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造詞成風 專家:或致文化內涵缺失

[來源:廣州日報|發布日期:2013-12-04]從傷不起、給力、打醬油到男默女淚、喜大普奔,不明覺厲……三日不上網,層出不窮的新詞便讓人摸不著頭腦,不得不請教度娘。造詞熱,已成為網路一道奇特風景線。近日,一則「土豪」攜手「大媽」或進牛津詞典的消息,更振奮無數網民的心。如何看待造詞熱?新詞的廣泛流行與強滲透力會對社會心態、漢字傳統、文化輸出帶來哪些影響?現象:井噴的新詞或只是曇花一現普大喜奔「普天同慶、大快人心、喜聞樂見、奔走相告」的縮寫。縱覽網路熱詞,或是從台詞、歌詞中演化而來(如人艱不拆),具有鮮明的草根性;或是傳統用詞的縮寫版(如喜大普奔),或熱點事件演化而來(如躲貓貓、打醬油),其共同特徵是形象傳神、舊字新意,在網路平台走紅。對於層出不窮的新詞,中國人民大學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趙彤認為,如果新詞違背了漢語辭彙的一般規律,如「不明覺厲」「喜大普奔」,剛出現時可能大家覺得比較新鮮,但是能保留下來的恐怕很少。而「雷人」「給力」「宅男宅女」「北漂」「八卦」「糾結」「山寨」「PM2.5」等被商務印書館新修訂的《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也是因為新詞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已經比較穩定,收入詞典是應該的。井噴的新詞會否擠壓傳統的規範辭彙?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指出,「新詞」或「熱詞」在網路之外流行所佔比例終究還是少數,所以不會擠壓傳統語言規範,還可能豐富語言的表現形式。「新詞」和「熱詞」大多註定是「短命」的,只有一小部分會沉澱下來,進入穩定的詞語行列。趙彤認為新詞能否長命還要看是否符合漢語辭彙構造的一般規律。像「手機」,最初叫「大哥大」,不符合現代漢語辭彙以雙音節為主的規律,字面上也難以代表事物,最終被淘汰。如果新詞不反映新事物,與舊有的詞語重複,就有三種結果:一、新詞取代舊詞;二、新詞使用一段時間後被淘汰;三、新詞和舊詞在意義和用法上發生了分工,那麼就會並存。原因:社會活躍期都會湧現大量新詞不明覺厲雖然不明白意思,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用於表達菜鳥對高手的崇拜,也用於調侃樓主語言行為誇張和不知所謂。新詞又被譽為「後現代成語」,四字成詞,朗朗上口,無論在虛擬空間還是在現實世界,都有廣泛流行性和高度滲透力新詞並非我們這個時代的特產。據趙彤介紹,辭彙在語言系統中是最為活躍的,變化最快。新詞的出現往往與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現相關,因此,社會發展的活躍期,往往也是新詞大量湧現的時期。歷史上,佛教的傳播曾對漢語辭彙的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近代以來西方的科技、文化的影響也反映在漢語辭彙中。他也指出,近年來新詞的湧現,網路顯然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溫儒敏也同意網路給熱詞提供的平台很重要,他指出網路交流這種新形式帶有即時性和快捷性,表達比較自由、隨意和個性化,年輕的網友又樂於標新立異,在打破語言常規中尋求快感,新語詞也就頻繁產生。以網路為載體的新媒體為新詞繁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偉軍教授認為,新媒體平台規範不多,語言不嚴謹也不講究理性,一方面,使用流行的、新潮的詞語、符號能更便捷地表達感性情緒;另一方面在網路輿論場,求新求怪才能吸引注意力。所以民眾拋棄舊辭彙,更愛在語言上標新立異。而在現代生活節奏較快、社會心理較浮躁的背景下,網路語言更容易走紅。除了網路平台為新詞繁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公共討論意識的覺醒也推動了新詞的蓬勃發展。在相對開放自由的話語空間,新詞,集調侃、諷刺、揶揄於一體,是民間智慧的大爆發,彰顯公眾在公共事件中的情感和意願,也可以視為草根話語權勃興的文化象徵。影響:造詞熱會造成文化內涵的缺失人艱不拆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用於網友感同身受,只是沒法面對的無奈。一些聲音認為「土豪」攜手「大媽」或進牛津詞典,它所延伸的負面涵義不能不令國人汗顏和警醒。這樣的詞語受到西方熱捧,難免帶有一些揶揄甚至嘲諷的成分。作為英語世界主流的牛津詞典,不僅中國的辭彙被收錄,英語和其他語種的辭彙也會被收進去。陳偉軍認為,說土豪、大媽進牛津影響國家形象有點過了。網路新詞是新生事物,一開始難免多而雜,在時間淘洗下會去粗存精,無需將之視為洪水猛獸。但他也指出,新詞產生對中國傳統語言文化既是擴充,但也有傷害。語言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變動系統,吸納具有時代特徵的辭彙並無妨,但也要注意引導規範,合理成分可以吸收利用,粗俗違背底線的要積極剔除,把傷害降到最低。溫儒敏強調,隨意改造通用詞語特別是成語,不全是網民的行為,很多廣告也通過改造的「陌生化」來吸引眼球,這是很不好的現象。例如:「有痔(志)不在年高」(某治痔瘡葯廣告語),「咳(刻)不容緩」(止咳藥廣告);等等,都是敗壞漢語的純潔性,甚至造成語言混亂,對中小學生也有不良影響。和一般網路語言不同,廣告帶有公共性,所以廣告管理部門應當管一管那些不幹凈的語言行為。另外,有人認為,造詞熱過度「狂歡」也可能造成文化內涵的缺失,助長社會的浮躁心態,如果任這種趨勢肆意蔓延,在「輕閱讀」和「微文化」之後,厚重的中國文化有可能越來越「輕飄」,甚至可能面臨「文化沙漠」的侵襲,溫儒敏認為這種擔憂自有其道理。但社會浮躁不是語言「狂歡」造成的,是社會變化帶來整個人心氛圍的變化,如果要改變這種趨勢,必須治本。但他不認為有必要設立語言警察去清理熱詞,規範網路用詞。語言的使用、流行有自身的規律,也自有過濾沉澱的功能,行政手段去「管理」會徒勞無功。但傳媒和出版部門也有責任抵禦粗俗、促進語言規範。當然,更重要的還有學校的語文教育,包括高考中考,都要在語言規範化方面發揮作用。
推薦閱讀:

男人的內涵,男人的男人味
這就是讓女友滿意的正確喂法?爆笑內涵囧圖
內涵段子:後來前女友告訴我,神字其實是四個字!
40歲的男人,戴什麼表才顯得有品味有內涵?
主體間性的內涵

TAG:文化 | 內涵 | 專家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