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行九州:烏克蘭危機:最終會是誰的陷阱?

1. 德法的領導人與俄羅斯普京開始進行面對面就烏克蘭的危機如何解決「政治解決」進行「協商」、美國表態有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的可能、美國克里對莫斯科的爽約、美國對德法領導人莫斯科之行的「負面」吹風、加拿大支持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德法對武器援助烏克蘭的明確否定、德法明確表態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與歐盟等相關新聞對各自角色的刻畫更加清晰,清楚的表明德法主導的歐盟與美國及「美國系的小北約」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有著「原則區別」。 從新聞中來看,德法與俄羅斯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外交動作越來越大,而美國目前還在極力推動包括歐盟在內的對俄羅斯制裁,並且在歐盟不但不出力,甚至有不出工傾向的情況下,開始有角色前置的傾向(提供資金與武器)。 而北約成為美國挑動俄歐關係的平台,一方面說明歐盟的「表現」遠遠達不到美國希望 「俄歐長久對立的新冷戰」 的要求,另一方面說明英國在歐盟的話語權因跟隨美國策略而被歐盟弱化,德法歡迎的是「以歐洲利益為原則的英國」,而「歡送」的是「為美國霸權利益為服務對象的英國」,這次的莫斯科之行只有德法領導人,而沒有英國領導人就是對此的最好註解。 沒有了英國在歐盟內的話語權,美國操縱歐盟的鏈接就出了問題,這讓美國不得不撿起「北約」這個平台,但在北約中同樣是存在「德法系」與「美英系」的不同,這段時間,我們看到的基本是「美系北約」配合美國的動作相對較多。 2. 希臘的新政府對德法來說,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拒絕美國」的「理由」,我們知道美國慣用「木馬」來阻止歐盟做出與美國霸權利益不符的決定,有關解除針對中國不合理的軍事禁令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如今歐盟同樣可以用希臘的新政府作為「木馬」以破解美國的壓力,一方面希臘新政府具備親俄的立場,再者希臘當年深受華爾街點燃的歐債危機之苦,至今仍受其害的國家,三來美國不可能幫助希臘度過危機,中俄歐才是最終可能有意願與能力幫助希臘度過危機的決定力量;如果德法、希臘、俄羅斯三方配合好,那麼就可以形成:德法對於美國「要求」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一些嚴重有損歐盟利益的動作,可以利用一致性原則及希臘新政府的「親俄」態度,通過希臘的反對達到拒絕美國的目的。而縱觀這一段時期俄羅斯的表現可以用「剛而不過、柔而不卑」來概括,這對抑制美國的冒險衝動、為俄歐間留有「消除共振、逐步平穩」的餘地是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3. 「戰爭總理」 從捷克總統稱之為「烏克蘭戰爭總理」發表的「二戰時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德國」的言論來看,可以用「瘋言瘋語」來描述,至於「瘋言瘋語」背後的目的當然也是能夠理解的,但德國不是日本,這樣的「瘋言瘋語」讓德國感到不是「高興與舒心」而是「反感與擔心」,會讓德國看清歐盟所支持的現烏克蘭政府到底都是由什麼樣的人在領導運作,對這樣的政府能夠為德國和歐盟提供什麼樣的長遠利益是會打個大大的問號。在看美國克里與烏克蘭總統的新聞發布會視頻時,烏克蘭總統的表情十分明顯地帶著對美國「失望、無奈、不滿」的情緒,與同德法領導人會面時從心底表露出來的笑意是天壤之別。個人的理解是,烏克蘭總統傾向於「政治解決」,而「戰爭總理」(烏克蘭顏色革命的三巨頭之一)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帶路黨」。4. 陷阱的出與入 現在烏克蘭東西部的民眾都飽受戰爭帶來的災難,俄歐的利益同樣因為烏克蘭內戰而受到傷害。在經過「痛苦的相持階段」後,烏克蘭東西部、俄羅斯、歐盟應該都知道無法獨自「獲得」完整的烏克蘭,結果就只剩下「分裂而對立」的烏克蘭與「和解而中立」的烏克蘭(伊拉克化的烏克蘭都不是俄歐及烏克蘭自身所願意看到的)。 一個「分裂而對立」的烏克蘭不僅對烏克蘭的東西部來說都是災難,對俄羅斯與歐盟來講,也僅僅是提供一個「理論上的緩衝帶」,結果還是造成俄歐「類冷戰的隔離關係」,對俄歐來說同樣都是「輸家」。 一個「和解而中立」的烏克蘭(包括烏克蘭東西和解以及俄羅斯與歐盟和解)給烏克蘭東西部、俄羅斯、歐盟帶來則是既能形成長久穩定,又能夠進行政治融合和經濟融合的局面,安全穩定與政治經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的結果基本上是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解決方式。 兩種結果相比自然是「高低立判」,而要實現一個「和解而中立」的烏克蘭,首先要看歐盟能否擺脫美國的操縱,從自身利益出發而與俄羅斯謀求政治和解;如果德法主導下的歐盟即使有政治和解的意圖,卻沒有擺脫美國操縱的能力,那麼結果還是無法跳出美國在烏克蘭為俄歐挖下的陷阱。 如果歐盟能夠擺脫美國的操縱而切實走向與俄羅斯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方向,並最終就烏克蘭政治和解並「中立化」達成實質性的共識,那麼後面跟著的就是如何破解美國對烏克蘭的操縱,而破解美國的操縱,個人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停止」俄歐之間的「互斗」,並且開始政治和解進程。