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絡氣功

經絡氣功(養生)床上運動, 健身, 開場白, 姿勢

開場白經絡功法的來龍去脈第一章床上運動第一節 練功準備第二節 下肢運動第三節 上肢運動第四節 脊柱運動第五節 頭頸運動第六節 吐納收功第二章寒暑不侵健身術第一節 健身術的來源第二節 健身術的練功方法(一)預備姿勢(二)練功方法(三)功法釋義第三章經絡運動自療法第一節 經絡的名稱第二節 十二經循行序列第三節 十二經所屬疾病第四節 經絡運動方法附:病例舉要第四章導引祛病生活要則《導引卻病歌》淺釋)第五章服氣強身法第一節 呼吸的生理概說第二節 服氣法與健康的關係第三節 服氣方法第六章古代養生十四法第一節 靜坐調息法第二節 長生三法第三節 胎息銘第四節 長生一十六字訣第五節 反舌塞喉法第六節 上元六合聰耳目法第七節 轉肋舒足法第八節 營治城廓法第九節 按摩腎俞穴法第十節 摩湧泉法第十一節 擊探天鼓第十二節 拭摩神庭第十三節 下摩生門第十四節 櫛發去風第七章保健灸法第一節 足三里長壽灸第二節 灸臍培元法第三節 大椎灸強壯法第四節 灸風門預防中風法第五節 小兒身柱灸第六節 老年抗老防病灸附錄:經絡領域學說一、經絡體系表二、經絡系統組成表三、經絡臟腑的表裡關係四、經脈的循行順序五、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六、十二經別循行概說七、奇經八脈開場白經絡功法的來龍去脈我生於1909年,今年八十一歲。在中醫專家門診,常常出現這樣的場面:病人第一次慕名前來求診,看我頂多年過花甲,往往以祝願的口吻說,「祝您老活八十歲!」意思是,你還能給病人治病二十年,你還不高興嗎?我的回答卻出乎病人意外。「我今年已經八十一歲,如果照你的話來說,去年就完了!」病人立即改口說:「一百歲,一百歲!」並且表現出十分抱歉的神色。出現這樣的場面,無非是因為我紅光滿面,神采奕奕,頭髮不白,臉上沒有皺紋,身子骨筆直,走路飛快,從早七時半就上班,有時一口氣工作到十二點半或下午一點,診治五六十位病人,毫無倦容;寫字手不顫,看新五號字的書報也不戴花鏡,走十里二十里路毫不疲倦,這哪裡象八十一歲的老人呢!1988年,我兩次應邀赴日本講學,用《遼寧日報》海外版記者竇志堅先生採訪報道的話來說:「被日本同行稱譽,日本《朝日新聞》和富士電視台為此大加宣傳,一時間,求診者如潮,讚譽聲四起,「眼針」熱潮,風靡日本。」我發明的「眼針療法」,治療中風偏癱,往往針紮下去,病人立即離床行走。日本記者紛紛來訪,他們進入我所應診的診室往往奇怪地說:「這屋裡哪有八十歲的老人呢?"說我不象八十多歲的老人,這還只是從外表來看。我的健康檢查結果,心電圖正常,血壓不高,心肺無病,脊柱正直,消化系統良好。我個人的生活日程:早六時起床,洗臉刷牙,收拾床鋪,擦抹寫字檯,坐在軟椅上讀書,六時半或七時早飯後上班,從家走到醫院需要五分鐘,這是我散步的時間。進入診室,經常把早已候診的五六十位病人一口氣看完,午飯後,睡一小時,精神煥發。下午在家讀書、看報,閱讀大量來信,接待來訪客人。晚飯後寫回信,讀書或寫文章,電視如有好節目,看半小時左右。唯一的嗜好是讀書,不讀書則心情不愉快。晚十一時練功十五分鐘,洗澡,十二時卧床,五分鐘後入睡,神清夢穩。如此生活,數十年如一日,逢年過節,星期假日,雷打不動。近三十年來沒有生過大病。有人問:「你是醫生,是不是常吃抗老延年的葯呢?」我爽快地回答說:「不吃藥。」又問:「那麼你練氣功嗎?」我說:「不練。」人以為奇,我自己卻得力於「晚十一時練功十五分鐘"。這種功法要從頭細說。經絡功法,有人稱為「彭氏功法」,實際並不是我發明。它是古代秘傳,鮮為人知,待我從頭說起。我幼年身體單薄,可以用「弱不禁風」來形容。七八歲的時候,上街遇見大風,我頂風走就張口喘氣,前面必須有人給擋風。姐姐常作為主要擋風人,至今不能忘懷。以後身體逐漸好轉,但比正常的兒童還差,由於不愛運動,身體發育不良。十六歲學醫,體質雖弱,記憶頗好。二十二歲行醫,直到五十歲,大病沒有,小病不斷,吃飯不香,身體不胖,動作遲緩,反應很慢,傷風感冒是經常的。幸喜生平不知煙酒味,基本上不挑食,高梁米粥、包米麵餅子吃得滿香,豆腐更覺可口。二十二歲以後在藥房坐堂行醫,對於盛情招待的美味佳肴,也從不進食過量,因此,身體從不發胖。只是除了治病、看書以外,一無所能,簡直就是個書獃子,形容清瘦,好似病夫。那麼,我老當益壯的後勁是哪裡來的呢?這活要從三年災荒開始。六十年代初,連續三年災荒,人人消瘦,自不待言。記得有一次到中國醫科大學出席學術會議,我上台講話,忽然上氣不接下氣,勉強講下去有氣無力,沒精打采。以後著名外科教授陳淑珍回憶說:「那時候,我們看你完啦!」可見消瘦得令人吃驚。有一天我上省政協去開會,秘書處長鄭平同志驚訝地說;「彭委員!你怎這麼瘦哇?」我說;「現在有誰不瘦?」鄭平說:「不,你瘦得特別厲害,都嚇人!」我無可奈何地說:「那有什麼辦法?」鄭平說;「有辦法。政協正組織常委上安東(今遼寧省丹東市——編者注)療養,你雖不是常委,也讓你去。」誰料這一去,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從此學會了以「床上運動」為主的練功法,經過逐步發展補充,現在統稱為「經絡功法」。既然是跟別人學的,為什麼將此功法稱為長壽體驗與養身秘訣呢?其實並非掠人之美,乃因其功總結傳播自我,飽含了我的幾十年經驗。那次參加療養的都是遼寧省政協常委,並攜帶家屬。偏偏有一位常委王理寰先生,家在北京,單身住會,我和王委員同住一室,無意中竟學會了「床上運動」。王理寰,遼寧省遼陽縣人,幼年在私塾讀書時看見老師每天做「床上運動」,也聽老師講過床上運動的好處,耳濡目染,自然學會了,然而卻不經常練,童心好動,有時學著老師的動作當作兒戲,豈料後來竟挽救了他的健康。王理寰給我講了很多武術故事,說他在中學念書時就學會各種武術。但是就去病強身、益壽延年來說,什麼武術也不如「床上運動」。他說「床上運動」有四個好處:「第一,容易學習,三五天就可以學會,學簡化太極拳還得用十天半月的工夫呢;第二,不佔場所,在床上練,不受氣候的影響,颳風下雨也一樣練;第三,動作輕柔,病人可以練,無病的男女老幼都可以練,有病的能治病,沒病的可以強身,益壽延年抗老;第四,其他武術必須經常練,天天練,一間斷就退步了,而『床上運動』如果因事間斷一兩個月,再揀起來,功效還是一樣。」王理寰,行伍出身,曾隨張學良將軍進關,作戰英勇,升到營長時仍身先士卒,受傷後一隻眼睛失明。出院後雖然還當營長,但是精神頹靡不振,身體也逐漸衰弱。王理寰畢竟是個善於思考的人,他想,難道瞎了一隻眼睛就斷送了我的一生嗎?不能,我要振作起來。用什麼方法振作呢?他偶然在街上看見有個七八歲的孩子用單腿輪換地跳著走,於是領悟到小孩陽氣升發,不自覺地用一條腿跳看走,我何妨試試。從此,他在閑暇時候就關起門來,學著小孩那樣跳,起初自己覺著好笑,過了一個多月,斷覺精神煥發,從此跳個不停。但一個營的事務,經常有屬下軍官來彙報或請示,或送文件批閱,單腿跳的運動常被打斷,而且有幾次被別人看見,傳為奇談,自己也覺得不是個經常的辦法。於是再想,想來想去,忽然想到小時候跟老師學的「床上運動」,於是每天按照已記住的姿勢複習、練功,居然收效,比單腿跳要好得多,而且在床上練又不受任何干擾,由此不間斷地練功,精神和體力都逐漸恢復。有一天帶兵路過一個村莊,天色已黑,把部下安頓休息以後,他又在自己住宿的房間里練起「床上運動」。忽然,房東老翁推門進來說:「營長你會這個?」王理寰說:「我會。」老翁說:「但是你有很多地方不對,我扒窗戶看半天了。」王理寰一聽遇見了行家,就談起自己是七八歲時學著玩的,當時也未必全會,現在已隔二十多年,快忘凈了,並向老翁請教。經過老翁熱情的指導,就一直堅持,練了數十年,從不生病,而且抗老。王理寰參加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曾經遠征越南。解放戰爭時他隨國民黨五十二軍駐守瀋陽,擔任130師師長。1955年遼寧省政協成立,包括王理寰在內的張學良舊部五位成為政協委員。王理寰年近七旬,精神煥發。在遼寧社會主義學校學習時,和工商聯秘書長侯啟興勞動競賽,挑一百擔水澆菜園子。侯啟興時年三十多歲,身強力壯,按理說和七十來歲的老頭子比勞力,當然穩操勝券。然而,事實適得其反。每當休息的時候,侯啟興抽煙,王理寰就練「床上運動」。等挑到四、五十擔的時候,侯啟興認輸了,王理寰還是照樣挑水不止。同學們解勸,王理寰說:「人說了話要算數,侯秘書長認輸了可以不挑,我不能圖僥倖,非挑足數不行,結果挑足了一百擔水,人人稱奇。」王理寰說:「床上運動,奧妙無窮。睏乏了,一練就精神煥發;失眠了,一練就酣暢入睡;練武術乏人,床上運動解乏,其妙無窮。」我早就知道王理寰會練「床上運動」,但是看起來眼花繚亂,有畏難情緒而不敢學。這次住在一個房間,聽他講得津津有味,終於引起我的興趣,每天學習,不知不覺地竟學會了。北京的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員是由各省政協推薦的,基本都是政協委員。每期為時一年,半年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半年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目的是改造世界觀。每期學員中都有武術家,他們每天凌晨起床,練武不止。同學們願意學什麼武術都有方便條件,但是體弱或有病的同學卻吃不消。王理寰是第四期學員,同學跟他學習「床上運動」的越來越多,因為不費力氣,一學就會,又可以治病,「床上運動」風靡全校,老師也跟著學。臨畢業時候,老師很惋惜「床上運動」沒人教了。王理寰知道我是第五期學員,他說:「不要緊,第五期還有一位會練此功的。」1963年,我入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這期學員中有一位天津醫學院楊院長,入學後發現有心臟病,嚴重神經衰弱,學院勸他退學,他則要求帶病學習。開頭想學太極劍,但身體不能適應,以後學習「床上運動」,心臟病減輕,睡眠良好。從此帶動大部分同學學習「床上運動」。有的同學在學武術的同時還學「床上運動」。我們在練功的同時編印資料,「床上運動」傳播很廣泛。我們學院的孫允中教授,有高血壓症,往年發作,常常住院數月。