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業投資者的至深感悟

   作者按:        本文系投資家1973原創,轉貼者敬請註明作者和出處。歡迎您積極反饋讀後信息,包括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歡迎各界朋友光臨指教。        前言:        「一個專業投資者的至深感悟」系列發表之後,反響巨大;後因精力消耗較大和股市行情發展日趨激烈的緣故暫停。期間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希望我把這本書寫完。考慮到原有的思路沒有將極端行情(瘋牛或瘋熊走勢)納入進去,這次重開筆端順便將已經寫就的作一修訂以饗讀者。修訂後的版本和以前的主要不同是用筆者獨創的跟隨理論取代傳統的技術分析。傳統技術分析的缺陷是過於強調大概率事件,對於小概率事件(極端行情)採用止損來彌補,這會導致投資者在極端行情中容易遭受重創!而跟隨理論的特點是既適合常規行情,也適合極端行情,它的厲害之處是通吃所有趨勢,無論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        研究股市的方法有多種,主要的一是從價格變動的「原因」出發的基本分析派,內容包括宏觀經濟形勢與財政金融政策分析、行業發展前景分析、企業財務報表與管理文化分析等,這一派別最終將不可避免的納入「價值投資」的旗下;二是從價格變動的「現象」入手的技術分析派,內容包括K線分析、均線分析、成交量分析,注重研判趨勢方向和盤面多空力量強弱的對比,這一派別最終將不可避免的走向「專業投機」的道路。「專業投機者」和「價值投資者」的根本分歧是前者從根本上不相信價值投資理論。在前者看來價格的大波動僅僅只是宇宙萬象中的一種「循環」而已,所有的「偉大企業」最終都會倒下,即便數百年不倒也會因為規模過於龐大而對他們失去吸引力。他們和後者的區別更像是一種宗教的信徒和非信徒之間的區別。值得說明的是這種區別很少是由於後天思索的結果,基本上是生來註定的。價值投資的祖師爺宣稱:一個人如果不能在五分鐘之內接受價值投資的理念,那麼他終生都不會接受!他說得很對,我就是一個徹底的「專業投機者」,我一分鐘都沒有相信過「價值投資」理論。        「價值投資者」不能理解「專業投機者」。他們認為「專業投機者」的行為不可理喻,甚至道德上是邪惡的。但「專業投機者」卻很容易理解後者,正因為理解所以不信。他們對後者的研究成果在經過充分檢視後往往採取「拿來主義」的做法。本書除了討論這兩種投資道路,其它的如漫步隨機、混沌理論、陰陽八卦、四度空間都不在討論之列。本書的架構是以本人獨創的「跟隨理論」、「超跌理論」和「共振理論」為主題,加之成交量技術和「K線與均線的形態與位置關係」兩大技術,附之以實戰案例,系統闡述筆者的投資/投機理念與方法,作為廣大新股民深入研習的參考資料。徘徊在投資/投機之門外數年始終不見提高無法取得突破的老股民也可拿來作為敲門磚。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將股市的規模擴大到空前的水平,同時吸引了為數眾多的新股民,俗話說股市博弈的結局無外乎「七賠二平一賺」,因此本書是寫給那些有志於成為「專業投機者」的極少數人看的。        鑒於已經發表的章節大都是長篇大論,每章分2~3節,這樣寫作起來很累,更新很慢,這次修訂重新劃分章節,每章就是以前的一節,篇幅短小精悍,這樣方便寫作和更新,讓我不至於有勞累或畏難情緒。好處是隨時隨地可寫,迅速寫成,迅速發表,有助於本書早日完成。希望朋友們踴躍參與討論,多反饋寶貴意見,讓我們在本書寫作的過程中共同進步。        1、緣起        我大約於1997年3月份入市,迄今做股票第11年了,而且還會做下去。中間因為要用錢買房的緣故,停頓過一段時間,但是看盤、復盤、分析研究是11年來從沒有間斷過的。也曾看了大量股票方面的書籍,做了幾百萬字的筆記,感覺自己所下的功夫,即便不是最大的,也應該是萬里挑一、常人所不能企及的。支撐我學習做股之道如此長久的動力何在?答案就是一個:「興趣所在」加「生活所迫」。如果不是出身貧困而又有遠大理想,亟需改變現狀,最終達到財務自由境界,金融投機不會吸引我的目光,我也許會成為一個藝術家、作家之類的人物。但之所以堅持這麼久還孜孜不倦地研習,甚至在業績不怎麼好的情況下仍能堅持,則只能歸結為興趣了。我做事喜歡善始善終,做就要做到最好,而且喜歡探索事物的內部規律。股市為我提供了這麼一個舞台。我得感謝上帝,這可真是這個世界上我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        說股票投資這行好,那是真的好。不需要處理冗雜的事務,不需要開發市場或討好客戶,不需要管理僱員,甚至不需要營業場所——網上交易已經可以讓象我這樣的專業人士能在家中完成所有操作——甚至連扣稅都是電腦自動完成的。沒有比這行更省事、更省心的。而且股市不乏波動性。有波動就有贏利的機會,甚至是贏大利的機會。在我眼裡,這個省事省心又能賺錢的行業真的很對我的胃口,我不妨認為這是上帝專門為我量身定做的職業。我多次說過,如果有前世,那我大概也就是個股票經紀人或職業投資家什麼的。我的精神導師,成功學的鼻祖拿破崙·希爾說過,人們達成一個目標的願望如果想要實現,那它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願望」是不夠的,而必須是一種「熾熱的慾望」方可;非如此不足以低檔上百次的失敗,別人的嘲諷,朋友的不理解乃至家人的反對。正因為我對股市投資賺錢充滿了「熾熱的慾望」,所以才能夠屢敗屢戰,頑強奮鬥到今天。    但我想說的是僅僅有「熾熱的慾望」和由此帶來的不竭興趣是不夠的,你還得深入學習鑽研,找到正確的途徑。凡事皆有自己的內部規律,符合規律則興,不合則亡。在我看來,股市就是股市,它不比科學、藝術更複雜,也不比科學或藝術簡單。你掌握了股市的規律就能成功,就像你在科學、藝術領域足夠專業同樣能夠成名成家一樣。這就牽涉到成功的兩個必要條件,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真正的興趣」或「熾熱的慾望」,第二個就是你要成為這行的專家,對自己所乾的事有充分的、超出常人的了解。就如巴菲特所言: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當今世界,股市已是如此普及,只要是不太落後的國家,幾乎每個城鎮家庭皆有參與,形形色色的投資大眾遍布世界各地。美國的華爾街股市,迄今已經有200年左右的歷史。如果追溯投機的歷史,那麼有一句俗話,叫做「投機像山嶽一樣古老」。可以說,有人類的地方就有投機,自從人類進入商品社會投機活動就開始了。說到這裡就又回到了股市活動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之辯,就像做股票究竟是基本分析重要還是技術分析重要一樣,這些爭論分成正反兩大派別,口角激烈,結論至今不明。但是作為一個股市實戰者,你必須對這些有自己的看法。至於是何種看法反倒不重要。我作為專業投機者的身份已經在前言里亮明觀點,下面還會詳細敘述。 2、我是罪惡的賭徒嗎?        師出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選擇做股票的朋友,必須從思想上解決職業正當性的困惑。我以前經常在股票論壇發現有佛教徒在傳教,他們中的有些人聲稱炒股是罪惡的,因為你賺的就是別人虧的錢;或這一行業至少是不道德、不體面的,因為與賭博無異。是啊,外行的人的確很難說清楚一個執著的股市投機客和一個賭徒之間究竟有什麼分別。        2001年~2005年熊市的時候,大家都賠得服服帖帖,平時對人講自己是炒股的都嫌丟人,如果是相親的時候這麼說那婚事肯定要泡湯了——股民身份得不到社會的認可,還要承擔諸如「賭博」或「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心理壓力。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講,我不認為在股市賺錢是犯罪,也談不上不勞而獲。