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打破大鍋飯 催生好業績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打破大鍋飯 催生好業績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網   2011年02月14日 12:01:27    我來說兩句

更換背景顏色:
 
 
 
 
 
 
 

更改文字大小:

從事業單位變身企業剛剛一年,資產和收入就雙雙增長10億元,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在周歲慶典上交出的這份出色成績單見證了我省文化體制改革給文化企業帶來的活力。

從轉為企業前每年5億元的增幅到2010年總資產、銷售收入雙雙猛增10億元,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藉助2009年底的轉企改制一舉發力,主要指標比2006年成立時都翻了一番,跑出了「彎道超車」的發展速度。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齊峰: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間,我們不僅僅是說建立了一個出版傳媒企業這麼一個殼,更主要的是深化了機制創新,加強了分類管理,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使企業有了活力,我覺得這是我們改革的目的。

有了企業的牌子,更要有企業的運轉模式,集團用分類管理這種市場機制敲掉了大家都是處級出版社的大鍋飯,真正按照企業經營指標來考核,業績好的加大政策扶持,優先配置資源,業績差的黃牌警告,直至摘帽。山西經濟出版社在集團中規模儘管不大,但通過分類管理的激勵一樣挺進了集團發展的前列。

山西經濟出版社社長趙建廷:分類管理打破了成員單位之間的大鍋飯,第二個大鍋飯的打破是我們單位自己在取得了分類管理的優惠政策之後,在員工之間的利益分配,員工收入最大差距達到數十倍。

內生活力的激發也體現在集團的會計報表上,那些自主原創和暢銷書的收入不但增長最快,還以40%的收入份額創造了60%的利潤,特別是去年他們六個出版物獲得國家獎勵,拿下了總獎項的十分之一,其中《公司的力量》、《國家記憶》等被評為年度圖書和暢銷書。41項版權輸出實現順差,並從東南亞拓展到了歐美國家,晉版品牌的社科文史、少兒和教育類圖書在市場上成了金字招牌。「十二五」開局之年,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也為轉型發展畫出了路線圖。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王宇鴻:一是提升傳統出版,就是要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增強出版競爭力;二是培育新興業態,就是要大力發展數字出版,延長出版產業鏈;三是開展多元經營;四是創新管理模式,把集團建成既有三晉文化特色,又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山西出版站在新起點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紀實來源:新華網 作者:不詳 發布時間:2011-2-12 11:22:00 瀏覽次數:41次此信息由 15176607708 志願者發布

[提要] 2009年12月18日,註定被山西出版人銘記。這一天,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全面完成轉企任務正式掛牌運營,其所屬山西人民出版社等16家單位成為市場主體,山西出版業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年後,該集團總資產和銷售收入…

2009年12月18日,註定被山西出版人銘記。

這一天,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全面完成轉企任務正式掛牌運營,其所屬山西人民出版社等16家單位成為市場主體,山西出版業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年後,該集團總資產和銷售收入分別增長10億元,雙雙突破46億元。年出書品種達3318種,較成立之初的1738種增長了近一倍,獲獎圖書、品牌圖書和暢銷圖書數量創歷史最好水平。山西出版產業的發展速度,可與東部省市競跑。對此,省委書記袁純清一年內先後兩次批示給予鼓勵。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鬍蘇平深有感觸地說,是改革激發了活力,是創新催生了業績。

"三十年未有之巨變"

第一問:改革為何是必由之路?

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將原可以保留事業編製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和山西畫報社整體打包,16家事業單位無一保留全部轉為企業。這樣的改革力度,不僅使得該集團成為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轉企任務的大型文化企業,走在了全國地方出版集團的前列。而且,從此確立了山西省出版產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為"十二五"山西出版產業提速發展開了個好頭。

站在今天,回首當年,人們不禁要問:出版業為什麼要改革?答案是,不改革不行,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不改革就沒有發展。要解放文化生產力,首先必須打破體制機制的束縛。所謂體制機制的束縛,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就宏觀而言,受傳統體制影響,我國一直以確立行政級別的方式管理出版單位,出版資源行政化配置,績效考核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導致優秀出版單位的積極性、創造性受到挫傷,落後的出版單位享受著政策的優惠,小步慢跑,最終影響整個出版產業的發展。

就微觀而言,出版社內部缺乏活力、人浮於事,編輯們對讀者的閱讀需求了解不夠。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制定了"三步走"的改革"路線圖",即轉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和融資上市。"三步走"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下一步的基礎。"單位轉企"和"身份轉換"屬於體制方面的改革,是"轉殼",而 "思想觀念""經營方式""管理模式"的轉變屬於內部機制轉換,是"轉核"。只有讓"殼"和"核"一起轉,體制機制同步改,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才能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改革不僅僅是掛個企業的牌子。改革開放30年來,新聞出版業也曾經歷了多次改革,但是,這一次徹底從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這是30年來從來沒有的巨變,對我們的影響是深刻而深遠的。"董事長齊峰這樣詮釋改革的內涵。

"通過改革我們已經適應了市場競爭"

第二問:轉企後實施了什麼管理模式?

