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謎團

傳說秦始皇死後躺在純金打就的棺材裡,在水銀的河上

飄來飄去。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并吞六國一統中國,成

為中華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他死後的第二年,屬於他的巨大

陵墓才最終完工。這年年底,即位的皇帝胡亥殺掉了所有修

陵的工匠。於是,關於始皇帝的陵墓只剩下了傳說。

1.村民打井發現兵馬俑。關於秦始皇的陵墓,在

《史記》中有很詳細的記載。這個巨大的工程,動

用70萬工匠,歷時38年,耗費國家稅賦三分之一而

建成。書中說,它是兩千年前人類建築力的極限。

然而今天,這裡既沒有高聳的城垣,也不見巍峨的

宮殿,只有一方土冢飄零於歲月時光之中。難道說,秦始皇陵的秘密,那些近於天方夜談的故事,只是子虛烏有的傳說?

中國西北地區1974年3月進入了持續的旱年,秦始皇陵東側西楊村的村民不得不打井取水。二十多年後,對於當年打井時的情形,村民楊志發依然記憶由新。

當年那口挖了一半的廢井,它有一邊觸及到一個神秘的地下王國之中,如果當時打井的位置稍稍偏離,兩千多年前的歷史將依然混沌。

這是一種人們從未參拜過的神像,他的造型奇特,似人非神,從來沒有出現在中國的那一座寺廟之中。從外形上看,與其說是神像,不如說是身披甲胄的戰士。然而,考古人員關心的是,這些距秦始皇陵1.5公里處發現的陶像會不會與傳說中的秦始皇陵墓有某種關係呢?

不久後,考古隊進駐西楊村,有誰能夠想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考古工作在半年後震驚了全世界。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它們是以個體形象呈現的整體塑造藝術,這八千兵馬造型各異,絕不雷同,是兩千年前世界塑造史上的巔峰之做。然而,秦始皇為什麼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塑造兵馬俑呢?

視死如生中國自古以來講究「視死如生」,認為人死後會有一個幽冥的世界,如果把死人生前的一切帶到地下,他在陰世間的生活會與生前一樣。

於是考古學家們推測,這些陶制兵馬俑是秦始皇陰間的護衛者,始皇帝並沒有採用活人活馬的生祭,他的護衛軍,是出於能工巧匠的製造。這些秦俑,是秦陵的最後證據么?

考古研究表明,這些兵馬俑的製造年代,大約在秦統一全國的公元前221年動工,至公元前209年結束,前後大約歷時十年,需要幾萬工匠共同勞作。

  《史記》中有明確記載,這個陵墓動用70萬人力,耗時38年得以建成。難道說,這樣龐大的工程,就只有孤零零的土冢與兵馬俑么?從秦陵的部局上來看,兵馬俑坑只是秦陵東1.5公里的狹小地域,秦陵周邊方圓數公里內還會不會有其它的埋藏呢?它們是以個體形象呈現的整體塑造藝術,這八千兵馬造型各異絕不雷同,是兩千年前世界塑造史上的巔峰之作。

2.數以萬計的石質盔甲。進一步的發現是在1996年6月,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幾名學生來到秦始皇陵實習,很隨意的一鏟中卻似乎有了一些微小的變化。在這一鏟的泥土中,隱約有一些紅燒土與木炭灰的痕迹。紅燒土與木炭灰是考古工作的指南針,它們是高規格陪葬坑的標誌,難道說這裡地下是另一處兵馬俑坑么?

石質盔甲。經過漫長的勘探工作,考古人員精心的挖開了一個153平方米的小坑,另他們大為不解的是,這個坑內並沒有兵馬俑,而是擺滿了數以萬計的石質盔甲,這是什麼樣的墓藏坑?坑內為什麼只有石甲而沒有人呢?