德法明確表示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與北約的態度,就是一種既斷了烏克蘭的念想,又對俄羅斯表示了政治和解意圖的強烈信號。從歐盟是俄歐相互制裁發起者的角度看,利用希臘的「木馬」角色可以相對容易擺脫美國在制裁問題上的操縱,從而形成俄歐實質性停止「互斗」。 二是通過俄歐 「停斗」與「和解」,使得俄歐基本跳出了美國挖的烏克蘭陷阱,如果美國不介入,俄歐在「中立化」烏克蘭的共識下相互協調,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就不會有太大問題,這就強行逼迫美國如果要維持烏克蘭危機就必須由背後操縱者的角色轉換成為一線直接參与者的角色,這樣俄歐就可以基本從烏克蘭內戰的「陷阱」里跳出來而把美國這個始作俑者給推進烏克蘭內戰的「陷阱」。 三是在輿論上支持主張政治解決的總統而壓制主張武力解決的總理,孤立「好戰派」帶路黨的同時,積極促進烏克蘭東西部民眾的認同感,一句話就是「用好分化瓦解與統一戰線的策略「。 如果這三條成為現實,那麼美國面對烏克蘭內戰無法獲勝的現實(美國遠隔重洋而東部烏克蘭背靠同文同種的俄羅斯),面對烏克蘭內戰無法造成俄歐冷戰對立的結局,面對再次被拖進「戰爭消耗陷阱」的後果,美國是不會真的陷進自己為俄歐挖的陷阱里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借用北約里的美國系(如東歐對俄羅斯敵對的原蘇聯成員國)對西部烏克蘭政府進行支援,將烏克蘭推向「伊拉克化」(進入大範圍長久動蕩的不穩定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缺少德法領導下歐盟支持的北約,單從經濟能力來說就沒有長期、大規模援助西部烏克蘭的能力,要想維持烏克蘭局面的長期「伊拉克化」,最終必然會回到美國「大出血」的結果,還是「美國挖坑自己跳」。 在中美俄歐世界四大角色里,讓中俄歐看「熱鬧「,美國自己玩自殘「遊戲」的局面必然導致美國最終被迫放棄,烏克蘭的局面至此才能逐步回歸政治和解的道路。而烏克蘭最終政治和解同樣標誌著俄歐的政治和解,此後必然帶來俄歐的經濟融合,進而是歐亞大陸的政治經濟相互融合的歐亞經濟一體化進程。 當然,在烏克蘭同樣存在烏克蘭版的泰國模式、埃及模式以及烏克蘭內戰外溢等等的可能,在此就不細說了。三、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網路-----「SWIFT的多極化」 2014年8月的時候英國方面提出將俄羅斯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網路,對此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表達了「魚死網破」的決心,他說,如果俄羅斯真的被踢出SWIFT,「我們在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應對將沒有限制」。分析甚至稱,這不僅很可能導致俄羅斯對北約宣戰,還很可能會導致其他意想不到的後果。 對於SWIFT,雖然名義上是國際性組織,但是因為其運行模式是根狀結構,而根(交換中心)在歐盟與美國,雖然在非常長的推廣期內,這個協會嚴守獨立於任何國家政府的原則,但在911後,美國利用反恐的名義,「逼迫」協會向美國政府提供數據,再加上上面的新聞,可以看到SWIFT的「受控性」越來越明顯。 作為中美博弈的主角,中國必須未雨綢繆,防止美國在孤注一擲制的情況下造名頭利用SWIFT的限制來強行隔離中國對外的經濟交往活動。 個人在此的一點不成熟想法是:不用另外建立一套類似swift的系統平台(那樣有著巨大的推廣阻力以及產生不必要矛盾的作用),而是利用金磚國家組織的金融機構,爭取獲得第三個交換中心的組建,將現在的根狀結構,變成平行的兩點或網狀的三點(歐、美、金磚)。 在金磚銀行、亞太行、中國石油期貨交易中心、逐步向全國推廣的自貿區、人民幣逐步國際化、證券市場逐步面向國際開放等等條件下,如果能夠爭取到第三個交換中心,在正常情況下因為這個中心是最貼近亞洲市場的,所以可以更好的為亞洲金融市場服務;在非正常的情況下,這個交換中心可以限制美國霸權的無理要求與行動,例如將俄羅斯排除在SWIFT之外;極端情況下,這個中心可以通過金磚國家銀行保證亞、非、拉的絕大部分國家以及願意保持相互間的金融往來的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交往活動中的金融服務能夠正常運行。 如果金磚國家銀行成為第三個交換中心的架構實現,那麼「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就會基本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成員國平等」的國際協會,而不是某個國家或組織能夠操縱控制的「傀儡」(放在金磚國家銀行架構下也是表明中國不謀求控制權的態度);在此基礎上,以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為原則,相互協調,共同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問題,比如「反恐」、「反洗錢」等。
推薦閱讀:

卓偉團隊崩盤,下屬集體辭職,狗仔的「窺探」商業模式走向死亡?
糾「四風」轉作風改進政風行風
【風行壩上(二)盡顯歐范兒的蛤蟆壩。】
風行之旅︱1%︱中國·三亞

TAG:危機 | 九州 | 烏克蘭 | 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