自從學會「床上運動」以後,近二十年沒有發作,今年八十八歲,身體還很健康,步行上班,每周出診三次。最初我向王理寰學習時,發現各種動作都與經絡循行相關。由於他不懂醫學,運動的起止有時和經絡循行路線相反。我為之改正了幾個姿勢的起止順序,又用經絡學說對每個姿勢加以解釋,並印出材料廣為傳播。因此說「其功總結傳播自我」,因名「彭氏經絡功法」。至於王理寰的私塾老師,練了一輩子「床上運動」,活了一百多歲。王理寰先生也活了九十五歲。第一章床上運動床上運動又名「抗老延年健身術」,以調整經絡平衡為主要作用。經絡學說是中醫基礎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共有十二經,十五絡,絡脈是經脈彼此互通的聯絡路線。十二經分別通到臟腑,一般都習慣叫做「五臟六腑」。實際臟腑各有六個。六臟是心、肝、脾、肺、腎、心包;六腑是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臟腑各有一條經脈,上懸貫於頭腦,外通聯皮、脈、肌肉、筋膜、骨骼以至骨髓。還有輔助十二經所分布不到的部位的奇經八脈。十二經的名稱就用六臟六腑的名稱如肺經、肝經等等。奇經八脈不通聯臟腑,名稱也就不以臟腑為名,而稱為任、督、沖、帶、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元朝以後,把奇經八脈的前正中線(解剖學叫白線)的任脈和後面脊椎正中線的督脈也併入十二經,統稱十四經。中醫第一部經典著作是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對經絡學說非常重視,認為經絡(又稱經脈)能夠「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人的經脈循行在周身內外,左右各有十二條經脈,互相對稱,保持平衡。因為每天要工作,要思考,還有風寒侵犯,導致十二經左右不平衡,自然影響到臟腑,於是就會出現某些癥狀如麻木、疼痛等。經過醫治,使經絡達到左右平衡,癥狀自然消失。用儀器測定,人的經絡總是不平衡的,輕時感到疲勞,嚴重失調則發生某些癥狀。醫生用針灸、按摩、藥物、氣功、體育等治療方法,使經絡達到平衡,從而治癒疾病。「床上運動」就是經過各種適應經絡的運動姿勢而使經絡達到左右平衡,由表及裡,由經絡內聯臟腑,上懸貫於腦,所以有病可以治病,沒病可以預防疾病,抗 老延年,永葆青春。第一節練功準備床上運動的時間以清晨起床以後或深夜就寢以前為宜。由於練功時要寬衣解帶,有工作的可安排在就寢以前,退休的可在起床以後。盤腑端坐床上,領鉤、褲帶都要解開,心裡什麼也不要想。雖然不需要意守丹田(下丹田系氣海穴,參見圖4-2),卻要平心靜氣,專心準備練功。這樣靜坐三五分鐘,練功開始(圖1-1)。第二節下肢運動脫掉長褲,僅穿短褲,冬季如室內氣溫較低,可在練完下肢運動以後穿上長褲。共六段一、兩腿伸直,兩手伸指放在大腿根部的外側(圖1-2)。兩手由腿跟向下推到外踝,初練可能推不到外踝,推到哪裡算哪裡,日久自然推到外踝。脊柱伸直,隨著手向前傾斜。做姿不變(圖1-3)。再將兩手移至內踝上際,這時手指轉動由外踝移到內踝的上邊,由內踝向大腿內側直推到腿跟。手掌手指要緊貼大腿的皮肉。這樣的動作反覆32次(圖1-4)。腿的外側是足三陽經循行部位,即胃經、膽經、膀胱經,推此三經,必須用手緊按大腿皮肉,方能起到作用。腿的內側是足三陰經,即腎經、脾經、肝經的循行部位。足三陽經「從頭走足」,在下肢的外側。足三陰經「從足走胸」,在下肢的內側。這兩個運動,可使兩腿的足六經首先得到調整。二、兩手拇指按足三里穴(參見圖1-8)其他四指平放,拇指用力按壓32次(圖1-5)。足三里穴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叫做合穴(各經都有井穴、滎[ying]穴、俞穴、原穴、經穴、合穴,都是重要穴位)。足三里能治胃病,可助消化;散寒活血,可治腿疼。胃為「後天之原」,用艾灸足三里,可以益壽延年,謂之「長壽穴」。每天揉按32下,對胃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加強壯、抗老延年。三、伸直兩腿,以兩手掌揉按膝部(通稱「膝蓋」),由內向外揉按32次。膝關節是下肢的主要關節,支持全身的重量,運動時起槓桿的作用。長久站立工作或受涼,都容易患膝關節炎,這是風濕症里的多發病。每天揉按膝關節,既可預防又可治療膝關節炎,又通連胃經。揉按至少32次,膝關節炎患者可以增加一兩倍。四、先練左腿。左腿彎屈。用右手拇指按在左腿曲泉穴,同時中指托在委中穴,另用左手掌攀在膝蓋下邊,使小腿上下擺動32次(圖1-7,圖1-8)。曲泉是腎經穴,委中是膀胱經穴,膝蓋下邊屬胃經、膽經,這個運動時上述各經都可得到益處。對治療和預防膝關節炎尤為適宜。練右腿時改用左手,動作與練左腿時相同(圖1-9)。五、赤足端坐床上,使兩足心相對,趾離一尺左右,以手掌搓同側腳心,由腳趾至腳跟,經過湧泉穴32次(圖1-10)。湧泉穴是神經的井穴,腎是「先天之本」,按摩湧泉,直通腎經。「腎主骨」,「腎開竅於二陰」,「腰為腎之府」,凡屬腰痛,腿軟,腎囊潮濕,疝氣,遺精,早泄,陽痿,婦女冷感症(對性生活不感興趣),搓湧泉穴都有效。有腎病的人,不拘於32次,可以增加到一二百次。六、兩腿伸直,兩腳趾前後翹動共32次(圖1-11)。前邊五個運動姿勢,對足三陽、三陰經有總的運動,又著重重複胃、膽、腎三經的運動。因病選擇,各取所需,哪一經有病就多練哪一經,儘可能增加運動次數。最後足趾前後擺動,使足六經共同運動,以增加其效果。第三節上肢運動共六段一、盤腿坐床上,兩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下,然後屈於胸前,由內向外畫圓圈32次。兩臂要保持與乳頭相平(圖1-12,圖1-13)。運動手三陰經,即肺、心包、心三經。肺主呼吸,心包是心的外圍,對心臟有保護作用。心臟主於血液循環。這三經對人體的健康有重要作用。常使經絡運動,由經絡通聯到內臟則呼吸正常,心血旺盛,心臟得到心包的保護,身體自然健康。二、兩臂向左右旁伸,與乳頭相平,手心向下,由左右一齊向胸部畫圓圈,手梢相碰32次(圖1-14)。運動手三陽經即大腸、三焦、小腸三經。大腸主於排泄,象清除垃圾一樣,只有大腸通暢,才能消化良好,食慾增進。三焦分別清濁,主於排除無用的水分,正常從尿排出。三焦有病,容易浮腫。小腸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器官。手三陽經的功能正常,自然二便通暢,消化良好,營養充足,精神健旺,心情愉快。三、兩臂伸直,手心向下,手指擺動,兩臂同時由左腿外側向右畫圓圈,眼睛隨著手梢轉動,旋轉16次。兩手放在右腿外邊,兩臂同時由右腿外側向左畫圓圈,其他動作相同(1-15)。這個動作,使手三陰經、三陽經同時運動,有利於加強運動的效益。四、左手手掌向上,將中指、無名指分開。右手手心向下,把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個指頭插在左手中指、無名指指縫中,用拇指從大魚際到小魚際畫圓圈32次(圖1-16)。右手運動同左手。人的經絡在頭面五官、手足終末,最為靈敏。使手六經的手指最敏感的部位得到按摩從而使經絡通暢。五、左手五指伸開,先後進行下述運動:(一)右手食、中兩指相併,推左手拇指橈(rao)側,從根到梢。這個動作是運動肺經終末。(二)用右手食、中兩指相併,推左食指橈側,從梢到根。這個動作是運動大腸經終末。(三)用右手食、中兩指相併,推左手中指前面,由根到梢。這個動作是運動心包經。(四)用右手食、中兩指相併,推左無名指尺側,從梢到根,屬三焦經。(五)用右手食、中兩指推左小指橈側,從根到梢,是屬心經。(六)用右手食、中兩指推左小指尺側,從梢到根,屬小腸經。通過上述運動,於是手六經的終末在手指部分都得到充分舒暢。再以同法用左手食中兩指推右手五指側。各推32次(圖1-17~圖1-23)。六、以拇、食二指捏另一手的手指第一指節的內外側,即「蟹眼」穴,兩手各32次(圖1-24,圖1-25)。最後再捏手六經的蟹眼穴,是使手六經共同強化的運動。第四節脊柱運動人的脊柱是督脈所循行的部位。督脈在經絡學上稱為「諸陽之海」,手三陽經、足三陽經都由督脈統帥,腎經亦由脊柱兩側上行入腦,因此是很重要的經脈。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督脈運動的機會較少,況且由於職業關係,久坐或坐的姿勢不正,常常導致脊柱彎屈,脊柱肥大,骨質增生,在中老年更是常見病、多發病。脊柱運動可起預防作用,對肥大性脊椎炎也有醫療作用。脊柱運動只有一個動作,似乎容易,實際很難。然而,經過用心學習,一般地有兩周可以初步模擬形似,逐漸地就可以完全掌握。這種運動姿勢,首先端坐,自然盤膝(隨便坐著使軀幹保持正直即可,圖1-26,圖1-27),臀部不動,頭頸不動,只讓脊椎由左向右旋轉32次;右側向左旋轉亦同。第五節頭頸運動共四段一、頸部運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脖子運動的機會較少。在醫院裡常見有頸椎病,或頸部強直,不能左顧右盼,有的「落枕」,有的胸鎖乳突肌強直,形成脖子向一邊歪。這一節是專練脖子的,不但手、足六陽經的頸項部分得到鍛煉,而且能夠預防各種頸項病,對腦系也有益處。盤腿端坐,脊背要直。頸部盡量前低後仰32次(前後算作1次);然後將頭部盡量向左右側彎32次(左右共算1次);再盡量由左右兩側分別向後扭項回顧(和八段錦「五勞七傷往後瞧」相似),左右算作1次,共32次(圖1-28,圖1-29)。【「八段錦」是古傳的八種運動姿勢:「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其中「五勞七傷往後瞧」,即盡量由左肩往後扭轉象看東西一樣,然後再向右做同樣動作,左右算一次,共運動32次(圖1-30~圖1-32)。】二、練耳練齒醫院耳鼻喉科有從鼻孔往耳孔打氣的醫療方法,很不好受。「練耳功」等於用自己的氣往耳孔衝擊,對初起耳鳴很有效,對病程日久的也會有改善。(一)端坐,別住一口氣,用拇、食二指捏住鼻孔,用力使這口氣向兩邊耳孔里衝動,這時自己可以聽到「忽、忽」的聲音,同時有氣體流向鼓膜。這個運動不可能一口氣鼓32次,能鼓幾次算幾次,次數多少,因人而異。