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方言到底該不該傳承?

方言,是鄉音的維繫,是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從漢語逐漸產生的。究其原因有小農經濟、社會的分裂割據、人口的遷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語言發展的不平衡,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抵觸、相互影響。如今,很多人認為,方言太過繁複冗雜,還是摒棄為好。有的人認為方言是承載中國鄉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到底該怎樣看待?該不該好好傳承方言?

感謝頭條的邀請。

中國的方言種類繁多差異巨大,給地域交流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因此自古以來就有官方設立全國通用語的慣例。現行的普通話正式設立於1956年中央政府下達的推普令,2005年更是以《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法律形式加以規範化。眾所周知,普通話以北京方言為基礎音(標準採集地在河北灤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的全國通用語。所以普通話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也來自於方言,如果脫離了方言講普通話,則普通話就成了無源之水。

選擇北京話作為普通話的原因:

1.政治:首都為北京

2.人文: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官話方言在全國分布極其廣泛,南至雲貴兩省和廣西桂柳地區,均屬於官話方言區

3:歷史:自清朝起,現代北京話基本形成,取代了明朝江淮官話成為通用語,民國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均稱之為國語,通行全國

由此可見,普通話在更多的時候僅作為一種工具,並沒有承載過多的文化意義,而各地的方言,才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母語,大多數人一出生,首先接觸的是家鄉語言,而後為了交流的需要,才學習普通話。

中國的七大方言(分法不同可能有差異)除客家話外,均以地域命名,再加上中國人強烈的鄉土情結和宗法觀念,方言的意義更非同一般。出門在外,判斷是否老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方言。

中國各種方言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尤其是粵語、閩南語和客家話,較多的保留了古漢語的韻律和音調,成為漢語界的活化石。並且廣東人對粵語有著北方人難以理解的熱愛,在捍衛粵語的地位這方面,很值得我們官話方言區的人學習。

有人說方言會導致地域歧視、小團體主義甚至國家分裂,這就危言聳聽了,某種程度上確有其事,但多因為不了解而產生一些誤會。

有人認為粵語不是方言而是語言,這並沒有錯,只是分法不同,具體可以參見百科,但我認為粵語也是方言,畢竟再怎麼流行於海外,它仍然是漢語。如果有廣東的朋友不同意,也歡迎賜教。至於民國初年粵語差一票成為通用語這個梗,版本很多一查便知。

最後,我是支持保護方言的,同時做好推普工作,二者並不矛盾,也並不困難,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吧

推薦閱讀:

老人就醫的時候,一定要要求他們必須說普通話嗎?
地方方言和普通話語法上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有的漢語方言會完全沒有平舌或者翹舌?
如果普通話不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那麼南方人還能輕易聽懂北方話(比如北京話)嗎?

TAG:方言 | 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