,那麼,說粵語就真的是跟香港的潮流了。萬一真出現這種情況,一定是可悲的,因為我們幾千年生存的嶺南文化,便真的在歷史,而不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倘若廣東走到了這一步,將來香港能倖免嗎?[詳細]繁華舊夢 粵語興衰史
在廣東,粵語主要包括廣府話、客家話和潮汕話,但一般認為,粵語主要是指在粵港澳地區通用的廣府話,也叫白話。目前全球粵語使用人口大約有6700萬。粵語不僅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被廣泛使用,而且還支撐著以粵港澳為中心的嶺南文化。在改革開放初,隨著港澳地區在大陸的輻射影響,全國興起了一股「粵語熱」。隨著香港、澳門的回歸,北風南吹,粵語及其文化正逐漸退出主流,不再成為流行文化的風向標。[詳細]
調查1.你認為粵語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粵語地區經濟地位下降,影響力降低;粵語地區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外地人越來越多;推廣普通話,粵語使用範圍越來越小;粵語地區進一步國際化,英語更流行;其他。2.你覺得粵語需要拯救嗎?需要,粵語是嶺南文化精髓,必須保護;不需要,自生自滅,順其自然就可以了;普通話要推廣,粵語也要保護,兩手都要抓;無所謂。3.你是否喜歡聽粵語歌?喜歡;不喜歡;一般。北風南吹 粵語是否還有春天
粵語衰落誰之過?「經濟的確是語言傳播的重要因素,原來香港、廣東地區的經濟處於強勢,粵語也成為時髦的代名詞,上世紀80年代初,白話流行歌曲風靡全國、粵語北伐就是文化隨經濟擴張的典型案例。」如今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北方政治經濟力量轉向強勢,加之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將普通話強調為內地的代表性語言,粵語的先鋒地位淪喪,「形勢扭轉,香港人、澳門人還得學習普通話。」「以前在深圳跟香港人聊天,我們得用很差的粵語去迎合對方,現在則是他們用很差的普通話來加入我們。」[詳細]
普通話和方言能夠和平相處嗎?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增進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粵語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嶺南戲曲、音樂、飲食等息息相關,不僅不存在「廢粵」的可能,而且對於本土優秀文化的保護和弘揚向來是黨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內容。推廣普通話與保衛粵語,不是「非此即彼」。推廣普通話,是要實現的「語文現代化」;而「保衛」粵語,是保持文化的多樣性。普通話和粵語播音時長之爭,背後是文化多樣性和統一性相融合的問題。[詳細]
廣東人「撐」粵語,中國人「撐」什麼?推行普通話,應當說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一點,不用討論,更不必激辯,討論、激辯一萬年,大概也不會倒過來,把推行粵語當成中國的基本國策。可以討論、激辯的問題,頂多也就是粵語作為一種地方、地區方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城市化進程,逐漸自然消亡,還是人為加速其消亡。各地雖保留了方言,文字上的一致性,使中華民族文化更加強大,更加融合,更加具有生命力。我常想:秦始皇如果不死得太早,秦朝如果不是到二世就滅亡,古代中國實現音同聲,或許中國就沒那麼多方言了。但也不一定說現在的普通話,說不定大家現在說的都是秦腔。幾百萬平方公里大地上人人一口秦腔,何等壯觀![詳細]粵語衰落 他們痛心疾首譚詠麟:時代不一樣了,市場也不一樣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市場也不一樣了,香港只是在一個小小的地方。但對真正有心做粵語音樂的人來說,其實珠江三角7000多萬人的市場如果能好好做起來,還是能夠養活自己的。 」。陳建民:「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廣州市市長陳建民在接受採訪時,力挺粵語保護:「中原文化之所以成為嶺南文化的主體,就是因為客家人的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韓志鵬:怕廣州人到時會集體失憶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針對粵語保護問題表示,「粵語與本地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如果粵語沒落,生活方式也會隨之改變。我怕廣州人到時會集體失憶。」饒原生:粵文化是中原之粹,納四海之風饒原生認為粵語是移民文化、海洋文化與土著百越文化的有機融合,歷史悠久、深厚、包容、務實、開放、鮮活。「粵文化是中原之粹,納四海之風。」郎咸平:現在在香港講普通話是一種光榮「香港人比較現實,這幾年在經濟上對內地依賴加深,心態可能發生了變化,比如,現在在香港講普通話就是一種光榮。」還有多少方言需要保護?「粵語保衛戰」並非個案,同樣的問題在其他城市早現端倪。面對外來文化和眾多移民對本地文化的衝擊,各地的反應頗令人尋味。
