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廢王立武——唐高宗放倒舅舅的一記勾拳|文史宴

吾乃昊天|文

西魏北周以來,關隴集團實力強大,與皇權是共生的關係。隋煬帝因為與關隴集團明爭暗鬥,身死國滅,唐太宗李世民雖也崇尚山東和南朝文化,卻鑒於隋煬帝的失敗,部分恢復了關隴本位政策。到唐高宗繼位,新一代關隴集團再度掌握朝權,唐高宗要從他們的包圍中突圍,採用的是迂迴的方式——廢立皇后。

請輸入標題 bcdef

北朝隋唐專題文章:

高歡、宇文泰的雙雄會:東西魏五次大戰的背後

高敖曹一家與東魏北齊的命運糾葛

蘭陵王輩的哀歌:北齊兩大都城的內耗與滅亡

西魏八柱國——北周興亡背後的伏線

有史以來篡位最輕鬆的皇帝,卻將前朝皇族幾千人斬盡殺絕

隋煬帝與關隴集團的暗戰——經營東都

公元649年,唐貞觀二十三年夏,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時年二十二歲的皇太子李治繼承皇位,成為了大唐帝國的第三代皇帝。新皇即位之初,遵貞觀之策,輕傜薄賦,暫停對高句麗政權的軍事行動,使初唐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恢復,史稱「永徽之治」。

正是在這六年時間,圍繞著政治強人李世民之死帶來的最高權力真空,唐高宗和以他的舅父長孫無忌為首的元老重臣之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權力鬥爭。這次君臣對決不僅讓高宗得以乾綱獨斷,更對有唐一代的政治格局造成了深遠影響。

貞觀後期的儲君之爭

——靠舅舅扶持上位的雉奴

雖然在永徽年間爭鬥不休,但客觀的說,在李世民活著時,雉奴(高宗乳名)和舅舅的關係還是很好的。

作為太宗三位嫡子中最小的一個,晉王李治本無緣於九五之尊。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的謀反,將這位與世無爭的皇子推上了歷史舞台。

承乾被廢后,身為嫡次子又深得皇帝喜愛的魏王李泰,本可成為大唐的新任太子。

可在得意忘形之下,這位一向精明的皇子,竟然跑去威脅自己的弟弟,加之廢太子承乾的警告,讓太宗對這個心懷鬼胎的兒子心生懷疑。在這個決定下一任皇儲的關鍵時刻,正是長孫無忌的挺身而出,為此前默默無聞的晉王奪得了太子之位。

史載,承乾事敗後,李世民召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等重臣議儲。剛說了幾句,因為長子謀反而痛心疾首的李世民就要拔刀自盡,千鈞一髮之際,站在一旁的長孫無忌衝上前去抱住太宗說:「臣請立晉王為太子,有不從者請誅之!」

當然,立李治為太子的決定,在這次會議前,就已經被內定。至於李世民想要自殺的舉動,不過是這位影帝的又一次政治作秀罷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勢單力薄的晉王能夠在儲君之爭中獲勝,舅舅的支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太宗逝世後的皇位交接中,長孫舅舅也擔起了保駕護航的重任。在他的安排下,翠微宮密不發喪,太子李治在飛騎的護送下先行返京皇帝的車馬侍從則緊隨其後。待太子順利進入長安城後,才在太極宮宣布了皇帝的死訊,宣讀遺詔,大赦天下,新皇登基。

長孫無忌

可以說,唐高宗李治能夠成功上位,依靠的正是來自舅父的一力扶持。

為何長孫無忌能有如此大的力道,難道就因為他是已故長孫皇后的哥哥,太宗皇帝的妹夫兼發小嗎?

這確實是一個重要原因,但絕不是長孫無忌權力的真正來源。即使沒有與皇帝的親密關係,憑著長孫無忌立下的赫赫功勞,照樣能夠高居宰輔之位。

自李淵舉兵反隋開始,長孫無忌就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在唐統一中原的戰爭中有過建樹;玄武門之變前,更是長孫無忌看準時機,建議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將李建成、李元吉伏殺。

太宗即位後,以其功勞最大,封齊國公,食一千三百戶;貞觀十七年,太宗命閻立本畫功臣像於凌煙閣,長孫無忌又名列二十四功臣之首。從太原起兵到貞觀治世,長孫無忌對李世民的霸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臨終前,李世民還對同為託孤大臣的褚遂良說:「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此人之力。」

除了功勞之外,長孫家族還有顯赫的家世(長孫家族是北魏拓跋皇族的旁支,尊貴不在李氏之下),也難怪長孫無忌能在儲君之爭中,對太宗的決策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了。

永徽之治的真相

——天子垂拱,舅舅當家

深知自己皇位的來由,即位之後李治便迫不及待地投桃報李,晉封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

太尉是三公之一,自不必說,而三省六部中的三個省,現在都歸長孫舅舅管了,地位之顯赫,已非位極人臣可言。除了加官進爵外,李治還將衡山公主嫁入長孫家,親上加親。

為了進一步表示對舅舅的絕對信任,李治在未經調查的情況下,將告髮長孫無忌謀反的洛陽人李弘泰處斬。在新皇帝登基後,長孫無忌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為了讓知恩圖報的外甥坐穩帝位,曾經幫助李世民手足相殘的長孫無忌主導了又一次宮廷清洗。

