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太極拳的技擊智慧

太極拳有其優秀的養生智慧,而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精華,其本質屬性的技擊功能也非常強大。太極拳能夠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正是由於其具有相當強大的技擊智慧。太極拳乃中華武術文化之集大成者,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其理博大精深,其法奧妙無窮,其術千變萬化。

  一、技擊思維上的智慧

  1、陰陽互變、剛柔並濟

  太極拳的技擊思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中國古代哲學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陰和陽兩方面所組成,對應著太極中的兩極,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萬事萬物皆相互包融而相生相剋,而事物的變遷和轉化,只不過是陰陽兩方面的消長變化所引起和形成的。

  太極拳強調虛實分明,陰陽互變。兩極相生而又和諧互變,流通中定。剛柔並濟,是在即人整體的和諧,只有人的肢體相和諧,才能柔中帶剛,剛柔並濟。

  2、動靜相宜、靜能生慧

  太極拳在習練時,強調平心靜氣,把動作放緩慢。古語日:靜能生慧。只有平心靜氣,才能排除雜念,意念專一,精神飽滿。拳論中說:「心靜則神明,意注則神往」。只有在意靜的情況下,才能使大腦皮層處於一種特有的相對平衡狀態,充分發揮「神」的自然本性,有助於調諧、恢復大腦與內臟、肢體間的正常功能相一致,從而提高全身各組織器官的協調功能,並有益於身心健康。從技擊層面上來說,靜更有利於太極拳習練者的放鬆,從而才能更好的做到「動如脫兔」。平心靜氣不僅有利於習練者形成沖淡平和的心境,也有利於習練者體會太極拳一招一式的內在含義,有利於體會一呼一吸之間的自然平和,感悟的太極之道。

  3、粘黏連隨、不丟不頂

  王宗岳在《打手歌》中描述:「粘黏連隨,不丟不頂」。其後,李亦畲《五字訣》云:「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項,勿自伸縮。」先賢的精妙論述無不體現出「捨己從人」,「化打合一」的太極技擊智慧。「粘連黏隨」即是修鍊「不丟不頂」的關鍵要素。太極拳所謂「從人」,也就是能「隨人所動」,但絕非一味地被動退讓或躲閃之「丟」,而是心意主宰下,實現引化對方的勁力,充滿智慧的使其陷入被動之勢,以利於我「化打合一」。

  4、取法自然,順應天地

  太極拳強調人與自然的相接,大自然有一種穩定的力量,充滿了源源不絕的能量。太極先哲們早就認識到貼近自然,能給人帶來無限的靈感和啟發。野馬分鬃快,白猿果獻急,金雞獨立靜,白鶴亮翅喜,彎弓射猛虎,出水擒青龍。從太極拳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太極拳是取法自然的。在太極拳的拳式和拳理中無不體現著順應天地、取法自然的充滿智慧的思維。

  二、技擊技術上的智慧

  1、太極拳尚圓求變

  太極拳中要求上肢「含胸拔背」是為了使整個背部成為弓形,此動作要領很容易做到「氣貼脊背」,另外「沉肩墜肘」,使肩關節拉開,則更具有外撐之力,肘部向下沉墜,則手臂微微呈一個向下的弧線,另外兩手臂還要有微微向內合抱並有外撐之力和意識。這正是做到太極拳中支撐八面的「擁勁」的先決條件,這樣的要領使得上體形成一個整體,有利於整合兩手臂的勁力,使得手臂用力協調一致,勁力圓巧;在接觸到對方的進攻時,更有利於擁住對方的來力,有利於順勢化解對方的進攻。

