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光通俗談
同理,設置在相機光通道理的測光感測器,只是一個個感受光線強度的半導體元件,它看不到畫面,看到的只是灰亮光,它的職責是把感受到的光亮轉換成電流,把檢測面上檢測到的電流加權平均後,與一個標準電流進行比對,然後給出一個產生這個標準電流的曝光組合。這個標準電流假設為A,如果檢測到的電流B高於A,說明畫面過亮,系統便會指令相機收小光圈或提高速度,檢測到的電流C低於A,說明畫面過暗,系統便會指令相機開大光圈或放慢速度。當我們轉動鏡頭時,在取景目鏡看到的隨時變化的曝光組合,已經是經過比對後給出的曝光組合了。
這個標準電流A是儲存在相機的微電腦的程序中的比對標準。這個標準是根據使檢測面達到一個叫做「平均灰」的亮度所產生的電流制定的。在不作人為干預[曝光補償調整]的情況下,永遠是給各種灰亮度影像畫面曝光的比對標準。(這裡不涉及感光度,容易引起混亂,感光度只是標準電流A前的係數)
各種品牌的相機,無論把測光區域分成多少區塊,無論測光感測器在光通道里怎樣排列組合,加權平均計算時,都是側重畫面中央部位。結合上面第二小節的論述,如果你認為測光的面積越小精度越高就大錯特錯了。
P1 這是一張測光分區示意圖
P2 立體示意圖中,越高的部位是加權計算時考慮越多的部位
P3 點測光的加權值中央最高。
P2、P3給出的示意圖,不意味著畫面越靠中央的感測器靈敏度越高,而是越靠中央的感測器的測光結果在加權計算時所給的加權值越高,也就是被考慮的程度最高,這樣的設計是基於一般的拍攝都將主體置於中央的考慮。中央重點測光是將經過加權計算的中央約30%面積的感測器產生的電流與前面講到的標準電流A進行比對,點測光是將經過加權計算的中央直徑6-10mm面積的感測器產生的電流與前面講到的標準電流A進行比對,將上述面積內的灰亮度按照「平均灰」的亮度曝光,至於上述面積以外,曝成啥樣算啥樣[為了形象生動,有些話說的並不準確]。換句話說,平均測光(評價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之間的區別,可以看做僅僅是權重的面積不同,無論所測面積大小,都將這一面積測得的亮度與標準亮度(平均灰)比對,並以獲得這個標準亮度所需的光圈速度曝光。
P4 選擇下圖大光比的逆光片最有說服力,我在圖中示意標出中央重點及點測光的大概部位,平均測光可以看成是對整個畫面測光。
面對這樣一幅高反差的日落畫面,我們可以用光圈先決(我用F8)點測光做個試驗,如果用紅框對準綠樹(最暗部),相機經過比對,會認為這部分的亮度遠遠低於「平均灰亮」而給出一個1/25秒的速度。如果用紅框對準天空(最亮部),相機會認為這部分亮度遠高出「平均灰亮」而給出一個1/2000秒的曝光速度(這張照片實際的曝光速度是1/500秒,平均測光)。
試想一下,如果這張照片用1/25秒曝光,前景綠樹的細節一定會很豐富,但遠景的雲將因過曝而不復存在,反之用1/2000曝光,雲的細節比現在還要豐富漂亮,但近景的樓房和樹將會曝光不足一片漆黑,得到的是一張剪影照片。現在,我們已經知道P4是用1/500秒曝光,但在拍攝前,如果用點測光,測哪裡才會得到1/500秒?反正我不知道。
也許有影友會問:重點、點測光有何用途呢?如果是我回答:沒用!不但沒用,反而有副作用。首先,這兩種設計是沿襲膠片機的產物,膠片機與數碼機最大的差別之一是無法回放查看曝光結果!在全然不知曝光結果的情況下,我也會在特定的情況下嘗試重點測光,「特定情況」指的是經驗和特定的操作方法。
我們常常看到專業攝影師拍廣告,雖然用的是哈蘇中畫幅專業數碼機,但仍然由助手用手持測光表幾乎緊貼模特臉部測光,並且往往是測臉部幾個不同亮度點,取平均值。這便是使用點測光的操作方法。如果我們面對P4這樣的畫面使用點測光,在沒有測光範圍提示的情況下,雖然可以用中心對焦點參照,但測哪裡,是個大問題!人的眼睛是無法分辨畫面中哪部分的亮度更接近平均灰。點測光測量P4的畫面,會出現從1/25--1/2000秒近7檔速度的N種曝光結果,你會如何選擇呢?其實更大的麻煩在後面,由於無法保證每次測光對準的都是同一個點,使用曝光補償後的結果也會變得不準確。
使用平均測光,相機很容易給出一個接近1/500秒的曝光數據,通過回放查看,調整曝光補償,當你第二次將鏡頭對準這個畫面,很容易找到畫面底邊的紅旗以及左面露出一條邊的的建築作為參照,用來保證兩次測光測量的是同一畫面,因為只有測量的是同一畫面亮度,補償修正才比較準確。尤其是使用變焦鏡頭,當我們拍攝某一畫面後,感覺過明或過暗減少或增加了曝光量後,最好不要改變焦距重新構圖,這是因為主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不一樣,會使整個畫面的亮度發生改變。
基於上述理解,我個人平時拍片只用平均(評價)測光。
以上是建立在P、A、S程序曝光基礎上的議論,有經驗的影友,可以使用M檔,景深、焦點和明暗程度都可以通過取景屏幕回放查看後加以修正,而不必考慮提示明暗的游標在哪裡閃爍。
總之,現代相機中的許多設計在我看來是多餘的。如果用一張黑紙把回放屏幕擋住,我也會去抓重點測光和點測光的救命稻草,但是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點測光的使用,與手持測光表的使用方法是一樣的,因為現代相機的點測設計,就是相當於將一隻手持測光表內置在機身里,使用時,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一定的經驗,通常在拍攝人物和靜物時使用,抵近測量是防止雜光干擾,測量一個有代表性的點,或者測幾個點後人工計算,這對於即拍即看的現代相機來說實在是多餘了。
想到哪說到哪,幸好這是網路,說的不對,改正就是了。還是發幾張片子解悶吧。
P5 國美電器的促銷,我覺得不一定以人物商品為主題。
P5 北京朝陽門外大街,豎拍剪裁,近大遠小也許能給讀者留下一點印象。
P7 雲層看似「震撼」,但前景主體影調平淡呆板。
P8 這張的構圖不咋地,但瞬時的光線變化使畫面很「跳」,我覺得有種靈動的感覺。
P9 這是順光拍攝,雖然高光部位與主題比較吻合,但畫面的影調依然顯得平淡。
推薦閱讀:
※測光的六種方法
※《黑鬼漢》測光曝光加強
※佳能相機4種測光模式詳解
TAG:測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