2010年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打破以往管理模式,在全國出版行業率先探索成員單位分類管理模式。集團以各成員單位上年度所經營和所佔用的國有經營資產、上年度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以及自主產品銷售規模、自主產品利潤規模等指標為主要依據,按照不同權重比率計算分值,依據所得總分從高至低排序,依序分作若干等級進行區別管理。處於級別較高的一級子公司,所得到集團的授權較多。

"關鍵是通過改革,我們的組織方式、管理結構都已經適應了市場競爭。"總經理王宇鴻介紹,試行分類管理,目的就是要加大對優秀經營單位的扶持力度,同時加大對發展效益顯著的成員單位的獎勵力度,鼓勵他們在短期內快速做強,以帶動集團整體產業的發展。

北嶽文藝出版社實力較弱,集團實施分類管理推行後,不再平均分配資源,這就迫使他們重新找到了生存發展的路子,2010年他們出版的《世界名詩珍藏》等圖書全國暢銷,一舉扭轉了持續虧損的局面。被列為集團A類企業的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銷售碼洋達6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領到考核兌現獎勵員工無不歡欣鼓舞。目前,山西出版集團創先爭優蔚然成風,被評為C級和D級的企業卯足勁要再上層樓。

"改革為發展插上了翅膀"

第三問:快速做強亮出何種經營辦法?

"將經營提升到整體戰略層面,徹底打破傳統營銷模式,整合集團內外所有資源,調動一切可能的積極因素,有機融入企業的整體競爭戰略之中。"轉企後,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堅持走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產品建設道路,立足全國市場,內引外聯,優勢互補。嶄新的經營辦法為集團帶來全新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這對於地處內陸,資源、人才、技術相對匱乏的山西出版,無疑是快速做強的現實選擇。2007年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京出版公司成立。2008年開始山西人民出版社在系統內率先探索開放式辦社的經營模式,與北京文化公司合作成果顯著。2010年,希望出版社與遼寧龍圖文化公司聯營組建的希望東北出版中心掛牌,創下3000萬元的出版規模。外向優質資源與自身特色資源的互補、外圍發行優勢與自身成熟渠道的聯手,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原創產品與暢銷品種數量猛增。

"改革為發展插上了翅膀。"職工和企業看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也成為改革發展的受益者和支持者。2010年《與農村黨員談心》《中國話劇藝術通史》等4種精品圖書和兩篇論文,榮獲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和優秀論文獎,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公司的力量》單本發行量突破25萬冊。《中間地帶的革命》獲國家圖書館"文津獎"。《傅山書法全集》等圖書被列為全國優秀暢銷書,山西出版集團在社科文史、少兒、教育類細分市場進入全國前列。

  "我的未來不是夢"

第四問:山西出版的明天會怎樣?

發展永無止境,改革還要繼續推進。

2010年8月山西新華物流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是山西省文化產業1+10重點工程旗艦項目。這個項目運營後,可實現年流轉圖書音像品種30萬種,年流轉包件370萬件,年經營規模達30億元,成為覆蓋山西省乃至輻射周邊省區的現代化出版物倉儲和集散中心。在啟動儀式上,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鬍蘇平指出,山西新華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標誌著山西省出版業由傳統發行業向現代發行業跨越,由粗放型發行向綠色集約型跨越,由獨立分散經營向現代連鎖經營跨越,由傳統倉儲向電子商務跨越。

目前,山西新華物流中心連鎖公司信息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公司網站已經開通,自動化生產線已開始投入運行。按照轉型發展思路,山西出版集團現代化印製平台--山西新華印業園區正在緊張施工,現代編輯出版平台--數字出版大廈也已完成立項,今年開工建設。圍繞科學技術的應用與出版業務的提升,山西出版集團確立了數字出版"五大工程"。近萬種晉版圖書納入數字出版資料庫,新課程雜誌社與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合作開發《新課程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目前市場上科目最全、版本最多的中小學教學課件。

