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概念:何謂信仰?

哲理概念:何謂信仰?

「信仰」是指對聖賢的主張、主義、或對神的信服和尊崇;對妖、魔、鬼、怪的迷信和恐懼;或天然災害的敬畏;並把這些信仰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概括地說,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

「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或某物的極其相信和尊敬,並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信仰的本質是相信其正確,甚至寧願相信其正確,不在於其是否真實。所以,信仰無所謂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因為堅持這種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託。信仰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假定。人,就其本身來講沒有意義,人的意義就在於自己給自己設定的一個意義,不同的人設定有不同的意義,沒有統一的公認的普遍的人生意義。設定的人生意義的豐富性,決定了信仰的豐富性。

從物質和意識的領域來理解,信仰就是一種意識,道德就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從真理的概念來理解,信仰就是人們對未來世界正確的意識,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確的行為。

如果我們站在個人的角度來講: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為是的信念,或為真理,或為謬誤。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為。

因為人是時代的產物,因為物質決定意識,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不盡相同,所以,人與人的信仰也不盡相同的。當你幼小的心靈處於伊斯蘭教教化的熏陶下,那麼你的信仰就是真主了;當你幼小的心靈處於基督教的感化里,那麼你的信仰不一定是上帝;只有向神認罪悔改,讓神來赦免你的罪,這樣的經歷才能是真正的基督徒,基督徒相信基督為自己釘死在十字架上,他的寶血可以洗盡罪人們一切的罪;如果你幼小心靈受到金錢銅臭之環境污染,那麼,金錢就是你的上帝了。

因為人們的信仰不同,所以人們的道德觀也就不盡相同,所以人們的道德行為也就不盡相同,所以社會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是不和諧社會的根本原因。

相反,如果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麼,我們的世界必然會是一個和諧的世界。

物質決定意識,所以,一個脫離了生存危機的人的崇高信仰,不是天生俱來的,而是從優良的教育中學來的,是從愛的熏陶中萌發的,是在適合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崇高的信仰,來自於一個偉大的時代,來自於偉大的社會——幸福主義社會。

物質決定意識,所以我們的信仰應當服從於客觀規律,服從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為地球是人類的搖籃,大地是人類的母親,所以,呵護地球,保護自然就是愛我們的家,就是愛我們的母親,所以讓地球更和諧地存在,應當是我們最崇高的理想,因為他關係到我們人類的千秋萬代。

推薦閱讀:

女人要有自己的事情【愛情哲理】
智者和愚者的差別到底有多大?【哲理圖文】
哲理性句子
經典:哲理故事三百篇(之三:86~90)

TAG:信仰 | 哲理 | 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