(二)以食指按翳風穴,中指自然壓在耳前聽會穴,兩手分別壓同側穴,一抬一壓,同時閉口扣齒32次(圖1-33,圖1-34)。(三)以兩手拂耳朵32次(圖1-35)。翳風穴,聽會穴見圖l-38。揉耳同時叩齒並計數。然後拂耳32次,使耳殼震動繞耳的手少陽三焦經。三、拂面抗老古代養生家對唾液很為重視,稱之為「靈液」、「清水」、「長生酒」、「金津玉液」等。練功時先閉口以舌攪動,將舌捲起,待唾液充滿口腔,即以遍塗面部,然後把兩手搓熱,普遍搓臉。《黃庭內景經》:「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幹」。《黃庭外景經》:「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指玄篇》:「人人會飲長生酒,個個能成不死夫。」從現代醫學角度看,唾液對人體大有用處。唾液產生於口腔腮腺、舌下腺、頜下腺。正常情況下,這些腺體每天分泌約1500毫升唾液,其中含有多種酶類,具有殺菌抑菌、幫助消化等作用。近年來日本緒方知三郎等發現唾液中含有腮腺激素。這種激素雖僅為微量,但在抗血管硬化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有人據此認為唾液具有抗衰老的功效。腮腺激素是在唾液下咽過程中被食道粘膜吸收的,到胃裡即被分解。前人有「一口分三咽」的口決,要求將口中唾液分次咽下,這樣就能增加被吸收的機會,因此是合乎科學道理的。在青春期多易患痤瘡,也叫暗瘡,在臉上不但妨礙美容,而且有痛苦。因為人的周身皮膚都有皮脂腺,每天分泌少量的脂肪以滋潤皮膚使之光潔柔軟潤澤,臉上的皮脂腺比周身其他部位為多,人到了青春期身體發育,脂肪增多,臉上的皮脂腺因脂肪驟增使皮脂腺阻塞而生痤瘡。如果在青春期以前就每天以唾液塗抹在面部,把手搓熱後普遍搓臉,不但可預防痤瘡而且可使面色光潔紅潤,永葆青春,也是抗老妙訣。(一)以兩手中指端放在鼻旁迎香穴,由鼻旁向上推,過印堂到額中,再由額中分向兩太陽,經太陽、頰車穴交會承漿穴下方而止(圖l-36~圖1-38),計32次。(二)練目抗老閉目,兩手伸開,用手指由鼻樑山根旁向外輕摩上眼瞼32次(圖1-39)。練目抗老,有幾種好處。第一可預防感冒,第二可使面色光澤,第三可使容光煥發,老年臉上沒有皺紋。加以塗唾液搓臉,則效果更好。(三)搓塗駐顏練功以前,先用溫水把臉洗凈。這一段的練法,先使唾液充滿口腔,徐徐吐出,隨吐隨往臉上塗抹均勻。然後兩手掌互搓使熱,趁熱搓臉,順著面部肌肉紋理,在兩頰上下搓,在前額和下頦橫著搓,然後再搓脖子和頸後,和洗臉一樣。手涼了再兩手互搓,使手心發熱再搓臉頸,就是「乾洗臉」三遍(圖1-40)。四、搔發健腦以百會穴為中心,用兩手十指向前、後、左、右各搔頭皮32次,然後整理頭髮(圖1-41,圖1-42)。第六節吐納收功端坐,眼睛微閉,視鼻端,舌尖舔上顎,閉口用鼻深吸氣,越慢越好,待氣到丹田,以手按小腹鼓起而堅硬,當即放下舌頭,將這口氣從口慢慢呼出。如果某處有病,就用意往某處想,例如腰疼,在呼氣時就全神貫注想到腰部。天長日久,只要一想,腰部就有輕微的反應。若是沒有病,隨便呼出,收功。氣功屬於中醫學的一部分,必須按照氣功呼吸法進行,以通大、小周天。而氣功的關鍵在於「意守丹田」。性情急躁的人,對「意守丹田」視為難事。床上運動的吐納收功,只須呼吸一次,容易鍛煉。這套經絡功法練熟後,全部練一遍只需15分鐘。第二章寒暑不侵健身術第一節 健身術的來源1981年夏季,《針灸學辭典》編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蘇州開了一個多月。有一天我和姑蘇飯店服務人員中的一位蘇州姑娘閑談。我說:「蘇州是好地方!」她含笑說著吳儂軟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嘛!」我說:「你這蘇州小姐,生在天堂,工作在天堂,是最幸福的啦!」她嫣然一笑,若有所思地說:「冬天冷啊!」邊說邊縮肩曲背,形容冷的樣子。我說:「你每天在高級飯店裡工作還能冷嗎?」她說:「家裡邊冷啊!」我說:「蘇州無論如何冷,也沒有東北冷。我們那地方到了三九天,積雪不化,氣溫經常在零下20多度,最低還有時到零下30度,但是東北人不怕冷。」她用詫異的眼光對我發出問號。我給她講了一氣:「北方人到冬天首先穿著很厚的棉襖、棉褲,或者皮衣、皮褲、皮大衣,在戶外可以抗寒。農村呢,因為北方只種一次地,冬天戶外勞動很少,室內有火炕,一天燒兩遍,發出燃氣,象電褥子一樣。城市普遍有取暖設備,有暖氣或煤爐子等,也有設火炕的。總而言之,北方冬天室內比較暖和,外出時多穿戴就可以了。所以,北方人冬天是不怕冷的。夏天呢還不象南方這樣熱得難受。」蘇州姑娘象聽神話似的,大有嚮往北方的神情。1981年,我在浙江《氣功》雜誌上發表了《老人耐寒健身術》。這種健身術的來源也是說來話長。早在三十年代,我還是年輕的中醫,在藥房里坐堂行醫。有一年三九天來了一位老年病人,只穿著一身黃色的制服(偽滿時叫「協和服」),沒戴帽子。我說:「外邊人多手雜,老先生的大衣還是拿進診室來為好。」老先生笑了,他說:「我冬天不穿大衣,也不戴帽子。」我感到很奇怪。老先生說:「我在年輕的時候,身體很弱,冬天穿皮襖,外加皮大衣,皮帽子,還要戴防寒口罩。現在年過七旬,反而強健起來,冬天只穿這身衣服,裡面只有一件毛衣。」接著又說:「頭幾年我眼睛花了,不能寫小楷。今年眼睛突然恢復青春,還給同事們寫了好幾把扇子呢!只是耳朵有些聾,請您給我開點葯,如果耳聾也好了,豈不是真正返老還童了嗎?」我給他開完藥方,問道:「老先生恢復健康,有何妙術呢?」他毫不吝惜地侃侃而談,他說:「我已練功四十年,越練越年輕。而且方法簡便,一學就會,每天練三次,一次只須三分鐘。我們公司里的年輕同事也有學的,但是年輕人性急,練功時候用力量太大,感到身體疲倦影響工作,就不願再練了。」我向老人請教了這種功法,他詳細傳了出來。我寫了那篇《老人耐寒健身術》發表以後,受到讀者歡迎,多年來紛紛來信詢問有關問題,且以南方來信為主。這篇稿子所以受到南方人的歡迎,恐怕主要在於「耐寒」兩字。南方室內多沒有取暖設備,又不習慣穿厚棉衣和皮衣,所以一到冬天都怕冷。南方的冬季,室外比室內暖和。來信的人都說冬天怕冷,以為一練就不冷了。實際東北那位老人練的功法,不只是起到耐寒的作用,主要是強身、防病、抗老而恢復青春,練到火候自然耐寒。由於「耐寒」二字容易被人誤解,現在我就重換了題目。第二節健身術的練功方法這是最簡易的健身方法,男女老幼,人人可學,而且一次就能學會。(一)預備姿勢兩足與肩同寬,作騎馬蹲襠勢。就象坐在沙發上一樣,兩膝以下垂直,由膝到臀呈水平線,不高不低,和坐著垂足一樣(圖2-1)。自然呼吸,意守丹田。兩手向左右伸開,手心朝前方(圖2-2)。(二)練功方法兩手屈指微握拳,同時由左右向胸部水平屈肘,邊屈肘,邊握拳,到胸前兩拳相併,同時叩齒記數(如圖2-3)。上述方法,算作一次。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逐步增加到練100次。練功時要輕柔緩慢,毫不用力,自然呼吸,不粗不喘,氣度安閑,面容微笑,心神愉快。練功一次只須3分鐘。每天早、午、晚各練功一次,同日亦可兼練其他功法,例如「床上運動」。(三)功法釋義這是最簡便易行的功法,一次學會,省時省力。由經絡學說來看,這種功法很奧妙。「騎馬蹲襠勢」自督脈、任脈到腎、肝、脾、胃、膽、膀胱足六經全部受到這個姿勢的影響,左右自然平衡。練功時屈伸兩臂,伸臂同時伸指,屈臂同時屈指,可使心、肺、心包、大腸、小腸、三焦等手六經達到平衡。叩齒記數,鍛煉牙齒;面帶笑容,心情愉快;自然呼吸,不粗不喘;意守丹田,只三分鐘,人人能夠做到。練功,要工夫的積累,日日、月月、年年,一生永遠練下去,使經絡平衡,心情愉快,耳目聰明,牙齒堅固,無病康強,延年益壽,練到火候,寒暑不侵。東北老人練功四十年,七旬以外,冬穿秋衣,毫不覺冷,周身器官都能保持健康,如從青年練起,效果更好。這位東北老人,牙齒牢固,眼睛復明,耳朵聾但未發展,聽力並未喪失,紅光滿面,頭髮不禿不白,精力旺盛,舉止靈便。這篇練功法發表以後,頗引起讀者興趣。全國各地來信的主要興趣在於「耐寒」問題,許多讀者認為一練就可以冬天不冷,實際工夫不到,不能達到這樣境界。這種功法按常規練時,輕柔緩慢,毫不用力,練完不覺疲乏,反而神清心爽、經絡保持平衡,對防病治病都有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上海煉油廠蒸餾車間劉××來信說:「講一件趣事。我同寢室里有一五十多歲的男子,患高血壓多年,血壓常在170/110毫米汞柱,久治不愈。我把您的馬蹲功[1][1]教給他,他每天堅持早午晚各練50次左右。每當練完,精神大振,半月余,血壓有所下降,前後判若二人。我囑其堅持練下去……」1983年11月25日可見這種功法對治病有一定的作用,但必須耐心堅持,積以時日,自見功效。第三章經絡運動自療法看過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點穴」,用手指或小石子、小瓦片甚至樹葉、花瓣就能打中穴道,立即把人定在那裡寸步難行。對小說里離奇古怪的事情,看書的人都認為「姑妄言之,姑妄聽之」而已。現在,真有用手點穴的醫生,可以治病,而且立見功效。這種醫生畢竟還很少,使人聽了信疑摻半。那麼,針灸治病總是事實吧。只用一根幾厘米長的小針,往肉里扎進去,立即可以讓疼痛流淚而來的病人滿面歡喜而去,扭傷寸步難行的病人、新得中風偏癱的病人,經過針灸可以立即行走。針灸是中國人發明的,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能夠不用藥治療很多種疾病。不但我們國內有幾十萬針灸醫生,並且從五世紀起就傳到日本、朝鮮,逐漸傳到歐美各國。近幾年更出現了國際「針灸熱」。全世界有一百幾十個國家學習針灸、使用針灸治病。1987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第一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五百名針灸學者、臨床醫師和70多個各國針灸學術組織機構的代表出席大會,為使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宏偉目標早日實現而作出貢獻。