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思維方式決定人生和經營

2011-11-22 10:11:46 來源:中歐商業評論有0人參與手機看新聞轉發到微博(0)在各種的管理學說和思潮紛涌的今天,稻盛經營哲學獨秀於林,《活法》一書洛陽紙貴,「珍愛員工」思維日漸主流,這反映出了某種埋藏日久的反思——企業的目的究竟是為股東帶來最大價值,還是讓員工獲得最大幸福?每一位企業經營者越來越難立刻說出答案。現代企業崛起後的數百年,我們第一次發現了它有了返璞歸真的可能性。無論是京瓷跨越半個世紀的成功,還是日航的600天扭虧為盈,都只是表面現象。背後的深刻本質是公司上下在稻盛和夫的引領之下,對「作為人,何為正確」這一命題的不斷認知、思索和踐行。簡單說來,是敬天愛人、克己復禮、努力奮鬥、誠實良善。無論外界如何紛擾,這一價值觀都不為之左右。它並非空穴來風,乃是融合了儒、佛、理和中國古代經典的精髓。稻盛和夫將它們拾起細細打磨,成為當代管理的圭臬。若是未來回顧今日,真正的東方管理學的肇始者乃從稻盛而始。10月13日,稻盛先生來到上海講學,演講過後接受了本刊的專訪。我們得以親耳聆聽他的人事哲學,以及對於東方文化和管理的深邃體悟。工作是磨鍊靈魂的道場一定要把心靈打掃乾淨,把自己的思想變得純潔。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的人生和經營。「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人為什麼活著?」這是企業經營中最基本的問題。企業家要在企業內部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確立正確的哲學,並不懈努力與員工們共同擁有這種「思維方式」和哲學。這樣的話,企業就一定能發展,一定能保持長期的繁榮。同時,我們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我們的人生,就由我們的心靈來創造。人生和企業的方程式從年輕時起,我就想出了一個關於人生和工作結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觀察許多人的人生,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企業經營亦是如此,有人做得風生水起,有人卻怎麼也不見起色。如此大的差別究竟從何而來?我從年輕時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結果想出了上述這個方程式。人們一般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取決於個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體能等,這些與生俱來的能力決定著人生和事業的成敗。事實並非如此。能力或許佔了很大的比重,可所持的思維方式、哲學、思想,其實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我畢業於日本的地方大學,絕對不是才能出眾的人。為了鼓勵自己奮發圖強,我不相信只靠能力就能決定人生或經營的成敗。不管能力是否出眾,只要竭盡全力、一絲不苟地去生活,充滿熱忱地去生活,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會收穫好的結果。今年我已經79歲了,回首近80年的人生之路,對於這一點我已經深信不疑。公式中的幾個要素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僅僅是能力和熱情相乘,就會產生難以想像的巨大差別。舉例來說,在日本家喻戶曉的電器製造商松下集團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只念過小學。他的人生是從在自行車行當學徒工開始的,吃盡了各種苦頭。可是松下先生卻給人生和經營都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他所創造的成績和普通人相比,存在著幾何級數的差距。正因為熱情和能力這兩個要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才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巨大差距。至關重要的是,熱情和能力的乘積,還要與「思維方式」相乘。所謂「思維方式」就是哲學,也可以叫人生觀、判斷基準,人心中抱有的思想、所持有的價值觀。 