"我的未來不是夢"。山西出版,已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記者 李曉芳)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改制顯成效
發布時間:2011-05-10來源:湖北省新聞出版局 閱讀次數:39【字體:大中小】
  「生機勃勃,後來居上」,這是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近日視察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後的高度評價。集團去年與剛成立時的2006年相比,圖書品種增長2.2倍,總資產和銷售收入均增長2.3倍,利潤增長9.1倍;獲獎圖書位居全國地方出版社第二名,品牌圖書和暢銷圖書創歷史新高。山西作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出版業超常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機制轉換——出版改革切中要害  2009年底,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將原可以保留事業編製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和山西畫報社整體打包,和16家應該轉制的圖書出版發行印刷單位一起轉企改製為大型文化企業。  「轉企改制」首先要搞清「轉」什麼,怎麼「轉」。對此,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制定了「三步走」的改革「路線圖」,即轉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和融資上市。董事長齊峰說,之所以分步走,是因為這三步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下一步的基礎,也就是說前一步的工作如果不到位,股改、上市就無從談起。目前集團的股份制改造已邁開腳步。  「單位轉企」和「身份轉換」屬於體制方面的改革,是「轉殼」;而「思想觀念」、「經營方式」、「管理模式」的轉變屬於內部機制轉換,是「轉核」。只有「殼」和「核」一起轉,體制機制同步改革,出版企業才能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如何做到體制與機制改革同步?齊峰認為:「關鍵是要改革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  受傳統體制影響,我國一直以確立行政級別的方式管理出版單位。按照這種管理方式,企業領導的工資福利與企業效益無關,結果優秀出版單位的積極性、創造性受到挫傷,而落後的出版單位則享受著政策的優惠,小步慢跑,最終掣肘整個企業的發展。  「如果說前期的改革,我們重點完成了出版單位的企業註冊、建立董事會、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人員身份轉換等體制改革任務,那麼進入後改制階段,我們必須將改革的重心轉移到與體制相配套的內部管理機制的創建上來。」齊峰的話,顯示了集團去行政化管理的決心和信心。  分類管理——管理創新敢為人先  以各成員單位上年度所經營和所佔用的國有經營資產、上年度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以及自主產品銷售規模、自主產品利潤規模等指標為主要依據,按不同權重比率計算分值,將集團成員單位分為A、B、C、D、E五個等級區別管理。這是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改革內部管理機制的重要舉措。  總經理王宇鴻介紹說,實行區別管理,目的是要加大對優秀經營單位的扶持力度,同時加大對發展效益顯著的成員單位的獎勵力度,鼓勵其在短期內快速做強,以帶動集團整體產業的發展。  區別管理徹底轉變了集團經營單位管理者的思想觀念,刺激了內部競爭,激發了整體活力。在集團整體發展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的北嶽文藝出版社,2010年在市場開拓上表現不俗,《世界名詩珍藏》、《名將粟裕珍聞錄》等圖書全國暢銷,一舉改變了持續虧損的歷史面貌。社長王靈善深有感觸,「文藝社發展困難,固然有市場疲軟的因素,但過去我們總是將這一切歸因於自身優勢資源不足。區別管理推行後,集團不再平均分配資源,而是根據企業對應的等級進行資源分配。這迫使我們轉而注重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挖掘資源和有效利用資源,這無形中讓我們找到了生存發展的路子。」  戰略營銷——出版品牌亮點頻現  出版業發展到今天,企業的實力與競爭力已不再以其享有優惠政策的多少來衡量,而在更大的層面上表現為其專業化水平的強弱和渠道建設的優良。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提出了「戰略營銷」的戰略舉措。  「我們必須將營銷提升到整體戰略層面,打破傳統營銷模式的職能疆界,整合企業內外所有資源,調動一切可能的積極因素,有機融入企業的整體競爭戰略之中。由此來保證企業營銷活動的有效性與可持續性。」董事長齊峰這樣闡釋。  調動一切有利的積極因素,自然蘊藉著眼睛向外、搶佔資源、借力發展的意義,這對於地處內陸,資源、人才、技術相對匱乏的山西出版業,無疑是快速做強的現實選擇。2007年,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京出版公司成立。2008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同北京幾家優秀文化公司簽訂合作協議。2010年,希望出版社與遼寧龍圖文化公司聯營組建希望東北出版中心。外向優質資源與自身特色資源的互補、外圍發行優勢與自身成熟渠道的聯手,使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在品牌建設中大步向前。  產業升級——綠色出版方興未艾  「綠色出版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立足文化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文明型、節約環保型、數字集約型的一種大出版形態,是出版業為適應文化生態、現代科技與健康節約需要而生髮出來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齊峰認為,出版界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就是要推進綠色出版。  推進綠色出版,首先要出版廣大群眾急需的、體現祖國傳統優秀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的綠色圖書。本著這一原則,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請專家學者撰寫、出版了大量優秀圖書,其中,不少圖書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讚揚。今年3月出版的《央企真相》,真實講述了鮮為人知的改革故事,客觀剖析了經濟轉型中的是非曲直,理性還原了央企的真實面目,受到張德江副總理的肯定。去年出版的《公司的力量》,描述了公司在世界範圍內誕生髮展的歷史,省委書記袁純清看後認為有世界眼光,寫信推薦全省領導幹部認真閱讀。另還有《與農村黨員談心》、《中國話劇藝術通史》、《中間地帶的革命》、《國家記憶》等都受到了讀者的熱捧。  推進綠色出版,還要創新出版方式。根據這一理念,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決定建設物流中心、印業基地、數字出版中試基地等「五大工程」。目前,物流中心和數字出版中試基地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物流中心年可流轉圖書音像製品30萬種、包件370件,年經營規模30億元,是覆蓋全省、輻射周邊省區的現代化出版物倉儲和集散中心。數字出版中試基地已將近萬種晉版圖書納入數字出版資料庫,其中新課程雜誌社與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合作開發的《新課程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目前市場上科目最全、版本最多的中小學教學課件。  「推進綠色出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已經起步,我們有信心把這項工作做好。屆時,山西的出版產業將得到全面提升!」說這話時,齊峰充滿了自信和自豪!2010年是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轉企改制後正式運營的第一年。短短一年時間內,集團的總資產和銷售收入雙雙增長10億元,均突破46億元,比2006年集團組建之初的22億元翻了一番;出版規模迅速擴大,年出書品種達3318種,比成立之初的1738種增長了近1倍;獲獎圖書、品牌圖書和暢銷圖書數量均創歷史最高水平。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內陸省份,出版產業實現了東部發展速度。

