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歌》課堂教學實錄

《夜歸鹿門歌》課堂實錄執教者:吳春來觀察者:王鵬偉《中學語文教學》2012年第7期師:想請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孟浩然。生:湖北襄陽人,詩與王維齊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詩情感飄逸,語言雋永。他是山水田園詩人。師:此前我們學過他的兩首著名詩歌。(學生齊背《春曉》和《過故人庄》)師: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評價孟浩然的呢?他曾經寫過一首詩《贈孟浩然》,我們可以欣賞其中的幾句。(PPT展示,學生誦讀)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師: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生:風流瀟洒。生:「風流天下聞」,足見他的風流;「白首卧松雲」,可以看出他對隱居生活的愜意。師:馬茂元先生在《中國文學史》里說,在他人眼裡,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隱逸詩人。今天我們學習的七言古詩《夜歸鹿門歌》將展示怎樣的一個孟浩然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讀出它的神韻。(板書課題)(學生開始自由朗讀後,一生朗讀。)師:這位同學讀得有板有眼,抑揚頓挫。我把這首歌稍稍做了改動,請同學們看看這樣行不行?(PPT展示)山寺鐘鳴晝已昏,余亦乘舟歸鹿門。忽到龐公棲隱處,惟有幽人自來去。生:不行。師:為何不行呢?我看挺好的。先看標題《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點明時間「夜」,「余亦乘舟歸鹿門」指明「歸」,最後兩句照應「鹿門歌」啊。生:感覺少了點味道。師:什麼味道呢?生:詩的味道。師:詩的味道,說得很好。換句話說,被刪掉的地方,就是詩歌出味的地方。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被刪除詩句的詩味。生:「漁梁渡頭爭渡喧」,寫出了渡頭的喧鬧。師:為何要這樣處理呢?生:為了反襯出山寺的幽靜,以動寫靜。師:為了寫環境的靜,我們可以正面描摹,如果通過動來寫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比方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裡,難道僅僅是用動來反襯靜嗎?生:不是。別的我不知道了。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詩。什麼地方要重讀?生:「喧」。師:為何要這樣處理呢?生:一個爭字表明了世俗之人的爭名奪利,一個「喧」字描寫出塵世的喧鬧,這樣的情形跟山寺的靜形成對照,可以隱隱約約地感覺作者那種超脫的情懷。師:那為何「人隨沙岸向江村」不能刪呢?我們先來讀讀,什麼地方要強調重讀?(學生齊讀)生:「江村」和「鹿門」,因為有突出強調的作用。世人回家,而詩人離家去鹿門,兩種不同心情對比,表明了作者的隱逸情懷。老師:你讀讀,大家一起來欣賞欣賞。學生范讀。師:情感挺充沛的,但那種抑揚頓挫的味不夠,「江村」應該如何讀?應該用上揚調,有突出且還有一種不屑一顧的意思,「鹿門」要用平直調,聲音可以略低,重讀不一定要聲音大,用虛聲,也是一種強調。我們一起朗讀這四句,大家爭取把它背下來。師:剛才四句表達了作者的隱逸情懷,接下來大家來看被我刪掉的句子,他們有什麼特點?生(齊聲):寫景的句子。師: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歌中的景物是含情的,如果缺了景語詩,詩歌就乏味了。欣賞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發揮聯想和想像。「鹿門月照開煙樹」是怎樣一種景色呢?生:朦朧,月光映襯的美。師:請大家用散文化的語言把這種美描述出來。生:朦朧的月色從天空中散落下來,鋪展在地上,亦灑在我的心頭,靜靜地、悄悄地,沒有一絲嘈雜的聲音,我獨自漫步在這如煙的美景中,享受著月光的洗禮,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師:一落,一鋪,一灑,寫出了月光的動態之美。生:淡淡的月光從天空流轉而下,像薄紗,如薄霧,似輕煙,輕輕地籠罩在樹林上,我陶醉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不知不覺來到了龐公歸隱的地方。師:她是如何寫月光的呢?