持有的「思維方式」不同,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就會迥然不同。也許有人會想,「有一丁點消極的想法沒關係吧」。可事實是,哪怕只有一點負面的想法,結果就會全部變成負值。因為幾個要素之間是相乘的關係,所以「思維方式」哪怕只是負的1分,結果都變成負值。並且越是熱情足、能力強,就越會造成大的負面結果。此外,如果是帶領眾多下屬的領導人或經營者,那麼造成的負面結果,就不僅把自己,也把周圍的人帶入不幸。思維方式決定人生和經營我沒有傑出的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必須具備超出常人的熱情,必須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同時,掌握比常人更優秀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優秀的哲學、卓越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觀、正確的判斷標準。 為此,我努力學習孔子、孟子、陽明哲學等中國古代典籍,同時鑽研佛陀教誨的宗教精華,努力把這些聖賢們的哲學根植於自己心中。我們在生活和經營中,需要作出各種各樣的判斷。這個時候我們會對照自己持有的「思維方式」和「思想」進行判斷。作為判斷基準的「思維方式」以及「思想」正確與否,卓越與否,結果將大相徑庭。越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知識分子,就越容易忽視自身所持的「思想」、「思維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創造現代文明的不是別的,正是人類的「思想」。人的 「想法」、「思想」這種東西是如此的重要,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卻總是輕視它,認為只有知識和技術才是重要的。這個問題無論在人生中,還是在經營企業中,都是現代人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企業經營也一樣,企業業績乃至企業壽命全部取決於是否具有出色的「思維方式」。在京瓷、KDDI的經營中,在日航的重建中,我都反覆倡導被稱為「philosophy」的 「思維方式」、經營哲學。我的這種哲學是約束自身行為的規範,是非常克己的信念。 比如說,「貫徹完美主義」、「持續腳踏實地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絕境」、「有言實行」、「持有滲入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願望」、「認為已經不行時才是工作的開端」、「成功之前不言放棄」等等,都要求嚴格自律的生活態度。為什麼我要在企業內強調如此嚴格的哲學呢?這裡面有一個究竟要把自己的企業引向什麼高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不謀求大的發展,覺得企業規模「差不多」就行的話,那麼有一個寬鬆的哲學就可以了。但如果目標是進入世界優秀企業之列,那麼,就不能不具備帶有克己主義色彩的嚴格的企業哲學。當經營者號召員工共有這種嚴格律己的哲學時,可能會招致員工的抵觸。每當這個時候,經營者就要堂堂正正地說服大家:「我不想把我們的公司辦成平庸的企業,而要辦成值得大家自豪的世界一流的企業。因此,我才會在企業里推行嚴肅的、克己的哲學,與大家共同實踐這種哲學。」如果不做這樣的說明,相信員工們很難接受這種哲學。以善惡,不以得失來做判斷釋迦牟尼教誨我們,「慾望」「憤怒」「愚痴」這三種本能,是人所有的煩惱中最難駕馭的,稱之為「三毒」。如果對自己的思想放任不管,人心就會被這「三毒」佔滿。必須做出努力,哪怕在心中根植一點善念、一點善心。人是「思想」的主人,人格的創造者,自己環境和命運的設計者。在心裡種下美麗的花草種子,精心照料,就可以結出豐碩的成果。反之,如果疏忽了照料,就會招致雜草叢生。因此,一定要把心靈打掃乾淨,把自己的思想變得純潔。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的人生和經營。人既有善良之心也有邪惡之心。所謂善良之心,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擱在一旁,而祈願周圍人幸福的、充滿著溫情的利他之心。所謂邪惡之心,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之心。