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皰瘡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皰瘡系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是可以治癒的,屬機體免疫力下降,血液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受內外界刺激爆發於體表的現象,想徹底治癒建議採用中醫療法,運用針對性的中成藥內部綜合調理是可以治癒的。
1病因和發病機制
致病基因定位於3q21-q22,與編碼一種新型鈣離子泵的基因ATP2C1突變有關。新型鈣離子泵在維持高爾基體的鈣離子濃度中起重要作用,ATP2C1基因突變將導致角質形成細胞間粘附障礙,最終在表皮摩擦或感染後發生棘層松解。
2臨床表現
一般在10~30歲發病。好發於頸側、項部、腋窩和腹股溝,少見於肛周、乳房下、肘窩和軀幹,少數患者可有黏膜損害,主要累及口腔、喉、食管、外陰及陰道。皮損為紅斑基礎上發生的鬆弛性水皰,尼氏征陽性,常表現為一個部位多發性水皰,皰壁薄,易破潰形成糜爛和結痂,皮損中央可出現顆粒狀贅生物。自覺瘙癢和灼熱,間擦部位常因浸漬及皸裂引起活動性疼痛。一般在數月後癒合,不留瘢痕,但可反覆發作。
3組織病理和免疫病理
基底層上水皰形成,棘層松解呈磚牆樣外觀。成熟的水皰基底部襯以單層基底細胞向上突入水皰腔內。直接免疫熒光檢查陰性。電鏡檢查示張力細絲與橋粒分離。
4診斷和鑒別診斷
依據家族史、臨床表現,結合組織病理與免疫病理一般診斷不難。應與各型天皰瘡進行鑒別。
濟南泉城醫院專家辛玉娥主任介紹,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皰瘡(簡稱慢家良),是一種不規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皮膚病,約70%患者家族內有同樣的疾病。
由於患者皮膚表層的先天性缺陷,表皮細胞之間不能像正常人的皮膚牢固地粘連在一起,而是比較疏鬆,一遇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刺激,表皮細胞之間互相分離(醫學上叫做棘刺松解),表皮層就形成裂隙、絨毛和大皰。那麼,是什麼原因使皮膚細胞不能連接在一起呢?一種說法是皮膚細胞在生長發育中發生障礙,另一種解釋是細胞之間缺乏某些物質。總之,這是一個尚未破解的難題。發病的誘因多是出汗、摩擦和感染。
目前,常採用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普通藥物治療,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西醫在治療家族性天皰瘡上,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有些患者使用西醫治療之後,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治療後病情不複發、身體康復後不產生後遺症,被認為是治療家族性天皰瘡的最理想療法。
中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實踐證明中醫治病理論是一種,對人體副作用最小的治病理論。中醫治病的特點之一,利用人體的自身能力,抵抗外毒入侵、內體失衡等問題。
得了家族性天皰瘡怎麼治療?辛主任推選使用抗複發治療體系治療家族性天皰瘡。該體系針對天皰瘡久治難愈的特點,認為治療天皰瘡必須首先解決患者自身免疫異常的問題,採用「自血循環免疫療法」對病患血液進行「富氧化」處理,清除血液中的毒素,結合系列純中藥的作用,從內部進行調理,調節自身免疫,恢復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時採用「ATI-四維導融共振技術」、「毫米波療法」對病灶進行物理治療,消除各種癥狀,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其中,「自血循環免疫療法」通過快速改善微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消除炎症和抗感染、抑制角朊細胞的生殖,從而達到治療天皰瘡、類天皰瘡等免疫相關疾病的目的。該療法先抽取患者適量的血液,經過氧化處理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運用患者自身的血液來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重塑新的免疫系統治療天皰瘡。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3號市內10、46、47、K50、K53、63、80、 101、103路公交車到甸柳庄站下車即到