從坍塌的坑邊看,這些石甲衣與兵馬俑的排列方式一樣,都是每四件一排,樣式也與兵馬俑相同。這是十分有趣的發現,難道說,這些甲衣是為埋在不遠處的秦俑做的么?但是,秦俑是死物,它們怎麼能自已穿上甲衣呢?

這個考古發現迅速傳遍了全中國,於是,人們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秦始皇的身上。

秦王好道。人世間慾望的巔峰,無非是做一位顯赫的帝王。然而,無論是帝王還是平民,都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始皇帝要萬年長生,在首都咸陽,是眾人皆知的秘密。他派遣一位方術之士徐芾,帶領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尋訪長生不死之術,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是旅程艱險還是徐芾畏罪潛逃,後人已不可而知。

但是,秦始皇卻要為自己註定的死亡去做其它準備了。如果不能求得今世長生,那就只有經營來世輪迴。

複製石甲。《史記》中記載的巨大陵墓就是贏政經營來世的最好證明,可人們已知的發現會不會只是陵墓的一部分呢?石甲衣又有什麼用途呢?

首先,考古人員希望找到甲衣的製作方法。現代的切割手段最小可以將石片切至0.5公分,可是甲衣上的石片大多只有0.3公分的厚度。可見古人不可能對石甲進行大批量的機械加工,要想做出石甲只能一片片的用手工磨製。

解決了甲片的製作,考古人員還有一關,古人是如何在甲片上打孔的呢?這種石灰石材質極脆,在打孔中十分容易碎裂。只有不斷的澆水,才能保證順利工作。三名考古人員整整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一件600片甲衣的製作。於是,人們計算,如果這一萬多平米的陪葬坑內全部為石鎧甲,那麼至少需要3600人幹上整整一年。

石甲完全由手工磨製而成,一位工匠做這樣一件甲衣,大概要用上近一個月的時間,可秦始皇為什麼要耗費如此大的人力與物力去製造沒有實戰用途的甲衣呢?結論只有一個,這些石甲衣與兵馬俑一樣,只是秦始皇陵墓的冥器。

有專家推斷,兵馬俑是始皇帝的地下軍團,而石甲坑正是這個軍團的武備庫。用八千陶兵陶馬做護衛,以上萬件石甲衣為武備,自人類抒寫文明史以來,再沒有那一位帝王能有如此大的手筆,在地下埋藏這樣一支絕無僅有的陪葬軍隊。

  然而,秦始皇的真正用意是什麼呢?考古學家認為,這八千兵馬面向東方,隨時準備出擊。如果西方六國的君主在陰間反抗秦國,這些軍隊將用來與判軍進行決戰。秦始皇的真正用意是,可以在死後一統冥界,在陰世間做千秋萬世的皇帝。

更大的秘密。武士與甲衣,構成了秦始皇陵的地下武裝。但是,做為「千古一帝」的始皇帝,他的地下陵墓,就只有軍隊與武備么?人們深信,秦陵的秘密還遠不止此。

兩千多年前,秦人開彊拓土,以其堅韌卓絕的毅力、坦蕩豁達的胸襟締造了統一強大的帝國。而後,他們賦予這些陪葬物以生命力。直到今天,仍以呼之欲出的氣勢,震驚著整個世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一個萬象更新的時代隨即開始。始皇帝下令北築長城,派大將蒙恬引兵三十萬與匈奴決戰,令匈奴彎弓之士退避三舍;南修靈渠,深入蠻荒百越之地,國土也隨之延伸至大海,一個紀元前最偉大強盛的帝國終於建成。但是,他死後的短短几年,由於再沒有人有此魄力與勇氣繼承他的偉業,至使帝國轉瞬而逝。

兩千多年後,唯有西安市邊巨大的秦始皇陵依舊承載著歷史的傳奇。然而,這陵墓中的傳奇又是什麼樣的呢?