誰都知道炒股也是很辛苦的工作,尤其長期看是這樣。雖然最終有人賺有人賠,但是這是競爭的結果,如果炒股賺錢也算罪惡的話,那麼人類一切競爭的領域都充滿了罪惡了。而競爭恰恰是人類的天性,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做股和賭博真正根本性的不同之處在於:賭博贏的不確定性要遠遠大於股票,賭博出千的概率更高,也更容易;而股票,如果你對它足夠熟悉的話,它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要遠大於賭博。舉例來說,在賭博中你拿到什麼牌主動權不在自己手中(作弊除外),賭局的結果一取決於牌質,二取決於牌技,二者同等重要。但在股票這行,差牌(劣質股)你卻可以避而遠之。時機方面,一旦上了賭桌你將身不由己,賭局未結束之前不大可能因為你一個人停下來,你也不太可能總是以上廁所為名離開得太頻太久,除非你真的不想玩兒。但是股票,何時進場、何時出場完全自己說了算。偶爾也會遇到一些公司出千的情況,但是不要緊,從此遠離它就是了。在中國炒股最大的莊家是ZF,ZF也會出千,例如熊市中的「利好」,從來都是為機構拉高減倉用的。不要緊,等你有了足夠的經驗,自然會知道該怎麼做。        即便是賭博,也是有高手低手之分的。高手和低手的牌技天差地別,即便拿的是同樣的牌,二者的處理方式和結果也是完全不同的。高手能把一手壞牌打贏,低手卻能把一手好牌打輸!高手的牌齡固然不能太短,但是也可以不是最長的;能否成為高手,勤奮和天分同等重要,這一點和做股票是一樣的。《專業投機原理》的作者,有「華爾街終結者」之稱的維克多·斯波朗迪,就是職業賭客和撲克專家出身,他在書中也提到了自己從玩撲克當中受到的啟發。他認為,賭博和做股票(也許還包括其它的競爭性領域)要想成為贏家在原理上存在共通之處,比如追求大概率事件、持續掌握優勢等等。無論賭博或做股票,成為贏家的唯一途徑就是知識和良好的訓練,舍此之外別無它途。當然您知道,我並不是在這裡提倡賭博。        我經常在股票論壇上看到有些不學無術、不思進取又不知天高地厚的憤青公開發貼否認股票高手的存在,還有許多人甚至以辱罵有思想、有水平的高手為樂為榮。這一現象也存在於生活的其它領域,即水平低的人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和態度,傾向於通過攻擊水平高於自己的人獲得平衡和快感。姑且不論被他們攻擊的人是不是真正的高手,起碼這麼做閉塞了自己的視聽、阻斷了自己成功的道路是一定的。從來沒聽說過有哪個出口成臟、動輒狗急跳牆的人取得過令人尊敬的成就。在現代社會,良好的教養即便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也是必要條件之一。誰能夠想像,象巴菲特、比爾·蓋茨、李嘉誠這些人的內在如果是些鼠目寸光、心胸狹隘的小人,他們還能取得目前的成就?外在成就的偉大必定源於內在心靈的偉大,無論在何種行業,想取得非凡成就,你的內心必須在追求理想與道德自律方面與眾不同。        想獲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常識很簡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或者更簡單,和麻將專家、撲克專家賭上幾局,看結果如何,就知道這個世界上究竟有無「高手」兩個字存在。賭博尚且如此,何況是更複雜、更專業的股票投資/投機事業?有人否定高手的存在是因為他面對市場對人性的挑戰屢戰屢敗,於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別人也不能夠做到戰勝自我。如你所知,這又是另一種閉塞和譫妄。        總之要想成為股票贏家必須虛心學習,勤奮鑽研,如果有條件,儘可能的與贏家為伍。對成就大於你或水平高於你的人報以適當的尊敬,是一個初學者應有的態度。 3、我能以此為生嗎?         股民的身份形形色色,家庭出身、受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即使表面上看他們選擇了股票這樣同一個行業,但事實上他們來的目的和原因不盡相同。我很抱歉地認為,只有出身極為貧困,受到命運反覆嚴格的敲打和錘鍊,多次被金錢逼到牆角的人,或許有一些從股票市場贏錢的希望。你出身條件越是優越,越是不缺錢花,越不可能在股票市場取得成功。生活優裕的人如果足夠明智和謹慎,在股市上只能取得小的成功,而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有些家底殷實的人士雖然後來也在股市站住了腳跟,但這歸功於他們頑強的意志和從失敗中不斷學習的精神,從而抵抗住了慘敗或破產的打擊。        從歷史的經驗看我們沒有怎麼見到龍生龍、鳳生鳳的順利傳承,相反英雄人物的後代不可避免的一再出現侏儒化和脆弱化的現象,所謂「富不過三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這個意思。因此我不贊成生活優裕的人趟股票這趟渾水,因為出於娛樂目的的非專業化會導致必然的失敗。少時生活優裕的人普遍缺乏創富的動力,這是歷史規律;而競爭力嚴重弱化的有錢人的後代因為無知捲入投機和冒險,其下場之慘烈更是不難想見。相對而言股票市場還是比較溫和的,風險更大的期貨和期權市場更是專門為「有錢人」準備的吞噬他們財產的怪獸。        如果在股市上贏錢對你來說僅僅意味著一場興奮和喜悅,就像兒童意外獲得了一袋糖果,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價值或更深的意義,你也不會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金錢它有靈性,它只肯聚集在珍惜它和懂得它的價值的人手裡。而在其它人手裡,它就會慢慢散失。如前所述,你必須具備在股市上成功的「熾熱的慾望」才行,這慾望來自更高的追求和更大規模的善行。它必須足夠強大才能夠持久,才能夠不被戰敗。如果你並不真的需要在股市上成功,而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判斷正確或有多麼聰明,更有甚者僅僅是為了貪玩才來到這個市場,我勸你還是早點回家。因為股市不喜歡對「聰明人」說讚美的話,它只喜歡肯靜下心來傾聽它的呼吸、感受它的脈搏與心跳的人。只有適應它,了解它,才能與這時而柔順、時而狂暴的巨人為伍。        人們常說炒股的盈虧比例是「7虧2平1賺」,這個說法是不確切的。事實上一個一貧如洗的年輕人從股市崛起的概率比這個低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也並不比他從事別的行業成功的概率更低——就看他想取得多大的成就了。何以言此?比如搞科學或藝術的,如果想成名成家,成功率恐怕也不會超過萬分之一吧?比如同樣搞科學研究,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全世界範圍內也只是鳳毛麟角而已。但是科學和藝術有一點與股票不同,那就是前者你雖然不能成為大師,但可以學到個二流境界,混碗飯吃沒什麼問題的;做股票就不一樣,你要麼非常成功,非常富有,要麼非常失敗。如果你最遲15年之內不能做到源源不斷的賺錢,即便你不會因為透支融資而身敗名裂,股市把你變成一事無成、既老且窮的孔乙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有鑒於此,我很少見到有哪個明白人——尤其是缺乏社會保障的中國人——會真的只乾股票這一行。我之所以自稱是專業投資者,是因為我做股票的時間足夠長、知識足夠多、經驗足夠豐富;而且我從事的實業工作和交易時間是完全錯開的,也就是說,我有條件全天候看盤——這就是「職業投資者」或「專業投資者」的真正涵義。如果沒有實業做支撐,一筆交易需要止損數千上萬元,你哪裡來的底氣?更要命的是,人們常常把股市資金和自己的生活費混為一體,希望股市為自己需要的某件商品甚至一日三餐買單。還有人不斷把節衣縮食的養命錢投入股票賬戶。對於前者我想說的是財不如急門,欲速則不達。