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出國就變好了?(黑白先生)
06-24
國人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只要脫離由中國人構成的群體,一個聰明的中國人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德國人,也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英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非洲人,穆斯林。而且會變得比美國人更美國人,比德國人更德國人,比日本人更日本人。所以有橡膠人一說。 以前看過王朔的一篇文章說,我覺得中國人到了美國之後都變好了,變得都守法了。在美國犯法之後,你別想「託人幫忙」。看來人是環境的動物,隨環境變化而變化,而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首先就是一種制度安排。不同的制度會形成不同的人,這一點可以看看韓國和朝鮮,他們不是一個民族嗎?何以反差如此巨大。 網路上,流行一條這樣論調的微博:魯迅只找人性的毛病,從不找制度的毛病。胡適只找制度的毛病,從不找人性的毛病。這就是區別。換哪國是從法社會,人性也會被帶壞的;換哪國是平等社會,人性也會帶好的,這個胡適比魯迅明白... 很多人把魯迅的「國民性改造」誤解為「人性改造」,其實這些人沒讀懂魯迅,魯迅的國民性改造並非要改變中國人的人性弱點,而是對制度文化塑造出的中國民族性格缺陷進行反思反省與批判,以期去腐生肌,讓中國民族性格走向健康與正常。魯迅獨具慧眼,他發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衍生遺留的一些問題、弊病,現在還大量存在於社會中。魯迅的出現是個奇蹟,魯迅是我們民族精神普遍潰敗時的中流砥柱。 人受環境影響沒錯,好的環境確實讓人變好,但壞的環境已成事實。又如何改變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歷史上在亞洲還沒有一個國家自動過度到歐美那樣的民主社會,不是受到歐洲的啟蒙,或者美國的直接幫助。因此,啟蒙是任何國家邁向現代必經的階段,是跨不過去的一道坎,而任何文化上的進步都是從批判開始的。所以我最佩服的還是魯迅。也最喜歡魯迅,他說「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去參拜皇陵,有的人參拜荒塚.」「雪是死去的雨,是雨的靈魂。」魯迅,不僅有批判,還有刻骨的浪漫。 王朔說,國人到了美國都變好了,其實還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美國的唐人街,唐人街臟、亂、差出名挂號,是三合會等黑社會大本營,華人尊卑貴賤在那裡自成一體,互相鬥得你死我活...看來國人聚群的地方,還是變不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包括宗教信仰、語言、飲食、禮儀、風俗習慣等。其中我覺得最大的差異是人生觀與價值觀的不同。中國文化把人看作群體的一分子,西方文化則強調個體的自由意志。西方社會遵循個人價值至上的原則,強調主動進取,追求自由平等。 雞湯演講,國內遍地都是,滿場雞血,騙死人不償命。國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從眾的心理和迷茫的心態太容易被忽悠被利用。國人的生活狀態,幾千年前就註定了,在叢林中,都整天汲汲於利益、功利而已,從沒活過大寫的人,從年頭到年尾患得患失,除了酒後的狂歡、群體間的麻醉以外,難有洒脫的歡樂、奇美的想像和不羈的創造,所以文化、文明從沒有過大突破。 因此柏楊在 《醜陋的中國人》中說,國人不從地球上消失,天理難容。話雖說的太絕對,但是也有道理。很多國人不是希望制度變好,而只是希望自己從壞的制度里得到好處,假貨劣貨橫行,都希望別人是傻子,為了造假售假不惜謀財害命。20世紀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國民性批判最為猛烈和深刻的,當數胡適、魯迅、柏楊三人。過去了這麼久,回頭再看這些批判,會發現依舊讓人寒意徹骨、一身冷汗,就像針對當下現實猛烈投出的標槍。 這些批判很刺耳,而逆耳的往往是忠言。批判永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了能夠改變、向好。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插畫教程 | SAI繪製雙胞胎黑白少女教程
※郭靖如何奮鬥成黑白兩道權威和領袖的
※黑白分明的世界
※《黑貓偵探》——極黑的Hard-Boiled Panther,獨一無二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