針灸是用針從穴道上刺入或用艾炷[2][2]在穴道上熱灸。人體周身十四經分布有361個經穴,還有很多的「經外奇穴」。十四經名叫「經脈」,廣義總名「經絡」。「經絡學說」是中醫基礎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我國早就有了針灸這門學問,可謂是一人發明,但還有人認為「不合科學」,直到近代「經絡學說」得到證實之後,人們才普遍相信的確有「穴道」。近年形成了「針灸熱」、「中醫熱」,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用聲、光、電、化各種現代科學研究經絡,承認確有經絡,並且還在深入研究之中。清朝末年有一個舉人叫胡大川。他沒有考上進士,穿途潦倒之際,作了十五首七律幻想詩。民國初年經書法家潘齡皋寫成字貼,風行全國。詩後有跋語:「胡大川孝廉作舟[3][3],幻想詩十五首,思入非非,皆未經人道語,余深愛之。每於俗事不稱意,輒朗誦一遍,頗足解憂。如孝廉者,亦可謂饑寒逼腐儒,顛倒作奇想矣。」幻想詩中有許多認為永遠不會實現的事物,所以謂之「幻想」。例如:「上窮碧落三千界,下視中華二百城。」當時認為騰雲駕霧是不可能的,豈料幾十年後就發明了飛機,幻想竟成為現實。又如「月里求將不死葯」。嫦娥奔月,因為竊食了不死之葯,永遠在月球里活著,人們幻想和嫦娥商量還有沒有長生不死的葯,也明知無法進月宮去乞求。但是,現代的宇航員不是已經進入月球了嗎?當然,「不死之葯」是另外一個問題。因此可以說,世界上有許多用現在的知識還不能理解的事物。「經絡學說」既然已被人們普遍相信,利用經絡運動來改善生理、病理的變異而治癒疾病也就順現成章了。第一節經絡的名稱十二經脈從肺經起,到肝經終,周而復始,如環無端。(一)手太陰肺經,終於手拇指之端(循環路線和經絡病候詳見附錄,下同)。(二)手陽明大腸經,起於手食指端。(三)足陽明胃經,終於足次趾端。(四)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外側端。(五)手少陰心經,終於手小指內側端。(六)手太陽小腸經,起於手小指外側端。(七)足太陽膀胱經,終於足小趾端。(八)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心湧泉穴。(九)手厥陰心包經,終於手中指端。(十)手少陽三焦經,起於手無名指外側端。(十一)足少陽膽經,終於足四趾端。(十二)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第二節 十二經循行序列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胸。所謂陰陽,從《易經》「太極生兩儀」而來,三陰三陽從「兩儀生四象」而來。通俗一點說,手太陰是肺的別名(下同)。十二經分布於手足見圖3-1,圖3-2。第三節十二經所屬疾病1.肺經咳嗽、氣喘、氣短、咯血、傷風、胸部脹滿、喉痛、手臂內側前緣即肺經循行部位痛、肩臂部寒冷、疼痛。2.大腸經腹痛、腸鳴、泄瀉、便秘、痢疾、咽喉腫痛、齒痛、鼻流清涕或出血、手臂前緣外側即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腫或寒冷等症。3.胃經腸鳴腹脹,水腫、胃痛、嘔吐或消轂善飢、口渴、咽喉腫痛、鼻衄、胸部及膝髕等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病、發狂等症。4.脾經胃脘痛、食則嘔,暖氣、腹脹、便溏、黃疸、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即本經循行部位腫脹、厥冷。5.心經心痛、咽干、口渴、目黃、肋痛、上臂內側即本經循行部位疼痛、心跳過緩或過速等症。6.小腸經少腹痛、腹脊痛,疝氣,耳聾、目黃、頰腫、消化不良,咽喉腫痛、肩臂外側後緣即本經循行部位疼痛。7.膀胱經小便不通、遺尿、癲狂、瘧疾、目痛、見風流淚、鼻塞多涕、鼻衄、頭痛、頸、背、腰、臀部以及下肢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等症。8.腎經咳血、氣喘、舌干、咽喉腫痛、水腫、便秘、遺精、陽痿、腰疼、脊椎及腿內後側即本經循行部位直到腳心痿軟無力。9.心包經心痛、胸悶、心悸、心煩、腋腫、神昏、失眠、前臂內側正中即本經循行部位疼痛。10.三焦經腹脹、水腫、遺尿、小便不利、耳聾、耳鳴、咽腫、目赤痛、頰腫、耳後肩臂肘臂外側即本經循行部位疼痛。11.膽經 口苦、目眩、瘧疾、頭痛、頷痛、目外眥痛、缺盆部腫痛、腋下、胸肋、股外側至足四趾即本經循行部位疼痛。12.肝經 腰肋痛、胸滿、呃逆、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少腹腫痛,肋及腿內側至足大趾即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第四節經絡運動方法手指足趾端,都是經絡的起點或終點,因此便手指、足趾加速運動即可使相關經絡得到改善,達到左右平衡而治療疾病。運動經絡自療的方法是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握拳,將需要運動的手指伸開,一伸一屈,算作一次,輕緩運動100次(圖3—3~圖3-8)。 足趾不能象手指那樣屈伸自如,可伸直兩腿,用一柔軟繩套,套在趾端,用手拉放100次即可。在繩的另一端結一小圈,用時套上,拉完取下,非常方便(圖3-9)。腎經在足心,自療運動方法;坐床上,兩足相對,距離半尺許,以手搓同側足心,由足趾到足跟100次。另一方法,一手握同側足趾,另手搓足心,由足趾到足跟往複算作一次,搓50次。經絡運動自療法,老幼咸宜。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久練不輟,能夠防病健身,抗老延年。如要運動幾個經絡,必須早、午、晚分別進行,不要在同一時間內運動。對於時發時停的疾病,可以在發作時間運動,經常有癥狀的,可以早晚運動。如果按臟腑氣血流注的時間運動則療效更好。每經一個時辰:膽經為子時,肝經為丑時,肺經為寅時,大腸經為卯時,胃經為辰時,脾經為巳時,心經為午時,小腸經為未時,膀胱經為申時,腎經為酉時,心包經為戌時,三焦經為亥時。十二經運動可因病選擇運動時間(參見附表)。作這一運動的同時,仍然可以服藥治病,以收相輔相成的效益。高血壓、心臟病影響手指僵硬者,均可採用手拿核桃、玉球、鐵球的活動法。有一位老人性情急躁,不能耐心個個指趾單練,自己琢磨出如下方法:伸臂使五指自然下垂,五個指頭同時由內向外擺動100次;脫鞋,手扶桌邊,用腳趾著地起落100次。練功十餘年,身體健康。這種方法,頗可借鑒。附:病例舉要(一)心悸一位七旬老人,患心肌梗塞,經治療緩解,遺留有睡醒時即心悸不安,必須立即坐起,似乎稍好,服藥無效。囑其睡醒亦不必坐起,在床上將兩臂向左右兩側伸出,握拳使手小指一伸一縮100次,即可控制心悸。連續運動自療月余,得以安靜,如無病時一樣。(二)便秘一四旬男性,數日不大便,自覺口千舌燥,食欲不振,常有便意,而去廁所又排泄不出,異常難受。讓他向左右伸開兩臂,握拳而使食指一屈一伸100次,立覺腹部鬆快,當日即排便。(三)失眠一科學工作者,男性,五十餘歲,思慮過度,長期失眠,治療無效。經運動心經以後,當夜熟睡了七個小時。睡醒後感覺身心愉快,異常舒適,對家人說:「昨夜是數年來最好的一次睡眠!」(四)消化不良一青年女性,因飲食不當,感到消化不良,形體逐漸瘦弱。練功兩手食指100次,立即打嗝數次,感覺胃腸舒暢。從此練功不輟,一個月後,胃病竟愈。(五)改善肝功一五十餘歲肝炎患者,久住醫院,每周驗肝功一次,自得此法,自己想出一個練法,脫鞋站在桌旁,兩手扶著桌子使腳趾著地而身子上挺,全身重量都壓在大腳趾上,每次練後,再驗肝功,有所改善。第四章導引祛病生活要則(《導引卻病歌》淺釋)導引卻病歌水朝除後患,起火得長安。夢失封金匱,形衰守玉關;鼓呵消積聚,兜體治傷寒;叩齒牙無病,升觀發不斑;運氣除目翳,掩耳去頭眩;托踏應輕骨,搓塗自美顏;閉摩通滯氣,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補,無心大道還。關於養生知識的歌訣很多,《導引卻病歌》和《陸地仙經》都是古代養生學家傳留下來的。兩首歌訣,大致相同,養生方法,略有出入,練一種就夠用了。我選了這首《導引卻病歌》加以淺釋,人人能懂,願與讀者共同健康長壽。淺釋:水朝除後患原詩: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漱咽下丹田,於中暢美無凝滯,百日功成可壯顏。這個導引方法主要在於「壯顏」,練這項功,可以令人紅光滿面,年老而面無皺紋,壯顏、抗老、延年益壽。關於唾液的科學解釋,可參見第一章第五節「拂面抗老」部分。練功方法:清晨醒來,不要說話,坐起來用舌在口內攪動,將舌捲起,待唾液充滿時,分三次徐徐咽下。此法堅持長久,可起到壯顏抗老作用。筆者十六歲學醫的時候,者到一本古傳的《陸地仙經》,頭兩句:「淡食能多補,搓塗自駐顏」。據此,我飲食不過飽,少吃膏粱厚味,多吃青菜,不餓的時候不吃,從而一生沒有胃病;每天早起用唾液塗面,兩手搓面,不僅從來沒有生過痤瘡,而且容光煥發,雖已年過八旬,別人都說是六十花甲(圖4-1)。起火得長安原詩:陽火須知自下生,陰符上降落黃庭。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鍊形。陽火就是人的元氣。《陰符經》、《黃庭經》上所載內功運氣的養生方法。每於子、午二時端坐或垂足坐,意想真火自左足心湧泉穴起,循左腿內側上枕骨邊的玉枕穴,過泥丸(道家稱為上丹田,即眉心印堂)降入小腹的丹田(心下為中丹田,臍下3寸為下丹田),如此三遍。然後從尾骨前的長強穴起,上循督脈,過頭面由上、中、下丹田而通任脈,反覆三遍。久久純熟,百脈流通,五臟無滯,四肢百骸強健無比。這是屬於氣功大小周天速遍的方法,自然呼吸,以思想引導大小周天相通,方法簡捷,久行不斷,自得其妙(圖4-2)。夢失封金匱原詩:精乏神疲慾火攻,夢中遺失致傷生,搓摩有訣君須記,絕欲除貪是上乘。這是治夢遺滑精的方法。精、氣、神號稱人身三寶。在青春期未婚時候,每隔十天左右遺精一次,或有夢、或無夢,第二天感覺周身輕鬆愉快,這是生理的自然現象,叫做「精滿自溢」,對身體並無害處。