你愈是期望從股市賺到一輛汽車、半個房子或一件高檔時裝,就越可能賠進去這個數目的錢甚至更多。對於後者不斷往賬戶追加資金的行為,我認為資金賬戶一經建立,哪怕只有一萬元啟動資金,就應該封閉這個賬戶。其它所有的贏利和增值都應該來自股市,而不應該再追加哪怕一分錢。如果大家仔細思索我的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掌握了股市奧秘的同仁我想此時一定在被同一個問題所困擾:是否將自己所掌握的做股技巧傳授給後代?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因為到了此時我們完全明白手裡的這把劍是把雙刃劍!對我來講,我從來不指望後代會取得超越自己的成就。也許,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一生已經是我的最大祈求。他不一定非得做股票或非得不做股票。在走上這條道路之前,他必須經歷一定的挫折,懂得生活的艱辛和金錢的寶貴,懂得按法則出牌和永遠不能孤注一擲的道理。一個一心想獲得財富的人,他一定會獲得財富,而不論以哪種方式——只要這種方式符合道德良知或上帝的律法。  4、股票的本質是什麼?         在接下來的文字里,我會提出一些看起來與眾不同,甚至在正統的「投資者」看來有些離經叛道、聽起來驚世駭俗的觀點。我希望認同我的朋友繼續讀下去,不認同我的朋友一笑置之,不要較真,也不要企圖通過辯論來改變我的看法,更不要憤怒地謾罵。對我的觀點抱一絲寬容和同情的態度,將是我非常樂意見到的。因為我這些言論是深思熟慮的。我說的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說出了我所知道的全部,但我保證我說的全是實話。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你有十年以上的股票理論和實戰功底,我這些文字對你來說也許更容易理解;如果你是初學者,雖然過一段時間再來讀這些文字更為合適,但是現在不妨先跟隨我的思路讀下去。為了化繁為簡,有些地方我將不得不採取直接給出結論的做法。因為做股有許多流派,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會有「專業人士」站出來「批評指正」,很抱歉那樣的探討恐怕會使這本書偏離主題而在枝節問題上走得過遠。大家記住這裡說的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和認知,有些地方乃至整體上不符合你的思想觀念那是再正常不過的。        我們不得不從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入手:什麼是股票?股票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看起來是那樣簡單、基礎,但是兩百年來卻是愈辯愈模糊。在投機客看來,管它什麼股票、商品期貨、石油、美元乃至股指期貨,統統給它們取了個統一的名字,叫做「籌碼」。「籌碼」者,金錢魔術師之道具也!在電子交易的時代,你叫它們電子符號、遊戲砝碼也行。同樣是這些電子符號,在「價值投資者」眼裡,它們卻具備了貴族的血統:他們的「一股」代表一個企業,代表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和行業地位、代表該企業董事長的個人魅力、代表該企業的投資價值和發展前景、代表一隻能下金蛋的母雞……總之它被賦予了太多的神聖意義。在無神論統治下的國度,「價值投資者」對他們購買的那「一股」所抱持的感情和期待與神的子民對神的崇拜有相似之處。        眾所周知,美國當代股神沃倫.巴菲特是「價值投資派」的集大成者。他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費雪則是價值投資派的開山鼻祖。人們都知道巴菲特和他的兩位老師並不完全相同,兩位老師之間也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巴菲特、格雷厄姆和費雪這三個人對價值投資理論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從而走出了一條和以「道氏理論」為指引的技術分析路線完全不同的側重個股研究的新道路。他們的理念和方法深深的影響了後來在華爾街叱吒風雲的頂尖投資大師威廉·歐奈爾和彼得·林奇等人。然而不幸的是,美國的投資環境是獨一無二的,就象巴菲特本人是獨一無二的一樣。是美國造就了巴菲特,是在美國的經濟土壤上誕生了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就象香港造就了李嘉誠、台灣造就了王永慶一樣。這些人在中青年時期只要換個位置、挪挪窩,就會象鹽鹼地里種植的莊稼一樣無聲無息地死掉。個人認為,在美國之外的其它各國照搬價值投資理論,下場正是如此。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象美國那樣充滿勃勃生機和幾乎無窮無盡的創新力,以及在創新力基礎上維持如此之久的經濟繁榮。看看那些執世界各行業牛耳的偉大企業,那些曾經高速成長的「百倍股」、「千倍股」,成批成批地誕生在美國:微軟、英特爾、思科、通用電氣、沃爾瑪……不勝枚舉;除此之外還有成百上千以「十倍股」面目出現的中小企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誕生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這樣的人物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儘管格雷厄姆將他一生的經驗和理論都無私地寫在《證券分析》、《財務報表解讀》和《聰明的投資者》三本書中,但是後人能象它的作者一樣掌握這些彈性很大的理論嗎?巴菲特則是迄今為止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年長的企業家、金融家和投資家,他一生的經驗,又有什麼辦法可以傳授給後人呢?這些人500年未必能夠出現一個,他們是不可複製的!「價值投資派」的信徒們有集體淪為「偽價值投資者」的危險。        好在世界上業績突出的頂尖交易員沒有幾個是價值投資者,他們多數屬於本書將要重點討論的另一類人——以維克多.斯波朗迪為代表的「專業投機者」。迄今為止,他們的隊伍之龐大、業績之出眾,普通的「價值投資者」難以望其項背。尤其重要的是,以維克多.斯波朗迪為代表的「專業投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可以複製的,他們的分析方法也是能夠通過培訓來傳授的(指初級的、基本的內容,高級的技術和經驗還是得靠自己領悟)!因此這時常爭吵、爭搶「正統」的兩派哪個更適合中國投資者已經不言自明:在中國,專業投機,才是踏浪股海的王道!        綜上所述,得出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國內所謂的「價值投資者」們可能是一些連做股票的門都沒進入的一些人。他們中的部分人雖然賺到了錢甚至是大錢,但是他對自己所賺的錢很不自信,因為他不知道能否在下一次交易中複製自己的成功!所謂的長期持股的信心也經常因為盲目和缺乏方向感而倍受考驗和煎熬,在做假成風的中國股市這種矛盾錯亂的心情更為突出。他們是盲目的,更是懶惰的。因為對真正的投機藝術缺乏研究,他們會在接下來的熊市當中賠光自己在牛市中所取得的收益!  5、投資還是投機?         何為投資?何為投機?在《證券分析》一書中,有「華爾街教父」之譽的本傑明·格雷厄姆【1894-1976】給出了投資/投機的定義:「投資是一種通過認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並能獲得滿意收益的行為。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行為就被稱為投機。」 格雷厄姆特別指出,所謂「滿意」是一個主觀性的詞,只要投資者做得明智,並在投資定義的界限內,投資報酬可以是任何數量,即使很低,也可稱為是「滿意的」。