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鋼回應爭議:我是一個挺真實的人

芮成鋼回應爭議:我是一個挺真實的人

2012年06月08日 18:47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楊瀟

字型大小:T|T
0人參與 0條評論 列印 轉發

「中國今天每一個長期在公眾注視之下發聲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支持者、反對者,也會有人用非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見解。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中國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很正常,這是積極的,應該鼓勵他們去說,他們去說話這個事情遠比他們對我的評價是積極或是消極更重要」

5月26日,芮成鋼在安徽大學和學生交流(吳芳)

2010年9月14日,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芮成鋼採訪WPP首席執行官Martin Sorrell

芮成鋼把採訪安排在國貿附近,他朋友開的一個家居店裡。因為和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的會面,他遲到了半小時。他的日程是如此之緊,以至於《紐約時報》邀請他寫專欄(向全球供稿,《紐約時報》本報和其辛迪加旗下媒體都可以採用),他都幾乎沒時間應付。「他們最早找的是我,我覺得這是個很大的commitment(責任),因為每個禮拜都得寫。我建議他們,有沒有什麼比較寬鬆的方式?後來知道他們建了一個portfolio(打包組合),有韓寒、胡舒立等,這樣就始終有人從中國這邊給他們寫。」

他第一篇專欄寫的是歐元,第二篇準備寫美國大選,「一般常理來說,中國人寫專欄都寫中國的東西,說說中國這中國那,中國長中國短,分析分析中國的現狀,好或者不好。我倒覺得,說說國際的東西挺好,讓西方人看看一個中國人對國際事件的評價。為什麼中國人一定要說中國的事兒?說中國企業改革?要說也行,但是從variety(多樣性)來說,中國人說說歐元的問題,說說羅姆尼和奧巴馬差別在什麼地方,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兩種語言的轉換

人物周刊:從小接受兩種語言的教育,對你思維方式有什麼影響?

芮成鋼:我在不同語境下會用不同語言去思維,這個確實是。如果是英語環境下的訪談或工作,我會用英文去思維。英語思維和漢語思維會有不同。

人物周刊: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芮成鋼:語言本身的不同,或者是語言本身承載的文化不同,所以分析問題的方式不同。

人物周刊:價值觀也會不同?

芮成鋼:嗯,價值觀會有不同。但你得具體地說。比如我有時長時間在國外工作,那些天接收的信息都是英文形式呈現的,採訪是英語進行的,那麼那些天可能就是說話用英文,想事兒也用英文。

人物周刊:這樣會不會造成一個結果,在外人看來,你的價值觀是多面的、不容易統一的?

芮成鋼:價值觀很難說是多面的,一個人什麼樣價值觀就是什麼樣的價值觀,但我一些個人觀念的形成肯定會受到這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影響。這個是肯定的。

人物周刊:你當初接觸西方文學從簡讀本開始,主要是為了學習語言,會有一些背誦和引用,比如你在新書里說,以前讀莎士比亞,讀到「人生是個大舞台,我們都是演員」這句,覺得很有用,可以用在演講等很多場合。從最早是一種工具化的引用,到後來轉換成能夠真正欣賞它們的內容,這種轉換困難嗎?

芮成鋼:這得跟著時間來,小時候讀的一篇文章現在讀來可能完全不一樣。這裡面一個原因是我爸爸是中戲戲劇文學系畢業的,他是寫小說寫劇本的,中戲教的就是莎士比亞、莫里哀這一套的東西,從小我爸就在陽台上給我念這些,也念東方的東西,唐詩宋詞啊,《聊齋志異》啊,這是一樣的。小時候看林語堂的散文,看朱自清的小說,當時跟著時髦,別人都看《圍城》我們也跟著看。現在再看完全不一樣。你看英文小說,小時候可能是好奇、虛榮心,「我也能看莎士比亞了!」是吧,現在是不一樣的感覺了。

人物周刊:大概是什麼時候完成這種轉換的?

芮成鋼:我到現在還在轉換當中吧,那些都是中國人稱之為大師的作品,雖然英文中沒有這個說法,裡面都有很多的人生閱歷、情感經歷,我畢竟才34歲,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也不是說都能理解,還有很多事情在慢慢理解之中。

人物周刊:你現在對莎士比亞那句話怎麼理解?

芮成鋼:這句話其實有點像是《紅樓夢》里說的「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兩句話很像。但Shakespeare這句話你要看上下文,我覺得現在很多引用都脫離上下文,自己賦予了新的意思。我覺得他沒有曹雪芹那麼消極,是個舞台我們都是演員在上面,可能還有一些強調共性的東西在裡面,曹雪芹那個有更消極的東西在裡面,相對來說悲觀一些,看透了點。但你會發現,中文和英文世界有時驚人地相似,經典的成語、段子表達的意思是很接近的。

「中國的自尊自信往往來自不平等」

人物周刊:你在書里提到「如果進了一所綜合性大學會是更好的選擇」,這是從什麼角度說的?

芮成鋼:我很相信所謂「Liberal Arts Education」,大文科教育。我覺得中國人教育的一個遺憾在於我們過早把自己定型了。我們高中畢業很多人去學醫,醫生是個非常專業性的東西,你以後很可能就在這個職業一輩子做下去了,但你未必喜歡。舉個極端的例子,小時候,我在合肥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大哥哥,暑假經常到我家裡來玩,叫寧鉑,在我們上學時是中國第一個少年大學生。天才,13歲上大學,中科大的少年班就是因為他創辦的。他對我影響挺大,我小時候他總來跟我玩,給我做各種玩具。很多年後他跟我講:「我覺得我就是個假冒偽劣。」他不喜歡科研,喜歡文學,很多年以後下海做了生意,現在出家雲遊四方,成僧人了。我覺得人是需要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自我發現的旅程),這個旅程完成越早越好,人就活那麼多天對吧,小於36500的天數,你早一點知道自己是誰,你剩下的人生就可以活得更準確。

人物周刊:那你讀書時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

芮成鋼:我不知道。外交學院是個極其專業的院校,中國為數不多的部屬院校。大學裡不應該分那麼多專業,十七八歲對自己了解很少,還不清楚自己要幹什麼。我在耶魯的時候就非常羨慕那些本科生,下午可以打馬球,晚上學中文,第二天早上去學西方美術史,下午學西班牙語,一天的生活非常慢,說得惡俗一點或者拽一點,真的是「徜徉在人類文明的河流中」,每天躺在那兒,被文化的東西所熏染,真的很美好,但我們大多數人就沒有這樣的幸運。

人物周刊:你在外交學院受到的訓練是什麼?

芮成鋼:一個是語言的訓練,外交學院語言要求比較高。還有就是當時外國政要來外交學院比較多,外交部安排他們的行程,需要到大學演講就安排到外交學院來。在學校里經常搞接待,比如我印象很深的,當時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金里奇來,因為他有點兒反華,對我們來說接待有點像是政治任務,怎麼跟他交流、他提到什麼問題的時候怎麼回應等等。這些經歷和我後來的工作有關聯。


推薦閱讀:

古史今說:日本網評爭議古代中國史多少歷史有隱藏!(第495期)
(爭議)在路上撒釘子刺破車胎趁機拿走財物的行為構成何罪?
等死還是救命?丨毒蛇咬傷現場急救的爭議
海報抄襲電影《驚天破》!扒扒《歌手》10大爭議事件
3D電影技術遭遇被市場裹挾捆綁的爭議

TAG:真實 | 爭議 | 芮成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