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06-24
模式特點 本模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既強調教師「導」的作用,教學中注重以讀為基點,把「讀、思、議」緊密結合起來,又有機地把作者的思路融為一體,以求達到教與學雙方的「期待視野」的確良融合,是真正把學生當成了學習活動的主人,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喚醒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實現條件 1、學生對象:小學中高年級學生 2、教材對象:適合用於各種類型的文章 [操作程序] 1、模式簡明圖示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1)導趣——初讀感知 ↓ ↓ (2)導讀——細讀理解 ↓ ↓ (3)導思——精讀感悟 ↓ ↓ (4)導情——賞讀內化 ↓ ↓ (5)導練——遷移運用 2、操作過程說明 (1)導趣——初讀感知 興趣是樂學的先導和基礎,它可以誘發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行為動機。教師在教學伊始,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入手,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閱讀探究的興趣。 「初步感知」是放手讓學生自由、充分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在這一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指導,除了保證讓學生初讀的數量外,還要實施檢測,以提高初讀的效果。一般來說,學生要達到以下幾個要求:①讀准、記牢生字詞;②讀通課文,不可讀破句,也不可添字、漏字;③大致弄清課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層次。 (2)導讀——細讀理解 這一環節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性讀的階段。它是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感知課文的閱讀過程,是精讀的前奏。其主要任務是把前一階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體化、明確化。教學時,教師一定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採取有效形式,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盡量讀出感情來,讓他們在一遍又一遍的讀中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並誘導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啟發學生質疑問難,從而把閱讀引向深入。 (3)導思——精讀感悟 這一環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章的重點詞句和段落,把讀、思、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發掘」文章的蘊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設問,循序漸進地提出精讀的要求,啟發學生動腦、動口,反覆朗讀,仔細思考,讀思結合,培養學生在讀中思,思中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對課文有所感悟,有所收益。 (4)導情——賞讀內化 這一環節實際上是通過純熟地誦讀課文,教師運用豐富的朗讀形式(如分角色、個人或集體表演性讀、背誦、複述等)來激發學生誦讀的情趣,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誘導學生體驗課文的思想感情,以產生情感共鳴,達到內化、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5)導練——遷移運用 這一環節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將學得的知識進行運用的實踐階段。教師設計的訓練要以加深理解課文語言為主,同時還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練習包括字、詞、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識,或側重於記憶,或側重於消化,或側重於運用。教師要結合課文具體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形式多樣的富有啟發性的練習,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教學策略] 1、凸現「以讀為主」的閱讀教學觀。閱讀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學生「閱」,教學生「讀」。離開了「讀」,就不是搞不好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經過不斷地「反芻」、「融合」、「互訓」、「加深」、「自悟」,最終實現由無知到有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從理解膚淺到理解深刻,實現由「感」到「悟」的飛躍。 2、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中,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耐心引導學生,要善於通過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暗示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縮短與學生在心理上的距離,使雙方達到「情感融合」,相互產生一種愉快、熱情、真摯、可信的合作欲,促使學生帶著一種積極的情緒進行學習,從而優化教與學的情感氛圍。 3、注重信息的交流與反饋。該模式打破了傳統單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模式,師生之之間、學生彼此之間、師生和教材之間形成多項信息聯繫,保證了信息的轉化和暢通,優化了信息結構,促進教師學生從教與學的活動中及時獲取信息,調整、充實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附:模式教學設計實例 爬天都峰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五冊) 〔學生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學生提出了「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知識的積累,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要想有感情地朗讀,尤其是人物對話學生要想讀不出不同的語氣和心情,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經過分析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才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第五冊教材是中年級的開始。課文是根據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精神選編的。教材安排了「多讀多想,讀通課文」、「重視語言的積累」、「理解重點詞句」三個重點訓練內容。《爬天都峰》是課本第二組教學內容,重點訓練「多讀多想」。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懂得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運用多讀多想、邊讀邊想的方法,讀懂課文內容。通過人物對話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從對話中,可以看出「我」由開始的猶豫,不自信到受鼓舞,堅定決心再到戰勝困難,登上天都峰的心理變化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讓學生養成多讀多想、邊讀邊想的讀書習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意思,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3、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戰勝困難。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教學媒體:多媒體、風光片、幻燈片。 〔教學預測〕 教學後,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能夠懂得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戰勝困難。教學中學生讀人物對話時,有可能把握不準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教學時結合人物對話,引導學生認真體會認為人物的心理活動,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一、情境激趣 1、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了一個預習,讓你們用不同的途徑搜集有關黃山的資料,你們拿出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2、放課件:天都峰的介紹及人們爬天都峰的導遊片。 3、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講的就是天都峰上的故事。 4、出示自讀要求: 二、引導閱讀 1、課文讀完了,誰能說說文章中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什麼? 2、再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三、指導分析理解 1、怎樣才能對同學們喜歡的天都峰這段有更深刻的認識呢?我教給大家一個新方法,就是一邊讀一邊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畫表現出來。 2、同學們,你認為誰畫的好?為什麼? 3、天都峰這麼高,這麼陡,你們能不能試著把它讀出來呢? 4、指名讀,讀後引導學生評價。 5、提問:這段里有個「似乎」一詞,似乎是什麼意思?比較有沒有「似乎」有什麼不同? 6、再讀課文。現在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段,可以站起來讀,也可以做動作讀。 四、指導感情朗讀 1、請幾人一組先分好角色,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一邊讀一邊想。 2、請同學們看清楚有誰在對話?他們說話時心裡會想些什麼?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指名兩組分角色進行朗讀。 4、引導學生想像。問:「我」和老爺爺爬天都峰時能有什麼不同? 5、討論: (1)「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相互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的話中讀懂了什麼道理? 6、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五、制導聯繫實際 1、誰說一說自己生活中,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戰勝困難的事例。 2、今天我們每位同學搜集了不少有關黃山的資料,課後我們合作出一期壁報怎麼樣? | 一、初讀感知 1、學生紛紛展示搜集來的各種資料進性彙報。有幾人到屏台上展示。 2、觀賞、體會。 3、自由讀課文,讀准生字詞、讀通課文。 二、細讀理解 1、幾名學生彙報自己喜歡的內容並說明原因。 2、質疑。 三、精讀感悟 1、開始一邊讀一邊想,然後畫天都峰。畫後幾人到屏台上展示、交流自己畫這幅畫的意圖。 2、相互評議。 3、練習讀。 4、兩個人被指明讀後,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5、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問題,然後進行彙報。 6、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四、賞讀內化。 1、前後桌几人一組分角色,開始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 2、同學們相互討論問題,然後進行交流,探討每句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表達怎樣的心情。 3、兩組分角色朗讀,其餘組聽後評價。 4、學生想像老爺爺爬天都峰時的樣子,與小朋友山的樣進行比較。 5、學生分組討論,接著每組派代表彙報。 五、遷移運用 1、學生自由發言,說實例,談體會。 2、好,同意。課後出壁報。 |
六、總結 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會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會從他人身上汲取量鼓足勇氣,戰勝困難的。同學們,你們有勇氣和信心嗎? |
[2005-02-14]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推薦閱讀:
※【精彩視頻】馬王堆導引術功法教學
※【教學收藏】北舞古典舞身韻《橫擰》《旁提雙晃手》
※詠春拳問手卸力實戰訓練教學
※如何在教學的每個階段中,正確使用節拍器?
※《幼兒園小班教育教學常規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