判斷一個人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關鍵在於他的動機。一些人認為購買安全性較高的債券是投資,而格雷厄姆認為,動機比外在表現更能確定購買證券是投資還是投機。借款去買證券並希望在短期內獲利的決策不管它買的是債券還是股票都是投機。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再一次指出投資與投機的區別:投資是建立在敏銳與數量分析的基礎上,而投機則是建立在突發的念頭或是臆測之上。        在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出版之前,道氏理論是股市中最早提出的技術分析理論。道氏理論主要是一種把握股市整體運動趨勢的理論,其偉大的歷史地位迄今無人能夠撼動。當時,人們習慣以道氏理論和道·瓊斯指數來分析股市行情,而對單一股票的分析研究尚停留在較為原始、粗糙的階段。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與道氏理論的著眼點截然不同,他所涉及的是一個到他為止尚無人涉足的領域。人們這樣評價他的開創性研究:格雷厄姆遠遠不只是巴菲特的導師,他給這座令人驚嘆而為之卻步的城市——股票市場繪製了第一張可信的地圖,他為擇股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它與賭博這門偽科學毫無差別。投資業沒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產主義沒有了馬克思——原則性將不復存在。        不可否認,「價值投資者」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但是正如它的創始人格雷厄姆在他的書中一再強調的那樣,價值投資僅僅是在資本市場獲利的方法之一。本書第四章已經提及,這種方法依賴大師們本人的專業素養,在可傳授性、可學習性方面遠遠不及「專業投機者」的技術分析理論。從投資績效上講,後者取得的成就較前者毫不遜色。可以這樣講,只要將傳統的以「道氏理論」為根本的技術分析體系略加細化和修訂,即可以將「價值投資者」發掘的所有大牛股一網打盡,還可以捕捉到前者遺漏掉的全部牛股。對於同一隻標的品種,後者的買進價位通常比前者高,但是賣出價位同樣比前者高,有時候還可以高出很多。在買賣時機的把握上,前者永遠不是後者的對手,相應的在資金利用效率上也低於後者。        「價值投資者」在實戰中不敵「專業投機者」還體現在:後者在大跌市道中可以通過做空交易獲取暴利,但前者如果這樣做就缺乏理論依據,甚至因此不再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後果就象背叛了某種宗教一樣。而且前者因為不重視大盤走勢,常常會莫名其妙地損失30%~50%的資金或者利潤,對此他們只能以忍耐來彌補;但是後者如果訓練有素就完全可以避免這一點。更為嚴重的是在極端行情中,前者中對市場本質缺乏深刻認知的人受到的傷害之大足以使他們破產或接近破產。拿格雷厄姆來說,美國股市1929年的大崩盤使得他掌管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資產由此前的250萬美元下降到55萬美元,損失78%。關鍵時刻,合伙人紐曼的岳父雷斯向公司注資7.5萬美元,才使格雷厄姆避免了破產的命運。此前格雷厄姆是百萬富翁,一直過著奢華的生活;股災大虧之後,他甚至不得不賣掉了給母親買的汽車,辭退了給母親雇的司機。他告訴母親:沒有汽車和司機,也能活下去。之後苦熬了5年,才把虧損彌補回來。後來又做了幾年,才重新成為百萬富翁。        事後格雷厄姆回憶說:「這麼多的親戚好友把他們的財富託付給我,現在他們都和我一樣痛苦不堪。你們可以理解我當時那種沮喪和近乎絕望的感覺,這種感覺差點讓我走上了絕路。」在1932年寒冷的冬天,已經38歲的格雷厄姆寫了一首小詩表達了他當時絕望得想要自殺的心情:「靜靜的,軟軟的,一如輕絲般的飛雪/死神親吻著孤獨的人心/它的觸摸冷如冰霜,但總比無盡的憂傷好/它的長夜一片漆黑,但總比不絕的悲痛強/那靈魂不得安寧的人啊,何處才是你安息之地/那可憐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叢林中的追捕/煩惱纏繞著它的大腦,大地是它安息的枕頭/絕望籠罩著它的心情,泥土是它解脫的良藥。」         儘管我個人對格雷厄姆、費雪和巴菲特充滿了崇敬之情,上面引用格雷厄姆暫時受挫的事例也絕無譏諷或幸災樂禍之意——即便我有此意,亦絲毫動搖不了他的偉大成就與歷史地位——我還是要在這裡堅定地指出: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戰鬥,「價值投資」此路不通!因為姑且不論國內上市公司業績不穩,今年暴賺、明年巨虧是家常便飯;也不論大多數公司從來不現金分紅或紅利微薄得像是在打發乞丐;即便你真的具備了閱讀財務報表的能力,即便你所閱讀的財務報表不是假的,即便你沒有忽略報表內外那些至關重要的細節性因素——一句話,即便你真的能夠精確地判定一家企業的價值和成長性,可是你知道「價格」和「價值」的關係嗎?馬克思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事實的確如此;但是這是一句代價高昂的廢話。因為波動的範圍和彈性是如此之大,足以使你的個人財富在天堂和地獄之間震蕩!著名的「遛狗理論」是對這一現象最為形象的說明:        公司股價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其「內在價值」(假如它存在的話),這就像寵物狗(代表價格)總是追隨於主人(代表「價值」)左右,忽而超前忽而落後,但一般不會離主人過遠(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當兩方超過一定距離時,必定有一方將會縮短這個距離,不是狗找到主人,就是主人找到狗。假設狗和主人的距離通常保持在200米以內,狗主人對這一現象會慢慢「習慣」(好比股價在某個箱體內運動,投資人開始「高拋低吸」)。可是有一天,狗忽然因為不甚清楚的原因(也許它玩性大發吧),突然超前或落後主人2公里開外(這並不罕見),而且遲遲沒有回到主人身邊(就此走失也完全可能),試問狗主人對它還有控制力嗎?那些在這條狗身上押寶的「價值投資者」們又會是怎樣的下場呢?  6、投機——偉大的藝術         在本書的「前言」中我已經聲明自己是專業投機者,在本書第四章我又鮮明地指出了「在中國,專業投機,才是踏浪股海的王道」。有讀者好奇地問,既然如此,作者何不改名為「投機家」,或者模仿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乾脆取名為「大投機家」呢?呵呵,我若如此,則本書的讀者可能會減少九成。結果就象一個大廚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卻無人品嘗,一個媽媽生了個漂亮的寶寶卻因為取名為「魔鬼」而無人喜愛一樣。原因是大家對「投機」和「投機者」兩個詞還存在成見或者說誤解。        廣義上講,任何以低買高賣為手段,以獲取差價為目的的行為,都是投機。投資僅是投機的一種,字面上通常指代那些風險較低、確定性高但同時收益也較低的投機行為。比如購買國債算得上是一種普通意義上的「投資」,但那種收益率在專業投機者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價值投資者」可能會宣稱他們投資企業的目的是獲取分紅,絲毫不關心股價的起起落落。這是不確實的。因為既然是一項投資行為,哪怕是以獲取分紅為目的,也必然會關心自己所得到的「紅利率」,如果股價在某個時期迅速高企,而企業的利潤和分紅卻相對穩定,那麼「紅利率」勢必急速下降,甚至低於一年期銀行利息,此時繼續持有股票就是不智之舉,理應賣出。        