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的方式想像政治:宗教與世俗中搖擺!
伊朗大選剛結束,而真正的衝突和動蕩卻剛開始,發生在街頭上的流血事件,總會讓人想起30年前伊斯蘭革命街頭喋血的情景。或許,這也成為用文化的方式想像政治的緣由。有著兩千五百年波斯文明的伊朗,在傳統和西方的半山上何去何從?奇異神秘的伊朗文化,對異邦人而言,不僅僅是一種茶餘飯後的談資。更重要的是,整個波斯文明在現代笨重的轉身中,在或激越或保守中,人們照見的是自己國度的歷史。【往期專題:馬英九提倡兩岸「識繁書簡」】【去鳳凰網文化頻道看看】
點擊進入鳳凰網文化頻道>>【點擊進入】
抵禦文化入侵 伊朗「兄妹」迎戰美國「芭比」為抵禦「芭比」娃娃的「入侵」,伊朗兒童和青少年智力開發研究所推出了「達拉」和「薩拉」兩個本土娃娃以對抗「外來入侵者」。「達拉」和「薩拉」是伊朗小學課本中的兩個著名人物形象。「【查看】
攝影:伊斯蘭革命中的情景進口大片被動手術 伊朗電影不說我愛你由於宗教和政治上的原因,伊朗所引進的外國電影,情節都被無情地刪改過。比如,大多數影片中的情侶關係都要改成兄妹關係,前任男友改為大哥,現任男友則變成二哥。所有的親熱鏡頭也一概都被刪去。台詞里如果出現了「我愛你」,就換成「多保重」……【查看】
伊朗怒罵好萊塢 聲討美國大片《300壯士》「這部電影把伊朗人描寫成沒有文化、沒有同情、沒有人性、只知道進攻別的國家、殺戮別國人民的魔鬼,無疑是對伊朗人民和文化發動的新一輪誹謗攻擊」。「文化入侵是敵人慣用的伎倆,這種誹謗和侮辱是不可接受的。」【查看】
神秘伊朗文化 傳承2500年古波斯文明波斯古城 伊朗人心中的萬里長城伊朗女人地位初探 美女主持暢談總統夢伊朗社會掃描 女人的底線:必帶頭巾在伊朗參加宗教儀式 感受信仰的力量解密為何伊朗導演都拍過兒童電影不進口好萊塢電影 伊朗電影產業溯源凝結在伊朗建築與詩歌中的民族情結
點擊進入鳳凰網文化頻道>>【點擊進入】
伊朗女性爭取權利:還我為足球吶喊的權利!大約有50名女球迷出現在訓練場外面,她們中有姑娘,也有推著嬰兒車的母親,她們扒在蜂窩狀的圍網外,尖叫著、吹著口哨,以表示她們的存在。 20歲的米娜說:「我們想為自己的國家隊加油,但卻像乞丐一樣被擋在門外。」【查看】
伊朗時尚女郎袍子越裹越緊的伊朗女性:我愛湯姆·克魯斯「她們的袍子早已短到膝蓋以上,緊緊地包裹著身體,曲線畢露,和緊身衣差不了多少。若是不明就裡的人,說不定會以為這樣的頭巾和袍子是剛剛興起的時尚。伊朗的姑娘小夥子們,從不拐彎抹角,遇到了心儀的對象,就直接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給對方。【查看】
追逐西方明星爭做整形 伊朗女人喜歡小鼻子一些愛美的伊朗女孩不滿意自己的大鼻子,就去做「縮鼻手術」,讓鼻子變得小巧可愛。這些鼻子上貼著膠布的女孩看上去都透著驕傲,也許這塊膠布象徵著財富和時尚吧。據統計,伊朗美鼻手術的數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查看】(左側漫畫:媒體炒作「十大國學大師」)
《天堂的孩子》:天堂不曾遠離過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查看】《我在伊朗長大》:動蕩中的小姑娘如何長大動畫電影《茉莉人生》,改編自女畫家瑪贊莎塔碧的漫畫《我在伊朗長大》,講述一個童年充滿天真幻想的伊朗小女孩,在伊朗動蕩的社會環境成長的故事。【查看】《誰能帶我回家》:伊朗人的童年真實本片主角是一名小學女生放學後等媽媽來接送,而媽媽一直沒有出現。最後忍無可忍,盯著鏡頭大聲說:「我不拍了!」【查看】
點擊進入鳳凰網文化頻道>>【點擊進入】
伊朗「妻管嚴」的現象很普遍赴伊之前,伊朗駐華大使韋爾迪內賈德曾開玩笑說,在伊朗家庭中,「妻管嚴」的現象比較普遍,他的話在伊朗得到了某種驗證。陪同記者的穆薩維曾在北京大學讀過書,中國話很流利,他的一句常用語就是:「這個問題需要回家請示。」【查看】
伊朗瀕臨失傳的細密畫一位西方人在伊朗:對歐洲客人態度不好曾有以色列伊朗總統是老鄉,牧師出門背槍。伊斯法罕的年輕人沉溺毒品,對歐洲客人態度不好。年輕人西化嚴重,關上門很自由。年輕人幾乎都穿著牛仔褲,女人還戴著各種顏色頭巾,染髮在這裡已經司空見慣。【查看】
伊朗遍地是美女 找丈夫比找工作難有個中國人在德黑蘭駕車時不小心撞倒了一個伊朗老太太。老人家不要賠錢也不上醫院,唯一的要求,竟是讓對方在她兩個未出嫁的女兒里任選一個娶回家,兩個都娶更好。那個中國人被糾纏了很久,最後才把事情平息。【查看】(左側照片:伊朗土耳卡曼港)
調查1.你對伊朗最深的印象有哪些?神秘。宗教化。保守。開放。民主。不民主。其他。2.看完這個專題,會改變你對伊朗的印象嗎?會。不會。不好說。編輯腦殘。用戶信息學歷中學及中學以下 大學專科 大學本科 碩士 博士
點擊進入鳳凰網文化頻道>>【點擊進入】
今日伊朗的一切都繞不開發生在1978年的伊斯蘭革命,它催生了今天伊斯蘭共和國的誕生,伊斯蘭教的影響上升為國家意志,也成了政教合一的國家。宗教與世俗,保守與激進,這種在許多國家都能找到的關鍵詞,在這裡演繹地格外驚心動魄,甚至流血衝突。因而,文化上也有種令人難以解釋的東西存在。伊朗人在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兩種甚至截然相反的表現,似乎說明著他們自身在文化認同上的矛盾。而伊朗傑出人物在文字在影像中對良知以對童年及所有普適價值的表達,為世界上的人們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精神資源,告訴人們天堂不曾遠離過。昵稱:來自:匿名
網友:鳳凰網友 發表時間:2009年06月21日 13分
[0k"ok"ok"ok"ok"ok"回復支持(0)反對(0)網友:鳳凰網友 發表時間:2009年06月21日 01分
回復支持(0)反對(0)評論總數:2條更多評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