以永徽三年的高陽公主謀反案為導火索,他半公半私的弄死了包括吳王李恪、荊王李元景、江夏王李道宗在內的一大批宗室元老,消除了其對高宗皇位的潛在威脅。

李道宗 李元景 李恪 高陽公主

甥舅之間的「蜜月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淡化。高宗鬱悶地發現,自己的權力正在處處收到制約,朝堂上,資歷深厚的老臣們倚老賣老,表面上對自己恭恭敬敬,實際上卻只看舅舅的臉色。

回到後宮,自己的皇后王氏仗著父親和舅舅都是長孫一派,對自己似乎並不那麼恭順。此時李治猛然驚覺,這幾年來舅舅的權勢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自己的皇權面臨著被架空的危險。

無情的現實給了年輕氣盛的皇帝當頭一棒,到了永徽五年,大唐的宰相中,除了李勣(即徐茂公)這樣的軍方代表和于志寧這樣的中間派,其餘的如韓璦、來濟等,都是長孫一派的得力幹將;而原本多少還能對長孫無忌起制約作用的李唐宗室,也因為遭到大清洗而元氣大傷。

放眼此時的大唐朝廷,雖然名義上唐高宗是皇帝,但身兼國舅與百官之首的長孫無忌,才是帝國真正的權力核心。

「無忌以元舅輔政,凡有所言,上無不嘉納」,在甥舅和睦,永徽治世的背後,急於握權的皇帝和權臣間的較量,已然是在所難免了。

廢王立武——高宗的政治突圍

為了從舅舅手中奪回大權,早已對王皇后心生不滿的李治選擇以後宮作為突破口。永徽五年,李治第六子,武則天次子李賢在前往昭陵途中出生。

比起被厭惡又無子嗣的王皇后和恃寵而驕的蕭淑妃,早在貞觀朝就與李治情投意合(也可說是勾搭成奸)的武昭儀無疑更得皇帝歡心。廢王氏而立武則天為後,無論在政治還是感情上,都能滿足高宗的需求。

為了達到目的,高宗和武則天二人都使盡了手段。未來的女皇大肆收買皇后身邊的宮女侍從以收集其黑材料,編寫《內訓》以彰顯自己婦德卓越。

而高宗為了讓長孫無忌首肯皇后廢立,放下皇帝的身段,親自帶著武則天到舅舅家做客。皇帝和后妃駕臨,對臣子而言自然是莫大的榮幸。席間,李治主動示好,封長孫無忌的三個庶子為散朝大夫,又孝敬了舅舅十車珠寶。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李治趁機說王皇后沒有兒子,武昭儀有……誰知長孫無忌裝糊塗,說今天天氣真好啊……顧左右而言它,直接糊弄過去,你的心思我不懂。

如此不識抬舉,李治和武則天都很生氣。後來武則天又派母親楊氏前往長孫家遊說,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高宗的東宮舊臣許敬宗再去遊說,直接被罵出來了。

皇帝作為領導,竟然要向下屬行賄,還不給辦事,高宗的內心是崩潰的。既然換皇后暫時不行,那就退而求其次吧!

李治與武則天

李治提出,在後宮增設宸妃,由武則天擔任。可即使是這個要求,也讓韓璦、來濟以無此先例、於禮不合為由頂了回去。

元老重臣們寸步不讓的態度徹底激怒了皇帝,永徽六年,武則天告發皇后與其母魏國夫人柳氏在宮中行厭勝之術(俗稱扎小人)詛咒皇帝。以此為由,皇后的舅父,中書令柳奭被貶為榮州刺史。

雖說出了一口惡氣,但動一個柳奭對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來說,並不算太大的打擊。要想把武則天推上後位,依然要面對如狼似虎的老臣們。

局勢僵持不下之際,一份奏疏的出現,打破了皇帝孤軍奮戰的困局。上奏疏的人是中書舍人李義府,觀點就一條:請立武昭儀為皇后!

李義府之所以上這份奏疏,既不是出於對皇帝的忠心,更不是因為收了昭儀娘娘的賄賂,實在是因為他最近得罪了長孫大人,要被發配到壁州任司馬。狗急跳牆之下,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以支持廢立皇后的方式,向李治伸出了求援之手。

對於正苦於無人支持的李治而言,李義府的奏疏可謂是雪中送炭。皇帝當場表態,愛卿就別走了,留下來助朕一臂之力!第二天,中書省就接到了提拔李義府為中書侍郎的詔書。

有了這個榜樣,許敬宗、袁公瑜等以寒門為主的官員公開倒向皇帝一邊,為武則天登上後位製造輿論,原本鐵板一塊的大臣們,圍繞皇后廢立與否的問題,開始分裂為兩派。

得到支持的高宗底氣足了許多,他決心正式向輔政大臣們攤牌,展現自己廢王立武的堅定決心。

永徽六年九月的一次朝會後,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寧受詔入內殿議事,猜到皇帝要商議皇后廢立之事,老司機李勣立馬稱病告辭,剩下三位宰相入殿後,李治開門見山的說,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我要立武昭儀為皇后。