所以盡量抑制只要自己好就行的這種利己的想法,而讓善良的利他之心更多地佔據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做修行、修養,就是塑造人格。而且,這樣做還可以幫助我們對事情作出正確的判斷。企業經營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對各種事情作出判斷。此時如果放任自己,人就會不以善惡,而以得失來作出判斷。考慮得失,屬於本能,就是憑算計損益,自己賺還是不賺,由此作出判斷。不僅如此,還有感情用事,以自己是否受到侮辱來作出判斷,或者以無謂的虛榮心來作出判斷。要以一顆善良之心作判斷,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否則就很難做到。我在青年時期,從自我戒勉的角度,經常對幹部和部下這麼說:「發生了問題,需要對事情作出判斷時,瞬間浮現在腦海中的想法,幾乎都出自於本能。因此,不可以用剛剛冒頭的想法立即對事情作出判斷。『稍等一下!』先把這個判斷暫時擱置,然後運用理性進行思考,或者用善惡來衡量。不是看對自己是否有利,也不從感情出發進行判斷,而是動用理性,用善惡去判斷。暫且放入一個『緩衝器』,待考慮好以後再下決斷,這一點很重要。」「除非是真正的聖人君子,一般人做不到憑直覺就馬上能用善惡來判斷事物。通常,人都會用本能去判斷。正因為如此,碰到問題我們不要匆促得出結論,而是把最初浮現的判斷擱置一旁,轉而去弄明白問題的本質,然後用善惡的尺度去衡量,修正自己最初的想法。這樣設置一個緩衝器,應該能夠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不知有多少次,我意識到最初浮現在腦中的判斷是錯誤的,故而重新思考,從而避免了失敗。作為人,何為正確?在我的哲學中,有「作為人,何為正確?正確的事物要正確地貫徹」這個條目。我時常將這樣的問題拋給自己,為維持正確的判斷基準而不懈努力。 所以說,我的哲學既作為企業經營的判斷基準,同時也是自己生活的規範。企業經營中,往往會有不體面的事件或者醜聞發生。人員多了,其中難免會有思想錯誤的人,因一時衝動而使壞的人。為了不讓這些人走向錯誤的道路,企業需要有規範,這就是哲學。在企業內確立這樣的規範,成為人們的共識,就能防患於未然。幾年前在中國,乳製品巨頭三鹿集團因發生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 這樣的事例,起因都是企業忽視了經營企業必須遵守的規範規則。企業舞弊醜聞之所以發生,都是因為企業沒有明確確立自己的「哲學」,或者說這種「哲學」沒有在企業裡面滲透。在多數企業里,沒有經營者會向員工們提出「作為人,何為正確?」而我思考的所謂「哲學」卻正是針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同時,這也是孩童時代父母老師所教導的做人的最樸實的原則,例如「要正直,不要騙人,不能撒謊」等。「這麼起碼的東西還需要在企業里講嗎?」或許有人感到驚奇。但是正因為不遵守上述理所當然的做人的原則,才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企業醜聞。換句話說,沒有將依據哲學的規範、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當作自己日常生活的指針、當作經營判斷的基準。我認為,正因為缺乏這種樸實哲學的人成了大企業的領導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許多大企業醜聞頻發。所幸的是,因為我有關企業經營的規範、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僅僅從「作為人,何為正確?」這一句話中引申出來,並用它來說服員工。「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雖然是極為簡樸的判斷基準,但正因為遵循由此得出的結論去做,京瓷從創立以來長達半個世紀,經營之舵從未偏離正確的方向。後來京瓷進軍海外,這樣的判斷基準更成為全世界普遍適用的哲學,我想這種哲學同樣適用於日航。人生是磨鍊心靈的道場在盛和塾里我經常說:「如果你想把自己公司經營得很出色,那麼提高你的心性很重要。你的心性提高了,你擁有了一顆美好的心靈,公司也會相應變得出色。如果作為經營者的你擁有美好的心性,那麼公司員工也會效仿,心靈也會得到凈化。如此心地美好的人們團結共事,公司就會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歸根到底,就是「提高心性,拓展經營」。如果想拓展經營,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經營者自身的心性。