如果胡思亂想,或受黃色刊物、黃色錄像等誘惑,夢遺頻繁,甚則見色流精,對身體的損害最大。治療方法首先要端正思想,以禮制欲。在臨睡以前,平心靜氣,端坐調息,以左手搓臍十四次,右手再搓臍十四次,再用兩手搓肋搖擺七次,深吸氣一口,咽入丹田,用力握拳數分鐘。然後屈足側卧,無思無慮,自然進入夢鄉。卧床的姿勢很重要。養生方法有這樣幾句話:「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卧如弓。」遺精多在將要天亮時,丑時肝經氣血流注最盛,「經絡的肝脈絡陰器」,如果仰卧,衣被摩擦到生殖器,自易勃起而發生遺精,習慣於側卧則可以避免。遺精嚴重的服藥無效、針灸無靈時,有在大笸籮里睡覺,使之無法伸腿;或用寬布帶子套在脖子上,下邊拴在兩足踝處,使之無法伸腿,自然可以防止遺精(圖4-3,圖4-4)。形衰守玉關原詩:卻老抉衰別有方,不須身外覓陰陽。玉關謹守常淵默,氣足神全壽更康。人生終日奔波勞碌,求名求利,勢必耗神傷身,催人衰老。正如歐陽修在《秋聲賦》里說的;「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防老的方法,儘力避免不必要的思考,少耗氣血,自然就身強體壯,神完氣足而延年益壽。鼓呵消積聚原詩:氣滯脾虛食不消,胸中膨悶最難調。徐徐呵鼓潛通泰,疾退身安莫久勞。飲食停滯,胃脘膨悶脹飽,感到消化不良時,可以深吸氣一口,閉緊嘴唇,將氣咽下去,可以聽到鼓呵聲音,胃中立即舒暢。如果經過練功,自然呼吸,使腹部一收一張,令氣一上一下,練習日久,每一收張即有滯氣嗝聲而出,寬胸利嗝,最為暢快。這句話和《陸地仙經》相同,我從幼年練習,隨時都能鼓呵,偶然吃得多了,感到胃中悶脹,鼓呵幾次,立即輕鬆愉快。兜體治傷寒原詩:跏趺端坐向蒲團,手握陰囊意要專,運氣叩頭三五遍,頓令寒疾立時安。這一段也和《陸地仙經》相同。人如偶感風寒,可以端坐盤腿,兩手緊兜陰囊,閉口把舌尖捲起,彎身象叩頭一樣,不拘次數,但覺微微出汗,風寒自愈。叩齒牙無病原詩:熱極風生齒不寧,侵晨叩漱自惺惺。若教運用常無隔,還許他年老復釘。這句也和《陸地仙經》相同。早晨起床後叩齒36次,以舌攪牙齦的上下,即感到津液滿口,慢慢咽下,共作三次,可以治療牙疼和預防牙病。還有一個方法,在排尿時閉口咬牙,排完為止,到老牙齒牢固。升觀發不斑原詩:神氣沖和精自全,存無守有養為先,心中念慮皆消滅,耄耋鬚眉發不斑。思慮太過使得精神耗損,氣血虛衰,發為「血餘[4][4]」,血虛則發易斑白。要保持先天元氣,在子午兩時,端坐凝神,絕雜念,兩手握固,兩眼上視泥丸(以意視之)。調息自尾骨上升,從泥丸下降到丹田,反覆九遍。練功日久,則神完氣足,血脈充盈,可使黑髮不白,已白轉黑。運氣除目翳原詩;喜怒傷神目不明,垂簾塞兌養元精,精生氣化神來複,五內陰魔自失驚。每日睡起時,端坐凝息,塞兌垂簾[5][5]。即赤足盤腿端坐,半閉眼,肛門緊縮象忍大便的樣子,使目珠輪轉十四次,緊閉片時,忽然用力大睜。長久鍛煉,則精生氣化神足,侵犯五髒的病魔自然驚退,五臟真陰不傷,目翳可愈。切忌色慾,不讀黃色書刊。《陸地仙經》作「運睛除目翳」,大致相同。掩耳去頭眩 原詩:視聽無聞意在心,神從髓海[6][6]逐邪分,更兼精氣無虛氂,可學蓬萊境上人。中醫術語「肝陽上亢,高血壓頭目眩暈,可導致中風半身不遂」。練法:靜坐直身憋住一口氣,以手掩耳,將頭前後俯仰七次,心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病邪。清心寡欲,不要虛耗精氣,以防腦血管意外,身體健康,賽如神仙。托踏應輕骨原詩;精氣清和五臟安,四肢全固骨強堅,雖然未得刀圭餌,目注人間作地仙。強身方法很多。這個功法是站穩,雙手上托,如舉大石,兩腿前踏,如履平地。就象用力托著大石頭走路一樣。每天練幾分鐘,不用服刀圭[7][7]之葯,自可去病強身,延年益壽。搓塗自美顏原詩:寡慾心虛氣自盈,自然五髒得和平。衰顏仗此增光澤,不羨人間五等榮。勸人清心寡欲,自然氣血充盈,五臟和平。《內經》說:「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病」。平時對喜、怒、憂、思、悲、恐、驚所謂「七情之病」要時時預防。至於搓塗,已見「水朝除後患」,反覆叮嚀,引起練功養生的人時時注意實行。閉摩通滯氣原詩:榮衛流行不暫休,一才凝滯便堪憂,誰知閉息能通暢,此外何須別討求。氣滯則痛,血滯則腫。李士材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徐之才說:「通可行滯。」身體有腫痛之處,澄心閉息,以左手摩搓患處四十九通,右手亦同。摩搓後以唾液塗之,行此七日,腫痛可消。凝抱固丹田原詩:丹田完固氣歸根,氣聚神凝通合真,久視定須從此始,莫教虛度過光陰。這是一種凝抱的工夫。凝抱的方法,是工作完畢,靜坐意想元神入于丹田,隨意呼吸。十多天以後,丹田完固,百日靈明漸通,不可作作停停,堅持下去,自有益處。這是屬氣功範疇的自然呼吸煉功法。淡食能多補原詩: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天鑒行藏信有之。《內經》說:「飲食自倍,胃腸乃傷。」又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這就告誡人們不要過多吃大魚大肉等精美食品,應以清淡素食、粗茶淡飯為主,這樣對胃腸大有好處。素食可預防動脈硬化。所謂「功滿三千」,是佛家勸人戒殺生,多作有益於人的好事。無心大道還原詩:有作有為雲至要,無聲無息語方奇。中秋午夜通消息,明月當空造化基。「大還」是修道的術語。無聲無息表示清凈,不為名利聲色而勞心費力,是養生的重要方法。中秋明月,比喻心無外慮,性情開朗,明心見性如中秋明月,光明磊落。第五章服氣強身法第一節呼吸的生理概說生理學所講的呼吸意義: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食物的氧化。氧化過程所需要的氧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都是來自和回到空氣的。這種身體內外氣體交換的過程,總稱呼吸。人的氣體交換的路徑是很繁複的:氧氣吸入時系先到肺,由肺轉到血液,借血液的運輸而分布於身體各部,然後脫離血液而入組織間隙以供細胞的利用。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乃循相反的路徑向外呼出。氣體的出入肺臟,主要有賴胸部肌肉及膈肌的運動,這種運動總稱作呼吸運動。練氣功的關鍵就在於練膈肌,使膈肌的運動功能擴大,下壓任脈而通督脈,氣功術語叫作「大、小周天」。呼吸運動是日夜不停的,不分晝夜,終生沒有休息。其所以能做到這點,完全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只要體內外的情況改變,無論是正常的或異常的,足以引起腦中樞的活動的改變,都將影響到呼吸運動的進行。在呼吸運動的過程中,肺內氣體的容積也在變化,當胸腔擴大時,肺內壓降低,外界空氣乘虛而入。空氣入肺的多少,與胸腔擴大的程度相當。反之,當胸腔縮小時,腔內的空氣有一部分被壓而呼出。呼出的空氣量也與胸腔縮小的程度相當。在正常成人的平和呼吸中,每次吸進的氣量約為500毫升。每次呼出的氣量普通跟吸入量相等。這種平和呼吸時所進出的氣量,稱為「潮氣」。在平和吸氣之後,倘再竭力作一吸氣,這額外吸進的氣量,稱為「補吸氣」,正常成人約為1500毫升。在平和呼氣之後,若再作一次竭力呼氣,則此額外所呼出的氣量,稱為「補呼氣」,亦約為1500毫升。潮氣、補吸氣與補呼氣三者相加所得的數值,也就是竭力吸氣後所能盡量呼出的空氣量,稱為「肺活量」(Vital capacity of lungs)。肺活量只是代表肺內所藏的氣體總量可以在一次呼吸中盡量更換的容量。事實上,肺內的氣體是任憑如何用力也是無法呼盡的,那在竭力呼氣後尚滯留在肺內的氣量,稱為「餘氣」。普通成人的餘氣約為1000毫升。平常時候肺內除餘氣外,還加補呼氣的分量,共有2500毫升左右,這可認為「貯藏氣量」。肺活量的大小,因年齡、性別及健康狀況而變異。年幼的較小,到了壯年乃達到最高限度;年齡漸老,肺活量又漸減小。男子的肺活量較女子為大。常運動而肌肉強壯的人,肺活量較大;反之,健康差的,特別是患肺病和心臟病的,肺活量較小。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呼吸機能變異的範圍,關係到肺臟對於環境變化適應的限度,故為醫學家所重視。第二節服氣法與健康的關係呼吸系統的基本工作是依各個時間內身體的實際需要,供給以充分的氧氣,和排除多餘的二氧化碳。經絡學說以肺為起點,每天寅時在空氣清新時開始,肺經由肺下到胃脘,再回來順著胃口上膈肌通過肺葉、支氣管、氣管,而由腋下通到經詠循行的上肢橈側出大指之端,由次指接入大腸經。肺經初起就下行與大腸先行聯絡,肺與大腸是表裡經,依次傳到肝經為止,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兩小時)又循環到肺經。肺是主要臟器之一,且主管呼吸,能使血液吸收氧氣,排除二氧化碳,是「吐故納新」的重要部位,與膈肌相接,息息相關。因此伍廷芳[8][8]曾提倡「服氣強身法」,與喬松子[9][9]的服氣法相輔相成。服氣就是吸氣,吸入的空氣,直達到腹部。喬松子說:「服氣與練氣異,人皆可行而能行者何也?鍊氣之法,吐故納新,以天地之氣而為氣也。服氣之法,即以人本身之氣為氣也。」吸氣能擴張肺活量,使人健康長壽。此法簡便易行,男女老幼,人人可學,只用幾分鐘的時間,即可收到功效。第三節服氣方法「朝笏式服氣法」。選早晨空氣清新的時候,直立,兩腿與肩同寬,兩手伸指如抱東西一樣,手背朝上,兩手遙對,相離約一尺八寸,此時肺葉,肝葉及胃腸都已撐開,乘此機會吞氣一口,其氣衝動膈肌下達丹田,臟腑經絡均因「肺活量」增加而受益。吞服清新空氣,每次七、八口至十餘口,隨意多少不拘,對經絡臟腑都有保健的功效(圖5-1)。第六章 古代養生十四法第一節靜坐調息法清代沈三白學習蘇東坡《養生頌》的體會,文筆流暢,明白如話,調息方法,無師自通。介紹如下:「余每日靜坐數息,仿子瞻《養生頌》之法,余遵而行之。調息之法,不拘時候。兀身端坐,子瞻所謂『攝身使如木偶也』。