康復熱線:0531-88926999 24小時:0531-88190333
天皰瘡是在皮膚或粘膜上出現鬆弛性大皰的一種慢性、複發性皮膚病。病情比較嚴重。屬古醫籍稱之為天皰(泡)瘡、火赤瘡的範疇。本病西醫也稱天皰瘡。
天皰瘡的臨床表現
本病可分四種類型。
1.尋常型天皰瘡
尋常型是天皰瘡中最常見的一型。多發於40-60歲的中年人,也可發於任何年齡。開始可在軀幹部或口腔粘膜出現一兩個細小損害,由於患者往往未予重視,持續數月後再逐漸泛發全身;也可一開始即急性泛發全身。皮疹以受壓及摩擦部位為嚴重。
在正常皮膚上出現大小不一的水皰,圓形或不規則形,皰壁薄面鬆弛(有的初發時皰壁較緊張,以後也逐漸變鬆弛),水皰周圍多無紅暈。皰液初時微黃色而澄清,以後則渾濁或含有血液。皰壁易破,破後形成紅色濕潤之糜爛面,滲液較多,並可有出血,結黃褐色痂。糜爛面可向周圍擴大,癒合緩慢,易繼發感染,常有腥臭。尼氏征陽性。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口腔粘膜損害,約半數以上患者的口腔粘膜損害是本病的最早癥狀。基本損害為黃豆至核桃大的水皰,壁薄易破,留下一層灰白色膜蓋在糜爛面上,糜爛面易出血,唾液量增多並常混有血液;難癒合,可發展成潰瘍,影響進食。此外,眼結膜、鼻、咽喉、肛門、生殖器等處的粘膜也可累及。 自覺瘙癢、灼熱感和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疲乏、食慾減退等全身癥狀。
病程多為慢性經過。如不積極治療,長期反覆發作,身體耗傷,易繼發感染而致死亡。
2.增殖型天皰瘡
這是尋常型天皰瘡的異型,較為少見。發生在對本病抵抗力增強的患者,發病平均年齡較尋常型天皰瘡為小。皮疹多發生於皮膚皺褶部位。
根據表現可分輕重兩型:①重型:皮疹好發於腋窩、腹股溝、外生殖器、會陰、肛門周圍和女性乳房下等部位。早期皮疹類似尋常型天皰瘡,但鬆弛性大皰破後,糜爛面癒合較快;其基底逐漸增殖隆起,呈蕈樣、乳頭狀增生,常可見乳頭狀增殖邊緣有新鮮水皰,以後又演變成新的乳頭狀增殖,並互相融合。損害表面有漿液或膿液滲出,覆有厚痂,有腥臭味。口腔粘膜也可累及。病程經過較尋常型天皰瘡為慢,預後較尋常型天皰瘡為好。②輕型:表現為腋窩或腹股溝等部位發生小膿皰,以後也呈疣狀增殖,並向周圍發展。病程經過緩慢,預後良好。 糜爛時常自覺疼痛。一般無全身癥狀。如合併感染,則可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
3.落葉型天皰瘡
患者多為中年以下。 損害一般從頭、面和軀幹上部開始,然後擴展至全身。開始在外觀正常的皮膚上或紅斑上出現鬆弛性水皰,水皰比尋常型天皰瘡更為表淺;皰壁極薄,迅速破裂,而出現大片表皮剝脫之糜爛面,滲液不多,很快乾燥結成灰黃色痂;痂下常濕潤,有腥臭味。隨著病程進展,水皰不明顯,而表現為大片鱗屑如落葉狀剝脫,出現滲液很少的糜爛面,類似剝脫性皮炎。尼氏征陽性。粘膜損害少見,即使偶有也較輕微。自覺瘙癢或灼痛感。有時可伴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病情較尋常型天皰瘡稍輕,預後較尋常型天皰瘡為好。
4.紅斑型天皰瘡
這是一種較為良性的天皰瘡。患者健康情況一般尚好。皮疹主要發生於頭、面、頸和軀幹上部正中等部位。損害基本同落葉型天皰瘡,但範圍較局限。表現為在紅斑的基礎上有水皰、結痂、鱗屑等。面部損害可在蝴蝶形紅斑的基礎上發生,類似紅斑性狼瘡和白屑風,頭部皮損則類似白屑風。尼氏征陽性。 一般無粘膜損害。自覺瘙癢。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病程慢性。預後較好。
5、本病應與類天皰瘡、皰疹樣皮炎等相鑒別,詳見皰疹樣皮炎臨床表現的附表。
6.有條件者,可作下述檢查:
水皰基底塗片鏡檢,可見天皰瘡細胞。
組織病理學檢查,可有特徵性改變,主要為棘層細胞松解,表皮內水皰、大皰和裂隙。該項檢查對天皰瘡之診斷及分型均有意義。
間接免疫熒光檢查,血清中有天皰瘡抗體(抗表皮棘細胞間物質的特異抗體),且其滴度傾向於與天皰瘡的活動性相平行。
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在患者皮損的棘細胞間,可顯示有免疫球蛋白結合的熒光,有診斷價值。
附:尼氏征(Nikolsky"s sign)
尼氏征是指棘層細胞松解現象。其發生機理是由於表皮棘層細胞發生棘刺松解,彼此失去聯合作用。
尼氏征檢查方法:①用手指加壓在水皰上,陽性者可見水皰向周圍擴展、移動。②推壓兩個水皰間外觀正常的皮膚時,陽性者其角質層很容易被擦掉,而露出糜爛面。③推壓患者從未發生過皮疹的皮膚時,陽性者很多部位的角質層也可被剝離。④牽扯患者破損的水皰壁時,陽性者可將角質層剝離相當長的一段,甚至包括看來是正常的皮膚。