然後,在提高自己心性的同時,也努力使周圍員工的心性得到提高。如此結果便不言自明。不僅對一定會取得成功,而且這種繁榮就能夠長久地維持下去。 我認為「提高心性」不僅於企業經營,而且對於我們整個人生都非常重要,甚至「提高心性」本身就應該是「人生的目的」。人在年少時都有美好的理想,可能的話,都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我年輕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成為一個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出色的科學家。在創建京瓷後,我又想成為出色的經營者,想把京瓷打造成傑出的公司,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但是,人生的目的真的就是這些嗎?經過反覆認真的思索,我認為,這些絕不是我人生的目的。我已經79歲了,死亡正向我逼近。按照我的理解,死亡不過意味著肉體的滅亡。我相信,當我迎來死亡的時候,死亡的只是肉體而不是靈魂,靈魂是永恆的。這個宇宙中涌動著愛和關懷體諒之「氣」,這種「氣」 推動森羅萬象、萬事萬物向好的方向發展,而我們則生存在這個充滿愛的宇宙之中。當我迎來死亡的時候,我的靈魂脫離肉體開始啟程。我祈願我的靈魂是美好的,因而它在旅行時受到流淌於宇宙間的那種精美之「氣」的呵護。 在死亡到來之際,靈魂啟程之前,把靈魂磨鍊得更加美麗,這才是人生的目的。認真想一想就會明白,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據自身的意志發展的,往往與我們的願望無關,它只是沿著由命運和因果法則交織成的人生之路而行走至今。其間,有災難降臨,也有幸運眷顧。在災難和幸運的考驗中,我們要磨鍊自己的靈魂、塑造美好的心靈。我想,這才是神明賦予我們的人生的目的。所謂磨鍊心靈或者磨鍊靈魂,換言之,就是提升人格,豐富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性。也就是塑造一顆誠懇的、優雅的、充滿關愛的心。我們與生俱來的靈魂,經過現世波濤的洗刷和磨鍊,變得更加美好。我想這就是人生之所以存在的意義。在迎接死亡時,我們應該擁有比出生時略微美好的靈魂,擁有充滿關愛之心的靈魂。否則,活在現世毫無價值。所謂人生,就是磨鍊靈魂、磨鍊心靈的「道場」。為了磨鍊靈魂,首先需要的是拚命工作。拚命工作對磨鍊靈魂最為有效。我從自己切身經驗中堅信了這一條。從27歲創建京瓷以來的52年間,我一直拚命地工作。公司可能破產,這種危機感逼迫著我。決不讓公司倒閉,要讓員工幸福,要讓公司繁榮,抱著這種想法,我不知疲倦,拚命工作。沒有閑暇思索多餘的事情,沒有功夫抱什麼雜念妄想,只是拚命地、一心不亂地工作。這就是提高我自身心性的最好的方法。正如禪宗的僧人通過不斷修行達到開悟的境地一樣。拋棄一切雜念,全身心專註於工作。比如,修建恢宏建築的木匠師傅,燒制精美陶器的陶藝家。當在電視、廣播以及報紙雜誌中看到、聽到有關他們的報道時,我們就會欽佩他們所達到的那種崇高的境界。這些人終其一生,聚精會神,投身於工作。他們並沒受過高深的教育,也沒有博覽群書。他們只是每天每日,日復一日,不發牢騷,沒有怨言,一味埋頭於自己的工作。在這些人的一言一語中,透露出他們高尚的人生觀和豐富的人性。他們講出的深刻的話語猶如開悟的僧人。通過他們的金玉良言,我們知道了全身心投入工作,認真地生活,不僅是為了賺取金錢,而且對於磨鍊人的靈魂、心志都能起到極大的作用。當初我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進入一家破公司,又不得不埋頭於精密陶瓷的研究。我一心不亂、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創建公司後,為了不讓曾是中小、中堅企業的京瓷公司破產,我從早到晚、夜以繼日,珍惜一分一秒,拚命工作。 現在回過頭來看,正是這種拚命工作的態度,塑造了我自己的人格。現在我能夠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談,就是我將自己的心血傾注於工作的結果。[本文根據「2011稻盛和夫經營哲學上海講壇」的現場演講整理而成,經主辦方授權發表。]
推薦閱讀:

稻盛和夫:跟工作談戀愛
阿米巴經營模式分享|稻盛和夫:以善贏得他力之風
不到四十也「不惑」的活法
如何客觀評價阿米巴經營模式?
做好心靈管理,走上人生的快車道

TAG:人生 | 思維 | 思維方式 | 經營 | 方式 | 決定 | 稻盛和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