3.陝西與秦陵。史書中說,公元前2世紀,秦國首都咸陽是「揮汗如雨,吐氣成雲」的超級巨城。在這座巨城邊的驪山腳下,駐有70萬工匠,他們在為秦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修建史無前例的巨大陵墓。關於這個工程,有許多聳人聽聞的記載。丞相李斯的奏表說,陵墓挖掘的太深,遇到了堅硬如鐵的地層,再也無法掘入。負責記錄歷史的官員更在修陵的38年時間裡,觀測到數十次日月星辰的異象。

不可能只有陵墓與兵馬俑。兵馬俑坑與石甲坑的發現引發了人們對秦始皇陵的重新認識。但是,秦始皇的地下陪葬品難道只有與軍隊有關的兵馬俑與武備庫嗎?對於這位一統天下的始皇帝,人們的期待絕不止此。

12陶俑坑。一座特殊的陪葬坑2000年6月被發掘使秦陵的研究再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這座地坑的墓道內擺滿了陪葬戰馬的屍骨,主室是與實物等比例大小的房間,除了寬敞的大廳外,一側還備有廂房。考古人員對這些出土的陶俑進行了精心的修復,另他們大為不解的是,出土的12個陶俑沒有一位是身穿鎧甲的戰士,他們頭戴長官,衣袖翩翩,雙手都籠在袖中,腰帶下似乎還掛有一些小器件。這些小物件是做什麼用的,這個陶俑的穿著為什麼與兵馬俑相差的如此懸殊呢?

難道說沒有鎧甲就一定是文官么?他們會不會是秦始皇的僕從呢?他們是秦陵第一次出土的文官陶俑,這對秦始皇陵的研究意義重大。要想了解這12個陶俑的含義,首先需要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樣的官?

答案就在坑底,這些銅鉞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鉞在秦朝是一種法制和強權的象徵,在當時持鉞者應該掌司法。經過修復,其中兩個陶俑恰好露出持鉞的架式。原來這裡是秦始皇的司法機關,十二陶俑是各司其職的司法官員。

近年來的不斷發現一次次振撼著考古人員的心靈。內城之中出土的銅車馬為帝王出巡所用,百戲俑如同娛樂場,內外城之間的珍禽異獸坑就好比宮廷苑囿,而遠離宮城的兵馬俑正是保衛京都的禁衛軍。

秦始皇在地下建築的原本就不僅僅是一個陵墓,而是大秦帝國的地下縮影。考古人員認為,如今已經挖掘的陪葬坑只是秦陵的一部分,估計出土的秦陵文物還不足地下埋藏的十分之一。

1974年,當人們第一次發現兵馬俑時,有誰能夠想到,秦陵考古會成為未來幾個世紀里最為重要的考古課題!

地下都市。然而,關於這座陵墓的故事卻遠沒有結束,《史記》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始皇帝在這座巨大的陵墓之上建立了一座城池,它有高達十數丈的圍城,可供萬人上朝所用的宮殿。這座城池遠接咸陽城,近靠阿房宮,原本是規模罕見的地面建築群。

今天秦陵城遺址。但是,這座傳說中的宏偉建築卻因戰火的綿延而未能最終保存。關於秦陵的浩劫流傳著這樣的傳說,項羽引兵入關中後,曾一把大火燒毀了阿房宮與秦陵。中國似乎有這樣的傳統,當新興的統治者取代舊的統治者時,總是喜歡用火把過去的一切燒的乾乾淨淨,然後再勞民傷財的修建比以前更宏偉的建築。於是中國的詩中也記錄了這樣一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傳說這時項羽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搬運財物的拖車整整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走出咸陽。

法制的社會。秦始皇以法制代替人制,秦朝的刑罰之重為各朝之首。在湖北省雲夢縣發現的秦代竹簡中記錄到,如果士兵不能按時歸還政府的借貸,論律當斬。推行嚴歷的法律,是秦始皇治國的根本重策。始皇帝把這個依為左右手的政府部門帶入地下,當然是要在陰間繼續推行他以法治國的理念。

