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引領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經濟日報北京3月27日訊(記者黃鑫)在3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將於近期正式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的10大重點領域,既有新興產業也有傳統產業,就是既要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還要在應對新技術革命中實現高端化的跨越發展。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審議通過《中國製造2025》,突出先進位造和高端裝備,並確定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10大重點領域作為發展重點。
針對這10大重點領域,工信部還推出了重點領域技術方向綠皮書目錄指引。「這不是政府給企業或市場畫框框,而是通過100多位專家的研究,對中國製造業實現由大變強、高端引領要在哪些技術上突破提出了方向,也是實現製造強國必須達到的基礎技術目標。」蘇波表示,這些目標將實行動態管理,兩年一修訂,不斷深化,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發展。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製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製造業增加值在世界佔比達到20.8%。「所以,中國製造業不是要擴張產能,而是要創新,要縮小在高端領域與國際的差距。」蘇波說。
為此,《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5項重大工程,以解決長期制約重點領域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一批標誌性產品和技術。蘇波表示,智能製造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要通過智能製造,帶動產業數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都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針對製造業發展提出的戰略舉措,兩者有許多共同點,重點都是要把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讓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因此,《中國製造2025》也被稱為中國版的「德國工業4.0」。
「『德國工業4.0』是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而《中國製造2025》不僅要應對新的科技革命,還要顧及到規模龐大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整個製造業創新能力的提升。」蘇波認為,兩者殊途同歸,但在「殊途」上,「中國製造2025」的任務比德國實現「工業4.0」更複雜艱巨。因為德國製造業已有強大的技術基礎,將通過推動兩化融合等信息技術直接邁向「工業4.0」,而中國製造業則需同時推動工業「2.0」、「3.0」和「4.0」。
蘇波透露,在《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體系里,將專門制定一個與「德國工業4.0」類似的規劃,比如智能製造規劃或兩化融合規劃。
《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未來10年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和未來30年實現製造強國夢的奠基性文件。蘇波強調,「第一個10年到2025年,我們要進入世界強國之列;第二個10年到2035年,我們要進入世界強國的中位;第三個1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我們要佔據世界強國的領先地位。」
推薦閱讀:
※去年入境中國內地遊客超1.3億人次,港澳台以外總客源減少
※中國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中國為什麼叫神州3
※中國評論新聞:暴亂後訪港旅客雙位數下跌
※中國境內的陸生有毒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