巴菲特於2007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初,將手中持有的23.30404億股(原為23.47761億股,正式披露前已經減持1735萬股)中石油悉數拋空,上述原因是可能的理由之一(按中石油每年派現0.3元左右,以巴老最低拋售價11.26元計,對應的最高紅利率僅為2.7%,遠低於銀行利息)。在這項投資案例中,巴老於2000年以低於1.2元的成本購入11.09169億股,於2003年4月以低於1.67元的成本增倉12.38592億股,總投入34億元,平均持倉成本1.45元/股,累計套現超過300億元,獲利超過260億元,持股七年獲利率超過800%。應該說這是一筆極為成功的操作,有些人認為巴老「賣早了」(中石油最高見20.25港元),「少賺近百億」的說法是不了解超大資金運作與中小資金運作的差別。        以上是超大資金成功「投機」的經典之作(說它是投機是因為它仍然不能脫離低買高賣獲取差價這一模式,巴菲特持股中石油的這些年當中也收到了一些紅利,但這些紅利和通過差價賺取的利潤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技術分析的角度看巴老的賣點也是很好的,當然他懂不懂技術分析我們不知道。也許只有巴菲特的精湛功力和深邃眼光能夠穿透歷史的迷霧,從而捕捉到如此重大的獲利機會。儘管中石油的走勢仍然不能擺脫技術分析的框架,但偉人超凡的眼光和驚人的耐力不是凡夫俗子可以隨便學到的。        但這不是我等妄自菲薄的理由。相反,不客氣的講,對中小資金而言,持股7年獲利800%僅僅相當於每年翻番,連續三~四年的戰績而已!這樣的成績,想必許多人都可以做到,當然人家不說,你這輩子也甭想結識這樣的人而已。令人稱奇的是,股神增倉中石油的時機(2003年4月)恰逢香港市場見歷史大底(恒生指數最低見8331點),許多藍籌股都是這個時候見底,只是中石油的漲幅更大,表現更優異,也更適合容納超大資金而已。問題是,股神是如何知道香港市場見底的?他的判斷何以會與技術分析給出的結果一致甚至略有提前?這是一個謎!當然,真理只有一個,殊途同歸也許是再自然不過的。        不知從幾時起,關於「價值投資」出現了許多謠言或者說錯誤的認知,而這些錯誤認知是和巴菲特的言論密切相關的。比如他說,為了躲避喧囂的市場,他選擇住在奧馬哈小城,遠離紐約,遠離華爾街。他還說,他持有一隻股票數年數十年不動(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而絲毫不關心股價的波動。「價值投資派」的徒子徒孫們仔細研究這些言論,於是乎就得出了「買賣時機不重要,大盤走勢不重要,抱死自己的『愛股』不動搖最重要」這樣危險萬分的結論!當然巴菲特不可能說謊,根據我的理解,象巴菲特這種個性特質的人,總是忠實於自己,你想讓他說不是發自內心的話,還不如殺了他。大師講話是有其具體條件的,不能絕對孤立地理解,熱愛學習的投資人最好動動自己的腦子。看看巴老做的大量的套利交易,誰說他不懂技術?不重視買賣時機?        綜上所述,「投機」本是一個中性名詞,無所謂褒貶。換言之,「價值投資者」乾的並不是比「投機客」更高尚的事,前者與後者相比不具備任何道德優勢。關於投資和投機,英國有位成功的炒家是這麼說的: 「我年輕時人們稱我是投機客,賺了錢後人們稱我是投資家,再後敬我是銀行家,今天我被稱為慈善家。但這幾十年來,我從頭到尾做的是同樣的事……」時至今日,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地解釋「投資」與「投機」的語句了。 7、股市可以被認知和把握嗎?         如果股市毫無規律可言,不能被認知和把握,那麼這場遊戲將沒有一個人參與,大家早已做鳥獸散,我也就不會在這裡寫這本書了。無數的華爾街大師都在他們的書中說,股市是不可預測的,要敬畏市場。當然,這要看你預測到何種程度。精確到某一日或某個點位的預測當然不可能。受限於物質肉身的局限性,人無論壽命還是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象電腦那樣進行大量的、不知疲倦的運算,也不可能象電腦那樣長時間地連續工作。何況股市不僅受國內的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勢的影響,更受不可捉摸的人類心理力量的影響,即便是超級計算機,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模擬如此複雜的作用機制。一台電腦的壽命只有幾年,人的壽命只有幾十年,而股票市場的歷史已經長達幾百年。所以精確預測股市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俗話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你只要掌握了大致準確的預測技術,特別是一路跟隨趨勢而不是將預測變為螳臂擋車式的逆勢操作,就足以賺個盆滿缽滿,在有生之年做個飽死鬼。        來到股市混的沒有一個傻子,尤其是那些老手。所謂無利不起早,沒有一個人是來白乾的。人們每天早九晚三地到股市「上班」,勤勤懇懇地看盤復盤研究分析,吸引他們的除了興趣當然還有利益。並非每一個投資者都是被市場緊緊抓住無法擺脫的失去理智的賭徒,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家庭中還是好的配偶、父母或子女。他們怎麼可能會選擇和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作戰呢?他們在股市中浸淫多年當然都是有心得的,其中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心得和知識顯然都還曾賺到過錢;也就是說,他們都能夠「有限地」預測市場,儘管每個人能做到的程度不同。他們如果宣稱股市是漫步隨機的,那麼就可以肯定他們說的不是實話 ——因為自私,他們不肯和別人分享自己有限的心得和經驗!總之股民們都或多或少地把握了一些分析或預測股市的技術,但都如瞎子摸象,一葉障目而不見森林。他們的見解是片面的殘缺的,大部分僅僅停留在經驗或下意識層面,無法系統化也無法理論化,更不可能做到長期穩定盈利。        無數的前輩為了掌握股市的運行規律進行了不懈地研究,發明了種種分析技術,誕生了許多種理論,有基本分析法,有技術分析法,也有隨機漫步和混沌理論。如果投資人象某些外行所說的那樣等頂部和底部完全清晰時再來行動,恐怕早已深套或踏空20%~50%的幅度。那些說頂底是走出來之後才能看出的說法要麼是真的不知,要麼是故意誤導。事實上我們總有辦法在頂部和底部將成未成之際提早把它研判出來用以指導操作。如你所知,這個世界上肯費心費力把事情搞明白想透徹的勤奮之人有心之士實在是太少太少。大多數人還是固守已知的一點點知識經驗反覆去用,儘管有時靈驗有時不靈,操作績效也是時賺時賠,但他們就是滿足現狀而不願進一步深究,寧肯終生過著渾渾噩噩、糊裡糊塗的日子。所以你根本不必擔心你不能夠在這行出人頭地、脫穎而出!        眾所周知天氣變化是最複雜的,但是人類利用巨型計算機,已經能夠把天氣變化預報個八九不離十。前文說過股市並不比科學或藝術簡單或複雜,同樣的它也並不比天氣變化更複雜。它就僅僅是一個行業而已。只要你研究得足夠深入,經驗足夠豐富——總之,掌握了它的內部規律,然後按照規律辦事,你就一定能夠成功!華爾街的格言:「如果你能在股市裡活上10年,你應該能不斷地賺到錢;如果你能在股市裡活上20年,你的經驗將極有借鑒意義;如果你能在股市裡活上30年,你一定是一個極其富有的人」不是沒有道理的。拿國際象棋來說,其變化不也是幾十上百億種?但是將歷年來頂尖棋手的對局輸入電腦,讓電腦在瞬間做出幾億數十億次運算,做出最優選擇,最終還不是戰勝了國際象棋冠軍?        總而言之, 前人的研究成果為揭開股市的神秘面紗打下了堅實基礎,而計算機的應用大大簡化了人們認識和把握股市的工作量。事實上股市的運作模式並不複雜,變化也非常有限,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溫斯頓·丘吉爾也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新聞,只有你不知道的歷史。