話音剛落,一旁的褚遂良反駁道,皇后出身名門,又是先帝為您娶的,而武昭儀不過是先帝的侍妾,身份低微,我們實在不好為了迎合陛下您,而對不起先帝呀!輔政大臣拿先帝要挾,讓李治碰了一鼻子灰,君臣不歡而散。

次日上朝,李治老調重彈:皇后沒有兒子,要立武昭儀為後。褚遂良表示很無奈,昨天好好說你不聽,那就休怪老夫不給面子了。

褚遂良

為了讓皇帝徹底死心,早在貞觀朝就以善諫著稱的褚遂良把笏板(大臣上朝時用的板子)仍在地上,一個勁兒地叩頭,一副你丫要是敢休老婆娶小媽就先從老子屍體上踩過去的架勢。

勃然大怒的李治下來左右把褚遂良架出去,眼見形勢不對頭長孫無忌立馬說,遂良是老臣,不能隨便就動刑。這一鬧,雙方算是徹底撕破臉了。

褚遂良的激烈反應讓李治明白,要讓輔政大臣同意換皇后是不可能了,除非自己手中掌握足以壓制他們的力量。

在寒門官員已經投入麾下的情況下,若是再獲得軍方的支持,即使是長孫無忌,恐怕也是無能為力了吧?而當時大唐軍方的代表人物,非司空李勣莫屬……

被皇帝單獨召見,李勣並不感到意外,在皇帝和元老重臣吵得不可開交時迴避,不過是他幾十年來官場智慧的又一次體現。現在領導找你私聊,再不表態就說不過去了,何況他跟長孫無忌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呢?

於是乎,李勣趁機說「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敲響了長孫無忌集團的喪鐘。

乍看之下,此話態度中立,但仔細一想,在皇帝已明確表態的情況下說此話,言下的默許之意顯而易見。有了強有力的後援,勝利的天平已然傾斜,十月詔:

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鳩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併除名,流嶺南。

七天後,立武昭儀為皇后的詔書正式下達。次年正月,貶太子李忠為梁王,改立嫡長子李弘為太子。借著後宮的廢王立武,高宗皇帝在長孫無忌經營多年的權力大網中,撕開了一個大大的口子。

權臣覆滅——世族門閥與寒門官員的此消彼長

皇后、太子的易主讓年輕的帝後嘗到了權力的快感,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他們馬不停蹄地乘勝追擊,將長孫一派逐步清除。

顯慶二年七月,許敬宗、李義府告發韓璦、來濟勾結褚遂良(因為得罪皇帝被貶為桂州都督)謀反,高宗下旨貶褚遂良為愛州刺史,韓璦為振州刺史,來濟為台州刺史,終生不得入朝。

與此同時,盧承慶、辛茂將、杜正倫等幾位非長孫系官員被陸續提拔為相。幾年時間,長孫無忌在朝堂上的黨羽基本被拔除。只剩下他本人了。

顯慶四年四月,洛陽人李奉節告發韋季方、李巢結黨營私,牽連長孫無忌。高宗趁機下旨奪去長孫無忌官職、封戶,貶為揚州都督,發往黔州安置,其子長孫沖除名,近親皆放嶺南為奴。

長孫無忌集團的覆滅

數月後,高宗又命袁公瑜前往黔州再審長孫無忌案,並逼迫其自裁。至此,高宗初期皇帝與元老重臣的鬥爭,以唐高宗大獲全勝,長孫無忌集團覆滅而告終。

那麼,這場在高宗朝意義深遠的君臣對決,究竟對初唐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廢王立武一開始,是李治和長孫無忌為爭奪帝國最高權力展開的權力之爭。而隨著鬥爭的白熱化,大臣們分為兩派,支持皇帝一方的大臣,如李義府等,多是寒門出身的科舉官員,雖然憑藉自身才學在官場上獲取了一席之地,卻因為世族的壓制而很難再進一步。

而長孫一派的大臣卻大多出身於南北朝以來的名門世家,依靠祖先的蔭庇入朝圍觀,因為長孫無忌的最終落敗,這些世族官員受到了相當的打擊,不得不給科舉出身的官員以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廢王立武的實質,就是想要獨攬大權的唐高宗,聯合寒門官員,打敗了長孫無忌為首的官N代們。

此後,唐高宗通過完善科舉的方式,進一步打擊了世族門閥的特權。這是一個開始,後來經過武則天的清洗、黃巢的屠殺,曾經不可一世的世族才走向衰落,到了五代十國以後,魏晉以來主導中原數百年的世族政治,終於徹底走下了歷史舞台。

推薦閱讀:

迎春賀歲之際,你可知「歲」是一顆星?|文史宴
34文史巨人,光耀古今——淺淡司馬遷和《史記》
古文史一
文史隨筆 你生來就是冠軍——逆境造就克服困難的種子
一個詩人,三種七夕

TAG:文史 | 舅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