這些傳說是否是真實的呢?秦陵的地宮真的被盜掘過么?史記中記載,秦陵地宮中儲藏有大量的水銀,考古隊員在陵冢周圍進行了仔細的勘察,發現地宮內的汞含量高於地表上百倍。如果陵墓被盜,那麼水銀早就應該揮發的一乾二淨。如此看來,地宮歷經兩千年的時間仍然完好未損。

另人充滿了好奇的是,秦始皇的地宮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民間存在著許多的傳說,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秦陵的地宮內有水銀所制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純金打就的棺材裡,遊盪在水銀製成的江河上,巡視著帝國的領地。當然,在真象不為人知之前,這些仍然只是傳說。

不完整的帝國。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如此巨大陵墓的皇帝,大概他沒有想到,這個陰間帝國卻透過兩千年的時空把無數普通人推到了後人的眼前。那是建造陵墓的工匠和普通的士兵,是他們成就了秦始皇的霸業和他在陰間的夢想。不同的是,他們中間沒有任何人留下自己的名子。

4.秦始皇的霸業和他的陰間夢想。在出土的竹簡中記述了一些秦軍士兵的家書,相貌各異的兵馬俑就是這些士兵的替身。

甲:母親,如果家鄉的布很貴的話,請寄一些錢給我,我可以在駐地買一些布自己縫製過冬的棉衣;

乙:今天是我國滅掉楚國的時刻,秦王下令,全國的人都可以痛飲美酒;

  丙:我每天都在小心奕奕的工作,如果在兵器上塗錯了漆,我會受到長官嚴勵的懲罰。

如果秦始皇真的躺在純金打就的棺材裡,在水銀的河上飄來飄去,他就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位死後還在活動著的帝王。

考古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考古發掘工作也是非常複雜的工程,陵墓的打開應該由考古學家來認真的論證才行。考古學家們認為,讓它沉睡地下仍是最安全的辦法。

「挖掘有時就意味著破壞,」正在西安參加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第十五屆大會的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主席米切爾·佩塞特說,「秦始皇的地下王宮太大了,挖掘後,人們沒有辦法保護它。」

「如果這個地下宮殿是土質結構──就像秦始皇的地下軍隊兵馬俑一樣,那麼挖掘出來幾個月後它就會徹底毀掉。現在全球仍沒有可靠的技術來保護兵馬俑這樣的土質結構,任何挖掘都不能是為好玩或好奇。」佩塞特說。

在佩塞特看來,土製的兵馬俑雖然已經燒製成陶,但與西方的石頭雕塑相比,還是脆弱的。

中國國家文物局一貫不提倡主動發掘,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除非是遭遇到一定自然災害、盜墓或者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考古學家才被允許對這類地點進行保護性發掘。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說:「這些文物在墓里埋了千餘年了,已經達到了平衡狀態。如果這些文物被挖掘出來,接觸到陽光、氧氣或者其它氣體,就會很快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對有些文物來講是無法控制的。如在中國南方地區曾出土過一些象牙製品,這些象牙製品出土時潔白光滑,不到兩個小時卻變成了暗色粉末狀。」

陝西省考古所秦始皇陵考古工作隊隊長段清波研究員說,不挖秦始皇陵是當下人們最合適的選擇,因為秦始皇陵太複雜了,超過任何人的想像,雖然部分歷史資料記載已經被證實,但現在掌握的情況很多與過去已知的情況相去甚遠。

據近五年來對秦始皇陵的地質勘探發現,在它約高50米、直徑為350米的封土內,有對稱的夯土台階構造和木質構造,在此之前人們認為封土只是一堆夯土。墓室最低距地面約30米,上端長160米、寬149米,而底部長80米、寬50米。

推薦閱讀: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周王室怎樣了?
秦始皇到底死了沒?
秦朝為什麼能取代周朝? 秦始皇只用了一招, 百姓心服口服
秦始皇身形高大威猛嗎?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秦國出了那些牛逼君王?小編為你整理

TAG:秦始皇 | 秦始皇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