只要足夠勤奮、足夠用心,股市的規律性一定能被發現並被掌握,這句話也適用於任何行業。股市,它早已在高手的嚴密監控之下而很少出現意外;即使出現意外,只要即時修正,配合以良好的資金管理方法和風險控制制度,既無大礙,也不會影響贏利的結果。那些認為股市缺乏清晰的規律性,不能被認知和把握的讀者看後可能會感覺心裡不舒服或受到衝擊,在這裡我借用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一句名言爭取他們對我多一分寬容,他是這樣說的:「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8、理論與道路         無論是傳統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還是新潮的隨機漫步理論和混沌理論,如果不在這裡專門介紹似乎就對不住大家的求知慾。先說基本分析,已經從傳統的財務報表分析延伸到企業管理能力、成長性、壟斷能力分析,再擴展到行業分析和宏觀經濟形勢(如利率、CPI)與政策分析,需要分析的政策因素主要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與產業政策,它是價值投資者的利器。價值投資的四項要點:1、績優(最好有穩定發放的紅利);2、高成長性;3、安全邊際;4、長期持有,無不依賴基本分析給出的結果。對商品期貨而言,基本分析法主要是從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對價格的影響角度來分析價格走勢。從實踐來看,基本分析法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為投資者不可能掌握所有基本面信息,包括內幕消息(難以獲得),投資者面對公開信息的心理變化乃至他們的錯覺難以量化,我們甚至不能忽略任何不起眼的「細節」……總之工作量之巨分析結果彈性之大足以讓人望而卻步。        技術分析,是專業投機者必須掌握的內容。在我看來,它的核心內容必須而且只能是K線組合分析、均線形態分析、成交量分析以及K線與均線的位置關係分析,其它如技術指標、時間之窗……都是多餘。分析的目的是研判出多空力量強弱的對比,進而研判出趨勢的方向(或無趨勢的結果)指導交易。它有三個基本假設或前提條件:第一,盤面反映一切信息(或圖表包含一切、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第二,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第三,歷史會重演。關於第一條,20世紀美國偉大的股票做手傑西·利物莫說:「大眾應該始終記住股票交易的要素。一隻股票上漲時,不需要花精神去解釋它為什麼會上漲。」這句話可以推而廣之:無論大盤指數還是個股,也無論上漲還是下跌,永遠不必問為什麼就可以從中獲利。有志於成為專業投機者的讀者請務必將我改編的這句話牢記在心!        關於第二條,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這指出了我們從股市盈利的關鍵所在。股市有且只有兩種運行方式:趨勢(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和橫向盤整(即「無趨勢」)。因為股票價格波動取決於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這種力量對比此漲彼消、循環反覆;只要市場存在,就沒有任何一方能夠完全消滅另一方;當一方佔優的時候就會走出趨勢行情,即多方佔優走上升趨勢,空方佔優走下降趨勢;當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就會呈現橫盤震蕩整理的形態。但是這種多空平衡狀態無論時間長短都將會被最終打破,市場將重新走出趨勢行情,趨勢行情結束之後又重回無趨勢行情,市場永遠在這兩種狀態之間轉換。如果無趨勢行情結束之後展開的趨勢行情延續原來的方向,則被稱之為「整理形態」或「中繼形態」;如果趨勢方向逆轉,則被稱之為「反轉形態」,相應的區域被稱之為「頂部區域」或「底部區域」。        關於第三條,歷史會重演,混沌理論【Chaos theory】已經將之修訂為「自我相似性」,即市場所有的「頂」和「底」都類似,好比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但是所有的樹葉看起來都差不多。又好比你見到一個十年沒有見面的朋友,你可以認識他,但他肯定和十年前有所不同,不論身材還是相貌。這樣一改精確是更精確了,但不如前者簡潔。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歷史無數次重演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利潤,但只要一次改變就會造成損失。特別是在極端行情里,面對「意外」或「小概率錯誤」僅僅用止損來彌補是不夠的,因為短時間內造成的損失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當我們再次面對「歷史」時,為避免因為機械使用技術分析給我們帶來重大損失,必須使用本書後面將要介紹的「跟隨理論」來彌補傳統技術分析的不足。    正由於以上所述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局限性,從而導致人們對市場是否真有內在規律的懷疑。1965年,薩繆爾森得出「在股市上賺錢和在賭場上贏錢的難度相等」的結論,認同隨機漫步理論。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認為,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象一個在廣場上行走的人一樣,價格的下一步走向是沒有規律的。證券市場中,價格走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隨機漫步理論無疑是對圖表派的挑戰,如果該理論成立,所有股票專家都無立足之地。比它更複雜的混沌理論,被認為是和量子物理、相對論齊名的二十世紀的三項重要科學發現之一。混沌是一種表觀上混亂無序、而實際上具有深層次規律性的特殊運動形態;或者說,事物的發展在貌似隨機的背後隱含著一種非線性因果的「高級秩序」,即原因的細微差別,可能導致結果的重大差異。大家耳熟能詳的「事物(股票價格)永遠沿阻力最小的途徑運動」就是混沌理論的三大原則之一。        但是,相信我,你不需要成為混沌理論的專家就能從股市獲利。我個人認為,混沌理論固然是一門偉大的學問,用它來研究自然萬象和宇宙奧秘當不為過;但對於股市,根本不需要如此複雜的理論。因為該理論的複雜性甚至超過了股市本身!如果一個工具比被它研究的對象還複雜,我們何不直奔主題呢?對股市來說,傳統的技術分析理論和本書將要介紹的理論和技術就足夠了。 9、三種人,三種投機         我們已經知道,股票這行,包括任何行業,永遠都是老手賺新手的錢,內行賺外行的錢,專家賺大眾的錢。當然成為專家僅僅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成功的充分條件是:1,找到正確的道路;2,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足夠久的時間。做到這兩點需要三項能力:歸納總結證券市場內在規律的能力(或曰化繁為簡不為行情假象所迷惑的能力)、建立並執行自己的系統和哲學不為表面上漂亮但實際上有害無益的理論所誤導的能力、不斷從正確和錯誤中學習,調整策略向市場的本來面目貼近的能力;三項素質:即一個人做事的專註度、持久度和靈活度;以及一個特質:對證券交易無止境的熱愛。參與這個市場當中的人,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類:「搏傻者」、「專業投機者」和「價值投資者」,嚴格地講只有這三種人,沒有第四種。如果說有,那也只是其中兩類人的交叉而已。        