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被封殺的三部經典文革題材電影

改革開放後被封殺的三部經典文革題材電影(圖)

電影《苦戀》1979年文藝月刊《十月》上發表由白樺和彭寧創作的一部電影文學劇本《苦戀》。1980年彭寧將其拍成電影,更名為《太陽和人》。影片描寫了一位畫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凌晨光少年喪父,受盡磨難,但得到了善良的人們幫助。到青年時代,凌晨光被國民黨抓壯丁,被漁家姑娘綠娘搭救,兩人彼此相愛。後來凌參加「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被特務追捕,躲進輪船到了國外,並在國外發展,有了洋房、汽車等,在舉辦個人畫展時,巧遇綠娘,兩人結為伉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人拋棄了在國外的一切,毅然回國。50年代,畫家度過了他時有苦惱但卻幸福歡樂的時光,但隨後到來的文革摧毀了一切,一家三口被迫住進一間沒有窗戶、沒有陽光,到處是蜘蛛網的破屋。在他生日時,甚至被打得遍體鱗傷。後來,女兒也跟著男友去了國外。女兒離開時遭到了凌晨光的反對,但女兒反問:「您苦苦留戀這個國家,但是這個國家愛您嗎?」凌晨光無言以對。1976年為悼念周恩來,他在天安門廣場貼出了《屈原問天》的話,人們尋找這位作者,卻被他認為是便衣跟蹤。他逃出首都,在荒原上,在蘆葦盪里過著野人般的生活,最終凍死在荒原之上。死時,他用最後的力量在潔白的雪地上畫了一個問號,問號的那一點就是凌晨光自己已經冷卻的身體。從劇本改編到電影拍攝,圍繞著這部電影文學作品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並引起了中宣部和中央書記處的注意。1980年5月21日,中央書記處成員看了樣片,並反對電影的拍攝。但王任重下達的指示卻留有餘地:「修改不好電影劇本,就不要拍。」白樺和彭寧將樣片拿到電影家協會放映,尋求支持。看過影片的七百多人都說好,感覺是在替知識分子說話。1981年1月,電影家協會副主任林杉召集電影評論家、導演和編劇參加的座談會,會上幾乎一片頌揚聲。少數持反對意見的人一發表看法就被打斷,「形成一邊倒的趨向」。然而,樣片在解放軍總政治部和中央黨校放映時反響卻不盡相同。黨校有說好的,但批評的意見佔上風。有人說白樺本來就是右派,搞文學工作的人太危險了。在1月14日至2月1日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則是一片反對之聲。1981年4月20日,《解放軍報》發表了署名為「本報特約評論員」的文章《四項基本原則不容違反——評電影文學劇本〈苦戀〉》,公開對作家、作品點名並批判。隨後電台廣播、全國十多家報紙、雜誌,如《紅旗》、《時代的報告》、《文學報》、《北京日報》、《長江日報》、《湖北日報》等媒體轉載或配合發表了批判文章。由白樺編寫的另一作品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因為胡喬木對這部戲做了一個很長的批示,才遭到禁演。1983年由北京人藝解禁首演時,副總理習仲勛審查的時候肯定了這部戲。而且那一次他還在私下裡說,他很欣賞武漢軍區政委李成芳在批《苦戀》時的鎮靜態度。當時抵制批判《苦戀》的人當中,不僅有黨外的巴金、曹禺、揚振寧、吳祖光,還有黨內的周楊、項南及《人民日報》、《文匯報》等。1987年,老秦在安定門聯社創建了大新建材,開張沒幾天,專門生產建築龍骨的首鋼冶金機械廠的王立群帶來了他的一個40多歲的朋友,經介紹才知他就是彭寧。原來電影《初夏的風》又遭挫折後,彭寧元氣大傷,於是下海經商,往返於大陸香港之間。見面時我對他講早就知道您,文革的遍布北京街頭的大字報,打倒葉向真、打倒彭寧、打倒劉詩昆,那時您是電影學院毛澤東主義紅衛兵的頭頭。2007年,彭寧英年早逝。

電影《藍風箏》《藍風箏》是一部1993年中國導演田壯壯拍攝的電影,由於影片涉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多次政治運動內容,而無法在中國公映,同時導演田壯壯也因此片遭到8年的封禁。《藍風箏》是中國第五代導演拍攝文革題材電影的典型影片。影片在1993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和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藍風箏》透過小孩鐵頭的眼光,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那一段歷史。女主人公是鐵頭的母親陳樹娟,一生際遇坎坷。第一任丈夫被錯劃為右派,在北 方勞改時被倒下來的大樹壓死。第二任丈夫,在大躍進後期的大荒積勞成疾致死。第三任丈夫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批鬥致死。《藍風箏》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鑒於《藍風箏》片名太雅,本博秦全耀吃飽了撐的又給起了個別名《一個剋死三個丈夫的女人》。影片演員陣容強大,參演的演員有呂麗萍、李雪健、濮存昕、郭寶昌、呂中、郭冬臨、張豐毅、丁嘉麗、易天等。其中呂麗萍也因此片的出色表演獲得了1993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

電影《活著》「雞養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養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養大了就變成了牛啦!牛以後就是共產主義啦!就天天吃餃子,天天吃肉啦!」「讓他們看著工人階級生孩子,讓他們看到紅色江山後繼有人。」這就是電影《活著》的經典台詞。《活著》拍於1994年,是一部改編自余華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領銜主演的電影。此片獲得1994年第47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最佳男演員獎。故事主角歷經中國近現代多個不同時代(從中國國民黨統治大陸末期的194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時期),歷經家國磨難坎坷,政治波動,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相繼離開人世,而始終頑強的活著。《活著先後獲得了法國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獎項,但《活著》依然被放逐到了大陸以外的地區。不僅因為它的顏色灰暗,更多的恐怕是因為它的觸角太過敏感。這部有著黑色幽默的影片,觸及了太多的時代硬傷,人物命運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悲苦和無奈與時代氣息緊密相連,與社會內涵息息相關,在對「大躍進」和「文革」看似溫和的諷刺中,實際上帶著太多的時代烙印,那種遊盪於人們生存空間中的無助與絕望讓人不禁窒息。如果這些揭露文革反人類罪的電影不被封殺,那麼替文革翻案的人還會有多少「唱紅打黑」?
推薦閱讀:

金融業開放帶來發展新機遇
大開放格局:銀行提升競爭力的新機遇
央行行長易綱:金融開放絕不是「國門大開,一放了之」
關於開放式關係,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資本項目開放

TAG:電影 | 經典 | 改革 | 封殺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