解衣緩帶,務令適然,口中舌攪數次,微微吐出濁氣,不令有聲,鼻中微納之,或三五遍,或二七遍[10][10]。有津咽下,叩齒數遍,舌抵上齶,唇齒相著,兩目垂簾,令朧朧然漸次調息,不喘不粗。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至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11][11],子瞻所謂『隨"也。坐久愈妙。若愈起身,須徐徐舒放手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靜中光景,種種奇特,子瞻所謂『定能生慧,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也』。直可明心見性,不但養身全生而已。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神氣相倚,是為真息,息息歸根[12][12]。」第二節長生三法《金匱妙錄》曰:「凡欲求長生卻病,大法有三:一保精;二行氣;三服餌。凡此三事,亦各有法。不得真傳,卒難得遇也。故保精之術,列敘百數;服餌之法,略有千種;皆勤勞不強為務。夫行氣可治百病,可祛瘟疫,可禁邪魅,可止瘡血,可居水中,可避饑渴,可延年命。其大要旨,胎息而已。胎息者不以口鼻為之,如在胞胎之中,則以成道。」按:「保精」,即《三元壽贊》所謂「精氣不耗」;而「行氣」即東坡「養生調息法」。「服餌」,即煉製各種藥物服食,如華佗遺方茯苓酥、杏仁酥、地黃酒之類,古書記載約上千種。從醫學觀點看,葯能治病,可以解除痛苦,如遇熱、止痛、強心、健胃、發汗、緩瀉等法。若要養生保健,則「葯補不如食補」。吃各種有補益的食物,要請教醫生,因人而異。至於「胎息之法」,是一種精深的氣功呼吸法。現在氣功已經盛行,胎息的方法值得研究。第三節胎息銘「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卧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只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胎息是氣功極其高深的境界,從「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這八個字,可見「胎息」是鍛煉丹田內功的。為什麼叫胎息呢?好比胎兒已發育完成,在胞中呼吸一樣,其吐納之細,不能聽見。行走坐卧,任擇姿勢。先攪舌津液,咽下一口,隨即舌抵上齶,以鼻呼吸,細如遊絲,令人不覺,吸氣時越慢越好,在空氣清新、環境肅靜的地方,每次吐納三十六次。一天練多少遍都可以,要持之以恆。最好素食。即《崔公入葯鏡》所謂「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如醉」的妙境。第四節長生一十六字訣「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這是又一種吐納法,和胎息不同。姿勢不拘,行走坐卧,任選一勢。吐納時先用舌攪口中,使唾液滿口,舌抵上齶,將唾液咽下去,汩汩有聲,隨即由鼻吸氣,以意選入丹田,略存一會,叫做調氣,然後用力往下一吸,輕輕地象忍便縮肛一樣,遂即將氣提起,以意送入臍中,由臍向後,歸入督脈,夾脊上行,過頸至頭頂,下行到泥丸[13][13],待氣已升上,不知不覺地隨其自然吐出,此為一呼。即由小周天練習大周天的過程。每次呼吸,都要先咽唾液,汩汩有聲。一咽一提,算做一次。由三次五次到二三十次,多少不拘,要行便行,要止便止,方便易行。要列入日程,不可間斷。任脈在前正中線屬陰屬水,督脈在脊正中線屬陽屬火。「水火相見」,即任脈由臍納氣併入督脈。有人歌頌這種簡易而有實效的吐納法:「氣氣歸臍,壽與天齊。」第五節反舌塞喉法凡生小災小病,忽然感覺不適,就用舌攪唾液滿口,舌抵上齶咽下。一次一次地接連做下去,幾分鐘後便覺神清氣爽。叫做反舌塞喉法。第六節上元六合聰耳目法兩眉毛外端有針灸穴位名絲竹空,練功則稱為上元六合之府[14][14]。先用兩手食指揉絲竹空二十七次,然後用手心及手指摩兩目和顴骨,向耳後旋轉上到與耳尖相平,摩三十遍;再用兩手五指由印堂向上推入髮際中;仍須攪舌咽唾液數次。久久行之,永小間斷,逐漸感覺耳聰目明。第七節轉肋舒足法養生家睡眠時,右側在下,手足屈曲。睡醒時,則翻身伸腿,叫做「轉肋伸足,氣血循途」。養成習慣,則榮衛周流,不生疾病。第八節營治城廓法時常用手搓揉兩耳前後左右,按抑無數次,可使人聽力聰強,叫做營治城廓法。第九節按摩腎俞穴法腎俞穴在第二腰椎兩旁各一寸五分,中間當二、三腰椎棘突之間名命門穴,前對臍。每天臨睡以前,垂足坐在床邊,閉氣,舌抵上齶,用眼返視即以意視頂,提縮肛門,用手摩腰,正當腎俞穴處,上下按摩,反覆輕搓一百二十次,以多為妙,摩完就睡。此法對腎經病、遺精、尿頻、腰痛腿軟均有效果。必須堅持不斷,日久效果更好。第十節摩湧泉法湧泉穴在足心上2/5處,屈趾於足心有,有皮紋可見。系腎經的井穴,可直達腎經。此法對腎虛腎寒、腰痛、腿軟、腎囊潮濕、陽痿等症均有效,須堅持天天不斷,方能鞏固。方法:一手握足,另手擦湧泉,在足心一往一復,經過湧泉穴一百次,越多越好,至少每晚做一次。蘇東坡曾有記載,歐陽修患足痿蹙不能走路,東坡教用摩湧泉法,一日數百次,五天竟恢復如常。但歐陽公性急,不耐心久坐,如果堅持下去,效果當能更好。第十一節擊探天鼓又稱「鳴天鼓」。因耳居高處,故以天鼓,形容耳中的聲音。其法:兩手緊按耳門,將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用力滑落,耳中有聲冬冬,如擊鼓一樣。一日三探,使其聲相續,可防治耳聾、耳鳴。第十二節拭摩神庭《真誥》云:「面者神之庭,發者腦之華,心悲則面焦,腦減則發素。」《太素丹經》云:「一面之上,常欲得兩手摩拭之,使熱高下隨形,皆使報匝,令面色有光澤,皺斑不生。」即常用兩手搓臉,臉上的高低各部位都要搓到。隨時都可以搓。由童年開始搓面,成年以後不生痤瘡。《穎陽書》云:「發宜多櫛,齒宜數叩,液宜常咽,氣宜常練,手宜在面;此五者所謂子欲不死[15][15],修崑崙也。」第十三節下摩生門《黃庭經》云:「生門者臍也。」其法;閉氣鼓小腹令滿,以手按臍上,周圍旋摩三百六十次。每天練一次,在卧床以後或起床以前均可。可預防和治療胃腸疾病。切記,不可以手在腹部往下推,宜圍臍周旋轉。第十四節 櫛發去風宜常梳頭,多則過一千下,至少五六百下,以多為妙。櫛發則血液不滯,免生風痰(中醫謂中風,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腦系疾患)。梳頭使發常活,發為血餘,可使頭部脈絡暢通,頭部內外,血行不滯,循環旺盛,對腦動脈硬化和腦系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第七章保健灸法用針灸來保健,應首先提出灸法。灸法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食慾;使大便通暢,睡眠良好,精神旺盛,面色紅潤,達到心情愉快、元氣充足、百病不生、延年益壽的效果。第一節足三里長壽灸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人的後天之源在胃,胃是消化、吸收營養的主要部分,胃氣健旺,百病不生。古人灸足三里叫做「長壽灸」。先找好穴位,使艾卷燃燒旺盛,對準足三里,遠近適宜,當穴處有溫暖舒暢感覺,即固定不功,計算時間。每月由一號開始灸一分鐘,二號灸兩分鐘,每天增加一分鐘,到七號七分鐘即停止。休息至十六號,開始先灸七分鐘,十七號灸六分鐘,每天遞減一分鐘,至二十二號灸一分鐘為止。下月一號再重新如上述方法施灸,自然鍾完氣足,防病延年(圖7-1)。第二節灸臍培元法人的丹田氣海在臍下。令人仰卧,露出小腹,以拳頭往下壓,如毫無反射能力,說明元氣已虛。輕則消化不良,面黃肌瘦,重則精力衰頹,睡眠不佳,男子遺精陽痿,女子白帶甚多,腰酸腿疼,可以灸臍(方法用隔姜灸)。方法:仰卧裸露腹部,以酒精棉球擦凈臍部周圍,取生薑一大片,厚5毫米,用粗針穿幾個小孔,把薑片放在臍上。作艾炷如半個花生米大,放在薑片上對準臍眼。仍如灸足三里法,每月一號灸一壯(即一個艾炷),一天增加一壯,七號灸七壯為止。十六號從七壯開始,每天遞減一壯,到22號停止,下月一號再重新由一壯開始。每月如這樣灸下去,獲益良多,去病強身,延年抗老,其樂無窮(圖7-2)。如果下元虛冷,腰酸腿沉,或兩足麻木,或冬天怕冷,兩腳如冰。可採用葯灸臍法。仰卧裸露腰部,先將臍以酒精棉球擦凈,用薄綿紙一小塊,按入臍中,用約束填滿,上面加上鮮姜一片,薑片處置同上,用艾炷如上述方法。每月灸之,其益不可盡述(圖7-3)。藥方;附子10克、肉桂10克、穿山甲5克共為細末,裝瓶密封,用時取之。第三節大椎灸強壯法大椎是督脈的主要穴位,在第七頸椎下。採取坐位,稍低頭,以手從後髮際按壓向下推去,遇到最高的第七頸椎,約與肩平,低頭以手扶住頭部,左右搖擺,隨手活動者即第七頸椎,大椎穴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之間。大椎是督脈的主要穴位,督脈總督手足六陽經,稱為「諸陽之海」,為增強體力,強身防病抗老的主要穴位,對健腦、恢復記憶尤有特效。艾卷溫和灸法,與足三里相同。第四節灸風門預防中風法風門穴屬足膀胱經,在第一胸椎下陶道穴旁二橫指。灸風門穴,有降壓、預防中風的功效,還能治療老年慢性氣管炎,加灸肺俞穴更妙。保健灸法同上,治病時可隔姜灸七壯,連續七天。如不愈,隔三天再灸。第五節小兒身柱灸身柱為第三胸椎下作為全身支柱抗病的名穴,灸之可退高燒,針之效果更快。但灸法無痛,適合小兒使用。可預防感冒和傳染病(圖7-6)。灸法用艾卷溫和灸,每次5-10分鐘,隔日一次。第六節老年抗老防病灸膏肓、湧泉為老年常用的名穴。取膏肓法:赤背,坐位,以左手由右肩探過摸胛縫到中指盡頭不能再往下摸為穴,左右相同,得穴以筆點記灸之。可採用溫和灸,每隔三日一次,灸十分鐘。湧泉穴在足心,不算足趾,在足底上1/3屈足有橫紋出現處。湧泉是腎經井穴,先天之本在腎,對老人保健有效。可用溫和灸和灸膏肓同法。此外陽陵泉(膽經穴)、命門(督脈)、腎俞(膀胱經)、氣海、關元(任脈)、中脘(屬任脈,是六府的會穴,對胃病有效)等諸穴都是老年保健灸常用的穴(圖7-7)。