所謂「搏傻者」,有人說就是承擔過量風險去追逐有限利潤的人,這種說法太狹窄。大體上說,「搏傻者」就是拿自己的無知和市場搏鬥的人,不管他這種行為是出於有意還是無意,從效果上來說都是一樣的。所有的新手都可以被歸類為「搏傻者」。當然,「搏傻期」過後會開始分化,少部分人轉化為專業投機者,少部分人轉化為「價值投資者」,但很不幸的,多數人會終生停留在搏傻階段,直到被「洗白」退出市場為止。能否轉化成功只有一個判斷的標準:能否獨立地、持續不斷地穩定獲利。這個過程一般來講,資質最佳的人,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資質中等的人,大約需要10~15年的時間;資質最次的,有可能需要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還僅是就勤奮鑽研市場規律的參與者而言的,大多數投資者,由於要麼缺乏追求,要麼不夠勤奮,要麼不願自律,而終生徘徊在市場的大門之外。        沒有會做長線的「搏傻者」,因為耐心特別稀少的緣故,「搏傻者」永遠只做短線和超短線。做波段更不可能,如果要做,一定是把頂底做反。下面我以直接給出結果的方式對餘下兩類遊戲參與者進行輪廓性描述:所謂「專業投機者」,就是那些一心探索市場規律,然後企圖按規律辦事的實事求是的交易參與者。這類人善於提煉事物內部的客觀規律,看問題直奔核心,不容易被行情假象或虛假無用的漂亮理論所蒙蔽。他們以市場本身為研究對象,只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不容易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不聽信任何所謂的內幕消息。這類人通常操作中小資金,也可以操作超大資金,他們的獲利能力在三類投資者中是最強的。他們主要使用技術分析工具,同時善於利用「價值投資者」的研究成果,尋找最佳的時機出擊。這類人以波段操作為主,兼顧短線和長線。        所謂「價值投資者」,就是一群巴菲特的模仿者和崇拜者。前面說過,由於對投機市場缺乏真正的了解,他們通過類似宗教信仰般的虔誠來彌補自信心的不足,同時對鎖定的標的股傾注了太多情感,賦予其太多的神聖色彩。這類人把全部精力用於研究企業而不是市場本身,以「基本分析」為工具,「大勢」和「時機」觀念淡漠,以喜歡長線持股著稱。事實上「價值投資者」隊伍里隱藏了一大批不肯正視市場、不肯研究市場自身規律的懶人,如果他們不肯做一點點紮實的功課,只是口頭上宣稱自己信奉「價值投資」,那麼他們在本質上恰恰就是前面討論過的「搏傻者」,感覺是不是有些諷刺?因此你不能根據一個人宣稱他是哪一類投資者就直接相信了他。你要看他具體是如何做的,特別是在參與了這個市場10年以後,那麼基本上塵埃落定,是哪一類就是哪一類,沒有含糊的餘地。讀者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描述給自己歸類。下面的討論都是就參與這個市場10年以上基本定型的投資者而言的。        前面說過,不同類型的投資者之間存在交叉。例如,「搏傻者」和「專業投機者」之間會有交叉,「專業投機者」和「價值投資者」之間也會有交叉,但一個嚴肅的「價值投資者」和「搏傻者」之間絕少有交叉。「搏傻者」有三種類型:1、走錯門的「搏傻者」。這類人在社會的其他部門或領域會取得相當好的成就,他們只是出於某種原因誤入股市而已!不要緊,如果果斷的走出去,仍能在其它領域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如果長時間混跡股市把其它都荒廢了,一生很可惜的。2、真正的庸者。我們說任何人做任何事時間久了都會出成績,唯獨這類人是個例外。因為這類人有個致命的毛病,那就是做事不能專註、不肯深入,不願持久,拒絕自律,沒有學習興趣,缺乏研究動力——總之一句話,不願意動腦筋,也不願意吃苦。這類人是真正的懶人,手腳懶不懶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腦筋懶,這一生基本就廢了。觀察這類人的一生,很容易會發現他們的一生都是在「嘗試」——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嘗試」——和不停地「改行」中度過的。他們試驗了一行一業,因為準備不足或不能堅持,失敗了,然後換另一個行業。當然,股市也是要試試的……他們終生都是在一連串的失敗中度過,從來沒有專心做過一件事,也沒堅持過任何一件事。他們做任何事都不是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而是敷衍了事,應付差事,直到短促的生命勒令他們停止「試驗」為止。最可悲的是,直到臨死,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這類人征戰股海的唯一「利器」就是想像力和對自己「難以置信的好運」的期待!如果他還自負的認為自己具備「超絕的智慧」可以脫離於交易法則之外(當然他是不會費心去研究什麼是交易法則的),再自信心爆棚或者賭念大發來點透支融資槓桿效應什麼的,其死況之慘烈死相之難看就甭提了。3、客串的專業投機者。因為所謂的「藝高人膽大」,專業投機者偶爾也會僅僅憑藉對多空力道強弱的判斷及其相互轉化的可能性分析,在毫無內在價值的投機品種上搏傻一番,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綜上所述,已經定型的「搏傻者」屬於「浪漫主義者」,他們在骨子裡不願意付出,而將所有的成功期待建立在「出奇的好運」、「上天的垂青」和「超絕的智慧」基礎上。他們不願意正視現實,生活在想像之中,夢想註定無法實現。他們討厭看別人的臉色過活但終生都不得不看別人的臉色過活。如果他們在現實中缺少一個領導那就必須接受配偶的領導。他們是投資領域乃至所有生活領域中真正的弱者和失敗者。「風」或「火」可以作為這類人的象徵。這類人代表投資者中的「左派」。        已經定型的「專業投機者」屬於「理想主義者」,他們喜歡自由——人身自由和財務自由,喜歡做自己命運的主宰和完全沒有羈絆地發揮創造力。他們不願意看別人的臉色過活。他們是獨行俠,不願意領導別人,也拒絕接受領導。他們是「現實的浪漫主義者」或「浪漫的現實主義者」。他們不象真正的「浪漫主義者」那樣脫離實際,但又不失理想。他們極不欣賞「現實主義者」們謹慎小心、局促狹隘的生活。在他們看來,「現實主義者」們無論是他們本身還是他們的生活,甚至他們的投資理念——所謂的「價值投資」——都太乏味了!「水」可以作為這類人的象徵。這類人代表投資者隊伍中的中庸之道,他們通常既不偏左,也不偏右。當然,有時既能偏向左,也能偏向右。他們是最靈活的一群人。        已經定型的「價值投資者」屬於「現實主義者」。頑固,堅守,執著是他們的特色。他們無疑是腳踏實地、令人欽佩的,一如耕耘的老牛。他們無疑是好父親、好丈夫、好兄長,但不太可能成為好的情人。他們是有責任感的人,也是可以依靠的人。他們在生活中有良好的聲譽,作息有規律,總是一步步堅實地邁向成功的目標。他們或許並不聰明,他們信仰的「價值投資」是否真的可行也非常可疑,但他們的精神力量感動了上帝,於是他們的盈利也就在情理之中!「土」可以作為這類人的象徵。這類人代表投資者隊伍中的右派。在這類人看來,「中間派」專業投機者的靈活如果還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話,那麼熱衷於搏傻的「左派」不僅是弱智的,在道德上也是可恥的;無論如何,胸懷博大的他無法同情或原諒「左派」。  10、紀念傑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         1877年7月26日,利物莫出生於美國麻州一個貧困之家。少年時代因參與對賭行(空中號子)的交易連連得手,贏得少年天才的美譽;之後轉戰華爾街,多次贏得巨量金錢和崇高聲譽,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在華爾街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他一生數度破產又再三崛起,1940年11月28日因操作失利和深陷抑鬱症舉槍自盡,為世人留下無盡遺憾。