淡淡的,像薄紗,如薄霧,似輕煙,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月光的朦朧,的確很美。剛才她用了一個「陶醉」,有道理嗎?生:有。因為後面一個「忽」,說明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隱居的地方,因為朦朧的樹被朦朧的月光映照得太美了,所以作者陶醉了。師:聯繫語境來品讀詩歌,值得學習。詩歌中「開煙樹」為何用一個「開」呢?樹如何開啊?生:其實這裡是寫樹像花一樣美,朦朧可人一般開放,表現出作者的喜悅之情。師:行文至此,作者流露出一種喜悅與洒脫之情。那麼「岩扉松徑長寂寥」一句中的「寂寥」如何理解?生:「寂靜」的意思,因為這裡除作者外,沒有人來居住;「寂寥」還有無奈的意思。師:那「自來去」是什麼意思呢?生:逍遙自在。師:你前面講他無奈,後面又說他逍遙自在,好像有點自相矛盾啊?生:他是一個假隱士,其實他沒有真正想當隱士。師:作何解釋?生:他在40歲的時候去過長安,還給張九齡丞相寫過一首詩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師:寫了這首詩就說他是假隱士,理由似乎不太充分吧?剛才你運用了知人論世的方法來解讀詩歌,很好;如果我們再聯繫詩歌來談談,就更好了。「寂寥」應該有一種落寞和無奈之情吧。那為何作者有這樣的感嘆呢?我們還是結合這首詩歌來談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於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寫的一首干謁詩,希望得到張九齡的賞識和錄用,但最後張並沒有賞識他。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呢!話說,孟浩然去了京城長安後,王維非常欣賞他的才華。一天早上,王維邀請孟浩然去交流詩歌創作,唐玄宗忽然駕臨,情急之下,孟浩然便躲到床底下。(王維不敢隱瞞,如實稟告。玄宗笑了一笑說:「我早就聽說了這麼一個人,出來吧。」於是,孟浩然從床底下爬出來。唐玄宗說:「你帶詩來了嗎?」孟浩然說不巧沒有帶來。於是唐玄宗就讓孟浩然背誦幾詩聽聽,於是孟浩然就背起「不才明主棄,多病古人疏……」唐玄宗皺起眉頭,很不高興地地說:「朕並沒有不要人才啊,是你自己不求進取!」(學生笑)結果,孟浩然被打發回家了。當然,這個故事是真是假,我們不好判斷,不過這首詩的確說明孟浩然有懷才不遇的情節。孟浩然性格孤高狷介,不願在權貴面前摧眉折腰,但他始終懷抱濟世之志,在隱與不隱之間徘徊。所以「寂寥」還摻雜著一種無奈之情。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他是一位無奈的——學生(齊聲):隱者。(板書「無奈的隱者」)師:這樣的隱者也是古代文人的真實寫照,誰不想立功、立德、立言呢?陶淵明欣欣然歸園田居,但最後還不是發出了「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的感嘆?所以古代真隱士少,假隱士多,是隱士就不會留名於世了。隱士可謂各有隱衷。但是文人骨子裡流淌的那份耿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師:剛才刪掉的兩句是寫景的,先前刪掉的兩句是——生(齊聲):寫人的。師:我記得朱光潛先生說過這麼一句話,詩歌中如果有人的活動,詩歌就會更具靈性。比方我們以前學的「最喜小兒無賴——生(齊聲):溪頭卧剝蓮蓬。師:「卧剝」二字寫出了田園生活的閑適。師:夕陽西下——生(齊聲):「斷腸人在天涯」。師:「斷腸人」的出現,讓詩歌有了動感,凸顯出蒼涼。那麼這首詩歌的味道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呢?生:通過塵世中的人來反襯或對比來寫自己的隱逸之路,借景物的描寫來抒寫自己的生活感受,有隱逸之樂,也有無奈之恨。比您改寫的詩歌更具詩歌味。師:說得好,我接受批評。詩歌不是簡單的議論和抒情,必須藉助意象營造意境來言志來抒情,欣賞詩歌要知人論世,更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最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全詩。(師生齊背全詩)師:推薦大家閱讀一本書《歌者的悲歡——全面解讀唐代詩人》,這裡面有孟浩然的故事,下課。
推薦閱讀:

穿搭課堂 | 每個男士必須知道的「23」個西服著裝法則
【家教】家長課堂:讓孩子不貪玩的八大方法
Hansrey山地車課堂(一)——平衡、定車、過障礙-騎行者
【養生課堂】:男人城府的訓練(看到好就轉了)
家長課堂:早期教育不要太重識字而輕視閱讀

TAG:教學 | 課堂 | 課堂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