  太極拳招數千變萬化,不過一圓而已,太極拳就好像是一個多維的太極圓球,全方位的進行陰陽轉化,從而能夠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實現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太極拳在運動軌跡中也處處體現了圓弧的特點,各種圓無始無終。正如陳鑫所說:「所畫之圈有正斜,無非一圈一太極」,「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圈有正有斜,有順有倒,種種轉法,亦各不同,當因其勢之自然者轉之。」無論是太極拳中擁、捋、擠、按的哪個勁,其動、靜過程的始終都要呈顯出圓轉自然之形,中正安舒之態,松靜開闊之神,隨遇平衡之性。

  高級的太極拳術,從它無處不成圓的特點來看,使人體成為一個萬象旋轉的球體,是將力引化和利用的過程。太極拳用「逆來順受」的技擊方法,避免了對手加於我方任何部位的直接來勁,因為直接來力與我圓轉螺旋勁接觸,內勁吸合,來勁減弱,並使之勁力變得被動,然後利用合勁之理、槓桿之理或慣性之理,巧妙地將對方制服。

  太極拳的圓形動作,有利於柔化對方的力量,也是《打手歌》中「引進落空合即出」所依據的原理。直勁碰到對方的來力必然就會有頂撞,因此也就失去太極拳柔化的原則,也就沒有了「打化結合」、「即化即打」的神奇作用。所以陳鑫說:「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勁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說:「拳中必用纏絲者,粘連之法,全在於此;引進之法,亦在於此,不可忽也。功夫久能令人不敢進,進則打之,退亦打之。」

  太極拳理中對於圓的論述隨處可見。如:《太極拳論》中有「立如平錐,活似車輪。」《太極拳論要解》中藏:「氣如車輪,腰如車軸。」《練法十要》中言:「分清虛實,圓轉如意。」《打手身法歌》中言:「拔背涵胸含太極,裹襠護臀硒五行。」《十三字行功訣》中表:「掤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太極拳經譜》中寫:「至疾至迅,纏繞迥旋,離形得似,何非月圓!精練已極,極小亦圓。」《太極用功七言俚語》中書:「『初收』轉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前所轉圈猶嫌大,此圈轉來愈覺小。越小小到沒圈時,方歸太極真奇妙。」,「只要功久能無間,太極隨處見圓光。」《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中論:「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太極拳尚圓的智慧,其核心是為了求變化,也正是太極拳的圓形特點,使得太極勁力走螺旋之形而周流圓活。在招數上相互聯繫,隨著對手的變化而變化,形成了千變萬化的太極招數,並能夠順敵之勢,聽勁出招,克敵制勝。孫子兵法說:「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創造太極拳的人,懂得圓的運用最靈活,最巧妙,圓的力量最大,所以尚圓的智慧在太極拳中顯而易見。另外,太極拳的尚圓也能體現出中華民族和諧文化運用於體育實踐的智慧。

  2、太極拳求整合一

  太極拳屬於內家拳。處處發整勁,何為整勁?簡言之,就是渾圓勁。整勁是太極拳技擊的精髓。沒有整勁,太極拳就成了空架子、中看不中用。在太極拳推手中,由於拳架的整勁沒練好,表現在兩人推手只是胳膊互動纏繞的推推搡搡,根本無法體現出太極擲放、拋放的技擊特點。太極拳是短打靠身的搏擊之術,近身靠打是太極拳所長,太極拳的八法(勁)要依賴整勁支撐才能顯示出威力,丟了整勁,再好的手法也是強弩之末。

  太極拳與拳擊,散打這類現代搏擊術不同,不僅僅強調一拳一腳之中四肢肌肉的力量,而是更強調調動全身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太極拳的老師傅為什麼看起來沒什麼肌肉,但是一發力往往勢不可擋的原因。太極拳講究力起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調動了全身的力量,這就是太極拳能將一百多斤的人推飛出去的原因,也是太極拳的魅力所在。