治病可用隔姜灸,保健宜用溫和灸。附錄:經絡領域學說本書以經絡學說為主題。經絡究竟是什麼呢?過去不被承認的原因,是從解剖方面看不見。既然無形可見,當然無實可存,可以說「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了。七十多年以前,楊如侯醫生等曾從血管方面設想,經過解剖用血管和經絡互相對照,結果有的符合,有的不相符合。也有人用神經對照,說針灸就是刺激神經。還有人公然提出根本沒有經絡,而是「空中樓閣」等等。1959年在上海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針灸經絡座談會上,1964年在瀋陽召開的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針灸經絡座談會上,我兩次提出「經絡領域學說」。我主張,經絡學說既然在二千多年以前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里敘述得最為詳細,那麼經絡究竟是什麼,我們應尋根究底去向《內經>找答案,叫做「以經解經」。我提出了假想的「經絡領域學說」。姑且認為,經絡是在人身上從內到外的許多領域的分界線,十二經(元朝以後又加上任、督二經稱為十四經)各佔一個,各領域,各經在所屬領域中有一條幹線,針灸用的穴道都在這條幹線上,而且主宰所佔領域並關聯到表裡的經絡。我們先以肺經為例:《內經》原文是這樣寫的;「肺,手太陰之脈,起自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趾)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趾)內廉出其端。」我們把它翻譯成白話;「肺經的別名叫手太陰。這一條經脈發生在中焦,先向下行和大腸取得聯絡,所以說肺與大腸相表裡。然後回來順著胃直到胃上口即食管,在膈肌以上的部分就完全屬於肺,從氣管橫出於腋窩下邊,順著在心和心包這兩經的前邊,再下行深入肘關節中,沿著前臂裡邊上骨(橈骨)的下面進到寸口,又出來在上面的魚際出到大指端名少商穴。它的支脈,從腕的後面裡邊直出到食指而接到了大腸經的起點。」這是經絡的長度,手三陰經[16][16],從胸走手;手三陽經[17][17],從手走頭。經絡還有一定的寬度,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區域。手三陰經,肺的裡邊接心包經,外邊接大腸經,其他經以此類推。肺經的主要幹線上分布著11個穴道,因為肺經在體腔內和大腸為表裡經,經過膈肌、胃、肺和氣管,體外循行上肢前面橈側到手指,內聯相關臟腑,外通皮、脈、肌、筋骨,每一經的領域之內有相關臟腑、皮膚、肌肉、皿管,神經、淋巴、細胞直到骨髓,因此不能專指某一部分是經絡,但也小能排除某一部分,所以稱為經絡領域。十四經就是十四個領域聯合在整體。人的身,氣,心三者之中,身是實體,氣是虛物附寄在身體都算物質,心為虛托,寄寓在身體,借氣化為表現,屬於精神。同時肉身有各種內臟和外觀,又有各種經絡相聯貫。氣流依照這些經絡循行不息,表現各種功能。心靈相感相應,發生各種情緒,導出各種思維。如此內外相通,彼此相應,前後相隨,因果相關,關連互涉,纏縛攪繞,盤根錯節,複雜無比。經絡領域學說以外,至於氣和心,氣依附於肉身,流行於全體內臟和外官各部位,而表現為呼吸、生命、聲音、色彩、香味、感覺、情性、慾望、興趣、活動、種態、形勢、光熱、力勁、功能、記憶、思想、學習、辨別、意志等等,叢雜紛繁,辭彙不足,實難羅舉。但可分為三類;(一)從氣的由來而說,最初重要部分是先天生成的,中國道家、醫學稱為元氣或真氣,而寫成了這個「炁」字。另外的生出部分是後天養成的,從日常的飲食、營養、修為的生化而來,可以不斷添加更新,而儲存待用。(二)從氣的動態而言,又分為三種:一是在全身內臟外官各部自然流行的,從人的出生直到老死,不需要外力相加,總是川流小息,周而復始,如環無端。二是受到外力刺激的機械的反應,他的屬性有物理的、化學的、生理的、心理的等等,通常叫做「衝動」。三是經過思考辨別的意志反應。通常會表現選擇、取捨、動靜、歸趨,屬於層次較高的精神活動。(三)從我們對氣的認識而言,一部分是現代科學的幫助,中國50年代就有經絡測定儀,近來有經絡測平儀和導平儀;日本有良導絡;蘇聯有克里安照相;台灣有測氣儀,精微波攝影法;另外可以測知或計量的,例如體溫、聲音,臟器功能,性向智力等,都有物理、化學、生理、心理、光電等等的學術方法和儀器。另外一部分是憑現代科技尚難了解明白的,唯有依靠中醫的傳統方法,望聞問切,辨證判斷作出正確的診斷。有些人經西醫以現代科技作體檢的結果,評定無病,但總覺得倦怠無力,通常說是「氣虛」,就是屬於此類。另外,在經絡系統的心,實非心臟,而是大腦的活動,假借氣的流行而表現。人的大腦非常發達,生理學家考究其功能,大致為三種:一是能知、能感、能覺,二是能學習、能記憶、能思維;三是能自主運動。大腦系統在經絡屬於督脈,大腦是督脈的循行部位所經過。督脈稱為「六陽之會[18][18]」。又稱為「諸陽之海」。祖國醫學把心與腦的主要功能混在一起,最早見於《內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難經》又說:「心藏神」。清代王清任(1768-1831)著《醫林改錯》,其中有「腦髓說」一段:「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一段,本不當說。縱然能說,必不能行。如不說,有許多病,人不知源,思至此,又不得不說……小兒無記性者,腦髓未滿。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腦髓中一時無氣,不但無靈機,必死一時,一刻無氣,必死一刻。」由以上各種學說和科學儀器,可以證明人體的內臟和外官,有各種經絡相連貫,氣流依照經絡循行不息,表現各種功能。人死以後,血凝氣散,從解剖方面自然看不見經絡的實質。然而,通過針灸,點穴,各經穴道的治療功能都和經絡內聯臟腑相符,在針刺時的感傳,確能體現經絡的循行路線,經絡學說是中醫基礎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詳見經絡學說體系表。一、經絡體系表二、經絡系統組成表經絡系統的組成表解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的。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有十五絡、浮絡、孫絡等。其基本內容列表如下:三、經絡臟腑的表裡關係六臟屬陰在里,六腑屬陽在表。然而臟腑有表裡關係,以體現生理病理的變化。心與小腸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心包與三焦相表裡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加心包實為六臟。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為六腑。通稱五臟六腑。臟屬陰,腑屬陽,陰陽相配,成為表裡關係。十二經脈,各有一個絡穴和表裡經互相聯絡,所以經脈是狹義的名稱,經絡是廣義的名稱。四、經脈的循行順序經脈循行有一定的順序,一定的時間,每天一晝夜循行一次,寅時從肺經開始,丑時到肝經而終。周而復始,如環無端(詳見本書第三章經絡時辰與鐘錶對照表)。五、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一)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脈:起於胸骨劍突和臍的中間,下絡[19][19]大腸,還回來順著胃口走入胸部,屬[20][20]肺。從腋下中府穴起,出循上肢內面前側,終止於拇指端的少商穴(附圖1)。(二)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脈:受肺的支脈起於食指端的商陽穴,走上肢外面前側。一支終於鼻旁的迎香穴。別支走入胸部絡脈下走腹中屬於大腸(附圖2)。(三)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脈:受大腸經支脈,自下眼瞼起於承泣穴。一支從下顎隅到側頭部,他的干脈,沿著頸動脈走入鎖骨上窩,直下乳腺,走腹直肌的外側。絡脾,屬於胃,再走下肢的外面前側,終於足第二趾端厲兌穴(附圖3)。(四)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肺脈,受胃經的支脈,起於足的拇趾內側端的隱白穴,上走下肢的內面前側,絡胃,屬於脾,終止於大包穴,而上至咽頭舌根(附圖4)。(五)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心脈,受脾經的支脈,起於心中。一支下走腹部,屬心,絡小腸。它的干脈起於腋窩極泉穴,走上肢的內面後側,終止於手小指內端少沖穴(附圖5)。(六)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脈:受心經支脈,起於小指外側端的少澤穴,走上肢的外面後側,通過頸部而終於耳前的聽宮穴。一支自肩走入胸中絡心,而下屬於小腸(附圖6)。(七)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脈:受小腸支脈起於目內眥睛明穴,上至頭頂,下至頸部,循走背部絡腎,屬膀胱。走下肢後側的中央,終止於足小趾外側至陰穴(附圖7)。(八)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脈:受膀胱經的支脈,起於足心湧泉穴,上行於下肢的內側而入腹部,絡膀胱,屬腎。上走胸部,終止於鎖骨下的俞府穴(附圖8)。(九)手厥陰心包經手厥陰心包脈:受腎經的支脈,屬心包,絡三焦。起於乳旁天池穴,下走上肢內面中央,終止於中指之端的中沖穴(附圖9)。(十)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脈:受心包經的支脈,起於無名指的內側端關沖穴,走上肢外面的中央,上至頸部循耳後,終於眉毛的外端的絲竹空穴。