上海話: 下一站在哪兒?早在2005年,上海就發出「保護上海話」的浪潮,表達了種種對「上海話要消失」、「孩子說不來上海話」的擔憂。為此,上海市教委發起了「上海方言保護性調查研究課題」,上海市語委也策划了「上海方言地圖」的繪製,更有專家積十年之功編出一本《上海話大辭典》。開放前沿的上海人,表現出對吳儂軟語和海派文化的戀戀不捨。[詳細]
長沙話20年後將消失?「霸蠻」、「何解咯」、「曉得啵」、「往兜里走嘍」……這些長沙方言,在長沙人的日常用語中正在慢慢淡化。作家閻真甚至預言:20年後,這些地道的長沙話將在長沙街頭巷尾消失!繼廣州沸沸揚揚的「保衛粵語運動」後,作為長沙地域文化「活化石」的長沙話,也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長沙話真的會消失嗎?[詳細]
福州話現狀:找不到能用福州話播天氣預報的人才!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現過福州話的影視劇,社會學者。福州人方國華說,這是福州話的特性決定的,「福州話是非常古老的方言,比如『鍋』,福州話念『鼎』,遠古時期都是這樣念的,但現在大多數地方都不這樣念,我們無法用福州話和全國人民溝通,福州話只有福州人聽得懂,影視公司如果拍福州話影視劇,受眾面太窄,無法達到利益最大化,當然沒有人拍了。」[詳細]
北京話也需要保護?都覺得普通話進了,方言退了,普通話的根基北京話總該高枕無憂了吧?大謬不然。雖然沒人要廢掉北京話,但它的處境其實比粵語危險多了。大家總覺得北京話和普通話那麼像,全國都在說,有什麼值得保護的?正因為差異不大才容易被同化,而且這種同化更隱蔽、更潛移默化,如同溫水煮青蛙。相比之下,粵語、上海話地域特徵鮮明,稍微變化就足以引起警覺。[詳細]
「推普」與「保衛方言」:大城市需要什麼樣的語言?現在探討語言推廣的問題有一個根本的前提,就是堅持普通話的推廣。必須堅持這個前提,在這個前提之下要保護好方言,因為方言一般都是有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是一種文化語言。方言是文化語言,是中華各地區文化的傳承組成部分。方言是有地域性的,我們尊重地域性,讓方言在寬鬆的環境生長就可以了。推廣普通話是好事,保護方言也是好事,我們要把好事做好,老百姓也能夠接受。同時在市場經濟發達的時候,人人交往那麼頻繁的時候,我們把普通話這種交際語言的工作推廣好。[詳細]中國八大方言
1.北方方言習慣上稱為「官話」。有東北官話、西北官話、晉話、西南官話等。2.吳方言吳方言被譽為「吳儂細語」,以上海話為代表(一說以蘇州話為代表)。3.湘方言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4.贛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和湖北省東南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5.客家方言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東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6.閩北方言「閩北語」主要分布於福建省北部古閩之建寧道建州地區(今建甌)。7.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8.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和廣西東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華僑,大多數都說粵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海南方言海南古往今來都是個「移民地區」,因而島上語言也深深地打上「移民」的烙印。可以說,海南島上的語言是中國八大方言的縮影。[詳細]
粵語作為一種地方性語言,在它最輝煌的歲月里曾經成為一個影響全國的文化符號,粵語歌曲更是主宰了一個時代的華語音樂。 誠然,任何語言都有自身消長的歷史軌跡,粵語的衰落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然而畢竟「無可奈何花落去」,粵語那些曾有的光輝歲月也許將永遠留在廣東人的記憶里。
推薦閱讀:
※往事已往,去日苦多,空有一身疲憊
※坎坷的選票:台灣往事
※民國妓女哭述悲慘往事:曾經被逼著吃蝌蚪來打胎
※袁寶華:周恩來領導我們搞經濟工作的幾件往事
※「西所」往事——漫話「小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