辭世前出版的著作《股票大做手操盤術》(How to Trade in Stocks)因出版時機欠佳而鮮為人知(主要是因為經濟大蕭條的陰影揮之不去,人們對股市大崩潰的恐懼猶存)。傳記記者艾德溫.拉斐爾(Edwin Lefevre)根據對他的採訪稿撰寫的《股票做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於1923年出版,該書系統闡述了利物莫一生的主要經歷和操作理念,由於書中許多觀點是開創性的,而且字字珠璣,文采斐然,至今已經成為投機領域的傳世經典和專業人士的必讀教科書。        利物莫雖然成名以後過著奢華的生活,但他總體上是潔身自好、誠實守信、律己甚嚴的,在個人生活上不失為一個令人尊敬的人。每次東山再起,他都會連本帶利向債權人清償那些法律早已豁免的債務。他一生專註於探索投機市場的規律,拿自己的錢身體力行,對投機市場做了大量開創性的研究,總結出許多重要的市場規律和交易法則。也正因為如此,《股票做手回憶錄》才會被後人視若瑰寶,主人公在辭世近七十年後其名號依然如雷貫耳。但因為他生前多次通過做空賺取暴利,不明白投資常識的人誤以為他是造成市場崩潰和經濟蕭條的罪魁禍首,因此當時忌恨他的人也很多。我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是在1946年被發明的,此時已是傑西辭世6年之後的事,因此他沒有機會享受我們今天利用計算機分析圖表的便利。當年傑西操盤的時候,交易者能夠擁有一個打出報價帶的報價機就已經是非常專業的了,大多數人都是盯著黑板上用粉筆寫出的報價進行交易。傑西就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記錄行情,靠著對數字驚人的記憶與敏感發展出一整套系統的操作方法。        在傑西征戰股市的年代,價值投資的王者沃倫·巴菲特還沒有出生,一直到他去世,巴菲特才只是一個只有十歲的孩子。他的前輩大炒家們如傑伊·古爾德(Jay Gould)、丹尼爾·德魯(Danidl Drew)、康門多爾·范德比爾特(Commodore Vanderbilt),沒有留下任何成型的理論或片言隻語的著作,「波浪理論」還沒誕生,「道氏理論」的集中介紹首次出現在1922年出版的《股市晴雨表》一書,而《股票做手回憶錄》1923年就出版了,此時傑西早已功成名就,也同樣不可能從中受益半分。傑西是技巧高明的行情數字閱讀人,他沒有圖形可看,只看行情數字和價格動向,就知道交投熱絡的股票何時或者正在刷新高價紀錄。閱讀行情數字是很難精通的一門藝術,難就難在必須時時盯著它們不放,而且可能讓人情緒翻騰不已。做這件事需要非凡的定力和強大的守則,以免「套牢」在行情數字里——就象今人可以輕而易舉的迷失在電腦圖表裡一樣。    今天對於投機市場操作具有重大指導作用的理念、策略、技巧和一系列交易法則,幾乎全部都是利物莫在實戰中發現的,因此他的歷史地位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大局觀方面如只有大波動才能賺大錢、大波段抱股不動、時機選擇不能過早或過晚……具體技巧方面如摒棄內幕消息、判斷大盤動向、分析板塊效應,抓領導股,觀察成交量變化,創新高追擊……資金管理方面如試探性建倉,順勢加碼,迅速止損……等等,對人性的高度認知和對交易心理的反思更是精彩絕倫,前無古人。看看他這些如珠妙語吧,有多少你已經耳熟能詳:華爾街沒有新事物,華爾街不可能有新事物,因為投機就象山嶽那樣古老。股市今天發生的事以前發生過,以後還會再度發生/我從來不會生市場的氣,從來不跟大盤理論,生市場的氣對你沒有半點好處/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虧光一切更能教會你不該做什麼。等你知道不該做什麼才能不虧錢,你開始學習該做什麼才能贏錢/一個人可能看得清楚而明確,卻在市場從容不迫,準備照他認為一定會走的方向走時,他變得不耐煩或懷疑起來。華爾街有這麼多根本不屬於傻瓜的人,卻都會賠錢,道理就在這裡。市場並沒有打敗他們,他們打敗了自己,因為他們雖然有頭腦,卻無法堅持不動/考慮大盤,而不是個股/大盤並非總是立刻就講真話的/股價永遠不會太高,高到讓你不能開始買進,也永遠不會太低,低到不能開始賣出,除非第一筆出現利潤,否則別做第二筆/在多頭市場看多,在空頭市場看空/總有一個錯誤在你前邊/關心把事情做得正確,而不是關心賺錢/股市不會為你的皮大衣付錢/身為投機客,我的事業是始終支持自己的判斷/投機客的勇氣就是有信心根據自己的決定行動/股票投機成功的基礎,是假定大家未來會繼續犯以前所犯的錯誤/不要指望把利潤救回來,在還能出脫而且能夠廉價出脫時,趕快脫身/學到自己可能沒有任何理由就做出愚蠢的操作,對我是個寶貴的教訓。我花費了幾百萬美元,學到交易者另一個危險的敵人是:可能被心思敏捷、魅力十足、能言善道的人打動。利物莫還說:「賭博和投機的區別在於前者對市場的波動壓注,後者等待市場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股市賭博是不會成功的。」         利物莫晚年失利的原因可能如下:一是和當時的市場規模過小有關。那個年代的美國股市規模太小了,還很不成熟,流動性很差,而他當時的影響力大到竟然可以影響市場的地步,這樣當市場轉勢的時候,哪怕他看出來了自己的糟糕處境,在市場規模狹小,尚未實現電子交易的情況下,他又如何能及時處理自己的頭寸,迅速從不利的情勢中擺脫出來呢?——一句話,當他的頭寸大到「我即市場」的時候,恐怕也只有眼睜睜的看著被困其中吧,任何人都無法贏得和自己的賽跑。二是緣於青澤先生所說的「人的本質性的非理性」因素。由於生命的短暫,精力的有限,人不可能完勝市場,而不能完勝市場的原因是不能完勝自己,這是由肉身的物質屬性決定的。人也不可能永遠處於健康、清醒、理智的狀態,即便身體條件沒什麼毛病,一個人的精神意志也不可能一直處於「理性」的管轄之下。就象潛意識的力量遠大於意識的力量一樣,非理性的力量也遠大於理性的力量。不管交易守則被多麼嚴格的執行,也不論執行的時間有多久,總有被違背的時候。這樣的情況只要有一次——如重倉逆勢,如沒有及時擺脫虧損頭寸……等等,哪怕只有一條,就足以致命。古語所說的:「威震四海、勇冠三軍,只沒本事,降伏自心」,就是這個道理。三是可怕的抑鬱症,會導致厭世情結,而這種厭世情結又會導致當事人傾向於自毀。不僅僅毀滅自己的肉體,還會在潛意識的支配下先親手毀滅自己的事業。也就是說,利物莫有可能是在病態心理(如多次大起大落之後產生的一種虛無或荒謬感)的驅使下「故意」陷入了麻煩交易的泥潭。這個原因才是最關鍵的。這個偉大而又可憐的人在臨終前寫給妻子的信最能說明問題。他這封信上說:「我的人生是一場失敗」!寫完這封信後,利物莫就在曼哈頓一家飯店的衣帽間里,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說他的自殺是源於對人生和投機事業的內在絕望,我想沒這麼複雜。自殺就是對生命的一種主動放棄。生命都可以放棄了,投機事業自然也可以。有人說這個偉大人物的晚年失敗,一定是他在工作中放棄了自己多年堅持的原則,或碰了自己多年警戒不去碰的東西——一句話,他違背了自己的交易守則,所以他失敗了。就如他自己經常說的,只要他堅守自己的交易守則,他總能盈利;而只要他違背自己的交易守則,總會賠錢。但這只是結果,不是原因。總之利物莫的兵敗身死有其具體條件,如果是在今天,他的日子會好過多了。在華爾街的眾多大師中,他的結局是一個令人惋惜的例外,因為從《股票做手回憶錄》這部書的價值來看,他無論是操作理念還是技巧,都達到了堪稱大師的境界,至今仍然無人能出其右。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人對他的懷念和敬仰,不是淡漠了,而是越來越深切。儘管他破產自殺了,可是沒有人能否定他的偉大成就和歷史地位。
推薦閱讀:

重罰款輕賠償對投資者不公平
義大利公投風險上升 投資者提前防禦歐洲黑天鵝
對於港股通投資者而言,證券組合費是什麼費用?怎樣收取?
不讓小散買股票?天理呢

TAG:感悟 | 投資 | 投資者 | 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