一支自肩走入胸部,絡心色,屬三焦(附圖lO)。(十一)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脈:受三焦經的支脈,起於目外眥瞳於憀,循走頭側,下頸至肩,走側胸部。絡肝,屬於膽。自側腹部,循走臀部,行下肢外側的中央,終止於足四趾端竅陰穴(附圖11)。(十二)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脈:受膽經的支脈起於足拇趾外端的大敦穴,上走於下肢的內面中央,走入腹中絡膽,屬於肝,貫胸部止於頭頂;另一支復下降而還走於劍突和臍的中間,注於肺經面復從肺起。肝經的終穴為期門穴(附圖12)。六、十二經別循行概說十二經別部在肘膝以上的部位從本經別出,入走內臟、上至頭頸,其循行路線比十五絡脈深而且長,可以認為是正經別行的支脈,故名經別。(一)足太陽、少陰的經別足太陽膀胱的經別,自正經別入膝腘中:其中有一條經脈,在尻下五寸的地方別入肛門,向內連屬膀胱本腑,散在腎臟,沿著脊,入心臟,並從脊上頸部,復入太陽本經。足少陰的經別,自正經上行至膝腘中,別出與太陽經相合。(二)足少陽、厥陰的經別足少陽的經別,自正經上行繞髀部,而入毛際,和足厥陰相合。足厥陰的經別,自足背部別出正經,上行到毛際合於足少陽的經別。(三)足陽明、太陰的經別足陽明的經別,上行至髀部,入於腹里,屬胃本府,散於脾臟。足太陰的經別,上行到髀部,合於足陽明的經別。(四)手太陽、少陰的經別手太陽的經別,自肩後骨縫處從正經別出入腋下,內走心臟。手少陰的經別,自正經別出,在目內眥處與手陽相合。(五)手少陽、厥陰的經別手少陽的經別,上行巔頂,下入缺盆,歷經三焦本府,散於胸中。手厥陰的經別,下行於腋下三寸淵腋穴處,別入胸中,屬三焦。(六)手陽明、太陰的經別手陽明的經別,從手上沿側胸和乳上行,從肩顒穴處別出。手太陰的經別,自中府處別出,合於手陽明。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相合;足少陽膽,足厥陰肝相合;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相合;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相合;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心包相合;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相合。由本經別出與表裡經相合,總名「六合」。七、奇經八脈奇經八脈就是沖、任、督、帶、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其為不拘於十二經脈,沒有表裡配偶關係,內不連屬臟府,也不配屬五行干支,所以稱為奇經,共有八條,稱為奇經八脈。(一)任脈循行示意圖詳見附圖13。(二)督脈循行示意圖詳見附圖14。(三)沖脈循行路徑1.起於胸中,2.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其浮於外者,3.循腹中,4.上行會於咽喉,5.別而絡唇口(圖略)。(四)帶脈循行路徑1.起於季肋,2.圍身一周(圖略)。(五)陽維脈循行路徑1.起於諸陽之會,其脈發於手足太陽金門穴,2.上外踝7寸,循膝外廉,3.上髀厭,抵少腹側,4.儲肋斜上於肘上,5.過肩前,6.入肩後.7.上循耳後,會於手足少陽於風池,8.上腦空,9.下額,10.上至本神而止(圖略)。(六)陰維脈循行路徑1.起於諸陰之交,其脈發於足少陰築賓穴,2.上循股內廉,3.上行入少腹,4.循脅肋,5.上胸膈挾咽6.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而終(圖略)。(七)陽蹺脈循行路徑1.起於跟中,2.循外踝上行,3.入風池(圖略)。(八)陰蹺脈循行路徑1.其脈起於跟中然谷穴之後,2.上內踝之上,3.直上循陰股,4.入陰,5.上循胸里,6.入缺盆,7.上出人迎之前,8.入九頁內廉,6.屬目內眥,合於太陽(圖略)。有關經絡的循行知識,不作更詳盡的介紹與圖示,讀者如欲求深入地了解,可參閱針灸及中醫理論專著。此外,還有十五絡脈,十二經筋,根結,經水,營氣,營衛生會,脈度,血絡,衛氣失常,經脈別論,皮部論,經絡論等等,不勝枚舉。這樣複雜的經絡,既不是楊如侯所想像的經絡就是血管,也不是某些人所認為的經絡就是神經,更不是章太炎說的經絡就是淋巴。《靈樞·經脈第十》:人在男女媾精開始生成的時候,先長成精,精成熟了生出腦髓,然後生長骨骼象主要的骨幹,脈是營血,筋是聯絡骨幹的讓骨骼剛強,生了肌肉,好比修上牆,加上外邊堅韌的皮膚,生了保護皮膚的毛髮。等降生以後,能夠吃奶,逐漸吃飯,這時候脈道就通暢,氣血充足,形成經脈,能夠「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這是醫學方面不可以不通曉經絡的道理。【《靈樞·經脈篇》原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21]1]這種健身術,練功時首先要採取「騎馬蹲襠」勢。讀者誤稱為「馬蹲功」。[22][2]用艾蒿葉子壓成絨狀,捻出上尖下圓的小球,叫作艾炷,點燃後放在穴道上熱灸治病。針和灸所用的穴道相同,有時針、灸並用,所以一般習慣通稱「針灸療法」。[23][3]胡大川不是名人,不見經傳。古人有名有字,有的人還有號,就象現在的文學家有筆名一樣。舊時習慣多先寫別人的字,下邊再加上名。據此,似應為胡作舟,字大川。[24][4]血餘,頭髮入葯的名稱。血餘炭有止血作用。[25][5]垂簾,氣功術語。兩眼微閉,下視鼻端。[26][6]髓海,中醫術語,「腦為髓海」。[27][7]刀圭,古時量取葯末的用具,後亦稱醫術為「刀圭」。[28][8]伍廷芳(1842-1922),近代外交官,曾留學英國。歷任駐美國,秘魯等國公使。後與孫中山合作,任護法軍ZF外交部長等職。[29][9]喬松子,近代養生學家,著有《服氣法六十四式》。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詳。[30][10]三五遍,即三五一十五遍;二七遍,即二七一十四遍。[31][11]默記呼吸之數,或從呼起,或從吸起,由一至十,至百,至若干,精神集中記數,也就象意守丹田一樣。[32][12]息息歸根,在呼吸時必使氣達小腹,丹田乃元氣的根本。[33][13]泥丸在兩眉之間,名為印堂。[34][14]絲竹空穴在眉毛外端,額骨顴突的外緣,皮下是眼輪匝肌;穴有小陷窩,與手足三陽經相通,故名六合之府。[35][15]子欲不死,是益壽延年的意思。[36][16]手三陰經,即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37][17]手三陽經,即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38][18]督脈稱六陽之會,即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手足三陽,總稱「六陽」,六陽經絡都交會在督脈的大椎穴(第七頸椎下)。督脈又稱為「諸陽之海」。[39][19]經絡原文見《靈樞經·經脈篇第十》。凡原文中的「絡」字都是本經的表裡經。[40][20]凡原文中的「屬」字都是本經。--------------------------------------------------------------------------------[1][1]這種健身術,練功時首先要採取「騎馬蹲襠」勢。讀者誤稱為「馬蹲功」。[2][2]用艾蒿葉子壓成絨狀,捻出上尖下圓的小球,叫作艾炷,點燃後放在穴道上熱灸治病。針和灸所用的穴道相同,有時針、灸並用,所以一般習慣通稱「針灸療法」。[3][3]胡大川不是名人,不見經傳。古人有名有字,有的人還有號,就象現在的文學家有筆名一樣。舊時習慣多先寫別人的字,下邊再加上名。據此,似應為胡作舟,字大川。[4][4]血餘,頭髮入葯的名稱。血餘炭有止血作用。[5][5]垂簾,氣功術語。兩眼微閉,下視鼻端。[6][6]髓海,中醫術語,「腦為髓海」。[7][7]刀圭,古時量取葯末的用具,後亦稱醫術為「刀圭」。[8][8]伍廷芳(1842-1922),近代外交官,曾留學英國。歷任駐美國,秘魯等國公使。後與孫中山合作,任護法軍ZF外交部長等職。[9][9]喬松子,近代養生學家,著有《服氣法六十四式》。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詳。[10][10]三五遍,即三五一十五遍;二七遍,即二七一十四遍。[11][11]默記呼吸之數,或從呼起,或從吸起,由一至十,至百,至若干,精神集中記數,也就象意守丹田一樣。[12][12]息息歸根,在呼吸時必使氣達小腹,丹田乃元氣的根本。[13][13]泥丸在兩眉之間,名為印堂。[14][14]絲竹空穴在眉毛外端,額骨顴突的外緣,皮下是眼輪匝肌;穴有小陷窩,與手足三陽經相通,故名六合之府。[15][15]子欲不死,是益壽延年的意思。[16][16]手三陰經,即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17][17]手三陽經,即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18][18]督脈稱六陽之會,即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手足三陽,總稱「六陽」,六陽經絡都交會在督脈的大椎穴(第七頸椎下)。督脈又稱為「諸陽之海」。[19][19]經絡原文見《靈樞經·經脈篇第十》。凡原文中的「絡」字都是本經的表裡經。[20][20]凡原文中的「屬」字都是本經

推薦閱讀:

經絡彙編
象數8(經絡)-04本2-我酷網Woku.com
絡穴-經絡療法
月夜歸航15-【經絡】

TAG:氣功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