履職不久的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同志,一年之內先後兩次批示給予鼓勵。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鬍蘇平深有感觸地說,是改革激發了活力,是創新催生了業績。

機制轉變:出版改革切中要害

按照中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於2009年年底將原可以保留事業編製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和山西畫報社整體打包,16家事業單位全部轉為企業。這一改革的力度之大,當時即走在了全國地方出版集團的前列。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也成為山西省率先全面完成轉企任務的大型文化企業。

轉企改制首先要搞清「轉」什麼、怎麼「轉」。對此,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制定了「三步走」的改革路線圖,即轉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和融資上市。之所以分步走,是因為這三步的每個環節都是下一步的基礎,前一步的工作如果不到位,股改、上市就無從談起。

單位轉企和身份轉換屬於體制方面的改革,是「轉殼」,而思想觀念、經營方式、管理模式的轉變屬於內部機制轉換,是「轉核」。只有「殼」和「核」一起轉,體制機制同步改革,出版企業才能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如果說前期的改革我們重點完成了出版單位的企業註冊、建立董事會、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人員身份轉換等體制改革任務,那麼進入後改制階段,我們必須將改革的重心轉移到與體制相配套的內部管理機制的創建上來,而不是僅僅掛個企業的牌子。」集團董事長齊峰的話,顯示了以褪去行政色彩為主要目標的改革思路與決心。

分類管理:管理創新敢為人先

2010年,山西出版集團打破以往管理模式,在全國出版行業率先探索成員單位分類管理制度。集團以各成員單位上年度所經營和所佔用的國有經營資產、上年度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以及自主產品銷售規模、自主產品利潤規模等指標為主要依據,按不同權重比率計算分值,按所得總分從高到低排序,依序分作若干等級進行區別管理。處於級別較高的一級子公司,所得到集團母公司的授權較多。

據總經理王宇鴻介紹,試行分類管理,目的就是要加大對優秀經營單位的扶持力度,同時加大對發展效益顯著的成員單位的獎勵力度,鼓勵其在短期內快速做強,以帶動集團整體產業的發展。

如果說分類管理收到了實效,那麼最大的成果在於徹底轉變了經營單位管理者的思想觀念,刺激了內部競爭,激發了整體活力。在集團整體發展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的北嶽文藝出版社,2010年在市場開拓上表現不俗,《世界名詩珍藏》、《名將粟裕珍聞錄》等圖書全國暢銷,一舉改變了持續虧損的歷史面貌。該社社長王靈善對此深有感觸:「分類管理推行後,集團不再平均分配資源,而是根據企業對應的等級進行資源分配。這迫使我們轉而注重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挖掘資源和有效利用資源,這無形中讓我們找到了生存發展的路子。」