  太極拳中有重要拳理「一身備五弓」。它是指身軀猶如一張弓,兩手為兩張弓,兩足為兩張弓。手弓以肘為弓把,手腕與項下鎖骨為弓梢。足弓以膝為弓把,胯骨和足跟為弓梢。身弓以腰為弓把,弓梢不固定。弧形的弓身本身就蘊含著彈力,如果弓拉滿、拉圓放出的箭就會更有力量。五張弓又要緊密配合就會發揮出出人意外的太極勁力。「一身備五弓」的理論本身就非常智慧。

  3、太極拳以點制全

  我們就以典型太極擒拿技術「金絲纏腕」為例,簡要說明太極技擊中「以一點而制全身」的智慧。「金絲纏腕」的正確動作(見圖1、圖2,左者為甲,右者為乙),是甲方利用腰背、腿腳加上手的合力;加上我右小臂利用槓桿原理來旋轉對方的手腕;再加上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先打對方的大手指再從對方的小指側旋翻對方腕關節實施內旋擒拿。使乙方腕關節產生極度內旋,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見圖1.Ⅰ),鎖定乙方腕關節的同時鎖定其肘關節,使其前臂完全鎖定;與此同時乙方肘關節和肩關節受到力的傳遞發生外展的效應性運動,其肘關節和肩關節受到向下和外旋的力量,此時甲方務必微左轉身或微進身,使乙方右臂平屈肘,迫使乙方腕、肘、肩三大關節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見圖1.Ⅱ)。此時,不但同時鎖定腕、肘、肩三個上肢大關節,而且通過連鎖反應鎖定主軀幹運動鏈,從而形成以乙方的腕、肩關節和其身體重心或者是其下丹田為三個頂點的大三角形,使其全部喪失反抗能力,被甲方擒鎖,達到「以一點而制全身」的效果(見圖1.Ⅲ)。通過這個典型動作,我們很好理解太極拳技擊中「以一點而制全身」的智慧。

  三、技擊修養上的智慧

  太極拳不僅體現了一招一式的和諧,也體現了天人之間的和諧,更是體現的人生的修養境界和智慧。這裡的智慧指的是自知之明的智慧和止戈為武、以和為貴的敬人智慧。

  1、自知之明的智慧

  老子所言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太極的緩慢練習方式其實就是明確的體現。太極拳的慢練就是要提高知己知彼的功夫。在太極拳松靜沉著安定自然的狀態中,人容易保持清醒的頭腦,容易清楚的感知到自身的不足和弱點,及時的進行調整和改進,同時也去感知對方的不足和弱點,並加以利用。

  2、止戈為武、以和為貴的敬^智慧

  「武」字的本意有著「止戈為武」的思想。太極拳也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善。無私無欲、沉著冷靜,講究「虛其心,實其腹」,也只有「虛其心」,才能心靜神明、謙和敬人。在這種捨己從人的武技較量中,勝者謙虛恭敬,敗者心服口服,體現的是先人倡導的敬、仁、藝無止境的思想宗旨。追求沖淡平和的人生境界可以使得我們內心的神靈自明,內在自得。著名武俠作家金庸曾說過:練太極拳,練的主要不是拳腳功夫,而是練習頭腦中、心靈中的功夫。最高境界的太極拳,不求發展頭腦中的智,而是修養一種沖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剛,而是根本不求克。腦中若時時存著一個克制對手的念頭,恐怕就練不到太極拳的上乘境界,甚至於,存著一個練到上乘境界的念頭去練拳,也是不能達到練拳的上乘境界。因此,太極拳探索從拳腳到頭腦再至心靈的求真之路,探討的是人生與宇宙的本質問題,表現的是人自身內外兼修、神形兼備、虛懷若谷等積極自我完善的別緻氣魄,具有不斷求真求善求美的修養智慧。

  (作者:國際關係學院體育美育教研部 劉明亮 吳國聖 )


推薦閱讀:

靜心才能真正練好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一路83式動作要領
太極拳身法十要:運化太極不停息
武當趙堡太極拳秘笈
楊式太極拳的掌應該是怎樣的?

TAG:智慧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