天皰瘡癥狀
天皰瘡多因心火妄動,脾虛失運,濕濁內停,郁久化熱,心火脾濕交蒸,兼以風熱、暑濕之邪外襲,侵入肺經,不得疏泄,熏蒸不解,外越肌膚而發。濕熱邪毒蘊久也可傷陰,而致血燥津耗。辨證一般可分心脾濕熱型、脾虛濕盛型和陰傷津耗型。治療方法分別宜採用清熱利濕解毒、健脾滲濕和養陰生津潤燥,並宜結合外治法。
天皰瘡的治療方法
心脾濕熱型【證見】皮疹以大皰為主,糜爛面大,滲液較多,常並有粘膜損害(多見於尋常型和增殖型天皰瘡,尤其是急性發作期)。常伴有身熱,心煩,口渴,納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爛,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膩或白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
【方葯】
主方清脾除濕飲(吳謙等《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土茯苓30克,生地黃25克,連翹、茵陳各15克,黃芩、梔子、澤瀉、枳殼各12克,白朮、蒼朮、淡竹葉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便秘者,加大黃12克(後下)、玄明粉15克(沖)。火毒較盛者,去白朮、蒼朮,加黃連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
脾虛濕盛型
【證見】 水皰、大皰較稀疏,間有新水皰出現,糜爛面淡紅不鮮,滲液較多,並見黃褐色較厚痂皮或乳頭狀增殖(多見於尋常型和增殖型天皰瘡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發白或萎黃,胃納不佳,體倦乏力,大便溏軟。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 健脾滲濕。
【方葯】
主方參苓白朮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党參25克,茯苓、薏苡仁各30克,白朮、扁豆、山藥各15克,蒼朮12克,陳皮、炙甘草各5克,砂仁6克(後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陰傷津耗型
【證見】 皮疹以紅斑、鱗屑、結痂為主,滲液不多(多見於落葉型和紅斑型天皰瘡)。伴有口乾咽燥,煩躁不安,夜睡難寐,大便乾結。舌質紅,無苔或少苔,脈細數或細澀。
【治法】 養陰生津潤燥。
【方葯】
主方滋燥養營湯(王肯堂《證治準繩》)合增液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當歸9克,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玉竹、金銀花各15克,黃芩、玄參、麥冬各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氣陰兩傷者,可加太子參30克,或用西洋參6~9克另燉服。
說明:本病病情較為嚴重,在急性發作期間,最好採用中西綜合治療措施。中醫辨證論治如上述。西藥首選為皮質類固醇激素,開始劑量宜大,以強的松計算,一般開始劑量為60~80毫克/日(必要時可用至90~120毫克/日);也可換算為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加人5%一10%葡萄糖溶液500~1 000毫升中靜脈滴注。待病情控制後,再逐漸減量,並改為口服。如有必要,也可與免疫抑製劑(如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等)聯合使用。有繼發感染者,宜並用抗生素。此外,支持療法也甚為重要,如給予高蛋白營養豐富的飲食,補充維生素,輸液,給予能量合劑,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必要時輸血或輸血漿,或使用人體血清白蛋白及丙種球蛋白等。採取中西綜合治療措施,有利於提高療效,降低死亡率。
天皰瘡的外治法
皮疹泛發,糜爛面大,滲液多者,可用金銀花、地榆、苦參、九里明、黃柏各120克,煎水作溫水葯浴。
滲液減少後或原來滲液不多者,可外塗青黛散油或黃連素鋅氧油。
滲液很少或基本無滲液者,可外撲石珍散。
大面積糜爛者,有條件宜採用暴露療法(參照藥物性皮炎的暴露療法)。
口腔糜爛者,可用銀花、甘草水含漱,再用西瓜霜、喉風散或青黛散外撲。
推薦閱讀:
※盤點哺乳動物家族的九大「裸體」動物
※花心的人你們覺得有遺傳嗎?
※不願下跪的先祖——馬戛爾尼家族往事
※陳獨秀孫女:家族的苦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