被列為集團A類企業的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銷售碼洋達6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即將領到考核兌現獎勵的教育社員工,無不滿懷自豪與喜悅。該社「走出去」編輯室主任楊文欣慰地說:「轉企後,第一感覺是越來越忙了。但看到忙中的收穫,還是覺得忙點兒好。正所謂『忙併快樂著』。」目前,集團內部創先爭優蔚然成風,尤其是那些被評為C級和D級的企業,鉚足了勁要更上一層樓。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觀念深入人心。

戰略營銷:出版品牌亮點頻現

出版業發展到今天,企業的實力與競爭力在更高層面上表現為專業化水平的強弱和渠道建設的優劣。走「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產品建設道路,是絕大多數集團堅持的發展方向。而如何將這條路走實,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傾力打出「戰略營銷」這張牌。

「我們必須將營銷提升到整體戰略層面,打破傳統營銷模式的職能疆界,整合企業內外所有資源,調動一切可能的積極因素,有機融入企業的整體競爭戰略之中。由此來保證企業營銷活動的有效性與可持續性。」齊峰這樣闡釋。

調動一切有利的積極因素,自然蘊藉著眼睛向外搶佔資源、借力發展的意義,這對於地處內陸,資源、人才、技術相對匱乏的山西出版,無疑是快速做強的現實選擇。2007年,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京出版公司成立。自2008年開始,山西人民出版社在系統內率先探索開放式辦社的經營模式,同北京幾家優秀文化公司在資源和發行方面的合作,2010年取得顯著成績。希望出版社與遼寧龍圖文化公司聯營組建的希望東北出版中心2010年掛牌,當年即創出3000萬元的出版規模。外向優質資源與自身特色資源的互補、外圍發行優勢與自身成熟渠道的聯手,使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在品牌建設方面實現了穩紮穩打,原創產品與暢銷品種猛增。

2010年,《與農村黨員談心》、《中國話劇藝術通史》、《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評傳》叢書、《構築和諧》4種精品圖書和兩篇論文,榮獲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和優秀論文獎,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眾多優秀圖書登上各類圖書銷售排行榜。《公司的力量》上市6個月,單本發行量突破25萬冊。《中間地帶的革命》獲國家圖書館「文津獎」。《傅山書法全集》、《講給孩子》系列、《歷史:何以至此》、《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錄》等圖書被列為全國優秀暢銷書。集團在社科文史、少兒、教育類細分市場方面已經進入全國前列,在晉商文化、旅遊系列、外語類、中醫武術類、圍棋類、書法美術類等出版領域初步形成了強勢板塊。

產業升級:出版轉型方興未艾

2010年8月,山西新華物流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作為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改造傳統產業的重點工程之一,集團早在成立之初即對全省信息化物流平台建設作出了具體規劃,以改變資源分散、成本趨高的發行狀況。物流中心的運營,可實現年流轉圖書音像製品30萬種,年流轉包件370萬件,年經營規模達30億元,成為覆蓋全省乃至輻射周邊省區的現代化出版物倉儲和集散中心。「中心的建成,為推進全省出版物市場產品連鎖經營奠定了基礎。」山西新華書店集團董事長田文生說。據介紹,目前,連鎖公司信息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公司網站已經開通,自動化生產線已開始投入運行。按照轉型發展思路,集團現代化印製平台——山西新華印業園區正在緊張施工,「綠色出版」理念將在這裡投入試驗。現代編輯出版平台——數字出版大廈也已完成立項,今年開工建設。

「轉型不僅僅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基礎設施,更在於運用高科技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出版物產品。」對於出版轉型,齊峰有著清晰的認識。2010年,圍繞科學技術的應用與出版業務的提升,集團確立了數字出版五大工程。目前,數字出版中試基地已在集團所屬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落成,近萬種晉版圖書被納入數字出版資料庫,新課程雜誌社與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合作開發的《新課程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目前市場上科目最全、版本最多的中小學教學課件,以《山西畫報》為基礎資源的圖片新聞網和圖片數據中心正在建設之中。

「『十二五』期間,集團將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朝著雙百億元方向努力……站在新的起點,集團的未來,鴻猷赫赫,前途似錦。」齊峰在2011的新年致辭中道出了這樣的心聲。

推薦閱讀:

矮個子這樣穿讓你「瞬間長高」十厘米壹刻傳媒
如何評價4月的傳媒業︱政策篇:人間四月各種禁,全新總台始盛開
新聞界對「二十一世紀傳媒案」宣判反響強烈
《邁向智媒體》:探尋媒體的未來維度
馬雲新野心暴露了:收購整個傳媒圈成為中國默多克

TAG:傳媒 | 出版 | 山西 | 傳媒集團 | 業績 |